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某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12 20:39:04
《琅嬛福地的典故》
晋朝人张华,某次来到一所道院,有人陪同他参观游览。后来,走到一处地方,忽然大石壁上出现一个门洞。那人带他进门,里面宫室嵯峨,幽雅整洁,既无一丝声响,更无半点尘埃,真所谓别有天地,好像远离人世,进入了仙境—般。
张华细看这里每间屋子都藏满了书。他走进一室,略略翻阅,原来这些书,都是汉朝以前的古籍。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等只听说过书名,可谁也没有见过的珍贵文献,这里都有;《祷杌〔tāo-wù〕》、《春秋》等等,这里也有。
张华又惊又喜,不禁叫道:“啊呀,这么多的好书!要能读它一遍该是终生最幸福的事了!”当即请求道,“能容许我在此借住几十天吗? ”
那人笑道,“这里,普通的人进都进不来,怎能让你借住呢? ”
张华问:“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
那人说。“这是‘琅嬛福地’。”
这个故事,有人把它写成小说,题名《琅嬛记》(据说作者是元朝人伊世珍)。故事分明是虚构的,不能信为真事。不过,张华倒是确有其人,他是晋初大臣、著名文学家,学识很渊博,因他喜好道术,后来有些荒诞无稽的神异故事,往往借他来充当主人公,这篇《琅嬛记》,便是一例。
所谓《三坟》,相传是伏義、神农、黄帝的三皇之书:
《五典》,又相传为少昊〔hào〕、顓顼〔zhuān-xù〕、高辛、唐尧、虡舜五帝之书,《八索》是论八卦的;《九丘》 是记九州地理的。至于《祷杌》,是楚国史,《春秋》则是鲁国史。
由于这篇虚构的《琅嬛记》,人们就把传说中的神仙洞府称为“琅嬛福地”,用来比喻清静幽雅而藏书极多的地方。
《卧谈会》
首次知道卧谈会,是在大一时某次学生标兵的经验交流会上。当时很奇怪,有啥话在白天说不完,还非要等到晚上才说,有啥好说的。
随着时光流逝,大学生活全方位展开。新鲜劲一过,校园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了。平日里,舍友们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在热闹纷繁的社团活动中展示自己,在并不繁重的学习中编织着美好前程,在频繁的书信往来、热线电话中与好友、老乡倾诉着各校的闲话轶事,抒发着胸中的牢骚……
那个时候,舍友们很少坐在一起聊天,有限的交流大都停留在客套和谦让中。晚11时30分灯一灭(当时宿舍的电是统一管理的),大家就悄无声息地爬上床铺就寝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日里,熄灯后的宿舍很静,睡不着的人就去看天花板或者听窗外的风声,再不就是想事情,然后数羊。
某晚就寝后,“大胖”随口说了句“听说旁边宿舍的人常给女生宿舍打电话,找联谊宿舍,热闹得很……”后,宿舍长期的沉寂被捅破了,舍友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个个兴致高涨、睡意全无。从此,每每公寓楼一熄灯,宿舍里的卧谈会就粉墨登场了,算是一举进人了新时代。
要说最能活跃气氛的还数“大胖”。人胖,说话则是损人不利己白开心那种,常对上铺兄弟“小胖”百般“侮辱”。每晚的卧谈会也大多是从“大胖”对“小胖”的数落中开始的。我很不解,越如此他俩的关系反而愈加“铁”起来,真是“不是冤家不对头”。起初,我们只是近观远望,任由他们闹腾而不管不顾。随着卧谈会话题不断扩容,大家也就越来越原形毕露了。小六时常语出惊人,一句“我失恋了,但我还没开始恋爱。”就曾让人暗自叹服不已。最偏激的莫过于湖北小任,常一语激起千层浪,看法偏得颇有新意且“人来疯”,实在让人知不道咋接受,你若抢白上几句就更着他的道了,他非辩得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争到紧要处,大家也不顾啥大将风范大家风度了,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吹胡子瞪眼敲桌子上板凳就差挥拳相向了。看这阵势,谁还敢再聊啊,就纷纷念叨着“郁闷啊郁闷”败下阵来,而小任则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几乎每次卧谈会,“小广西”总会在一番没有结果的卧谈后开始正襟危坐慢条斯理丁是丁卯是卯地做总结发言……
时常卧谈正酣时,招来隔壁吃喝:“兄弟,睡觉吧!还让人明天上课不?得是寻事哩?”舍友含混不清地应道“行啦好啦”,声响骤降下来,但须臾窃窃私语声再起,继而此起彼伏闹声依旧,不一会儿砸墙乃至敲门声传来……数次三番,人终于折腾得乏了,仰面睡去,宿舍内很快响起一阵声,小者如细雨,大者如惊雷!
卧谈会长盛不衰,舍友关系自然差不了哪里去,一块学一起吃集体活动当然也包括卧谈。大家大话世界杯、欧锦赛,畅谈人生百味杂陈、生活经历迥异、水土人情独特,探讨时事、校园生活诸般现象,切磋学习方法、球艺心得、游戏攻略……临近毕业那阵,卧谈会的内容充斥着伤感和回忆,舍友间或冲动地凑上一把零钞买上几瓶啤酒几小袋花生米,滋味复杂地回味着初人校园时的稚嫩生涩以及彼此初次见面时的印象,然后互揭不为他人所知的“模”事……
如今IT发达了,我看到诸多学弟学妹花大把时间在网上与远隔千里的网友神聊,却很少和舍友、周围的人交流。学弟学妹还会卧谈吗?我不得而知。只是,那一场场记忆犹新的卧谈会深刻地打上了我和舍友们的情感标签,让我对大学时代充满了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