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浪涛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21:57
《这也是一种“迷”》
在奔腾不息的变革激流中,和着渤海浪涛那深沉的节拍,在龙口矿区弹奏出新一代的改革强音。
这强音的弹奏者是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企业改革创新能手”、‘模范团支部书记”称号的获得者,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铆工。近几年来,他张开改革的双嘴,先后承包两个姐于困境的国营小厂,使之起死回生,为国家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他的名字叫陶立波。
1985年春节刚过,龙口矿务局工程处机修厂的80名工人,带着节日的欣喜,迈进了工厂的大门。不进工厂则已,一进门心就凉了半截.横七竖八躺着那些没用的加工件,犹如满面污垢的乞丐,让人看了心里没劲.“大锅饭,大锅饭,吃得几乎快要饭!”青年工人们发出阵阵牢骚和怪话。
这天,25岁的陶立波,站在全厂职工面前,用他那浓重、胶东口音说出了三个字:“豁上了。”
伴随一个承包的决定,乱麻般的问题也一股脑儿堆在陶立波面前。承包合同明文规定:“分灶吃饭,分级核算,自负盈亏”。这12个字写在纸上容易,做起来难啊!陶立波拿着承包合同,似乎看到了全厂注册的”。多名工人在向他伸手要吃、要穿……
他看准了“锁孔”,配上了打开难题的“钥匙”。
机修厂原是维修矿区设备,为矿区加工配件的单位,生产任务长期吃不饱,然而却是坐等家门,工人们说是“三闲”:设备闲、人闲、技术手艺闲。陶立波心里明白,只要变三闲为三忙,机修厂的日子就好过了。他壮了壮胆子,走出矿区,到社会上揽活干.某厂招标施工煤气J.程,别人投标5000元,而陶立波竟以1850元的低数中标。他有“王牌”军,挑选了17名业务技术好的团员青年,组织了一支突击队,昼夜施工,硬是靠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术,提前10天完成施工任务,并一次试运转成功。这一下,小小的机修厂名声天振,好多客户找上门来。青岛,烟台等近30多家工厂企业与讥修厂建立了业务联系……
机修厂的日子好过了,到年底,一举甩掉连年亏损的帽子,盈利“万多元,工人月平均收入由原来的“元增加到110多元而陶立波。只拿职工平均收入的90%。
1986年春节刚过,春联还未退色,厂里喜气洋洋,陶立波个人不顺心的事儿却频频袭来。一天,他正和工人们突击加工矿区井下急需的一批活,妻子气吁吁地跑进工厂,流着泪告诉他:“孩子鼻眼歪斜、红肿……”“这叫‘吊腮疯’,孩子幼小,赶紧去治!”一些老工人催促着陶立波。不满两岁的孩子送到青岛一家医院,直到第7天,陶立波才抽空赶往数百里外的医院,第二天又赶回工厂。妻子含泪嗔怪他,他只淳朴地开导她:“厂里的事我不能不管啊!”
那些日子,陶立波又和工程处签订了第二年的承包合同,他确实忙,不能不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厂予里。他妻子在鞋厂工作,繁重的家务,幼小患病的儿子,加上市里拓宽马路,家中的几间房子又要拆迁等等,百事缠身,过度劳累,心情烦恼,她突然病倒,而且病得很重。幸亏抢救及时,否则……
陶立波赶到医院,俯在病床上,眼泪滴到了妻子那苍白的脸上。他感到内疚,默默地为她祝福,待她好转后,他悄悄地对她说:“请您谅解我,待工厂效益好了,我将加倍地偿还对您的爱……”只是这句溢暖的话语,只是那轻轻一吻,夫妻情爱尽在其中……
在陶立波经受个人“祸不单行”的“多事之秋”缠绕的同时,他却以惊人的胆气和毅力,又承包了一个倒闭的铸造厂。
矿务局工程处为了解决60多名编余人员的就业问题,投资28万元。与当地联营,建起了一个以玛钢铸件为主的铸造厂,因信息不灵投产不到10个月便关了大门。职工发不出工资,有些人干脆把生产工具和原材料拿回家抵当工资。
陶立波的心又沸腾开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团支部书记,我不能眼瞅着让铸造厂这样垮下去室”就这样,机修厂,人员花名册上,一下子多了60多号人。
1986年7月,老天爷好像有意与陶立波作对,在他家拆迁房子的时候,天气十分炎热。拆好的房料堆在那里丢失不少,陶立波一天到晚忙厂里事,根本顾不上这些。年过花甲的父亲宽慰他:“孩子,你好好领大伙干吧,房子的事不用你管,我替你张罗。”酷暑,老父亲花钱雇汽车买石头,而机修厂的车就停在大院里.……原来,儿子早就关照过他:“公车咱们绝对不能用。”
过分的劳累,使父亲病倒了,送到医院第了天便离开了人世……陶立波成功地救活了两个厂,却没有救活自己的父亲。
也许有人会议论他公私何不两全,但,他并没有后悔,因为他原禾就准备付出必要的代价,个人“吃亏”.也在意料之中。在他没承包的那些年,他作为四级铆工年收入2600元,而现在年收入却只有1300元。但几年来,陶立波在大伙的支持下,接连救活两个厂,盈利210万元,新添固定资产100多万元,同时还上交矿务局工程处利润80万元,使一个花钱靠国家的亏损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有人笑着问他:“以后,你还想去‘救厂’吗?”
他回答得很干脆:“如果需要,我还想去试试”。
这也是一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