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死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8:25:25
《中国名人故事:奔跑在死亡边缘》
中国名人故事:奔跑在死亡边缘
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历来被人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2004年,一场7天6夜、全程27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正在进行。
比赛的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的汞柱一样直线下降。此刻,林义杰和同伴坐在一块黝黑的大岩石下喘着气,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的白骨。”
他们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戈壁的经验,3个小时之后,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赛的冠军。那年,他28岁。
想起那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林义杰至今“腿还会发抖”。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的亚马孙雨林,他捧回了亚军奖杯。
平头,瘦脸,1.64米,不到60公斤,几年来,这个貌不惊人的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拉松的赛道上。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如果不是个性执拗,原本成绩优秀的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的旅途。
父亲曾含泪劝他:“阿杰,学体育没出息的!你好好听我劝。”在这个没上过大学的老维修工心里,好好读书,上大学,做个拿笔杆子的文化人,才是正途。
实际上,是高中的一次比赛让林义杰确信,奔跑就是自己的“正途”。那次比赛前,教练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他说:“我尽力。”教练却狠狠地打了他的头,叫着:“要拼命!”“尽力,就是你跑到终点后,还有力气坐下来喝茶聊天;拼命,就是跑到终点后直接送医院。”凭着这股狠劲儿,这个台湾小伙子终于跑出了一片天,接连在世界上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夺冠。
渐渐地,他发现,单纯的比赛已经不能满足他对运动的渴望,他的目光开始瞄准了地球上最艰险的地区。而从那一刻起,死亡也始终与他如影随形。
2006年11月,林义杰和美国人查理、加拿大人雷伊组成三人团队,横越撒哈拉。队伍后面,跟着联合国的官员、好莱坞的大牌导演。他们想通过记录这场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埃及,全程5900公里的撒哈拉穿越之旅,引起人们对非洲水资源危机的关注。
沙漠的太阳分外毒辣,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途经乍得境内的撒哈拉沙漠,那是一个地雷遗留区。虽然一行人可以绕开雷区,可流沙会裹挟着地雷四处流动,因此随时都有触雷的危险。
穿破了11双鞋子,遭到一次劫匪的攻击,111天后,林义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人。半年以后他才知道,护送他们的军队在返回途中全部被劫匪枪杀。
他曾在中国西部的`大戈壁迷路,并出现了脱水的状况,最终靠咬破嘴唇舔舔血、润润舌头越过难关。在穿越亚马孙河时,他拿着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再把药敷上,不然整个小腿可能就废了。而最难挨的是那些孤立无援的时刻,其他人多是三五人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只有他,一个亚洲小个子,什么都得自己死扛。
这些生死边缘的瞬间经常提醒他死亡离他有多近,但奔跑的意义也因此而开始改变。小时候,他拼命跑,只是为了跟父亲争口气;功成名就后接着跑,是因为他在享受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而再接下来,又有一大群人从他的脚步中,看到了他对待生命的态度。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女孩,哭着对他说谢谢。这个女孩的家人全部死在一场大火中,她几乎要自杀了。听了林义杰的演讲,她看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曾冒险,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个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中国名人故事:奔跑在死亡边缘】
《直面死亡高三作文1000字》
直面死亡高三作文1000字
某个时候,某个地点,寂寞一下子就袭击了你,像一个被卷到孤岛上的孩子。你被遗弃了。—题记
其实,我可以看待一切,只是,我害怕,害怕见到阳光。
有的时候,我会用自己的双手蒙住自己的眼睛,那样,我就可以欺骗自己外面的世界很黑很安全。不会有人注意我的存在。
我是一个喜欢黑角落的人,但,我更害怕寂寞与孤独,我常常躲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巷子里,然后寻找自己该去的地方,一个黑糊糊的角落。我不想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阳光很刺眼,我担心它会刺痛我的饿眼睛,尽管我讨厌睁开眼,可我还是害怕,害怕燥热的阳光灼伤我的皮肤,我相信那一定很痛。所以我努力的去触摸孤独的边缘,我被刺痛的缩回了手,原来,破碎的心也可以再次受伤,这是否叫做伤痕累累,抑或是一错再错?
我再次伸出手去触摸,好冷。原来孤独是这种感觉,冷的让我发颤,尽管,外面依然燥热,我还是觉得全身瑟缩,真的好冷。
我想,我会在黑暗中度过一生,一个人,一个角落,又或是一滴眼泪,我不知道,在我生命终结的时候,我会不会为自己哭泣,甚至于流一滴眼泪?这让我感到困惑,一个心已死了的人,还会流泪吗?忽然,我觉得惶恐,我似乎忘了如何哭泣,忘了如何去笑?我觉得自己竟如此可怕。让我自己都束手无策,我该如何解救自己?我努力搜索答案,换来的还是一脸茫然。
……
白天染成了黑色,黑夜染成了白色,天复一天,黑发染成了白色,白雪染成了黑色,年复一年,当斑斓的色彩褪去昔日的'华丽,当海水埋葬了往日的脚印,我们是否还愿意拾起曾经被抛弃的记忆......
又是一年冬至。
天色变得暗,我周围的一切都已变成了白色,甚至包括我。我还是蜷缩在角落里,一个人,我已被孤独磨去了所以的菱角,变成一个直面人,变得失去了往日所有的锐利,任凭雪花如何扑打在我的脸上,我一直都没有放纵过自己,伸出舌头,雪花很安静地飘落在舌尖上,我想体会一下,究竟是冬天的感觉冷?还是孤独的感觉冷?我忽然冷笑,嘲讽自己的无知与愚昧,回过神来,竟发觉自己已学会了如何去笑。虽然,笑得不那么的动听,我呆呆的望着天,想想自己死去后,会不会依然寂寞,是不是仍就孤独,或许,黑白无常会抓我去地狱接受十八层地狱的考验,因为生前的我太过荒废与生命,或许,我会变成孤魂野鬼就这么飘来飘的在冥界游荡。忽然,觉得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介于孤独与死亡之间,我想,寂寞才是最可怕的,它可以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最终,也只有自己一个人……
忽然觉得这一刻,世界无声的寂静。我触碰到眼角那一滴即将滑落的泪,恍然庆幸自己也已学会了哭泣。
就这样,我发觉灵魂与身体隔离,自己变得如此轻,感觉那样缥缈,就那样飘来飘去。
去寻找天堂。
【直面死亡高三作文1000字】
《高二叙事作文:死亡-》
高二叙事作文 :死亡-范文
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想到这个永恒的主题了。可当看到这几个字时,眼泪又泛滥了。我时常胡思乱想,想那些遥远而有感伤的未来。我会在我的意念中看到我至爱的人的离开。
象蔷薇一样败落。不再盛开。那些情景和现实中的相差无几。曾经梦见,五口棺材里躺着我至亲的人。它们就那样突兀的呈现在我眼前。那样残酷地扎痛我的心。一口一口掀开棺盖,看到的是他们安详的`脸。往昔美好的记忆瞬间泛起,泪水如莲花班滴落。醒来后惊觉,还好还好,只是做梦。既而,内心被无边的恐慌吞噬在墨黑的夜色中。
喘息声迅速蔓延开来,像是无人山冈中,悲戚的挽歌。我常在想,如果不在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不在了,他们会怎么样,我又会怎么样。
然后在荒诞的遐想中泪流满面,窒息到崩溃。我们都相信,骨灰盒才是我们最长久的家。我们一定要快乐地生活,因为我们都将死去很久。
为爱自己的人好好活下去,延续那份爱,是我们爱他们的最好方式。我是一个宿命的人。我相信冥冥之中的那股力量。
借此,我用我最虔诚的心祈祷:但愿人长久!
【高二叙事作文 :死亡-范文】
《频临死亡初一作文》
频临死亡初一作文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早早地起来,百无聊赖地坐在床上看着那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突然,一个醒目的大标题映入眼帘,伴随着警报器的嗡鸣声,传入耳朵。
看到那则新闻,我几乎在一秒钟之内就“噌”地一下蹦了起来,冲到了水池边。不为什么,那新闻的题就像一个炸弹一般,在我心中炸响,女新闻播报员用清亮的嗓音说:“警报,警报!世界上的所有水正在以一种十分诡异的速度消失,请注意!”
我站在水池边,使劲地拧着水龙头,可平时如泉般喷涌的水柱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滑过我的指间,任凭我使劲拍它,也没有流出一滴水来。
我又下意识地奔向饮水机边。在路上,我清楚地看见,饮水瓶里的水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蒸发,眼看我就要跑到饮水机旁边,可等我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没有一滴水了。
我深知这样的'努力已经徒劳,不再废力气,连忙跑下楼,快步走到平日里经常去的小报摊,试图寻找到一丝水的痕迹,可到那里时,我才发现我的决定有多么愚蠢。长长的队伍一直从300米外的大街上排到报社的门口,一位生物迷告诉我,就在刚刚,一只微生物想要插队,结果被活活地挤死了。
快到中午了,大家都有些口干舌燥。这时,报社的门才开了,可一句让人吐血的话伴着一位面带微笑的阿姨传来:“对不起,这里的水全部蒸发。”
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突然感到一种极度干渴的感觉从身体里传了出来。
我身体里的水正在消失。我挤挤眼想要流泪,可泪腺仿佛也开始不听话,竟然连泪都流不出来了!
大街上到处都是倒下的人,我漫无目的的在路上走着,嗓子眼一阵阵的发痛,当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大声呼喊:“上帝,请赐我一滴水吧!”
是啊,当人们继续浪费水时,这就会是全球人的结局吧!
【频临死亡初一作文】
《我害怕死亡高中二年级作文》
我害怕死亡高中二年级作文
我很喜欢人间,喜欢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死亡,在我的身边发生的太频繁了
让我根本无法去面对,去接受
我痛恨死亡,让我失去了那么多
可是我又无语
只好独自一人埋头痛哭
泪水不是潸然,而是涌出
多少的孤寂不眠之夜
我的枕头被我的泪水不知浸湿了多少回
一切的一切,我无法去弥补
只能用我的泪水去应答
我不在有那无知的想法
因为,死亡真的太可怕了
会失去很多,很多
更不只一条苦涩的生命
我害怕死亡,而喜欢人间
人间,太美好了
我庆幸我能来到这个人间
人间给我的太多
赢博于无城
这是我博客上的评点感悟:
梦的空间
发现你现在写的内容都是关于死亡的。
现在很少看见像你这样热爱生命的了,其实当死亡真的像你靠近时,谁都害怕。
张珊
试着去爱心身的人,母亲,父亲,同学,邻居。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假设你真的没有几天活头了。
时间久了,你会忘了什么时侯才会死,而此时你已经知道了身边的人的可爱和爱他们的欢悦。
张珊
刚才一瞬觉得在三十几楼的楼板摇动。
真的.地震是逃不掉的。何必去想死,当死时你想不死也不行。
还是把美好留给对你有恩的人和你爱的人,这样在有生之年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方便面
人间太美好 给我的太多 完全赞同 人生数十载 该把握的就不要丢掉 该放弃的就不要强求 人间充满了欢笑充满了温暖 在大的苦难都会挺过去 只要心还活着
雨露
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待死亡真正面临的那一刹那,证明我们都累了,想换个环境,到另一个世界去生存!
【我害怕死亡高中二年级作文】
《死亡诗社的主要内容和观后感》
死亡诗社的主要内容和观后感
影片《死亡诗社》所讲的故事发生于1959年,美国的威尔顿预备学校。这是一所以高升学率和严格管理着称的学校,许多家长满怀期待地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希望他们将来考上名牌大学,成为律师、银行家、医生、工程师等社会上层人物。
威尔顿学校严肃刻板的教育,压抑甚至扼杀着学生的天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沦为学校教育下的顺从者。基汀老师的到来就像一粒小石子,打破了学生沉闷无趣的学习生活,像一缕清风,给他们带来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
第一节课,他通过浪漫的诗歌和参观校史楼内的旧合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完成自己心中的事业。课堂上讲课,他要求学生把课本前面的导言全部撕掉,告诉他们学习自己思考,找寻生活的意义;他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学会灵活运用语言,寻找自己心中的声音;他带领学生轮流站在讲桌上,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眼光和角度看待事物;绿茵场上,他激发学生大声喊出心中所想;他教育学生诗歌要有新意,不落俗套,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户外活动中,他启发学生要坚持自己的步伐、步调,坚守与众不同的信仰……
基汀老师既是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的教育迥异于生硬的说教,或动情,或启发,或引导,或体验,如春风化雨般自然而然地滋润着学生。
曾经顺从听话的学生在基汀老师的用心引导下,学会解放自己的天性,冲破牢笼束缚,满怀激情地寻找心中所爱,努力实现火热的理想和追求。他们甚至反抗学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汀曾于该校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死亡诗社,偷偷溜出学校,在校外很远的印第安山洞中谈诗歌,谈人生,谈理想。
诺克斯爱上了即将订婚的女孩,碍于世俗的眼光,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心中的女神,苦恼又备受煎熬,却压抑自己不表白。老师的'课对他触动很大,他勇敢地追求心中所爱,给心仪的女孩打电话,热血冲动地女孩的学校送花表白,真诚邀请女孩看舞台剧表演,一步步赢得了女孩的芳心,收获了爱情。
托德曾经是一个内向胆小的乖乖孩,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虽有作诗,但不敢在众人面前朗读,是基汀老师鼓励他、引导他学会咆哮,找回野性,酣畅淋漓地、行云流水地抒发胸中诗意。在基汀老师的帮助下,托德终于突破了自我,找回了自信,他的出色表现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尼尔的父亲专横固执,早已为他规划好未来的路,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医生。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但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又让他活得痛苦压抑。在基汀老师的影响下,他坚定地追求舞台表演之梦,努力争取到出演机会。演出大获成功,好评如潮,尼尔成就感爆棚。看到势头不对的父亲强迫儿子转学,粗暴打断他还未说出口的话。尼尔绝望至极,以死抗争,年轻的生命还未盛放就已凋零。
尼尔的父亲悲痛欲绝,却不反思自身原因,反而要求学校进行深入调查。学校领导本来就不满基汀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便把他当作此次事件的替罪羊,逼迫他离开他所深爱的学生,及他所深爱的教育事业。
基汀老师将要离开的时候,学生们不顾任课老师的严厉喝止,纷纷站上课桌,以老师曾经教给他们的这样一种仪式,表达对老师的支持和敬佩,对老师离开的依恋与不舍,对学校做法的不满和抵制。基汀老师满怀感动和伤感地离开了,然而他所播下和用心守护的生命之树、自由之花已在学生的心中慢慢发芽、成长、绽放!
影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学校古板的四大支柱“传统、纪律、荣誉、优秀”催生了学生的四大原则“嘲弄、恐怖、颓废、排泄”,其他教师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衬托出了基廷老师的特立独行与对传统权威的挑战,学生由影片一开始的驯服安分到之后的张扬个性、勇于追梦,这些对比让影片的冲突明显化、激烈化,增添了影片的张力和震撼力,从而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死亡诗社的主要内容和观后感】
《死亡诗社的观后感》
死亡诗社的观后感
星期天我看了电影死亡诗社。好可怕的名字,或者用另外的译名更好,例如,春风化雨,呵呵。这老师的目光真的很平和温暖啊,为什么现实中的他要自杀呢,我认为我没见过如他一般的笑容,但这可能只是他的面具。
从电影内容来看,我想,他是个好老师,但是为什么要选择在那样的学校,做一个这样的老师呢,他的毫无规则,会刺到很多人的心,呵呵。我看过的评论,也思考过他的方式,是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有人认为古往今来,写诗的人都是空洞而无病呻吟的,他们都困在自己的情绪里而无法行动,并不如他们所写的诗那样飞扬,我作为一个“写诗”的人,好好的想了一番这个意见。
其实,写诗,是需要心情的,一个行动中的人,确实无法写出诗来,又或者,即使在行动中,也还有能力和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才可以写出诗来,而且,写诗,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心灵,只有没束缚的心灵,才能写出好诗,看起来,就像这位船长一样,毫无规则,或者,不遵守规则。一个开放的心灵,因为全面放开,也意味着容易受伤,人要有能力保持适当的距离,就不那么容易受伤,所以,写诗,作为一种升华,它应该真的有一定的疗愈作用,因为它至少可以让一个人停下来,以既是自己又非自己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情感。然后把它放大、表达,知道有人共鸣,就知道自己毫不孤独。写诗,就像电影里船长教那位最强迫症的男孩写诗一样,只有放开自己,才能写得出来,创造得出来。写诗不是用修辞让它花哨,现在我越来越不喜欢修饰我的诗了,呵呵。至于是不是都是空洞和无病呻吟呢,我当然不会这样认为,一首公认的好诗,一定表达的就是诗人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样子,否则,他怎样修饰也还是空洞,不要看低每个人潜意识里的直觉,呵呵。只不过,我想,忧伤的诗经常能打动人心(可能是一般人都在心里压抑了一些忧伤,可以借助这些诗更好的抒发出来),有很多人也常写一些忧伤的诗,那么写的人肯定就是忧伤的,也可以说无法行动,写这样诗作的人,当然应该是不会行动的.,但并不是每位诗人都是这样的,曹操还写诗呢,多豪迈啊,谁敢说他无法行动,呵呵。。。
所以,我认为写诗的人,是更忠实于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会更有动力活出自己,但因为敏感和细腻,也确实需要勇气处理自己所感受到的伤害,写诗就是一个途径,可以抒发,也可以鼓舞。可以说,能写出好诗的人,既忠诚于自己,也看得见世界,否则,他就写不出来好诗,流传不下。所以,我认为,他的方式,适合每一个人,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呵呵,不能接受的原因,当然就是恐惧了吧。所以,那个自私的学生,看似顽强,其实懦弱。强大的人想的不会是首先保护自己。而且,写诗和写文还是不一样的,写诗更自由,跨度更大,一个场面可以表达的潜在内容更多,更能让人无限回味,只有有足够开放程度的心灵,才有能力写出一首好诗。
然后就是那位自杀的男孩子,我没想到他会自杀,在他父亲抱着他的那一刻,我还在想还可以救回来,但他死了,我心里也很悲哀,流泪了,我就想,最容易自杀的,应该就是这些被父母压迫捆绑的小孩吧,我也算是其中一个,别人可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自杀,认为他心灵脆弱,为什么不能再等十年,忍耐十年,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不能等。我的性格某方面和他差不多(当然,我已修通自己的情结,不再会想自杀了)。 只不过我的父母对我的压迫不是学习而是其它方面而已。而且,船长只是让他把自己的感受和父亲沟通,而没有其它动作,这是不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老师最好要约见家长,和小孩一起进行三方会谈,有人撑腰,小孩才有可能敢说出自己的真话,像我,其实到现在还不会说我自己的感受,即使她愿意听,我也不会愿意说,因为一时要我说,我说不出来。这样,即使这位男生最终可能都没有说服父亲,但他会因为有老师的支援而不会自杀,而学会更加忍耐,寻找其它补偿方法,而不会干出傻事。但可悲的是,这个男生在剧中只是主角剧情线索的催化剂,呵呵。。。导演安排啦,但也不排除生活中真正发生这样的事,可以说,它应该是经常发生的。
【死亡诗社的观后感】
《死亡实验观后感1100字》
死亡实验观后感1100字
上周,上社会心理学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死亡实验》。下面先讲述一下大概剧情:科学家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让他们分别扮演狱卒和囚犯的主角,来模拟两周监狱生活,这些人都是平凡而友好的人,实验开始前还相互开玩笑。用二周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任务,每人将会得到4000马克的奖金,很诱人。来参与这项实验的人的目的很复杂,有人觉得很搞笑,有人是需要钱,有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有人...
实验开始时,大家都嘻嘻哈哈做游戏,之后狱卒开始用权利来维护监狱秩序,发泄私人情感,而犯人也开始对狱卒实施报复,进而整个监狱陷入失控状态......
这是由一个真真实实的实验改编而来的,其中80%以上都是贴合事实的。实验刚开始一天大家相安无事,但是随着时间的加长,实验者都成沉浸在狱卒和囚犯的主角里,咋送忘记了这仅仅是个实验,狱卒们闲着无聊就像做点“体罚”吧,找点乐子。然后矛盾就此展开了,他们的任务,是维持监狱秩序,让囚犯服从他们的管理,为此他们不惜对囚犯施虐,让他们赤身裸体站在牢房外,用身上的衣服清洗厕所,将不服从管理的囚犯关进“黑箱子”........而囚犯似乎也逐渐适应了自己的身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或者说他们调整自己服从狱卒们的命令,不敢有半点反抗,完全陷入沮丧和麻木之中,甚至出现了心理紊乱!有的被关了三天以后出现惊恐,有的被关了五天以后出现了遗尿,而另一个人因为习得性无助。而不停的啃手指.....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如此令人惊讶的结果呢?令人深思。看了这部电影,不禁会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人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呢?战国时的`孟子就曾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他以性善为根据,在政治上主张仁政。而荀子则主张性恶论,。性恶论一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所有的善都来自后天的人为。
引发人性变化的是权力的赋予,权力这东西能够说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充满了诱惑(金钱的驱使也是人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给了伯瑞斯一个发泄对生活不满的途径。透过伯瑞斯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他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是个失败的人,可能他并没有没美丽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一切掩饰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身体发臭,生活一团糟,伯瑞斯的不幸也就成为了一条潜在的导火索。而77号成为点燃这条导火索的人,成为了矛盾爆发的根源。77号的挑衅为伯瑞斯找到了一条宣泄的途径,其实77号是博士特意安排的一个人物,没有他实验无法继续。77号不断制造新的矛盾冲突,因为只有狱卒和囚犯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实验才会越接近真实。如果实验一向大家相互尊重则相安无事。同时狱卒也在必须程度上获得必须快感。矛盾爆发开始于82号不能喝牛奶,而狱卒偏偏要他们吃完。狱卒的权威得到挑战,如果82号不喝牛奶则会使狱卒颜面无存,而77号的所作所为也极大的惹怒了狱卒们,使他们十分难堪。经历了这次动乱,狱卒们变完全投入了自己的主角,伯瑞斯俨然是一个标准的狱卒,77成为了反叛的代表。
【死亡实验观后感1100字】
《小金鱼王子的死亡周记》
小金鱼王子的死亡周记
今天,我的小金鱼王子一命呜呼了。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上,我给了小金鱼一点食物,可是,我发现小金鱼有点儿一蹶不振的感觉。
中午,我回家看它的时候,我又发现,小金鱼有点游不动了。
下午,最不想让我见到的事情开始了。
因为我观察它的时候,他的鱼鳃和鱼嘴动的频率已经很少了。
晚上,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我觉得,死神张开了可怕的双翼,是用死人骨头做的脚,拿着一把镰刀,向我可爱的小金鱼一步步逼近了。突然,金鱼无比痛苦的抽搐着,鱼鳃一张一合,身体好像全麻木了。又过了像黄金一样的'5分钟,小金鱼的身子渐渐的瘫软下去了,它一动不动的浮在哪儿,白白的肚子浮在水面上,睁着那宝石一般的眼睛,仿佛在说:“主人我死了”。
就这样,住在城堡里的小金鱼王子去了死神那儿。但我相信,它的归宿应该是那么神秘而又美丽的天堂。
【小金鱼王子的死亡周记】
《死亡与生活议论文》
死亡与生活议论文
若干年前,我做过一个“无聊”的测试题,题目是:面对你的死亡。问题包括:你第一次亲眼见到的死人是谁?你最厌恶自己死亡的哪一面?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倘若人们告诉你,你已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你会怎样安度时日,直至死去?倘若你已结婚,你想比你的配偶活得更久吗?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喜欢哪一种死亡?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何时去死?你愿意为谁或为什么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备选答案中选择完毕后,我忽然发现,整个测试题竟然没有任何结果。
直到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才明白了这个测试的答案——真的就像题目那样简单:面对你的死亡。那一天,我在书架上看到了《生命的肖像》。它记录了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作家、银行家、医生,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大多是两张黑白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以及一段不长的文字,那是根据他们生前在临终关怀医院的采访记录整理下来的故事。
封面和封底是其中的一位主人公——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在有关她不到5页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母亲的痛苦与不舍。在此之前孩子的知觉已经几乎没有了,大部分是在靠药物维系着生命。尽管在母亲看来她走得并不平静,但是在那张记录孩子死亡后表情的照片上,一点儿也看不到痛楚。
文章的标题是:“至少她来过这个世界。”我倒更相信摄影师瓦尔特观察中得来的经验:“新生婴儿的脸上表情都很恐怖,而人在死亡前后的脸上表情却很安详。”记起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里对“I am born”的解释——英文是被动态,直译成中文是“我被出生了”。我的生命起点不在我自己的手里,不是由我决定的。
不过,我并不认为摄影师的经验适用于所有人。你会发现,书中记录的人物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曹女士是瓦尔特采访的一个病人。她住进临终关怀医院前,已经大约10年没有出过家门了,但她表现得一直非常乐观。她常常笑,很少抱怨,她很有耐心,态度泰然自若。因为她已经不止一次地面对过死亡了,她保证说,她不害怕死亡。每天她都会做冥想,她希望在自己的最后一秒钟舍弃一切牵挂。然而,到最后,她还是被某种紧张和不安控制住了。
曹女士是带着怎样的心态走进另一个世界的?她的女儿回答说:“人在面临死亡时,他的一部分会很高兴,他的另一部分会充满恐惧。”我想这恐怕才是常态。
读过书中故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之前有过更多留恋更多恐惧、做过更多挣扎与奋斗的人,走的时候反倒平静。
汤姆·彼得斯在他60岁的时候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这样的文字:“他本来可以成就一些非凡的业绩,但他的老板却不让他那样做。”他希望生命能够再延续几年,他希望墓碑上的文字是:“他曾经是一个‘玩家’”。
而对死亡与生活,我还没有认真想过。
“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贝聿铭的这句话总嫌矫情。还是乔布斯更本色。他说,他每天早晨都要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他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死亡与生活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