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练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6:28:35
《练好拳头超越自己高三作文》
练好拳头超越自己高三作文
在这个快时代,人们容易求快,特别是顺势的时候。但也有一些人,他们专注勤苦,练好自己的拳头;他们革新自己,不断超越。小李这个创业者如此,莫言这位获奖者也如此。
战国纷争,秦国崛起,但太急于吞并统一,几代君王上百年的努力在看似强大成功的秦始皇手中崩塌。汉鉴秦失,专注休养生息,丢弃严刑峻法,拳头硬而不挥,自己新而能久,成为三代之后第一个长久的王朝,让“汉”和“大”凝结,让汉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国家如此,企业、行业也如此。董明珠和格力集团几十年来专注于空调,为中国、为世界研发、制造好空调,不断超越自己,让格力代言世界好空调。
专注,不盲目跟风扩张容易,而自我革新,不自我满足,与时俱进,领先时代就不容易。富士、诺基亚,这些行业中的翘楚,因为未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没有新技术下的制胜法宝,就只能自灭了。这也是中国强调、推进举国创新的原因和意义。创新,不仅是创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更要对新东西进行创新;既要对别人的东西进行创新,更要对自己的东西进行创新。这样才能青出于蓝,才能让人唯我是瞻。中国航天、中国高铁、中国机车、中国港建,中国模式、中国理念,无不是在专注勤苦、勇于融入世界,积极自我革新中从零起步,从低到高,从内到外——不断创新的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绿色动力。
最难的',其实是学习的自我革新。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最受敬佩。陈爱莲,不断更新自己的目标,从五十岁到六十岁到七十岁,年近八十仍然用舞蹈、用专注勤苦、用自我革新演绎林黛玉。许渊冲也不断超越自我:年近九十,又患癌症,医生说他只能活七年;他却凭着对翻译的专注,要求自己越老越好,每天从黑夜偷几个小时,重译莎士比亚。勇于自我革新,人才越老越有精神,越老拳头越硬。
最最受人敬佩的,是勇于自我革新、不断超越的兄长、父亲。鲁迅留学日本,明白了自己对弟弟的粗暴,因而对孩子十分尊重,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让儿子有尊严。这是一个丢掉了权威和专制的父亲!他有一个不会吃人的孩子!柳传志感觉儿子三十岁后笑在表面,但他不以企业、家业、家族、自己的意愿压迫儿子;他高兴儿子有了女朋友脑门发亮;除了正直,他对儿子别无所求!这是一个丢掉了“听我的”的父亲!他有一个不会丢掉正直的好孩子!
拳头,是技术,是产品;是企业,是国家;是工作,是学习;是情感,是观念;是自我,是创造:要练,更要革新!
【练好拳头超越自己高三作文】
《练字如练心作文1000字》
俗话说:“字如其人。”练字要练好,习惯品德好。练字练不好,麻烦自来找!——题记。
古诗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在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奋认真,要懂得坚持。若不能认真对待每件事,坚持不过"寒冬”,习不得韧性,那么就很难成得了大事。“认真与坚持”是取胜者的法宝,二者缺一不可。正是这两个词,勾起我那特殊又难忘的一段经历……
回忆以前的字,大小不一,有的牛头一样大,有的蚂蚁般小,字一个个歪歪扭扭,像一个个酩酊大醉的酒鬼,不是横躺就是竖卧,让人不堪入目。字若能照镜子,一定会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我的字就被多次当作反面教材,被老师批得体无完肤。
直到有一次,语文考试前夕,杨老师郑重其事地说:“这次考试非常重要,考试成绩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你能否顺利挤进语文兴趣班,大家务必认真对待,工整书写哦!”能进语文兴趣班那可是大家梦寐以求的“美事”。杨老师的一番话好像是一剂强心针,大家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也不例外,为了这次考试,我做了充足的准备: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连二课时间我都全身心地扑在课本上。
考试如约而至,我自信满满地踏入考场,题目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不一会儿我就做完了,我还认真地检查了数遍。考试还未结束,我就考试期待我的考试成绩了……
发试卷那天,杨老师一字一顿地把大家的名字一个个地念下去,教室里大家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我的心里是焦虑、兴奋、期待……五味杂陈。这时,老师念到了我的名字:"汉玮,90.5分”。我正准备得意时,老师又说:"汉玮,你若将字再写好一点,就能少扣两分!能不能进的了语文兴趣班我也不敢保证哦!”听到这儿,我非常沮丧,脸涨得通红。我不禁开始反思:不认真写字确实给自己带来太多的麻烦,多少次机会就这样与我失之交臂了,一定是要好好练练字了。
于是,我暗下决心把字练好。从那时起,我开始坚持练字。从横竖撇捺,点提弯钩等基本笔画练起。不仅在学校练,周末在家也不闲着。不仅自己练,连老爸也叫着一起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我笔下的字一个个变得大小方正,遒劲有力。之前东歪西扭的身子也都挺直了腰板,丑八怪成功变成了挺拔帅气的“绅士”,老师也多次夸赞了我的进步。最让我惊讶的是,在练字的过程中,我还练就了惊人的毅力和专注力,听课更认真了,运动更懂得坚持了,连宿舍内务也整理的井井有条,这真是“一石三鸟”呀。
古人云:“古今大凡有所成就者,不唯有超凡脱俗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要感谢这次特殊的经历,是它让我懂得坚持,学会认真,给了我如此之多的改变。
“练字如练心”,是练字磨练了我的意志,是练字把我带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补习不是必要》
海雯一开始学电脑,我就要求她学习打字指法,练好基础功。我说打字练指法,现在你可能觉得很不习惯,而且打得很慢,但你还是要一个字符一个字符慢慢地按指法去练习,一旦你掌握了指法,你打字一定会比不学指法的同学打得快。现在多花一点功夫,你将终身受益。这也是我自己的经验。
我在国内时从事计算机工作多年,天天与键盘打交道,就是没去学指法打字。到美国后在电脑公司工作,发现其他同事打字输人速度都很快,才知道自己连最基本的功夫都没掌握,哪来的工作效率。
我要求海雯学习也是这样,一定要尽量按自己的节拍一次学会,一次学好。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课后时间去调整消化,而不是靠老师的作业、课后的补习和家长的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无法喘息,只能应付了事,如何能学好呢?
谈到有关补习问题,在美国的亚裔社区有很多的补习学校。在国内参加补习的人数可能就更多了。学校里上课老师讲1次,课后周末再补习1次。1件事为什么不1次做好,而要做两次、3次到N次呢?要是让N趋于无穷,那不累死人了。有些人认为反复多次有助于记忆和知识的巩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补再说,虽说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认为不是太有效率的方法。
国内许多学生高考考了好几年,可每年的分数都差不多。为什么又复习了1整年,而分数就是上不去呢?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夹生饭煮不熟的现象吧。我认为是因为学生连根本的基本概念都不是太清楚,看上去都懂了,就是不透彻,然后拼命地做练习。考试能考到与所做过的练习类似题目,当然好办,可高考命题不是你的老师出题,也不是老师都能猜得到的题,所以我想不如重新从生米煮起。先弄清楚每一个概念,任题目千变万化,总是在掌控之中。
我读中学的时候是非常时期,没几个人想念书,毕业后下乡插队才恢复高考。参加复习班,拼命做练习,就是考不到好分数。后来有幸到中科院的研究所工作几年,发现中国顶级的研究生也不是有过人的脑袋,只是他们对基本概念、解题的道理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我常对海雯说,我是从失败中过来的人,希望你能少走弯路。
比如讨论平面上的直线,随便拿一张纸在上面画一条直线,然后要你在黑板上画一条同样的直线,怎么画呢?凭什么说你黑板上画的直线和我纸上画的是一样呢?这就需要引人坐标系,用数学方程了。然后想想什么在决定直线往哪边斜,又有了斜率的概念。怎样才能证明是惟一的一条直线呢?除了知道斜率,还得至少知道一个点。或者知道两个以上的点直线,也就确定了惟一的直线。然后把这些点、线、方程、坐标、斜率等等概念搞清楚,回过头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严格定义。一条直线搞清楚了,再去讨论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时,除了相交、平行和重合还有什么呢?
国内许多老师不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然后加以引导,而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或死背一些概念和定义,然后给出大量习题去练习。
补习本该是锦上添花的事,如果把补习变成小孩的必需品,那么这种教育的合理性就要被质疑了。有时我想盲目地补习,就像把小孩当成了垃圾桶一样,倒进去的全是知识,但与垃圾却没有两样。就像电脑硬盘里存的文件太多,反而影响速度。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更加合理一些,他们不会把你的时间安排得让你喘不过气来,而很多课程让学生有选择权,即使是必修课也可选择在哪个学期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与老师或指导老师一起讨论所要学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节奏学习。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学到大学的AP课程。关键是自己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
补习也是一样,要清楚是否必要,如何有效,而不是瞎猫抓死老鼠,逮着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