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青年工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13:02:59
《小议“狂”》
三年前,由于想学习而被工厂除名的青年工人孙中柱,经过几年的刻苦自学,创立了“人事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被一所高等院校录用为教师。他说:“我不是教授,但我愿向这一目标迈进。”有些人认为他不免有些狂了,但我觉得这种“狂”正是他作为一个开拓者的品格.
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的性格。”事业心和进取心是青年开拓者应具备的可贵的品格。
在知识更新,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每个青年都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想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苟且偷生已不太可能,不少青年已深刻地意识到,社会在发展,未来的社会将是知识高层次的竞争,所以他们要进取,积极准备迎接这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青年人勇于思考、积极探索,追求创造思维,渴望走在时代前面,在振兴冲华的伟业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是时代斌予他们的性格,孙中柱就是其中的一例。从这种“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者的胆识和气魄.着到了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祟高的历史使命感。这种“狂”有什么不好呢?巴尔扎克还在青年时就说:“拿破仑用枪征服了世界,我将要用笔征服世界。”正因为他有这种“狂”,才成为世界一代文学巨匠,为人类留下了一份丰厚而珍贵的精神财富。试想,如果我们的青年人都象巴尔扎克那样.有“狂”的目标,“狂”的意志,大胆追求,敢于表现,锐意创新,那么,我们将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其它各个方面都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这种“狂”与那种自傲自负、盲目狂妄、轻视一切、行与思违的“狂”是决不能同日而语的。
爱因斯坦说过:“卓越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年一代和历史的整个进穆来说,可能比单纯智力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今天,当我们再看到这段话时,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勇于面对错误》
毫不起眼的青年工人宋丽芳为胡绳提出了一个可大可小的错误。胡绳立即接受,并表示感谢。
某工人小王,一无名小卒,向厂顿导指出宝贵意见,领导召开会议,对小王说:“下肉!”
上述两例可谓有天大的差别,一个勇于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一个则不愿接受并为难提意见者。有脑袋的人都会称赞胡绳,而指贵厂领导,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却恰恰是那位厂领导,这实在让人啼笑曹昨。
勇于接受意见并改正,对有些人来说并不难。但对于由比自己地位低一些的人所提出的意见却被打入“冷宫”,有的还会故意刁难提意见者。这些不接受意见者还译译有词,百般抖解。其最突出的一点鱿是—面子。
人有脸,树有皮。是人都爱面于,但在照顾自己面子的同时是否该想一想,自己有了面子,知果出了一些小差错,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一些麻烦或伤害。所以我们才要放下面子,勇于接受。勇于承认错误才能面对错误,改正偌误,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
无论普通人,名人或者伟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借误,大的、小的。但都雷要改正,要改正之前,当然需要接受并勇于面对。特别是下级提出意见时,鱿更要好好分析、好好检查、好好改正、好好回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或许有些人在这一点上觉得有伤自等心,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可以放任错误和时错误不清一顾。反而更加应该改正错误,正确面对错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只有真正地明白这句话,才能使自己有胆}.R}和勇气去面对。
胡绳是位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以胡绳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叶错误有清醒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玲实向前。
《一盏明灯》
王福胜要办图书室的消息不翼而飞。队里的青年工人来到王福胜宿舍,望着一捆一捆的书,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这回可好了,咱们有学习条件了。”那个说:“嘿,这几本书,我跑了多少地方都没买到。”
队上领导当即决定,把一间供干室腾出来当图书室。在青年们的帮助下,洪干室开门设窗,粉刷一新,大家捡来破砖头垒成了书架,有几个小青年找来几块废板皮做成条凳。就这样,小小图书室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
王福胜图书室象在青年的心里点燃了一盏灯。每到班后,图书室就门庭若市,本队的、邻队的、周围工厂的青年工人和待业青年,都三五成群地涌到这小小的图书室里。大家在图书室里选择与自己愿学的书刊,还可以将有关喜爱的书刊借回家中去看。小小图书室,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它象磁石一样,把青年工人的心吸引过来了。
随着读者的增多,小图书室必须充实新书。王福胜是井下六级掘进工,每月收人在一百元以上,他除了给家寄几十元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每月总要拿出一部分钱购买新书。一次他爱人正等粉钱修理土坯房,他却把一百二十元寄给了去北京探亲的一位工人,从北京买回五百本新书。
为了买书,他常常利用工休时间,往邯郸、峰峰新市区新华书店跑,以后书店每次来了新书,服务员都主动给他留下。肠82年9月,他探亲归来,在邯郸市内绕到一家书店,恰巧刚到一批有关英语知识的书籍,这正是青年工人所急君的,但他手头仅剩二元钱的吃饭钱,他硬是忱着肚子把书买了过来。
来图书室借阅图书,不管是本队的、邻队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大人、小孩,他都热情接待。他还专门为文化水平低的老工人和少年儿童准备了画报、连环画。每次买到新书,他就及时地向大家推荐。
盛夏,天气炎热,王福胜买来茶叶、茶虹,每夭坚持送上十多瓶热水给阅读的同志们驱署解渴。他还把那些农现不好的青年人动员到读书活动中来,通过学习,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开阔眼界。他们队有个叫李森的青年工人,从前不安心煤矿上作,整天寻衅闹事,是有名的“打架大王”。王福胜主动找他交朋友。一天,不福胜对他说:“小李呀,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能多学点文化呢?可不能这么混了.”小李满不在乎地说:“咱是夭生的笨脑瓜,看书学习不是那个料。”王福胜几次动员他到图书室“玩”,他都没有去。后来青年工人郁到图书室看书,他也没了市场。他出于好奇,有一次也“光顾”图书室了,王福牲马上迎过去,热情地给找坐位,主动给他送去有关介绍“浪子回头”和法律知识的《黄金时代》《民主与法制》等杂志,小李越看越入迷,后来他成了图书室的“常客”。
原来图书室每夭下午六点—十点开放,后来,随着,书的人不断增加,每天什么时候都有人来借,王福胜除了上班,就总是呆在图书室,干脆全天开放。他去上班的时候,大家都主动帮助他管理图书。
《小王的转变》
赵从信在水泥支架厂时,青年工人小王工作吊儿郎当,组织性、纪律性较差,工会活动他从不参加,一次会费一也没交过,是个人人休头的老大难。有的车间工会委员建议干脆把他开除出工会。赵从信不同意说:“我们有责任帮他改正,怎能扔下一个会员不管呢?”他主动把帮助小王的任务包下来。开始他找小王谈儿次话,小王不是不理,就是胡打岔,有时还讽刺挖苦儿句一次,小王出人意外地提出要和赵从信比赛抬水泥棚,赵从信觉得这是接近小工的一个好机会,就痛快答应了。
小王找个青年,赵从信找了个老工人,两对就赛了起来。开始赵从信见小王俩人干得很猛,心里挺高兴,挽夸奖鼓励他们。没想到小王俩人抬了几趟就不抬了,坐在水泥栩子上抽着烟,声里还不住地喊:“赵瘤子,加油宜”赵从信这才明白小王和他比赛是要取笑池.赵从信十分生气。扔下水泥栩子就要训小王。可他又一想,一个人的思想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靠压服去解决。于是,他压下怒火,一声没吭,又抬起水泥棚。一根水泥棚有一、二百斤重,好胳膊好腿的人抬起来都感到吃力,赵从信鹿着一条掩饰更难了。每抬起一根水泥棚,截肢的伤口和假肢接触的地方就疼得钻心。但为了能够帮助团结一个同志,赵从信硬是咬牙坚持下来。结果,赵从信俩比小王他们多抬了六根。这下小王惊奇了,说:“赵师傅,想不到你一条半腾还这么能干。”
慢慢的小王愿意和他接近了,有话也愿意向他讲了。有一次,小工不小心脚被水泥棚子砸伤了,赵从信赶紧扶着他去治疗,又把他送回家。在他养伤期间,赵从信又几次去看望他。小王感动地说,“赵师傅,你对俺这么好,俺服了,今后你叫俺咋着俺就咋着。”赵从信说:“不是我对你好,是车间工会让我来看你的,这是工会组织对你的关怀。”接着,赵从信又以亲身感受,向他讲了工会的性质、作用,使小王逐渐提高了认识,有了转变。他不仅成了生产中的骨干,而且还补交了会费,并经常帮着做一些工会工作。后来,小王但任了车间的宜传委员,干得可起劲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