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茅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33:43
《子夜茅盾1000字读后感》
子夜茅盾1000字读后感3篇
《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而且更注意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写读后感重要的不是你记下来的内容,而是要去体会,记录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的变化。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子夜茅盾100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子夜茅盾1000字读后感篇1
《子夜》既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种矛盾冲突中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也注重人物心理刻画,并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显示其性格。
吴荪甫形象及其失败的道路真实地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处境和悲剧性的命运,形象地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吴荪甫这个富于冒险精神而又从来不肯“妄自菲薄”的民族资本家是生不逢时的,他被夹在三条火线之中,终于感到自己过得“简直是打仗的生活!脚下全是雷,随时会暴起来,把你炸的粉碎!”最后在赵伯韬的强暴侵吞、挤压之下,全军覆没。
作者在对中国社会的剖析中,揭示出吴荪甫即使有坚毅的性格,过人的谋略,也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显然,决定吴荪甫命运的,不是他个人的能力、胆识和性格,而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铁掌,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周扬评论说:“《子夜》里面的吴荪甫是一个具有刚毅果敢性格的人物,这个在那以软弱、无能、屈从为共同特征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者群里,不能不说是特殊的,但在他的性格的发展、矛盾和最后的悲剧里,我们却读出了中国民族资产者的共同命运。”这正是吴荪甫形象的意义所在。
子夜茅盾1000字读后感篇2
这一次将《子夜》完完整整的过了一遍,说到“过”,想来想去也只能用这个字。因为很少有人能真真正正的读它。
《子夜》是矛盾最有成就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扛鼎之作。看过的人,也包括看不懂的人,无一不拍手称赞。书里塑造的人物有出场较多的“巨人”吴荪甫,将他的性格心理活动从两个月前果断狠辣到两个月后犹豫不绝、担惊害怕,这一过程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有鲜少出场的赵伯韬,将他一步步打败吴荪甫的过程也描写的很详尽。
说到我个人,我较多的偏向吴荪甫的,但这种偏向也仅仅局限于两个月前的荪甫。我喜爱他的狠辣,还有他经常狞笑。有时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想得好,可一定没有他厉害。
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荪甫从风光的地位变到众叛亲离的下场,太太心里有别人,妹妹从他身边逃走了,姐夫投靠了赵伯韬,他表侄女刘玉英随风飘。
我是越看越清楚,造成这一切的却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的刚愎自用,也许会挽回一些些结局。他不会用人,当他用屠维岳的时候,就应该放些权给他,可他不是,紧紧抓住不放松一点。结果弄到屠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个资本家想救国却无力。可悲的是他救过不了的原因却是国人不让他救,这个国人就是赵伯韬也有别人,中国自古就是喜欢窝里斗,真是可悲。
子夜茅盾1000字读后感篇3
《子夜》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的中国,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这本书围绕着民主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用工人的罢工,农民的___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投机、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写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
我从这本书中看出了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阴暗,商场的竞争是多么的吃残酷。
《《白杨礼赞》赏析读后感600字》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他历任了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他写的一篇文章《白杨礼赞》。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风貌,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初看,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细瞧,近处麦浪翻滚,远处连峰祈福。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雄壮”“伟大”,但又有些“单调”。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
作者用“刹那间”和“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但又不立即说出这种树木的名字,而是用一设问句来提醒,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
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深感“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最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
我们学生也要学习白杨树的精神,努力向上,不屈不挠坚强的性格。
《我的乐园》
我的乐园并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或茅盾先生描绘的小天窗,而是我家一个小小的庭院。
刚进门,你会被一阵花香吸引,往右侧看去,有一群婀娜多姿的花小姐在欢迎你。伴随风儿先生的歌声,花小姐们翩翩起舞。往左侧看去,你会瞧见一个温馨舒适的狗舍,里面趴着一只憨态可掬、慵懒可爱的小狗。它的名字叫作“大黄犬”,是外公送给我的。每当我放学回到家,它总会热情地迎上来,与我嬉戏玩耍;每当我放假在家的时候,它总是跟在我屁股后面,像我的小尾巴一样。我也时不时来逗它玩,它就是我最好的“小伙伴”!
院子外,还有桃花姐姐正站在小池塘边,照着“大镜子”,偶尔有花瓣飘落在水中,便会微微浮起圈圈涟漪,如同一汪桃花水,美丽极了。这时,我最喜欢坐在桃花树下边看着书 ,边观赏着迷人的桃花雨。还可以用桃花瓣来做书签,再加上一点点装饰,那就更美丽了!
乐园里,还有许多小昆虫。你看那只七星瓢虫 ,轻盈地飞翔在花丛中。沉醉于它的舞姿的我,趴在那儿几十分钟,也没看够。不一会儿,又有几只小昆虫被吸引过来,我只是静静地观赏着。
黄昏,太阳公公这个画家要下班前还不忘将云彩涂成绚丽多彩的,让人连连叹赞。但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将给火烧云擦掉了,一切变得宁静祥和。
小院子,和我手牵手一起走过无数个快乐的日子,它仿佛一位亲密的伙伴,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让我的童年充盈着欢欣和喜悦。
《乌镇》
乌镇是茅盾笔下那“可爱的故乡”,也是古今文人所热爱向往的江南水乡。正是乌镇,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烟雨江南。
我们到乌镇时,恰逢赶上了初春的烟雨时节,怀着一颗悠闲的心,我们散步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在蒙蒙细雨的笼罩之下,只见几条小船轻泛河上,惬意自在。真正是“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乌镇真是一个美丽流动的好地方!
这里的墙壁也并非洁白无瑕,但丝毫不影响它本身的美。白壁上爬满藤蔓,墙的白和藤蔓的绿在雨中互相映衬出一种朦胧之美,自然之美,让人恍若梦境。
泛舟河上,船缓缓划过桥洞,我们仿佛又来到了一片新天地。有时在船上还能看见远处的现代楼房,现代建筑与古代楼房互相映照,毫无违和感。小船慢慢行驶着,我们慢慢欣赏着这一路的风景。
茅盾纪念馆依旧青砖白瓦,让这个可爱的故乡保持曾经的美。纪念馆里,书写了茅盾的一生,他是最早的共产党之一,他虽无法在战场上战斗,却以笔作枪,用文字的力量去影响每一代中国人,启蒙我们的思想。
乌镇之美在于慢,慢成了一幅缓缓流淌的水乡画卷!
《关于爱国的格言》
1、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
2、爱国不分先后。——民谚
3、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4、爱国反倒受穷,谁还敢去爱国?——蒲柏
5、爱国如饥渴。——范晔
6、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法)拿破仑
7、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8、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9、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 —— 福泽谕吉
10、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拜伦
11、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蔡元培
12、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13、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14、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15、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奥尔丁顿
16、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凯洛夫
17、爱国主义怎么会和悲观主义一样呢?爱国主义的支柱是希望。——劳合·乔治
18、爱家的人才人爱国。——柯尔律治
19、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20、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爱国的心,否则世界永远不会太平。——肖伯纳
21、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 ——茅以升
22、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2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宝贵。 ——林肯
24、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英格索尔
25、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意义,是以他对祖国的功勋来衡量的,他的人品是以他的爱国行为来衡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6、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杨靖宇
27、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羡林
28、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29、人类的最高精神面就是爱国。——荣格
30、人类最有价值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3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32、如果胃囊空空,谁也难以成为爱国志士。——布拉恩
33、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34、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亚
35、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36、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鸠
37、我无论作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洛夫
38、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江泽民
39、要爱国,祖国须可爱。——伯克
40、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41、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42、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任继愈——任继愈
43、有些人想到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其中包括协作、利他主义、爱国主义、领士战斗中的英勇等到,都是战争的遗传成果。——爱德华
44、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45、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杜勃罗留波夫
46、真正的爱国主义是不分党派的。——托·斯摩莱特
47、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48、属于人民的人为了爱国的理想而死去,他们牺牲了自己。可是派他们去牺牲的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结果利益比理想的寿命更长。——罗曼·罗兰
49、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50、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读书新的意境》
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茅盾《论“入迷”》
很多时候,就如茅盾先生所说,“入迷”——也就是所谓的兴趣,决定着我们对待书的态度,决定着我们对看书的理解,更可以营造出读书不同的“苦乐之境”。
读书,用心便可以幻化出一整片其乐无穷,妙趣横生的春天。
我国杰出现代剧作家曹禺写出了《雷雨》、《日出》、《原野》等一部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这种辉煌的成就,绝非偶然,与他对书,对学习的热爱是紧密相连的。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处听听,店内不时传出水呼声,但过了良久,却仍不见人出来,曹夫人生疑,推门进去一看,曹禺坐在盆内,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的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凉透了。
因为对书藉的迷恋与狂热,让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伟人畅游在这片美妙的意境中。
鲁迅儿时所读的三味书屋原名为“三余书屋”,后经寿峰岗细细斟酌,改为“三味”——“读书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就是为了能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其积极苦读。
然而,读书若没有了“味”,便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十年寒窗,便 成了一种罪孽,一种煎熬。
曾有一则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报道。
重庆长寿市一名家长为使自已女儿学习进步,在医生建议下,让其服用了8年的兴奋剂,最终吃出“毒瘾”。
这也许就是读书的负面影响。社会在以光速般的速度前进,惟有用知识充实自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正是这种压力让文学失去了它本身精神的内涵,推动人们前进奋发的不再是纯粹的“入迷”,而转变成了种种不同的“目的”,正是因这这,让一份调查“广大学生认为读书是否辛苦”的问卷的答案变成了————“是”。
文明看似在进步,却更深地被催坏。
读书被时间分割成两块立意截然不同的领域。一方为“苦”,一方为“乐”。那么,“兴趣”与“入迷”则是靠拢起它们的融合剂,就让我们炼制起这种融合剂,培养起一种读书新的意境。
《矛盾故居参观记》
今天,是伟大的文学家茅盾爷爷诞生一百零二局年纪念日。 我们来到茅盾爷爷的故乡 —桐乡乌镇。 一眼望去,只见拱桥横卧,水街相依,街上的房屋背水临街,真是别有一番韵味,这里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古镇。 我们走进一条十分狭窄的小街。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穿白衬衣,蓝裤子,腋下夹着一叠书本的小男孩。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求知的光芒。我想,乌镇的确是文学家成长的摇篮,乌镇的后辈也这样爱书! “到了!到了!’’我抬头一看:“茅盾故居”四个金光闪闪的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一走进茅盾故居,就是一幅朴素的景象:灰色的瓦,白色的墙壁。走过一条走廊,向右拐弯,便是茅盾爷爷的书房。书房左侧上方挂着一张茅盾爷爷小时候的照片。他身穿深蓝色的长衫,头戴瓜皮小帽,正趴在书桌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噢,我可得把脚步放轻点,再放轻点,别惊扰了主人啊! 我们从书房来到茅盾的家塾。这儿放着几张桌子、椅子、几支毛笔和墨,还有一盏油灯,陈设十分简单。我仿佛看见茅盾正在伏案工作。忽然,他停下笔来,手托着腮,眼望窗外,沉思着。他写得入神了,是到了林家铺子?还是想到了旧上海的民不聊生,许多人丧失了生命,还是…… 我们又来到茅盾的卧室,里面只有一张六尺长、二尺半宽的黑色的床。我想,这是一张多么不平常的床啊!文学上的这颗巨星就歇息在这张床上。 绕过卧室,来到展览厅。这里陈列着茅盾爷爷的照片,留下了他走过的许多脚印。
二十年代,“五四运动”中有他; 三十年代,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有他;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中有他;解放以后他又为新中国的事业贡献了一生。 茅盾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美名和巨作将流芳千古。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水乡,养育了一代文豪一一茅盾。 此时,我又踏上这条小街归去。昔日的这条小街,给茅盾许多的写作激情。那么,今天它是否也会绪我灵感呢?
〔简评〕这是一篇参观访问记。写这类文章,应该紧紧 抓住中心思想,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内容写下来, 让读者和作者一样,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产生同样感 受。从这篇文章看,应该说是很成功的。由于作者对全篇结 构注意了安排,做到了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一路所见、所思。 文章顺序是,先看古镇远景,再看故居外貌,又到书房、家二塾、卧室、展览厅。这井然有序地介绍,使读者不仅觉得文 :字上的脉络清晰,而更有并肩同行的感觉。 写好参观访问记,事先应该讨参观对象有尽可能)的了犷解。看来,J、作者对茅盾爷爷是有一定了解的,否则,“拆 :见”未必能立即引起“所思”,未必能联想到“林家铺子”、 “旧上海”……
《自然的召唤》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茅盾先生在他的《风景谈》中一再提及这句话,使我也想要窥测一下自然和人的伟大了。
从前这里是盐碱滩。上小学时刚学“盐碱滩”一词时,联想到的便是沙漠、戈壁,可老师却说:“这里过去是盐碱滩。”这怎么可能?这里有来来往往的人流,有川流不息的车马,有整整齐齐的房屋,还有户外碧绿的稻田,怎么会是盐碱滩?然而过去这里的确是盐碱滩,这里靠海,土地是咸的,没有树,只有野草;这里风大,人少。
但从某一天开始,这里变了。这里来了一群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乡音来到这里。不久这里出现了第一座钻塔,于是寂静被打破,荒原有了生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自然的伟大在于它的蕴藏引来了探宝的人,人的伟大则在于创造了第二自然。
然而探宝者并未满足,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向自然索取更多的财富,要让自然变得更美。于是人们开始植树种田,20多年来从未间断,老的一辈走了,又有一辈新人上来。虽然成效不高,但总鳍添青增绿。人们在自己的土壤里耕耘着希望,同时也期求着收获。“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人的伟大给自然添加了新的内容。
可这里是否一切尽好?那也未必。
古人曾说:“夕阳无限好”,可我却见过并不好的夕阳。头顶的天空是淡蓝的,只是不大精神,象是无可奈何的样子。在不远处的天际是一圈暗黑的“雾”,不知是炊烟还是工厂烟囱中的油烟,总之是人的“杰作”。西边的“雾”较为薄弱,太阳已失去了光芒,从云层中露出半边脸,红中有些暗,似有忧愁在心,却又强装笑局。一切都罩在黑沉沉的氛围中。“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人的伟大给自然的“杰作”加了个“花边”,犹如在灰色的背景下拍结婚照,难于接受。
看到路旁的实验站,便使我想起那段“艰苦历程”。在实验站刚建成时,丢出了几块“固体”,颜色象红糖,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几天后,“红糖”化了,而且散出一股强烈的酸味,令人不敢辍步。好在“香”飘不远,只须屏息快走便可过去。“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人的伟大在自然的芬芳中加了些“味精”,使它“别有风味”。
水是纯洁的象征,但并非水都纯洁。这条沟是我熟悉的,儿时常到这里玩。那时水中还有鱼,而如今却没有了鱼,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原油。如今从沟边走过,不免想起儿时的情景,可这里已变了许多。“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人的伟大给自然的“血液”增添“色彩”,使之艰于生息。
人们习惯于把祖国比作母亲,以爱母亲推及爱祖国。然而爱国之心何以体现?“祖国”绝不是抽象的概念,眼前的阳光、空气、土地,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正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吗?请把拳拳赤子之心献给这美好的自然!但有的人为暂时的利益,不惜损害母亲那健美白然的躯体,树木被砍伐,植物被破坏,动物遭捕杀,空气受污染,使今口之自然“岌岌乎可危”。
半世纪前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而如今却应改为“救救母亲”。好在人们已经醒来。
《最后的“作品”》
中国文坛巨匠茅盾,从1927年创作处女作《幻灭》以来,从不辍笔,为党的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已经辛勤地笔耕了50多年。在他病危的时候,他躺在病床上不断揪被子,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嘴里嘀咕着:稿纸……稿纸……他不断用两只手朝眼睛上比划,一次又一次要戴上眼镜。他的右手向上衣左上边的口袋里去掏什么,最初在口袋边上摸,摸来摸去没有摸到他心里想要的东西,又向口袋里面掏,也没有掏出什么。他头上流下晶莹的汗珠,非常着急地自言自语:笔……钢笔……笔呢?他还有心里的话要向党倾诉。但是,他已经不能握笔写作了。
茅盾把儿子叫到了病床前,郑重地要他代写两封信。一封是讲: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蓄的25万元作为每年最优秀长篇小说奖的基金。一封是写给胡耀邦同志并转党中央,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1981年3月14日,茅盾的儿子写好了两封信,送到他面前,他用颇抖的手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茅盾最后的“作品”。
1981年3月14日,茅盾的儿子写好了两封信,送到他面前,他用颇抖的手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茅盾最后的“作品”。
作为一个作家,茅盾早已成就卓著,誉满中外了。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他却一生都在追求。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事业,直到油尽灯残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才正式向党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表明了他对党的事业是多么忠贞,对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多么珍重,对共产主义理想是多么坚定。
《白杨礼赞》
阅读提示
(白杨礼赞》是茅盾的散文名篇。在这篇文章中,“白杨”已不只是单纯的植物,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寓含体。作者借白杨树的形象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阅读时可从以下几个问题人手。
1。作者为什么选择白杨树来写?
因为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不平凡的,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也是不平凡的。
2。作者抓住白杨树的什么特征进行真实生动的刻画,使自然界中的白杨树变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注到所写的景物之中,使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禁不住受到情的感染。作者先对白杨树的形象进行总体描绘,接着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绘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暗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3。作者采用何种方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作者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接着笔锋一转,用“但是”带出十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盛赞“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突出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然后用四个反问句组成排比,由树及人,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写作设计
阅读课文(白杨礼赞),查阅相关资料,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课文改写为700字左右的说明文。
阅读课文《白杨礼赞》,学习课文借景抒情、融情人理的方法,以“落叶赞”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散文,字数7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围绕白杨树所处的壮丽环境及其主要性格,多方面地加以描写和赞颂,主题鲜明突出。结构多变而完整,思想内容逐步深人,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要把课文改写为说明文体裁,必然要相应地充实有关白杨树的知识内容,在课文的基础上创造出白杨树的新形象。
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写: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品种?外形有何特征?对生活环境有哪些要求?有怎样的生活习性?有何用途?改写时要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并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
课文通过白杨树的形象:笔直的干、紧紧靠拢的枝、片片向上的叶、淡青色的皮和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的雄姿,来表现北方农民的精神面貌。作者借自然界中的白杨树来讴歌中华民族,使文章含蓄隽永。写作本文,首先要抓住落叶的特征,正确把握它的形象,并借以传达某种精神内涵;其次要注意合理安排观察点,可以按一年四季落叶的自然生长规律写,也可以按落叶飘零的全过程写,但自己的思想感情应渗透其中;再者,要善于使自然界中的落叶和你的情感交融,寄情于物,使你笔下的落叶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