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2025-08-25 12:35:26 文题网 阅读: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大刀,从你家门前走一遭,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前一段时间,一部名为《南京照相馆》的电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强势冲上热搜。众多观者在观影后,泪流满面,心中满是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对历史悲剧的悲哀。今日,我也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电影《南京照相馆》将故事背景设定在1937年南京被日本攻占之时,在吉祥照相馆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一群人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疯狂捕杀,无奈之下只能帮助日本摄影师冲洗底片。他们在黑暗中挣扎,在恐惧中求生,最终带着日军屠城证据的照片,逃出了南京城。

电影里,阿昌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永远不是朋友!”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我的心上。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语,却深刻地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被侵略者内心熊熊燃烧的愤怒,那愤怒如同火山喷发,势不可挡。

影片中的诸多细节,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当日军强迫百姓拍摄“亲善”照片时,一个婴儿啼哭不止,旁边的一个日本人见了,抓起孩子就将他活活砸死,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哭得泣不成声,这个场面让我瞬间泪目,而电影中的日本人却满意地哈哈大笑。其余百姓们脸上那虚假的笑容,宛如一层脆弱的面具,掩盖着他们无尽的恐惧与屈辱,仿佛是暴风雨中的花朵,在强权下瑟瑟发抖。而阿昌等人在暗房冲洗出罪证照片时他们眼神中闪过的震惊与愤怒,如同黑夜中的闪电,划破了黑暗。随后,那坚定的决心又似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在黑暗中绽放的耀眼光芒。

还有宋存义班长,为了给弟弟报仇,他毅然离开相对安全的照相馆,独自踏上充满危险的复仇之路。他那视死如归的身影,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展现出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历史,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忘却,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曾经的惊涛骇浪。走出影院,湘江边的秋风像极了1937年南京城头的冷月,透着丝丝寒意,贾谊故居的草木依旧青青。原来,历史从未走远,它就在橘子洲头与我并肩,时刻告诫着我不能忘却过去。

回到家后,我把那张冲出南京的底片翻拍进手机,设置成护眼壁纸。当屏幕亮起,我仿佛听见1937年的快门声与今日和平的钟声重叠,提醒我:剑未出鞘,警钟长鸣。

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国家,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我合上笔记本,把那张翻拍的照片夹进扉页,它提醒我,下一次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已经想好——那就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标签:观后感南京照相馆丈高几丈三十六大刀城门前走家门骑花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