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乡邻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1:13:59
《抢梁粑》
竖屋是土家人大红喜事,乡邻亲友们都来道贺,不仅牵羊挑酒,送对联上红彩,还要唱梁歌,甩梁耙。听爷爷说,吃了梁粑,病魔不敢缠身。今天是么叔上梁的日子,一大早,阿爸便带着我来到新屋去抢梁粑。
这时,画好莲花图案、写有“乾坤”二字的梁木被搁在了中柱上,木匠师傅开了梁口:
末方亮,海水潮,
笼入金鸡把翅摇。
起屋上梁安龙角,
火炮连天冲九霄。
接着,两位歌手开始唱梁歌:
讲此梁,说此梁,
露珠甘霖育它长。
根深窜过千重岭,
叶茂遮住万道岗。
场地里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一个个听得入神。我可不爱听这些,耐着性子等着甩梁粑。
“大家注意,甩梁粑了广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伙儿顿时来了精神,一群和我一般高的份惠,心口紧紧的,像一条条小泥鳅,在人群中穿来穿去。
“嶙哩叭啦”,梁耙甩下来了,像密集的雨点似的,场地里一片喝彩,人们你抢我夺,争先恐后,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个儿高的依仗着空中优势,不待梁粑落地便接住了;小把戏们呢?就尽拣掉在地上的。
我正追赶一个梁粑,不料手中的一个梁耙却被一位中年人夺去。我气得正要破口大骂,阿爸走来说:“丹丹,可不许骂人的哟,抢梁粑嘛,就是要抢人们越抢得开心,你么叔才吉祥如意呀!"听了阿爸的话,我没吭声,重新卷入了喧腾的人流。
【作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日记.日记真实地表现出土家人民祥和、欢乐的生活景象。小作者通过所见所闻,写出了抢梁粑的热闹景象,层次清楚,详略得当。文中还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在日记中巧妙地安排了一段小擂曲:一个中年人抢走了“我"的梁耙,爸爸的一番话点拨了我,读来实在令人回味无穷,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二爷那些事》
本人致富,“承蒙众乡邻栽培,为此,愿为大家效绵薄之力:
一、贫穷家底薄,想搞副业而又愁无资金者,本人将以无息借款,还期不限。
二、欲搞副业,而又无从千起者,本人愿替他出谋划策。
乡邻李田甫于戍仲夏
“哗”,象油锅炸开了,人们叽哩呱啦地扯谈起来。只要有了本钱,还愁什么?
不久,镇上的副业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在新盖起的塑料棚里,油耪糟端出来了,散发着醉人的香气,醉透了人似的心窝;翻滚的油锅里,面筋黄酥酥的,香透了人们的牙。二爷和九家贫困不会做生意的人合办的小面店生意也兴一隆了。
秋季忙过了,我就离开小镇,到城里上高中去了。
时间象行云流水,转眼间中期考试结束了,我们松了口气。星期六下午,我就匆匆地往家里赶。
一脚踏进镇子,就听见队里保管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音调是“黄”的,但读得整齐,响亮。我好奇地伸头往里一望,呀!站在一讲台上的竞是二气他戴一副黑边的老花眼镜,由于脸瘦削,滑到了鼻尖。他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唰唰地写。下面,王二狗他们这些捣蛋大王坐得规规矩矩,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咦,怎么回事?
门“吱”地开了,我猛一回头,见二爷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出保管室。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走了,象一群欢快的小麻雀。二爷站在树荫下,望着远去的孩子,他一动不动。我默默地走过去,一声不响地站在他身边。
“哎呀,小军,你回来了。”二爷一转身看见了我,惊喜不已。
就在他转过身来瞬间的细细一瞥中,我惊奇地发现二爷还是那样瘦黑。可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健壮,精明,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二爷,这是怎么回事?”我用手一指保管室。
“唉,你看我这记性,忙得信也忘了给你写。”二爷一拍脑壳,又滔滔不绝地对我说:“现在,农村实行经济责任制,有的乡亲为了家里添个劳动力,不让娃儿上学读书,成天带着他们田里滚,土里穿。毛主席说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照这样下去,农村娃儿一辈子是文盲,睁眼瞎。这叫人多心寒啊!”
“于是您给他们上课……”
“是呀!”
“县、公社同意?”
“当然同意。开学那天,县长大驾光临,送了一幅鼓励的对联。二狗他爹还买了一挂火炮噼啦啪啦的热闹了一番。”二爷脸上挂着惬心的微笑,声音也变得宏亮。
“这五十多个学生都是困难户子女和退了学的。我一律不收学杂费,还聘请了个回乡知青教他们。立狗他们也都听话,会有出息的。”
“可是背后还是不免有人骂我老昏了。我不怕,走自己的路。我甘心情愿,我高兴呵,三十多年了,我还记忆犹新,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那个满脸大胡子的解放军军官的谆谆教导:‘···到人民中来,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我老了,才终于尽了这微不足道的责任。”
二爷远眺着沿田埂小路蹦蹦跳跳回家的学生,接着说:“这算啥,明年,我还要办.‘农业科技短训班’,请农科站的同志来讲授,让农村也‘化’,起来。”
二爷非常激动,他那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停地颇抖。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祖国人民真可以把他那颗心也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