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大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2:34:27
《读散文有感读后感1000字》
散文大都有着朴素简静,自然流畅的语言,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阅读散文,我仿佛来到了作者的时代,经历他的所见所闻,更深刻的了解了作者与作品。
《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所做,我看见标题的第一反应,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是作者在怀念故乡,但开头,就让我疑惑而又好奇。“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通读全篇,我才恍然大悟,原是在欲扬先抑。散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故乡的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和紫云英,它们的颜色,形状和用途。作者还将民谣童谚,中外典故自然融入文章,使其充满了乡间风趣,清新自然。这篇散文,作者勾勒了一副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写出故乡的风俗,清新的野趣,更抒发了对故乡深藏已久的情怀。我也被引起了对家乡的喜爱。
《雅舍》选自《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著作。“雅舍”名虽雅,实际上十分简陋,它虽然房子的特点应有尽有,但,“孤零零的四根砖柱”,“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的可怜”,“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可这样的房子,作者却认为,“雅舍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位置的偏僻,建筑的不牢固,蚊虫鼠蚁的骚扰,但作者讲述时,心境始终清雅恬淡,总能将烦恼转换为乐事。这无不体现出作者豁达超然,乐观开朗的态度。而雅舍不足之处如此之多,则更能体现出雅舍雅的珍贵。雅舍之雅在于最宜月夜,在于其简朴。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能欣赏自然美景;简朴又可随意布置。观月,陈设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而这种乐趣,非心境旷达明净之人不能领会。读罢,我无比欣赏与敬佩作者如此自由洒脱的襟怀,恬淡自然的心境和随遇而安的生命意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是多么引人兴趣的题目。作者本人也如题目般,为人为文都颇为特立独行。文中的猪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它又黑又瘦,敏捷过人,甚至还有模仿各种声音的特长,却引来杀身之祸,在人们的围追堵截下,它跑进深山,变成了一只野猪。初读令我乐不可支,这仿佛是个童话故事,怎会有如此独特的猪呢?可再读却深感悲哀,文章中猪的形象就是现实中的人,有的人在他人强制安排的生活模式下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而有的人没有安之若素,无视一切束缚与枷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作者文章的核心,也是中国人一直的追求。当我们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机械学习,工作时,若能“独立特行”,或许会迎来一个崭新的生活。
简单朴实的文字,却带给我深刻的教育,阅读这些散文,我受益匪浅。
《龙凤胎200字》
从小到大都有人对我爸爸妈妈说:“龙凤胎真好,你们真幸福!”我听了,心里也觉得美滋滋的。
虽然有时候我和姐姐会吵架,但是一会儿工夫又和好了。只要我和姐姐一和好,谁和别人吵架时另一个就会跑来帮忙,然后就会看见两个人对付一个人的场面,总是我们赢。
每次放学,都是我和姐姐一起走,爸爸妈妈怕我们吵架,给我们买了电话手表,时时刻刻关注我们,但是我和姐姐在路上总是说说笑笑,根本不会吵架。
龙凤胎真好!从小有个伴,我真幸福!
《苹果350字》
我,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吃——苹果。因为李调元说:“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听起来就流起了口水!
瞧,我家的苹果圆圆的,多像一个大大的鸡蛋。皮上有一条条竖竖的纹理,红里透黄,让人非常有食欲!皮上面凹下去的小洞洞里,有一根黑漆漆的柄。我又把苹果翻了一个底朝天,一眼就看到了它的脐,小小的、圆圆的,这就是脐!看那!苹果真是一个大胖子,看它红彤彤的脸颊,像极了我弟弟害羞的小脸蛋儿;还有它那肥硕的身材,可不是一根弯弯扭扭的香蕉可以比的。现在,终于到了最令人激动的时刻,那就是——吃苹果时间!我先把它用水冲一下,再用小刀把它的皮削下来,最后用刀切成一块块的,就能食用了!
我拿了一块,吃了一口,啊!它独具一格的味道,甜甜的、酸酸的,让人回味无穷!
而且,吃苹果可以:补脑养血、凝神安眠,还可以降低胆固醇,促进细胞微循环,提高细胞活性的呢!这就是我喜欢吃的水果——苹果!
《元大都的四季500字》
元大都四季景色迷人,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来了,一棵棵嫩绿的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地毯;河里的冰块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那声音轻轻柔柔,就如同呢喃细语;树木伸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为大地增添了颜色;一旁的海棠花看了羡慕极了,赶快把自己的花瓣绽放开来,一阵微风吹过,粉红色的、白黄色的海棠花在风中跳舞,俨然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夏天乘着风来到我们身边,小草从嫩绿变成翠绿,在风中摇曳。岸上生长着碧绿的柳树,成千上万根柳条垂了下来,正如贺知章写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欣赏着倒映在小溪里的影子;千万缕金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岸边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为元大都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秋天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它把黄色给了银杏叶,黄黄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满怀梦想飘向远方;它把粉白色给了桃子,让人吃一口,满口留香,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它把天空染得瓦蓝,时不时闪过身影,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的大雁在它的怀抱中翱翔,不正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情景吗?
渐渐的,天空中飘下来一片片雪花,晶莹柔软,纷纷扬扬,给大地换上了新装。树木脱下了嫩绿色的枝叶,枝头积满了白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元大都每一个季节都不缺少美丽,缺少的是发现它的眼睛。愿你我都拥有那双捕捉缤纷的双眼。
《妈妈的怀抱作文350字》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又觉得妈妈的怀抱好像有魔力
当我很小的时候,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我最喜欢的就是妈妈的怀抱,在她的怀抱里,我感觉既温暖又安全,每当我饿了困了的时候,只要到了妈妈的怀抱里,便吃得饱,睡得香!
当我长大了,开始蹒跚学步了,有时候我摔倒了,这时候妈妈便匆匆的跑过来,将我抱在怀里,这时,妈妈的怀抱好像一剂止疼良药,到了她的怀里,我的伤竟然不那么疼了。
当我在与好朋友发生矛盾时,妈妈会抱抱我,安慰我,那时候我感觉就不那么伤心了!
当我犯了错误时,妈妈会严厉的训斥我,,“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你现在就去给我写检讨”那时的我会惭愧的低着头,哭哭啼啼的说:“妈妈抱抱我,抱抱我我就去”此时我感觉妈妈只要抱抱我,她就原谅我了!
我喜欢妈妈的怀抱,我希望永远都有妈妈的怀抱!
《人间最美在西湖》
寒假里我们一家去省城,繁华的大都市里喧闹的汽车声使我身心疲惫,慢慢的我睡着了……
当我一觉醒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湖著名的雷锋塔下了。爸爸买了四张门票,我们一家人怀着期待的心情向雷锋塔奔去。原来我们打算坐电梯上去游览,可是妈妈却说:“来西湖旅游不就走走看看的吗?费思远你一个男孩子别这么娇气好吗?多走路对身体会好。”唉……谁让老妈是一家之主呢!我们都只好听从老妈的安排一家走楼梯上塔。我爬着楼梯快累成狗了,还好妈妈在旁一直给我打气:加油,加油,宝贝加油!我硬着头皮一口气爬到了雷峰塔的顶部。老妈直夸我有毅力!现在美丽的西湖风景尽收眼底,西湖的湖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上面还有几只小鸭子,中间还有一对对鸳鸯,这大概就是鹤立鸡群吧?
下了雷锋塔,天竟然下起了绵绵细雨,可是我们依然顶着小雨继续游览。雨滴溅起的微波渐渐平静,这时天空出现了云彩。
西湖果然是名不虚传啊!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
《棋道》
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
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
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
却凭纹揪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象棋自有他的乐趣。
前几天,我和张老师大战一局,两军对峙,战火纷飞,一局象棋下的我提心吊胆。
原本刚开始,我和一个朋友在那里下,结果旗开得胜,杀的他片甲不留。这时,张老师看的有些技痒,于是与我两军对阵,两岸杀气重重。开头一局,我趁老师掉以轻心,以较好的优势将张老师的“将军”斩于马下。那时我在心中也是有点得意洋洋。
第二局刚开始,我就被吃掉了一个炮。我心开始绷紧了。又过几招,我又丢了一个车。老师的棋艺本就比我只强不弱,再加上老师的认真我的大意,我的处境十分危险,这时我想起了我与父亲战局:那时的我比爸爸的棋艺弱了一点,而我趁着父亲暂时不知我的底细,我战胜了我心中那位不败战神。第二局,父亲认真与我下棋,结果被父亲将我的“帅”给斩杀。这局过后,父亲先夸了我棋艺有进步,接着用很严肃的口气和我说到:“以骄兵战谦敌,是兵家大忌,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对手,否则你会失败!”
我特别懊恼,我为何不记得父亲的批评?如果我认真对待这局棋,就不会有如此惨烈了。怎样才能挽回败局呢?我记起了我自己写过的人生箴言:如果要减少自己的失误,就必须以自己最认真的态度对那还没有定论的局面,这样你就不会后悔。
那句话点醒我,我的眼神变得坚定,我深吸了一口气,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再次对待这场已经必败的棋。结果果然惨烈,我被直接的逼到了绝境。最后我的“帅”虽然败亡,但我父亲的话和那句名言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我十分谢谢这棋局,因为他像师长的谆谆教导,因为他像朋友的友好告诫,因为他让我享受到人生乐趣。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
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
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村寨内房屋较整齐。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白 族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保安族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布朗族
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依族
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朝鲜族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制,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则。结婚分订婚、送彩礼、迎亲等步骤。死者土葬于氏族或家族墓地,长者葬礼隆重,族众和娘亲参加吊唁和祭奠。
达斡尔族的村庄具有独特风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齐。高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内壁和天棚多有装饰,房外围着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
达斡尔族主食为加牛奶的稷子米饭和荞麦面、饼等,肉食的制作以晒肉f和煮烤肉为主。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足踏“奇卡米”(皮靴);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夏日喜穿白袜、花鞋。他们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
傣族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德昂族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明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传说古时候德昂女子是满天飞的,男子为了将女子拴住,便用藤篾做圈,套在女子腰上,久之而成俗。德昂族妇女成年后,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五六圈或十余圈,甚至二三十圈藤篾制的“腰箍”。腰箍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等色,有的上边还雕刻着花纹图案,有的还包上银或铝皮。德昂族妇女的裙子多为彩色横纹长裙,上可遮胸,下及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线条,不同支系在色彩、条纹上有显著的区别。德昂族妇女的头饰很特殊,妇女不留头发,剃光头,绕包头,包头两端如发辫垂在背后。有的德昂妇女婚后留发,戴黑布包头。德昂族的装饰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五色绒球。在缝制衣服时,要在下半部用红、黄、绿等色水绒球镶上一周长方形的空格,中间再绣上花。男女包头巾两端也都钉上一些绒球,耳坠、挂包皆以绒球装饰。更为独特的是青年小伙子在胸前挂一串五色绒球,姑娘则在衣领之外装饰绒球。男子头裹黑布或白布包头,带大耳坠,银项圈,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裤短而宽大。现在青年发式与汉族相同,已不戴沉重的首饰。男子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脚部、臂部或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作为装饰。德昂族大部分地区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养子、豆类。个别地区以玉米、养子为主食。普遍喜欢饮浓茶,茶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佳品。德昂族有嗜好草烟和嚼槟榔的习惯。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宏等地是一家一院,主房楼上住人、煮食、贮藏粮食等,楼下关牲口,附房用作堆放柴草和安装舂米用的脚碓。镇康地区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内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宅,间壁而居,各有火塘,所以竹楼较大,有的占地近四百平方米。现在部分德昂族的住宅与附近汉族的平房一样,多家同住的大竹楼也已为各家各户的小竹楼所代替。 德昂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与外族联姻。男女婚前享有恋爱自由,姑娘选择对象有一定自主权,但最后要征得父母同意。结婚时,男家要给女方一定聘礼。若夫妻不睦,男方提出离婚,只要出几斤米、几元钱,请村寨头人祭神权后,即可通知女方回娘家。女方提出离婚,要赔偿男方聘礼。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已发生变化。德昂族行土葬,村寨有公共墓地。但久病或孕妇难产而死的则用火葬。
东乡族
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份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谴责。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包办婚姻为主。男女十六七岁就可举行婚礼,但现在按我国《婚姻法》法定年龄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
在服饰方面,最近几十年来,变化较大,并开始与汉族和回族的服饰相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号帽”;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妇女戴白色的。盖头一般要长到腰际,头发全部被盖住。现在一些参加工作的年轻妇女,为了劳动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盖头,而喜戴一顶白色小帽。东乡族男子不喜留长发,但习惯留胡须,这与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一样。据说,穆斯林男子,到适当年龄留有胡须,同教者见到都要以礼相待。
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鸡娃”很有讲究,把整鸡各部位分为13个等级,“鸡尾”最珍贵,一般给席上的长者或尊贵客人吃。
东乡族人民也很讲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卫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除老年妇女外,妇女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客人上炕需脱鞋,女客可不脱。东乡人待客一般不与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对客的敬重。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东乡人因为宗教关系,保持着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小净”每天洗,保持手、脚、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净。“大净”,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洁净。每逢节日前,人们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东乡人因宗教原因,禁食猪、狗、马、骡、驴肉,忌说猪;不食动物的血;禁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开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递烟敬酒。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爸爸妈妈,请多一点时间陪我》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除了在幼儿园,和孩子相处最多的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也是现在很多有孩子家庭的生活模式。父母们则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但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多陪陪孩子,陪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记得去年,由于工作需要,天妈我要经常出差,每周都有三至四天在外面,足足有三四个月都是这样反复轮回。有一天,天天不满地对我说:“妈妈,你已经好久没陪我玩了,也不来幼儿园接我。”当我听到天天对我有这么大的意见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已经有好几个月没陪天天出去玩了,晚上回到家都已经很累,连平时在一起的聊天、讲故事都由天爸代替了,不免有一种愧疚涌上心头。
与很多家庭一样,我们都是双薪族,把很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几乎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后果是遗失了一种亲情,一种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父母的爱——孩子不要你给她买多少玩具,她只要你陪着她,这样就够了。
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单是靠丰富的物质生活来保障的,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慰藉。现在,很多父母,特别是父亲都很忙碌,忙事业,忙赚钱,也忙自己的应酬、打牌,就是缺少与孩子心灵的对话,缺少陪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玩游戏、捉迷藏的时间。孩子一有这方面的要求,就一句打发:“自己玩去,你没见我忙着吗?”他们对孩子,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父母和孩子接触,关键的不是接触次数的多少,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接触的质量。即使父母只和孩子在一起几分钟的时间,只要专心致志地和孩子在一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她的情感和关爱。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地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不要总是以忙为借口,做父母的只要有心,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且行动,就能给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欺骗》
突然就下起了雨,气温骤降。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大都懒得出门,街上显得冷清。我站在电话亭旁德着按键,话筒叭却是长长的空响。正犹豫着是否再拨时,“同学,帮帮忙吧。”从身后隐约飘来一个既苍老又陌生、有气无力的男音。
是在对我说话吗?我回过头去。这是一个了年纪的老头,身旁倚若一个瘦小的中年女人。他说她是他的女儿,来西安走亲戚,不料在列车卜弄丢了钱物,已一天没吃东西了……我打址肴他们:老人脸上皱纹密布,穿若一件又脏又旧的中山服,已吞不出颜色;女人穿一件暗红色的粗布西装,却湿得不成样子。我亿即想到了媒体上揭示过的形形色色的行骗手段,可眼前这两个饱受物质和精神折磨的人址终还是燃起了我内心的同情心。怎么.叮能呢?)JI5满脸的愁一苦、衰老的体态和浓重的外地音总是很难伪装的吧?
我和舍友后来请他们在学生食堂里吃了顿饭,帮着打电话到他们老家让人来接,并凑尽了我们当时身上的零用钱给他们应急。还担心他们在路仁有个闪失,特意留了电话让他们再跟我们联系。址后,把他们送上21路大巴,对司机解释了好久才一肯免费载他们。在大巴开动的刹那,我分明听见司机嘟峨了一句:又是两个混的。
事后,我们不时地牵挂着他们的安危,不知他们是否早已安全到达。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后,我很碰巧地看见另一个学生领着他们在食堂里吃饭,依然是那身行头,依然满脸的愁苦之色,依然操着一口很浓的某地方腔,够了,我突然感到自己很笨,内心里隐隐发疼。这就是所谓的单纯吧,却总是轻而易举地为欺骗所伤。回到宿舍,我对舍友说他们打过电话了,他们早已安全到达了,还非常感谢我们。
为什么要让我再次看见他们呢?否则我可以自欺一下,善良地以为他们到家了;我为什么向舍友隐瞒真相呢?隐瞒不也是一种欺骗么?唉,不多想了,只是更多的却是困惑:当再次遭遇此等情形时,我还会伸出援助之手吗?天空不时下雨,类似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