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党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15:34:27
《让我感动的共产党员》
小的时候,经常听周围的人说共产党员好。但是小时的我并不懂什么是共产党员,只感觉共产党似乎很不错,很伟大。幼小的我也没去问是怎么一回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的了解共产党,也接触了许多共产党员。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党员则是国家层层选拔才成为的,因此,共产党员具有先进性。是实现共产主义关键人物。
在一次偶然中,我了解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事迹。是他让我更加地明白了“无私奉献”。他就是谢本辉。是冷水江市涟溪煤矿的退休职工。他为保护集体财产勇扑山火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据了解3月6日,天气晴朗。地处冷水江市北部山区的渣渡镇银溪村,刚刚过完春节的村民们在初春的阳光里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上午10点钟左右,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声:起火啦!起火啦!快去救火啊!这时,谢本辉正在田垄上放牛,他抬头一看,只见村里的乱石岭上浓烟升起,远远的都能听到哔哔叭叭的声音,他立即丢下牛绳,拔腿向山上跑去。谢本辉一赶到火场,和相继赶来的村民们奋力灭火。用树枝扑救,打隔离墙防止大火蔓延。到下午3点左右,大火得到基本控制,大部分村民准备回家吃饭,需要有人留下来观察火情。这时的谢本辉已经精疲力尽,口干舌燥,又累又饿,但他站了出来,自己主动要求留下来,和另外几位村民一起留守。村民们走后不久,谢本辉发现山坡悬崖下又冒出浓烟,有火苗窜动。不好!谢本辉跳起来,就要冲下去救火。村民立即劝阻这样下去太危险了。但谢本辉却没有丝毫犹豫。他说:不下去,火烧到坡上来更危险。谢本辉担心的是坡上100多亩幼林。一开始,村民还能听到谢本辉在坡下的喊声。渐渐地,村民喊他不应了。不知过了多久,山火渐渐灭了,村民们以为他扑灭火后回家去了。晚上7点多钟,还不见谢本辉回家,妻子刘润秀连忙出门问一起留守的村民,村民惊讶地说:我们以为他早回家了哩。于是,村领导组织30多个村民打着手电到乱石岭分两人一组踩山寻找。在接到报告后,镇党委、政府、民政、林业部门的领导连夜赶来,组织搜寻。直到晚上9点多钟,人们终于在距崖顶3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谢本辉。他仰面躺在地上,衣服烧焦了,头发烧没了……救火英雄谢本辉已经壮烈牺牲。尽管谢本辉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但他的事迹却感染着每个人。
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的共产党员,虽然没有像谢本辉那样壮烈的事迹,但是从他们身上也一样能看出一位共产党的品质。我们社区有一个老太太,她无依无靠一个人靠点退休金生活,平时也很少生病。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昏倒在客厅里。幸好邻居及时赶到送进医院没出什么事情。知道这件事后,社区里的共产党员连忙去她家看望、安慰她。还总是抽出时间去陪她聊天,对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我想这位老奶奶一定很高兴。而我对共产党员就更加的敬佩了。
我现在要读好书,将来成为共产党员,为人们服务,成为一个有优秀的共产党员。
《爱国主义教育观后感》
2月17日,我参加了由国家局党委组织的观看革命电影《张思德》活动,重温党员前辈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一名普通的士兵。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一颗高尚的灵魂。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木讷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张思德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正如《为人民服务》中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随后召开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即兴作出了《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讲话,这篇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xxxx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善与美,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从水深火热到翻身做主人,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到今天,社会、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我们共产党员都不会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伟大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张思德”;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就像火炬一直在传递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张思德的一生虽然短暂、平凡,但是,张思德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放光芒,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工作在烟草行业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怎样更好地服从大局,立足长远,与时俱进的落实烟草行业长远发展目标,更好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我的工作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需要努力。我决心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工作,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目标,继续保持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工作作风,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腾飞吧,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五十周年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旧貌变新颜,改革开放更把宏图展。
祖国的工业已居世界的前列。看,大地上奔驰着国产的汽车、火车、电气机车……蓝天上,飞翔着国产的客机、战斗机、宇宙飞船……海洋里,航行着国产的远洋巨轮、科学考察船……是的,祖国的工业突飞猛进。请看几个数据吧,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原煤产量增长了34.7倍;发电量增长189.7倍;钢产量增长560倍;原油产量增长1199倍。自豪吧,中国人!腾飞吧,祖国的工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看,农业生产一条龙,耕、种、收机械化。飞机喷药,人工降雨。许多农副产品,如谷物、棉花、油菜籽等,猪、牛、羊肉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花生、甘蔗、茶叶等产量也进人了世界的前十位。与旧中国相比,粮食增长了3倍,棉花增长了7.5倍,猪、牛、羊肉增长了13.7倍,水产品增长了38.7倍。我们的祖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什么?这是奇迹。自豪吧,中国人!腾飞吧,祖国的农业!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在开拓进取中飞速发展。1992年8月14日7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长征2号E”捆绑式火推力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把“澳星”顺利地送入预定轨道。“澳星”发射成功了!中国沸腾了,世界震惊了!骄傲吧,中国人,祖国的航天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原子能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现在,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三十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自行研制成功了一枚火箭发射多颗卫星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那里飘扬着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收人连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三倍,城乡居民存款猛增五十多倍。彩电、冰箱、录像机等高档消费品进人普通农家。人民生活一步一个新台阶。
腾飞吧,祖国!
【点评】本文小作者运用了一些具体数据,从我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说明了祖国在腾飞。又从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展示了建国五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抒发了小作者为祖国的发展变化而骄傲、而自豪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感情真挚。
《党的光辉》
新的世纪头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光辉日子。在这日子里,思绪万千,我更加想念入党介绍人李保罗和林德仁同志,他俩的言传身教,为我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他俩在介绍我人党前后的日子里,再三要我“努力—再努力—更努力”的教导也牢记在心中,虽经历近半个世纪,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46年前冬天的一个晚上,我从阳春八甲大山归来,刚卸下背包,阳春县兵役局副局长李保罗同志就到宿舍来告诉我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人党申请已经党组织批准。接着,他又谆谆嘱咐我,人党以后还有一年预备期,因此还要再努力,切实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按时转为正式党员。
李保罗同志是出身于台山一户华侨家庭的共产党员,解放后任台山县武装部副部长,也是我参军后头一位顶头上司。1950年冬,我在抗美援朝战鼓声中参加人民解放军,并分配在台山县大队一中队当文化教员,不久部队整编,调人台山县武装部,在李保罗同志领导下工作。随后,又跟随他参加十二区土地改革,在急风骤雨的群众运动中经受锻炼。1954年秋,部队整编,我和陈俊同志奉命随李保罗同志从台山调到阳春县兵役局。在这几年时间里,我耳闻目睹许多共产党员的英雄模范事迹,深感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总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是个共产党员,在党教育下健康成长,因此曾多次申请参加共产党,但因条件不具备而未能实现。在此期间,保罗同志一再教导我努力创造条件,不仅要在口头上,而且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在艰苦环境里锻炼自己。
从富裕的侨乡调到贫困山区工作,尽管是军令如山,一切行动听指挥,但思想间题总是有的。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我们早上从台山出发,下午到达阳江城。因为阳江至阳春公路尚未开通,因此第二天一早便转乘小轮船溯漠阳江而上,傍黑才抵达春城码头,背着沉重行李到达兵役局,天已煞黑,草草吃过晚饭,随即在地铺上摊开行军包,累得倒头便睡。第二天拂晓起床,走出门外仰首四望,尽管天空明净,但总觉得比侨乡小得多,心里总感到有点儿压抑。这时,保罗同志又及时对我做思想工作,鼓励我在山区努力创造条件人党。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他不仅自己坚决执行军令,而且还把家属和幼小的儿女也一起随军带到山区来。领导带头作出榜样,我压心眼儿佩服。
在保罗同志言传身教的带动下,我积极随队下乡开展工作。头一站是在山区七星乡参加征购粮试点,随后又在当地进行征集补充兵源试点,为志愿兵役制转为义务兵役制作准备。这两项工作都是解放后头一次进行的,特别是购过头粮和征兵,一些群众思想抵触很大,甚至要赶我们出村子。为了做思想工作,我们分头下户与农民“三同”(同住、同吃、同劳动),并采取“一把锁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深人做艰苦的思想发动工作。那时候,山区群众生活很苦,每天是稀粥咸菜度日,好不容易盼到逢五灯期才吃上一顿粗米饭,工作和生活都是很艰苦的,但在革命前辈言传身教的带动下,加上山区群众纯朴的民风深深激励着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我们也从中得到锻炼,增长了才干。
当年的阳春山区,交通很不方便,山路特别崎岖,而阳春和茂名相邻的山区又常有新纠合的反动组织在活动。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我们兵役局许多战友经常奉命下乡组织民兵维持社会治安。1955年春,我和韦业祥等战友奉命到榕木乡执行追捕土匪的任务,经整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天煞黑才爬上七星岭,因天黑路滑,接连摔了几跤,痛得很,好不容易到达潜伏点。一连几天,都是昼伏夜行,潜伏在山间草丛里。深夜,山蚊叮人特别痛,山蚂蝗吸血如注,有时候还常挨饿,但大家始终坚持。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突然发现一个黑影窜人山间的独屋,我们随即持枪跃出,死死堵住退路,杀它一个措手不及,终于生擒了活很苦,每天是稀粥咸菜度日,好不容易盼到逢五灯期才吃上一顿粗米饭,工作和生活都是很艰苦的,但在革命前辈言传身教的带动下,加上山区群众纯朴的民风深深激励着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我们也从中得到锻炼,增长了才干。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是思想人党?翻来援去想了许多许多,思来想去,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必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以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和振兴中华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艰难曲折的环境下锤炼自己,并经受各种锻炼与考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明确了这些,心里便亮堂了,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并付诸行动。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进行叛乱,这时候,组织上抽调一批批“三门”(从家门到学校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干部到西藏平叛部队当兵锻炼。是时,湛江军分区抽调陈康梓、张昌宇、黄好宏、林洪新和我一起参加。我们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到西藏平叛部队前线当兵,经受严峻考验与锻炼。在进藏的行军路上,我因高原不适应症而重重地晕倒在折多山上,脸色发黑,眼看不行了,幸得军医及时抢救,苏醒后是人院治疗还是坚持行军?我认为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应起模范作用,于是选择了后者,并表示爬也得跟上队伍。在战友们的帮助下,胜利到达目的地。在平叛部队锻炼期间,我们经常荷枪负重,爬雪山、过老林,日以继夜翻山越岭追歼叛匪,一次又一次完成任务。大半年来,步行数千里,穿破三双解放鞋。尽管历尽千辛万苦,但大家毫无怨言,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的团结而竭尽全力,有的战友甚至牺牲宝贵生命。艰苦环境的锻炼,为以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回顾人党40多年走过的路,深感国家有今天,个人有今天,全靠有了党的正确领导,还有像李保罗和林德仁等许许多多革命前辈言传身教的影响,特别是自己人党前后,他俩在不同阶段要我“努力—再努力—更努力”的教导时刻激励着我,还有在艰苦环境里支持我的战友和广大群众。因此,我由衷地感谢党,感谢革命老前辈的教导和广大人民的支持,并决心在有生之年,牢记人党的誓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人生第二个春天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心尽力,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实现自己为革命奋斗终生夙愿最好的选择。
《献给亲爱的党》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我的党龄也已有8年了。这8年虽与老党员、老革命的党龄难以相比,然而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那种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之感,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对党的热爱之情经过多年的积淀也愈加浓烈。
对党的认识始于我的父辈,是他们对党由衷感激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清楚记得那天,我拿到河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欣喜若狂,逢人便说,见人就讲,比他意外中了大奖还高兴。我噢怪父亲:“爸,你别说了,看人家都在议论我,怪不好意思的。”已过古稀之年的外公在一旁喜滋滋地说:“怕什么!这是大喜事嘛,这方圆几十里地里才出了你这么个女秀才。怎么能不令人高兴!要是在旧社会,哪会有你的今天?老早就去给人家当童养媳了。你这是在享共产党的福噢。”
我出生于曾经非常贫困的大别山区,解放前,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由于交通不便,一直过着“井底之蛙”似的生活。很多穷苦人家连饭都吃不上,哪还有钱去上学?况且,由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就是富家小姐也难读到书。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别山区也像中国其它地区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那样遥不可及的童话,八十年代初期在刘邓大军当年战斗的地方变成了现实。在勤劳善良的父母操持下,我的家庭也早早脱去了贫困的帽子。父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党的富民政策好,现在你不用怕上不起学了,有老爸支持你。”父亲的话语里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和对党深切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情一直影响着我,根深蒂固。
知识、理论的学习和党的培养教育使我对党的感情逐步升华。在大学里,我第一批递交了人党申请书,并于1993年12月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小时候,外祖父经常给我姊妹讲他当年遭受反动派野蛮迫害的事。每当心惊胆战地听完他的“故事”,我们总是心有余悸又将信将疑地问:“你瞎编的吧?”老人听了总是一脸的不悦,好似在痛惜我们忘了本。这些年,通过认真学习党史,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几千年来的中国国情,使我更加深了这样的认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共产党的诞生是一种必然,共产党是民族的选择,她以自己特有的先进性,永远地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里走出来的一名大学生、一名党员,我知道,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我应该做的就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起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了更好地报效国家、报效党,2000年9月,我再度踏人高校学习,读研究生,希望3年后,大别山的女儿能将自己的一腔热忱、一身本领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看《生死抉择》有感》
《生死抉择》是一部反腐败的影片,但不同于党内纪律整顿会—严肃、枯燥、政治性强,是部有情节、有主题,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某些社会现存不良风气的优秀国产影片。我建议应让每位市民都来了解这部影片,特别是共产党员和青少年确实应该去看一看.重新接受一下教育,清楚每一位党员的职责,防止某些蛀虫俊蚀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
本片讲述了中纺作为一个大型国营企业,连年亏损,职工下岗6O%,老劳模的退休金一年未发,厂内领导班子为挽救作垂死挣扎的中纺,决心走兼并重组的改革之道,可基层群众却对此反应很大。于是市长李高成决定从中纺着手,深人调查,重整国营企业。
这部影片题材很老。从现今的电影市场来看:美式好莱坞巨片猛烈冲击,国产片不卖座走下滑路,且此片又与而今休闲大众口味颇有出入,因而在同学中反响平平,但我却以为《生死抉择》是成功的。此片的拍摄成功为国产片无疑找出一个新的突破口,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一个新世纪的福音。
我以为一部真正的优秀影片看的不是哪位大牌导演、演员阵容、投资耗时的巨级或是媒体传播如何,最主要的还是影片本身所蕴藏的内涵。《生死抉择》就很清晰地将一张蜘蛛网摆在了我们面前,中间端坐的是只老蜘蛛,他编织的网层层密密,硬盖到各个角落,只要一方稍有展动,老蜘蛛就会立刻觉察。而这张密不透风、滴水不漏的死网越到上面也就框得越紧,套得越牢,也就越密集。就像李高成决心揭开中纺这块盖一样,拍电影也是在揭盖,就看你要揭的是块什么盖,又能揭多少?叫人欣慰的是(生死抉择》抓住了党员作风的盖,并重重地将埋藏在地底深处的封印全部揭开,让宏伟大厦内部被蛀空了的支柱孩人听闻地呈现在众人眼前。《生死抉择》能抓住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地点中要害,有别于别的影片讲空话,戴大帽,放高炮,来势很大,却只是隔靴搔痒搔几下,看了真叫人有种m杨淋漓之快感,只可惜如此一部难得的影片还存在着一些瑕疵。
其一,作为片名《生死抉择》似乎范围大了点,内容空了点,形片与片名联系不够紧密,扣得不够准,于是就出现了为扣题,台词与影片牵强附会之感:影片中两次提到“生死抉择”—最后一次,影片快结束时,李高成,来了一个作为共产党员的告白:“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抉择,永不侮改的抉择。”感觉似乎空了点,虚了点,内容上有很明显的嫁接之处,不够自然,我以为面对信念与家人、领导间的矛盾,“生死”两字言重了,至少影片给我的感受是这样的。
其二,在某些情节设计方面似乎还有待完善,在此我仅举三例。
例I:当高成发现了爱珍的“结”,质问妻子:“你,我每月都有工资,还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难道我的那点收人还不够开梢吗?”妻子反驳道:“够花,够花!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你爸葬礼要不要花钱?……祝寿要不要钱?还有梅梅,我们总不能陪她一辈子吧!给她买保险要不要钱?……家里总得要有些积蓄防防老吧!就凭你那点工资喝西北风去呀!”当时我就有个质疑:没错,她所罗列的并非没有道理,可这些全是作为一个家庭最基本的呀!如果一个市长家还得为这些生计去犯愁的话,那么对于诸多一般家庭而言不就别吃饭了吗?更别说什么为死者安葬、防老的了。我想在这里导演是想说明妻子的虚荣心较强,但由于未能达意而使观众造成误解。
例2:梅梅为给爸爸过寿,做了张贺卡,这种构思用在这好比锦上添花,叫人倍感温馨;但为何不见梅梅送给爸爸呢?也许导演认为只要做了贺卡,即使后面不拍,也知道是送出去的。其实不然,我宁可前面做贺卡不拍也要拍送的场面,将这感人的亲情气氛推向高潮,现在由于没了下文.叫人心中留了个结,很不舒坦。
例3:爱珍在给高成祝寿时曾说了这么一段话:“高成,我要感谢上帝,在那一天把你带到我身边,你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我可以放弃一切却不能失去你。”固然,婚姻要以爱情作纽带,但试想一下:一个50岁作风正派的老党员会去重温一下热恋中的罗曼蒂克吗?更何况还当着女儿的面,爱珍不是知道,“当着孩子的面我们不吵架吗"?
那么这又比吵架好多少呢?虽说现在人的思想观念开放了,不似以前封建保守,但我却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而今的影视深深地落人了“开放”的怪圈之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
谈到怪圈,我想再提一提另一种怪圈:为拍电影而拍电影,为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一旦陷人这种怪圈之中就容易将人物思想情操过于拔高。就好比干革命的脱离群众,人物的思想情操一旦过于拔高了,稍稍偏离了生活这本大纲,故事中的英雄就成了神话中的神,就好像包公、保尔般成了传奇色彩人物。因此,当我获知李高成在作艰难的生死抉择时确实吃惊不小:他还会有矛盾的挣扎,还需要进行激烈的生死斗争?按影片的自然发展他应该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水到渠成的。严阵不是说了嘛:“他思想觉悟很高呀?"他应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该怎么做。现在影片强加给了他一个抉择,倒显得落人了俗套。这种怪圈导致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带来了一定的失真性,有一种“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感觉。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严阵这个人物。
从影片中我获得的信息是:严阵为了报恩而银挡人狱。那么这个命题正确与否呢?播要我们去证明。我采用的是反证法:假设严阵是为了报恩而银档入狱。从下属对他的信赖与敬重及他一出场与李高成在海边的一番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严阵是个和蔼可亲、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从他衣着、工作环境及家中摆设来看,严阵又不像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应说作风还是比较清廉的,严阵喜欢字画,平日里也会舞弄几下,许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老一辈干部都有这种雅趣,严阵应该说也不例外吧!严阵说:“人要知恩图报。”可见是个君子。我只是不明白这么一位德高望重、作风清廉的君子何以会一味纵容犯人甚至达到祖护的地步?难道单为报恩吗?他应该不是一个不重家教的人。我们由假设推得与原命题矛盾,假设不成立,即严阵不是为报恩而银档人狱的,那么又是为什么呢?
相形之下,我倒很欣赏对几个反面人物的塑造,通过言行举止,惟妙惟肖地再现某些共产党员中的“官场现形”,值得叫人深思,李高成第一次召集中纺领导班子的情形总会叫我联想到达·芬奇的那幅名作《最后的晚餐》,在这里我想借用音乐中的“再现”这个词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达·芬奇运用微妙的脸部表情、传神的眼神,来表达细腻而丰富的心理活动,再现耶稣临死之前和他几个门徒共进晚餐的情形。而《生死抉择》的中纺领导班子对上级领导调查的回答—一方面虚心、诚恳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讨、批评,另一方面又不露声色地竭力为自己寻找托辞,如此“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再加上适时的手势和脸部表倩,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所产生的感染力成功地再现了在官场中经历了一系列跌、打、滚、爬之后练就了一身处事圆滑、见风使舵,以不变应万变的真功夫,堪称经典、绝妙!
以上就是我的我看《生死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