与“ 品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4:49:06
《品书400字》
点起一豆烛火,温一壶绿茶,轻盈的茶叶在水中飞舞时,捧起一本书,品味字里行间的书香。
书,是用来品的。香,是用来闻的。二者都需要一颗细腻的心。
我喜欢读书,喜欢在清茶的香味下,忘情地品那本让我魂思梦牵的《红楼梦》。依稀记得,那个初进大观园的翩翩身影,依稀记得,她倚在水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从她口中飘出。依稀记得,她拄着花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从她唇中飘出。那个用刻薄言语包裹自己的弱女子,深深的镌刻在我脑海里。
我喜欢读书,喜欢在桂花的香味下,投入地品那本剧情跌宕起伏的《老人与海》。在那辽远的大海上,我惊叹那条马林鱼的求生欲望,更惊叹老人那永不言弃的坚韧。在这生与死的斗争中,或许,只有那句“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毁灭”可以给我们答案吧。
当我翻开泛黄的书卷时,身处诗词歌赋时,闻到的是一股清新淡泊的香。仔细闻着,领会雨后海棠的芬芳,杨柳婆娑的忧伤,杜鹃啼鸣的清脆。最美的地方,不过是小口啜着热茶,翻阅着旧书,欣赏亭旁池畔的点点蜻蜓,湖上的湖光荷莲。
书香馥郁醉人,书香恬淡静雅,尽情的品味书香……
一壶绿茶,一缕书香,在烛火下,茶香缭绕,书香浸染……
《品书600字》
坐在书桌旁,品尝一杯浓郁的红茶,捧起一本书,细细品读。
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记得小时候,读过许多童话,不管故事中有多少荆棘和坎坷,幸福总是最后的归宿。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满足,于是再看一遍,似乎故事里邪恶的巫婆和恶毒的皇后都带上了几分可爱。在童话的国度里,做一个温馨的、淡淡的梦……
或许书就是一片慢慢飘落的树叶,我开始沉浸其中,随着情节的深入,我渐渐读懂了母狼紫岚的坚持,青铜的质朴善良;我会为杜小康的坚强而鼓掌,也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而叹息。就这样,我把一个孩子最纯洁的情感一点点地注入每一本书。让树叶静静地沉淀在收获的季节里。
无意间翻开《童年》,便再舍不得合上……
童年,似乎是美好的代表,纯净如晴空的笑容,银铃般悦耳的笑声。但高尔基,却有一个苦难的童年,或许他的童年,是一场大雨过后阳光下残败的雏菊……
三岁丧父的他,随着母亲来到祖父家。这个充满着仇恨的家庭,每个人都是勾心斗角。外祖父是一个自私粗暴的染坊老板,两个舅舅成天闹着分家。连他们的儿女也失去了一个孩子本应有的童真。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旧社会小市民家庭。
但黑暗里总有曙光出现。善良的外祖母总是保护着他,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安慰阿廖沙幼小的受到伤害的心灵。是啊,司马迁凭着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才写下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人生需体验,书香需品味。品味书香,是浪漫的,也是一种乐趣。品味书中的香气,与作者进行更深一层的思想交流,我们感受作家的思想,犹如经历了一个人生。书,诠释着生命的真谛,给予我生活的启迪,让我走向阳光普照的人生之路。
一杯红茶,一缕书香,在如豆的烛火下,茶香缭绕,书香浸染……
《品书》
品书,如轻轻嘬一口甘露;品书,如细细品一杯香茶;品书,如缓缓酌一碗清酒,总能使人流连忘返,使人如痴如醉。
独坐在阳台的背椅上小憩,温暖的阳光直把我兜在怀里,我则把一本书捧在手中。轻轻掀开它的封面,一股悠然的清香扑面而来,将我包裹在了一个别样的世界里,将我拉近了这文字的意境中。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帘,有时轻巧,有时沉重,仿佛是变幻莫测的——书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总能让你在它的面前驻足停留。
在小时候,我总喜欢在饭后的闲暇时光捧一本书,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读。有时太投入了,总会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我把我的忧愁和烦恼融入书里,而书中的文字就像一条绵延不止的小溪,把我的烦恼冲洗而去。
我喜欢看童话,看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蜕化成美丽的天鹅,为海的女儿与王子的爱情落寞感伤;我喜欢看小说,边城翠翠的天真善良让我着迷,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让我既紧张又期待:在我迷茫时,我选择看散文,体会林清玄字里行间的禅理——他竟能用一只笔将前方道路的重重迷雾驱散开去;我甚至有时痴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看侠客门派间的刀光剑影,应和着平常人的悲欢离合。
每当我手捧一本书,我会忘记周围鸟虫的切切察察,风声的悉悉索索。时间总会从我眼前悄然溜去,不留下一点踪影。但我却毫不在意——书也许是一个好伙伴,与你共享着欢乐与忧愁,它不经意间便成了你灵魂的伴侣,心灵的归宿。
翻开我手中的这本薄薄的《活着》,却曾未想过这眨眼间的故事却是一家人悲惨的命运——天色仿佛随着页数的推移暗淡了下来,甚至下起了小雨。书中的人物都在生活的大海里苦苦挣扎着,但仿佛人人都被命运玩弄于股掌。雨越下越大了,如泼如倒。
但当我看到有庆在学校里的崭露头角时,心中又有了些侥幸——这总会燃起些希望罢?雨便在我的驱使之下变得轻松起来,变得仿佛婉转而动听起来,但这本书仿佛根本不给你憧憬的机会,有庆的惨死,凤霞的难产,二喜的意外,苦根的悲戚……书中的人物一个个痛苦且毫无前兆地死去,将我心中的丝丝焰火一股脑浇灭在这逐渐凄冷的雨里——它变得格外沉重,犹如野兽一般将万物凌乱在这灰蒙蒙的世界里。
是啊,最后只剩下一个青年,一头牛,一位老人,他夕阳西下时讲完了自己这段长长的故事。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吗?作者用“死亡”这一丑恶的命题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可贵!
品书就如品酒,我时时品它的酣畅淋漓,时时又品它的辛辣苦涩;品书更是品人生呵,其实在那白纸黑字后的,是对人生的一次次深情眺望——书也许是一位智者,牵起我在人间的各处走走游游,兜兜转转,不说话却告诉了我一些什么。
我喜欢去细细地品书,去品味书中各色的人们,去品味书中各色的生活,去与书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去与书畅谈世间的善恶清浊。
指导老师:陈泽泽
《品茶 . 品书. 品人生》
书,似音符,用无穷的旋律挥舞编写着我每一次成功的喜悦;书,似太阳,用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我每一次失败的阴霾;书,更似清茶,用无限的甘甜淡雅晕开出我每一次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请跟着我品着这些口感不一的茶,翻翻一本本中国名著,去体会书中的人物故事,去感慨自己的人生!
百位好汉聚梁山,忠义英雄看水浒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一个“义”字,也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忠义”二字看似简单,却是我们这一生都应该承担的,因此,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我敬佩梁山好汉身上强烈的正义感,我骄傲能有这样的忠义英雄。合上书,如品了一口乌龙茶,虽然有些涩有些苦,但越细细品味越能体会到这强烈的冲击感。
天下三国英雄气,千秋万载尚凌然
《三国演义》,一部跨史大作。书中有着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他们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过之余,掩卷沉思,书中诸葛亮巧借十万支箭,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他却完成了。细细思量,而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对于看似不可能的事,如果不加深思,不讲究方法,如何做成?又谈何成功?很多时候我们都必须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事,不管前方荆棘多少,总能铲除,获得成功。
每读一次,感触一次,如细啜那碧螺春,头酌色淡、幽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碧清、回甘。
师徒四人九九劫,困险西行取真经
《西游记》我从小就看,可谓耳熟能详了。如今翻开了陈旧的书页,一幕幕记忆犹新的画面又在脑后中浮现。小说讲述师徒四人历经漫漫长路,多年跋涉,战胜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为的只是普度众生。书中人物各有特点,武功高强、正义大胆的孙悟空;贪吃贪睡、好色好财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沙和尚;意志坚强、诚心向佛的唐玄奘;勤劳勇敢、忠心耿耿的白龙马。也许有人希望一生都不被绊倒,不流泪,不疼痛,不危险,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这一辈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于退缩者来说,挫折就是一个万丈深渊,使他们永远出不来。而对于一个勇敢者来说,挫折时激励他前进的好帮手, 能锻炼人的心理承受的能力,还能激发人的潜力。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大。翻翻此书真是受益颇深,书中师徒面对磨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我所欠缺的,对于学习应该再多点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是的,我们只有经历过一些磨难过后,才能变得更强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阅罢此书,犹如品了铁观音茶,茶意纯浓,清香可口,久久萦绕舌中。
静思沉沉泪痕画,鼎香缕缕梦红楼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合上书,难免多了一丝惆怅、深思,如捧上一杯花茶,淡雅清香之意早已渗透全身,但却不免掺杂丝丝甘苦。
品茶,品书,品人生——愿好书相伴,与书为友,在书中感悟人生!
《雨天品书》
雨天要逃避不让思绪缚住,最好的方法是读书。而雨天,特别是现在台北这样冷湿的雨天,是最适于读书的。雨天能制造读书的气氛,夜晚拉上窗帘,将一窗雨声推远了,洗一个热水澡,将身体擦干,拥袭高卧。此时一卷在手,其乐无穷。根据赵滋蕃的建议,“雨天的书妙应该读季罗梅的《闲人闲想》,其实就着雨声浙浙沥沥的效果音乐,读什么书都合适。最少规律的雨声可以将嚣杂的市声滤去、助你凝神读书。雨声可以伴读,而读雨更胜于听雨。
台北的天气常常不公平,由三张犁出发的时候,要撑起雨伞,但一走过安东街便会放晴。要拎着雨伞去上班,而在下班时将雨具留在办公室,到了三张犁一下车,准会淋得一头湿。在台北的雨天你最好手不离伞,于是伞便变成你一条湿滚滚的“义肢”了。而我宁愿天天背着北方那种御寒的重装备,也不高兴天天擎这把精湿的雨伞。
提起雨伞就一肚子火,在台北这一长串三十个雨季中,我丢过无数把雨伞,也用坏了许多把雨伞。直型的、折叠的、绿的、黑的、铁的、不锈钢的、布的、绸的、尼龙的、塑胶的、贵的、便宜的……各式各样不同的雨伞,带给我各种不同的痛苦。而这许多把雨伞中,几乎没有一把可以完全熬过一个雨季。最好的雨伞也只能度过半个雨季,然后不是折了伞柄,就是断了辐条,再不就是整个的雨伞翻了盖,各种毛病不一而足。现在剩下的几把,都已届退休之年,早已不堪使用,而一到讨厌的雨季时,仍不得不免强征用,去顶一阵冷雨。然后雨伞里面垂下来几条折臂断肢,顺着雨水流下来的铁锈像淤血,一沾上衬衣便成永远纪念。这些惨痛的记忆使我怕用雨伞,一放下来便不希望再捡起。因之有意无意之间总希望把它丢掉。希望再捡起。因之有意无意之间总希望把它丢掉。
我常常觉得东京的公共场所有一种设备,值得我们仿效。几乎所有的旅馆里都有存放雨伞的架子,每一个雨伞架都有一把钥匙可以锁起来带走。既不会到处乱放,满地雨水,又不虞遗失。那年春天东京刚刚碰上梅雨,我高价买了一把新伞,使用的第一天,放在一间餐馆的寄伞处(不巧那家没有锁)。等到吃完了饭出来,竟发现我的新雨伞被一把旧雨伞掉包而去,使我懊恼不已。
我使用过几把自动雨伞之后,对“自动”已颇具戒心,因为这种弹簧日久就会失灵,不能控制,要用的时候,屡按不开。等打开时,已满身雨水。特别敏感的是弹筑,稍不留神便自然自动打开,在公车上要特别小心,否则无意中触发机关,忽然张开,会使乘客吃惊,是非常性尬的。打遍了几种现代的雨伞之后,在梦境中会展开一把油纸竹柄的雨伞,那该是我撑着“断魂”在故乡的泥路上的,既笨重又简陋,但当故乡的春雨敲打在纸伞上的丁丁然的诗的节奏,却是比什么音乐都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