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省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22 16:43:44
《自省,让我在墨香中砥砺前行》
墨在沉淀中澄明,人在自省里通透。
——题记
月亮透过窗棂,将月光洒在书桌上,像一把银色的钥匙,轻轻叩开记忆的匣子,那些揉皱的宣纸、混沌的墨水、还有一个轻狂的少年,一一浮现在我眼前,向我展开一段关于自省的往事……
初次接触书法,我便对其十分感兴趣,我曾试着模仿字帖写了几笔,却意外被人夸奖为“有天赋”,于是,幼小的我开始沾沾自喜,以为书法也不过如此。
经过短暂的学习,我在写字上越来越熟练,此后的我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在书法比赛上获了奖,我越来越轻浮,也开始狂傲。不知从几时起,书法于我于言,已不再是寻求清净的桥梁,而是那追求名誉、对外炫耀的资本。
后来的一次书法比赛上,我信心满满的上交了一份“潇洒”的作品,自认为那是属于我独有的“灵气”,可最终却惨遭淘汰。
西沉的夕阳扯了一抹红霞,将寂静的橘红涂满了天际,冷风萧瑟穿过窗户的隙缝发出嘶哑的控诉。
我深受打击,心中翻涌着不甘,我翻出先前的作品进行对比,却发现那时的字虽显稚嫩,但每笔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虔诚;而现在的字虽显老道,实则并无章法可言……一次小的“反省”,却让我明白了我的不足:原来“轻狂”就如浮墨一般,看似绚烂,却经不起“沉淀”,真正的功夫,都藏在沉静的练习中。
此后的日子,我开始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重塑字的精神,我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我常常静坐在桌前,不再急于动笔,而是认真反思字的缺点,仔细观察字帖的每一处转折、提按,勤于思考每一笔的用意。
那些日子,我在书房中亲吻第一缕朝阳,在笔墨里告别最后一抹夕阳。秋分的傍晚,我在窗下临帖,夕阳的余晖慢慢染红砚池里的墨水,晚风带来花的清香翻动着字帖的纸页,沙沙声与笔锋在纸上的摩擦声应和着,构成一曲美妙的旋律萦绕在我心间……多次的自省令我愈发成长,褪去轻狂的外衣,学习生活的智慧。
通过长久的历练,脱胎换骨的我拿上我新的作品,以成熟深厚的字赢取了书法大赛的一等奖,自省在困境中给我积攒的力量,终是助我在前进路上更进一步!
至今,自省仍是我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习惯,它使我不骄傲,时刻保持清醒,让我看到真正的我,从而领悟到:书法如人生,唯有不断自省,方能行云流水,勇往直前!
初散混沌之墨经沉淀澄明,人亦是,轻浮之人生经自省而通透。
月光依旧,只不过宜纸已不再褶皱,墨水已然澄明,少年也悄然长大,以“自省”之心,在墨香中砥砺前行!
(指导教师:宋双均)
教师评语:本文以“墨”与“自省”双线并行,写出了少年从“轻狂”到“沉淀”的心路历程。作者善用意象营造氛围,“浮墨”与“澄明之墨”的对比,既是书法技艺的成长,也是人格精神的蜕变。文中对“夕阳染红砚池”“晚风翻动字帖”等场景的描写极具诗意,展现出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更难得的是,文章不仅写“事”,更写“心”,体现出初中生少有的思想深度与自省意识。
《爸爸的喜和忧》
一天傍晚,到省里开会的爸爸满面春风地回来了。我急切地问:“爸爸,什么事使您这样高兴?”爸爸笑哈哈地说:“省里这次企业验收,我们厂被评为先进单位了。”是啊,爸爸所在的化工厂几年前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厂,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先进设备的上千人的大厂了。他们的新产品不仅填补了省内的空白,还打入了国际市场。怪不得作为一厂之长的爸爸如此高兴。
“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爸爸连忙接了电话,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我正想间个究竟,房门开了,街道主任李奶奶闯了进来。我还役来得及让座,李奶奶就连珠炮式地开了腔:“哎呀,昊厂长,你们厂排放的废气可把俺居民害苦啦!一些年老的、体弱的,还有妇女孩子三天两头上医院。大伙多次催我反映反映。吴厂长,你可要快点解决啊!”爸爸给李奶奶端上一杯热茶,背着双手,心情沉重地说:“李主任,你反映得对。这不,刚才环保局来电话说,经过检测分析,我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如不采取紧急措施,不仅实行罚欲,还要勒令停产。”
听着爸爸和李奶奶的谈话,我不由想起爸爸厂外的小河。我小时候,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岸边水草丰茂,野花很多。那是我童年时的乐园。我和小伙伴们常到那儿去摸鱼、捉蝴蝶、粘蜻蜓。居民也常到那儿去洗衣、洗菜。后来,沿河盖起了一座座工厂,通向小河的废水管越来越多,致使水变黑,发臭。河边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成群。就连河岸上本来绿荫如盖的杨柳也枯萎了。
夜已经深了,爸爸房间的灯还亮着。
第二天一早,我轻轻推开爸爸的房门,他伏案睡着了。只见墙上挂了一张满是红绿符号的《三废治理规划图》。这时,我心中对爸爸的敬意油然而生。我赶紧热好牛奶,用保温杯盛了送到爸爸桌上。爸爸醒来了。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怀信心地指着图纸对我说:“我们厂要在这小河的右侧修建一座污水处理塔,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循环使用。这样,既治理了污水,每年还可节约大量的水费开支。”
爸爸点上烟,深深吸了一口,继续说道:“还要在这段小河上修一座古朴的拱形小桥,河旁种上垂柳,修建凉亭、喷水池,再种些花草,垒上水泥桌凳,建成职工娱乐场......”
“多美啊!”我脱口而出。愿这个规划能早日实现。
《重来》
玲玲怎么也想不到会让她代表文化局去省里开会。本来可以稳稳当当乘坐上午十点的火车,她却起了个绝早,刚过中午,就赶到了省城。翻开签到薄,才发现她是第一个报到的。办完登记手续,会务人员塞给她一个厚厚的文件袋。
玲玲参加工作刚刚半年,几乎是前脚走出学校门,后脚踏进生活大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她不免有些激动和紧张。来到房间,她什么也顾不得,先把那个文件袋打开,急揭渴地翻阅起来.不知不觉中太阳西斜了,门砰地一声被推开:一位中年妇女手提带枯辘的旅行包走进来。玲玲忙上前帮忙,中年妇女倒也不客气,腾出手来揩揩汗水,仔细打量着房间,“这就是八块钱一个床的房间,她显然是与玲玲搭话,可玲玲那里早已惊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会议在铺着红地毯的会议室正式开始了,玲玲早已翻开笔记本,全神贯注,可听着听着,她不禁泄了气:这些讲话竟是她昨天下午看的那几份材料,差不多她都能背下来。
头散会前,主持人一再宣称:如今是改革的年代,会议也面临着改革,再象过去那种开法怕是办不到了,请大家多谅解。有什么可谅解的?玲玲本来就觉着委屈。在往自己那座招待楼走的时候,她耿默数着被会议包下的那些房间,她惊讶地发现:开上一天会,光住宿费就是近千元。
第二天的安排是:与会人员自行阅读会议文件。中年妇女要拉上她逛大街,她却不想去,确切地说是不敢去,她一个人留在房间里,又把那些文件一字一句重看了一遍。
第三天是有关部门代表的发言......
第四天是部分写会者的经雏介绍……
第五天是主办单位领导的讲话……
这些东西她已经在女件上着了好几遍。整整五天,她的笔记本上一个字也没记下。
最后一天,会议主持人做了会议小结、这可是那个文件袋里所没有的,玲玲赶忙粼出笔记本,一不到舟会工失就记满了好几页奋下午是自由猜动时间,一玲玲总算老了逛商店,傍晚回来时,会务人员把预约的明早的火车票送上门来,另外又发了一份文件。一玲玲打开一看,竟是上午的那个会议小结。
坐在归返的火车上,玲玲不禁苦笑了一下,她千里若迢来开这个会,其价值仅仅是带回了这个厚厚的文件袋。省心的是:不愁向文化局领导汇报。
玲玲又估计错了,局长接到文件只简单地油了几眼,(正有几个会在等着他):便吩咐玲玲说:“你马上去找打字员,每份材料各打印三十份,并通知各甚县文铭部门后天来市里报道,会期五天!”
玲玲的经历,又要由别人重新经历一遍。
《剪纸人》
市里搞民间剪纸艺术展览,邀省里几个专家来观看,那五光十色的剪纸彩画,蕴含爱情故事的连环画,还有套色木刻般的剪纸,目不暇接,但人们偏在一幅似乎粗陋的作品前驻足不前。这幅剪纸是十二生肖图案,用的普通红纸,土里土气,缺少光泽。专家的目光却凝固在这里.我细细地看去,才觉得这幅剪纸确实不同一般,有点像汉画,内涵丰富,境界高古,粗陋中可见匠心。
专家说:“大巧若拙,这是一件民间珍品。”
当听说作者是山乡老农时,大家的眼光都拉直了,动了去看看他的念头。
剪纸人李富财居豫西鲁山县下汤乡,年近五旬,一目妙,一目却熠熠发光;左腿稍破.双足著布鞋,冬日不喜穿袜,走路拐弯抹角,十分迅疾。
他的小泥屋居温泉不远,蒸气氮氮,似超然才气缭绕不去。室内一灶一锅一床,足见生活简朴,打何乡人,方知为奇人:薄床独被,门窗招风,寒冬不冷;蔬食淡饭,四时不厌,体健无病。
我们跟他拉手,触之无温,那掌粗厚且茧大,如钢钱累累斑斑。少不了吐寒问暖,他报之憨笑:“嘿嘿,惯了惯了。”
人丑,不娶妻,孑身独居,数十年伴剪刀一把,据讲,剪的红纸三大车也拉不完。方圆十多里办喜事少不了他,逢节更忙,怀揣剪刀,跑了这家跑那家,乐呵呵的,为人家剪窗花、壁花、顶棚花和各样字画,人说,李富财能带来福气。他也乐意送上一片喜庆:开宴之时,常忘了他。他却悄悄溜了,留得红纸花在,算捧场了。
我们问得多,他答的少,口访,憨实之态溢于言表。当介绍省城某某教授某某会长时,李不知何尊何贵,神态木然。
目不认文,但无师自通.他剪的《凤求凰》、《芝麻官坐轿》、《花果山群猴图》,构思巧妙,图案复杂,画中有画。五彩花卉自是布满他胸中,题目是我们后定的。
那《花果山群猴图》中,老猴痴呆,小猴顽态可掬,中间插两个山鬼,面目狰狞,呼之欲出,观后有如临其境之感。
艺高人胆大,折叠有巧,下剪随心创意,尽情翻新,变戏法似地能剪出580多种复杂图案,仙手也!
忽见右手中指指节隆起,骨质变粗,数倍于他人,成包不禁惊然。喔,枝虬般的手指,我们的传统艺术之根状呵!
窗外,桃李在爆芽。我们被红纸照得脸发烧:一群锦衣饰外玉食充内的人,能不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