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开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03:18
《动脑筋以后》
“我们山山的脑子也开窍了!”爸爸妈妈最近逢人便这样说。听到爸爸妈妈的赞扬,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我以前是一个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一遇到比较难点的数学题,便着了慌,总是想方设法抄个现成的答案了事。久而久之,越来越不想动脑子了,因此学习成绩总赶不上去。在学校里同学说我是个“木头疙瘩”,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说我是“浆糊脑袋”,还说我脑子里好像“缺了一根弦”。他们一心想我小学毕业后能考一个理想的中学。可我老是不争气,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到爸爸妈妈急成这样,我心里也不好受,于是我就拼命地学习,可是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达不到爸爸妈妈要求的分数线,因此不是被妈妈骂一顿,就是被爸爸敲一顿。唉!那日子真难熬呀! 可是有一天,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星期四的下午,我完成了语文作业后,开始做数学题了。翻开书一看,便傻眼了,“这么难的题啊!”我嘴里不住的念着。我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题以后,便马马虎虎地做出了一道很简单的应用题,心想:其他题太难了,算了不傲了。晚上到奶奶家让小姨和小叔帮我做一下算了。
很快到了晚上,我来到了奶奶家。刚一进门,奶奶便问我:“今天有没有不会做的题?,我说:“有。”“有多少道题没有做出来呀?”我回答:“有九道应用题。”“那今天一共有几道应用题呢?”“一共有十道。”我满不在乎地回答。奶奶一听,这下可真火了,便指责我说:“今天下午你干什么去了,怎么十道应用题才做了一道呢?”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会做。”奶奶这下更火了,她严厉地对站在旁边的小叔小姨说:“今天你们谁也不许给他说,让他自己动脑筋做,现在由我来奉陪!”她一边说一边进里屋拿了一叠作文本坐在我的对面批改起来。我看奶奶真的生气了,便无可奈何,只好自己开始做题了。打开书一看,第一道应用题就把我难住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一个人每天走8小时,4天走256里。照这样的速度,如每天走9小时,还有360里。所求,需要几夭才能走完?我冥思苦想,但怎么也想不出来。突然,我想起奶奶平时教给我的画解题思路图的方法。于是,我静下心来,一边解题,一边画图,很快便做出了这道题。我高兴极了。一鼓作气用画解题思路图的方法,一连又做出了七道应用题。我胜利了,我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要不是奶奶坐在我身旁,我真想高喊几声:“我胜利了,我也会动脑筋解题了!”九道难题我自己动脑筋就攻克了八道。在我的学习史上真是一个奇迹呀!怎么不叫我高兴呢?只剩下一道题了,奶奶一看这道题的内容确实我们没有学过,这才原谅了我。作业完成后,我患考着:为什么一个下午不能完成的作业,而动脑筋后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能做完呢皿恐怕这就是动脑筋以后的威力吧!,从此,奶奶把这一天,当作我学习上的一个新的起点。每次遇到难题我只要开动脑筋,拿起“画图”这个武器,难题就一道道的都成了我的手下败将了。我的解题能力增强了,学匀成绩提高了。由原来五六十分的成绩,一跃语算双科都在90分以上了。
老师表扬我,爸爸妈妈夸奖我。动脑筋以后不但给我带来了新的乐趣,而且给我们全家也带来了欢乐。我怎能不自豪,怎能不高兴呢?
《好奇》
好奇,是灵智开窍的象征。好奇心的萌生,几乎是同创造力的萌生同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执著的求知欲几乎是同步发育的。所以,一个幼童,一旦好奇心萌生了,也就大体上可以判定他不是低能儿,可以纳入智力正常发育者群。
好奇,是人启于童蒙止于仙逝的天性,是心理年轻的重要指标。人,只要好奇着,心就不会老。人,只要好奇着,智慧就蓬勃。而年轻的心态和蓬勃的智慧,正是创新生涯的根本,所以,好奇者的人生,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属于富于创造活力的人生。
好奇,不是指的好“事儿”,不是指没事儿找事儿的那种好“事儿”。前者,是一种求索的心态,后者则全然是一副百无聊赖的心态。
奇人,是奇思的载体,是创造活力蓬勃的外化,其行为方式大多个性鲜明,其思维方式大多远离常规。奇人风貌,大多怪异,或超前于当代,或“泥古”于往昔,此乃心灵不安分、新思欲狂舞的极端表征。惊人的理解力伴着惊人的凝固性(不易听从劝解),惊人的记忆力伴着惊人的健忘态(诸如爱因斯坦忘记自己的住所在何处),惊人的注意力伴着惊人的痴迷状(易于丧失生活规律),等等,构成了奇人的生态特征,这并非是他们有意痴愚、掣肘或故作惊人之态,而是他们的创新活力的奔放流畅,使他们如醉如痴。使他们的心智难以生活在“常规”的城堡。这种状态无法判断其优劣。他们虽然是生活在高质量思维领域的人,而其中有些人却难说是拥有高质量生活艺术和生活质量的人,但他们的选择仍是值得人们和社会的尊重,因为人之迫求事业成就与追求生活艺术常常是难以两全的,虽然我们主张事业成就的追求并不该排斥生活质量的追求。所谓奇人必交,就含着赞美其大志、宽容其怪异的两层意思。一个追求创新风范的社会,亦是对奇人奇事最能宽容、最能兼蓄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会因为一些蕴含着进化大律的奇人奇事的一些不合时宜、不合成规的怪异举动或怪异言论,而高举戒尺,而兴师问罪。
我们总是生存在一个具体的、有限的、甚至是狭窄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我们习惯于我们所熟悉的一切,4且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容易获得和谐,取得“说得过去”的所谓成果。具体,使我们无须绞脑汁思考;有限,使我们可以“节约精神能源”;狭窄,则可以为我们胸无大志轻易地找到“无用武之地”的借口。只知道“切实地”生活在所谓“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愿也不肯“远离”它一下,去观察与自身生存空间的相关事物及其随时发生的变迁,以致使得人们在自满于把握自身生存状态的盲目中,陷入了对真实的生存状态的自我屏蔽,从而丧失了更新自身生存环境的条件和机遇。人类许许多多的创新潜能正是在这种状况下被自我埋葬的。
因此,对于他人训导的正误观,宜通过自身的实践加以检验,择其善者而行之。对于下一代。则不宜过多地传输所谓的正误意识,而是着眼于帮助他们树立多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认识事物及其特性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艺术,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扩大人生的视野,探索的方位,认知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