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南京照相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26 06:02:22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大刀,从你家门前走一遭,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前一段时间,一部名为《南京照相馆》的电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强势冲上热搜。众多观者在观影后,泪流满面,心中满是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对历史悲剧的悲哀。今日,我也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电影《南京照相馆》将故事背景设定在1937年南京被日本攻占之时,在吉祥照相馆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一群人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疯狂捕杀,无奈之下只能帮助日本摄影师冲洗底片。他们在黑暗中挣扎,在恐惧中求生,最终带着日军屠城证据的照片,逃出了南京城。
电影里,阿昌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永远不是朋友!”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我的心上。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语,却深刻地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被侵略者内心熊熊燃烧的愤怒,那愤怒如同火山喷发,势不可挡。
影片中的诸多细节,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当日军强迫百姓拍摄“亲善”照片时,一个婴儿啼哭不止,旁边的一个日本人见了,抓起孩子就将他活活砸死,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哭得泣不成声,这个场面让我瞬间泪目,而电影中的日本人却满意地哈哈大笑。其余百姓们脸上那虚假的笑容,宛如一层脆弱的面具,掩盖着他们无尽的恐惧与屈辱,仿佛是暴风雨中的花朵,在强权下瑟瑟发抖。而阿昌等人在暗房冲洗出罪证照片时他们眼神中闪过的震惊与愤怒,如同黑夜中的闪电,划破了黑暗。随后,那坚定的决心又似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在黑暗中绽放的耀眼光芒。
还有宋存义班长,为了给弟弟报仇,他毅然离开相对安全的照相馆,独自踏上充满危险的复仇之路。他那视死如归的身影,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展现出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历史,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忘却,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曾经的惊涛骇浪。走出影院,湘江边的秋风像极了1937年南京城头的冷月,透着丝丝寒意,贾谊故居的草木依旧青青。原来,历史从未走远,它就在橘子洲头与我并肩,时刻告诫着我不能忘却过去。
回到家后,我把那张冲出南京的底片翻拍进手机,设置成护眼壁纸。当屏幕亮起,我仿佛听见1937年的快门声与今日和平的钟声重叠,提醒我:剑未出鞘,警钟长鸣。
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国家,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我合上笔记本,把那张翻拍的照片夹进扉页,它提醒我,下一次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已经想好——那就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上映后,妈妈第一时间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电影是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写了照相馆里一群普通人的命运。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他们为了与日军战斗,有些人牺牲了。
在电影里,我先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场面,日军不仅占了我们的土地,他们还用机枪杀害我们的百姓。
然后,我们看到了表面对日军友好,实际恨死日军的阿昌,和表面对日军善良,实际是恨日军的在照相馆里工作的老板老金,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怕死在日军滚烫的枪口下。所以,他们只能把抱怨日军的话藏在心里。而且,表面上他们是帮日军洗底片,实际是为了把底片传出去,让世界的人知道日本人的罪行。
如今我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能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一切都离不开先辈们的牺牲和奉献。
《南京照相馆》让我明白,每个人都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与守护者。即便力量微薄,也能在黑暗中发出微光。钩记历史,吾辈自强,是对先非们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昨天,妈妈带我和姐姐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走出影院,姐姐眼圈泛红,妈妈紧紧搂着我们。我的手心,还攥着妈妈给我擦泪的湿纸巾。
银幕上,1937年冬天的南京取代了明亮的影院。老金爷爷的照相馆、邮差阿昌叔叔、毓秀阿姨,他们平静的生活被日本兵的枪炮击碎。最刺痛我的,是一位穿着花棉袄的阿姨,她怀中的小宝宝被日本兵狠狠摔在地上……我死死抓住姐姐的手,眼泪往心里流。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人,那冰冷的“30万”数字,像巨石压在我心上。
但黑暗中也有光。当阿昌叔叔他们发现日本兵的罪证底片后,决定冒死送出去!老金爷爷藏底片,毓秀阿姨周旋,阿昌叔叔在街头奔跑传递。他们如此普通,又如此勇敢!最难忘,当躲在照相馆的小妹妹问“还能上学吗?”这时,老金爷爷默默拉开幕布,露出天安门、西湖、长城的图画。他指着画说:“孩子们,记住这些光!我们的明天,不该是今天这样!”
那一刻,“明天”在昏暗中闪光。我看向姐姐,她眼里有泪,也有光。我下意识摸了摸我的书包——里面有书本和没吃完的爆米花。
回家的路上,阳光洒满街道。妈妈问感想,我看着热闹的街景、嬉笑的孩子、匆匆的路过的学生,用力抱紧了书包。
“妈妈,”我认真地说,“我书包里装的,不只是书本。还有老金爷爷说的‘明天’,阿昌叔叔他们拼命想送出去的‘希望’!是他们用命换来的。”书包带勒在肩上的分量沉甸甸的。“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学本领。这样,老金爷爷说的光,才能真的亮起来,照亮更多人的‘明天’!”
姐姐握紧我的手,妈妈眼眶湿润却笑了,摸摸我的头:“好孩子,记住今天的话。好好读书,就是最好的纪念。”
我用力点头,把书包往上背了背。我知道,里面装着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装着沉甸甸的“明天”。我要用一笔一划,把它写得更亮,更好!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昨天,我走进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馆》。电影落幕,我的心却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让我再次直面了那段叫“南京大屠杀”的沉痛历史。
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后,吉祥照相馆里一群普通人的故事。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毓秀……他们原本过着平静的日子。日军的铁蹄踏碎了这一切。他们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却在冰冷的底片上,意外发现了日军屠城的可怕罪证。在日军严密的监视下,这些普通人,为了把真相送出去,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影片中,日军的暴行让人窒息。他们把未满月的婴儿狠狠摔死,砍下中国人的头颅排成排,尸体堆成了山,鲜血染红了河流……历史书上那个冰冷的数字“30万”,在电影里变成了无数个破碎的家庭和消逝的生命。更可恨的是,他们一边残忍屠杀,一边强迫老百姓摆拍“亲善”的照片,试图掩盖罪行。那个日本摄影师伊藤,表面斯文,内心却无比凶残,他拍下血腥的场面,还用“仁义礼智”来粉饰侵略,虚伪得令人作呕。
最震撼我的,不是侵略者的凶残,而是在这无边黑暗中闪耀的人性光辉。阿昌从开始的胆小怕事,只想活着,到亲眼目睹同胞惨状后,内心觉醒,变得勇敢无畏,拼死守护着那些揭露真相的底片。毓秀,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敌人眼皮底下与阿昌默契配合,勇敢周旋。老金一家,沉着冷静,为了守护真相,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在生死关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对正义的坚守。
有两个场景让我泪流满面。一个是宋班长在照片上认出被日军杀害的亲弟弟,他毅然冲出相对安全的照相馆去复仇,最终壮烈牺牲。那一刻,家仇国恨交织在一起,悲壮得让人心碎。另一个是大家在照相馆躲避时,小姑娘天真地说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老板老金默默拉开照相馆的幕布,一幅幅祖国的壮丽山河画卷徐徐展开:雄伟的北京故宫、秀美的杭州西湖、巍峨的武汉黄鹤楼、蜿蜒的万里长城……大家轻声念着这些熟悉的地名,昏暗的灯光下,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泪光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一刻,我深深懂得了什么叫“家国情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这份对祖国的眷恋和希望,也从未熄灭。
走出电影院,看着眼前车水马龙、安宁祥和的街道,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得“和平”这两个字的分量。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和家人幸福地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像一把锋利的“影像之刃”,划开了历史的尘封,让那段黑暗暴露在阳光下,给我们上了一堂无比深刻的历史课。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未来;勿忘国耻,是为了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和平、奋发图强。我们要从先辈的牺牲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南京照相馆》的片尾字幕滚动时,影院里一片寂静,没有人起身,也没有交流。黑暗中,那些在银幕上闪过的黑白照片、破碎的城池、一群普通人含泪的眼睛,仍在脑海里翻涌。这部电影没有用刻意的煽情撕裂伤口,却以最克制的笔感,让1937年南京城的血泪与不屈,成为刻在心底的警示:铭记历史,是为了永不重蹈覆辙;吾辈自强,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1937年冬,南京城沦陷。“吉祥照相馆”成避难所。老板老金收留邮差阿昌,阿昌被日军翻译王广海胁迫,意外冲印出日军屠城罪证胶片。馆中绣娘毓秀与阿昌假扮夫妻周旋。王广海起初助纣为虐,亲眼目睹日军玷污毓秀、摔死孩童等暴行后幡然醒悟。面对日军逼问,老金以技艺护胶片,阿昌淬炼勇气,毓秀用智慧化解危机,七人携手抗争,以生命守护真相,最终让血泪影像成为历史见证,于绝境中托举人性微光与民族脊梁。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当日军放火将百姓活活焚烧时;当两个日本头领以砍人头比赛取乐时;当抱在手中的孩子被日军活活摔死时;当卡车从一堆堆血肉模糊身躯上碾轧时;当长江的水被同胞的献血染成了红河时……我坐在黑暗里,眼泪无声地滑落,胸口像被堵住似的闷,那撕心的痛与对侵略者的恨,在心里烧得滚烫。
看完《南京照相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它让我对人性与家国情怀有了全新认知。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超能力,却凭借着内心的坚守,在至暗时刻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而影片中对历史的呈现,更时刻提醒着我,不能忘却曾经的伤痛,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平,传承先辈们的精神,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南京照相馆》最终留在心底的,不是仇恨,而是警醒。那些在黑暗中坚守的微光告诉我们:历史可以被原谅,但绝不能被遗忘。当我们记得1937年的南京,记得那些在绝望中依然仰望星空的人,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脚下的土地需要怎样来守护,未来的道路该往何处延伸。铭记历史,是为了让和平有根;吾辈自强,是为了让未来有光。这,便是这部电影最沉重,也最有力的馈赠。血债滔天,铁证如山,每个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