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扁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26:11
《装在扁担里的故事》
乡下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扁担,这可是个宝贝。
晴朗的早晨,三婆经过岔路口的歪脖子枣树旁,屋里的“傻桃子”眼儿亮堂堂,仔细打量完三婆,直奔门外。她手握一杆自制红缨枪,吼着对三婆发问:“嘎嘎,你扁担里有啥?”“桃宝儿,莫提了!本来去县城买鸡回屋吃,结果那没了!这不,去你二婶家买活鸡自个儿杀来!” 三婆拉长了一张苦瓜脸。后来,你猜怎么着?三婆回家正欲杀鸡时,发现有个嫩黄的小脑袋从大公鸡的羽翼下探了出来!整得三婆差点儿晕过去。
“爹,又去浇肥啊?”一到夏天,此话便频繁出现乡民们家中。
为让稻子呀、枣子呀、李子呀这些未来的佳肴长好,乡民们争先恐后地与时间赛跑,与效率打擂,而最为广泛的种植措施,当属施肥了。
我在此先给大家声明一下。乡下的肥是有机肥(精修过的雅名)。也就是说,乡里的茅厕必须是那种全面封闭,个把星期才清理,而到了那个时候,家中勤俭的男人、女人们就会来拾肥。拾好拣到预备的扁担里,端起去——呃啊!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转季,一竹箩饱满又亮眼的谷物,香!
挑娃娃,担稻子,放水果……好久不见那扁担了,前几天在大街上与一位身子佝偻、隐私飘荡的老太太邂逅。猛然瞥见她肩上扛着的扁担,感觉莫名的亲切……
《我变成了一根扁担》
爷爷几乎整天都要挑起扁担干活,爷爷挑完扁担后,总是腰酸背痛、苦不堪言,我真想为爷爷分担一点呀!可是我还小,怎么办才好呢?
不知怎的,我的手脚长进了身子里,身子又动弹不得,“哐当”一声——我摔到了地上,好疼!咦?我怎么变成了一根又硬又长的扁担!哈哈,爷爷还不知道呢!果然,爷爷毫不知情地捡起了我这根特异扁担,挑起东西来,一下就挑了几个来回,感觉轻松了许多,我高兴极了!
爷爷挑完担子后,满意地把我放在一个角落里,进去休息。到了夜晚,我的眼前一片黑暗,既没有精彩的电视可看,又没有香喷喷的饭菜可吃,我又冷又饿又怕!我真想变回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睡着了,我发现自己躺在了温暖的被窝里,幸好,我又变回来了!原来当扁担也是件麻烦事儿呢!接下来,我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爷爷分担家务活呢?我又陷入了沉思......
《扁担和背心》
爷爷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土地。那穿着单薄的背心,挑着扁担的身影,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每当黄昏之际,爷爷总会背对着山那头的红日回到山的这头,红日的光将爷爷倾斜的身影勾勒在乡村的小道上。背心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皱了,头顶的汗珠顺着头发一滴滴落在了背心上,最后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的印记。但爷爷并不在意这些,他十分享受劳动后的喜悦。爷爷喜欢劳动。
爷爷回到家后,将扁担工整地立好在了门旁,生怕磕坏了他劳动的“武器”。之后顾不上休息,连忙从口袋掏出从合作社领来的钱,一边说着合作社的好,一边核对着钱的数量,生怕少了那一块两块。确认完毕后,便将这些钱交给了奶奶。然后便抽着草烟坐在门口的板凳上望着将要离去的红日,这就是爷爷每日唯一的空闲时光。
听奶奶说过,爷爷的扁担和背心用了近半个世纪,从父亲出生时就已经开始陪爷爷在地里劳作了。爷爷对他的扁担和背心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奶奶曾给爷爷重新编织过一件背心,爷爷却看不上,还说奶奶浪费布料,但仔细一看爷爷的旧背心,即使打上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丁,却仍然有着几处裂缝。那根扁担是爷爷用一张从城里赶集捡来的饭票跟村里的木匠换的。
扁担和背心,这两件装备经历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爷爷却依旧当做宝贝,一如既往地走在田地与家的小道上。或许,它们已经融入这黄土地,融入爷爷这质朴而勤劳的一生。
评语:《台阶》一文,全文围绕修高台阶的新屋一事展开,讲述了老实厚道、谦卑朴实的父亲不甘人后,坚忍不拔,兴家立业的一生。学完之后,我指导学生,能不能围绕一事或一物去书写一个人物的生命,将他写活写出精气神来。周恒同学,能选用背心和扁担作为角度去展开爷爷的生命,写出爷爷与土地相依的一生,实属难能可贵。其细致的描绘爷爷劳动场面,用“放大镜”的方法写爷爷的汗水,表现爷爷的辛劳,又在红日的环境烘托中写出爷爷劳动后的自足和喜悦的心情,笔法细腻,又是可贵中的可贵。
《爷爷的扁担》
我家的阳台上一直珍藏着一根弯弯的扁担,它可是爷爷的宝贝。
黝黑的皮肤,宽宽的肩膀,高大的身影,显著的外八字,这便是我的爷爷。记得,小时候,爷爷就爱挑着个扁担去集市上卖菜,这个筐子里满满都是菜。不过,在我出生后,前面那箩筐里的菜就换成了我。爷爷就这样挑着我和菜哼着小曲上路了,那时的我太小,只觉得自己坐在了一个摇篮里,跟随着爷爷的脚步,一摇一摆的晃着,甚至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简直是快活极了,渐渐地不知是累了还是困了,竟闭上了眼睛,伴随着小鸟、昆虫的鸣叫,一路上的鸟语花香,我沉醉在这一摇一摆当中,带着笑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等我长大一些后,这筐子早已容不下我。我只得跟在爷爷身后,跟随着那一摇一晃的扁担,就这么和它同步,一颠一颠地走完了全程。可是,我对这还不满足,硬是要亲自挑一挑这熟悉的扁担,爷爷拗不过我,只得让我挑了。只见着扁担刚一落在我的肩膀上,我感觉自己就喘不过气来,可没过一会儿,倒觉肩头轻松了许多,仿佛有一股神力在支撑着。我得意极了:“瞧,我已经长大了,力大无穷啊!”只听见爷爷咯咯的笑声,附和着:“是哦,我孙女厉害极了!”一到家,还没放稳扁担,我便兴奋地跳着转向爷爷,却发现他竟在缓慢地把筐子放在地上,并用另一只手一直敲拍自己的臂膀,似乎非常疲劳的样子。我明白了:那股神力原来来源于爷爷。
当我真的长大、长高了,有劲了,爷爷却变矮了,瘦小了,腰也被那一同老去的扁担给压弯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习惯性地跟在爷爷和扁担后面,默默地走着,一切都那么熟悉,什么也没变,阳光还是依然明媚,花草农田也一丝未变,依然那么的鲜艳夺目。只是爷爷在前弓着腰挑着扁担,我在后面发挥着我的神力。
啊!扁担,你那一摇一晃的样子让我久久不能忘却;而爷爷你对我那默默的爱,更让我迷醉!
指导老师:朱开娟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万里长城是大山的扁担,
长江黄河是祖国的摇篮。
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火焰是节日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书记不老松》
老书记,好作风,
办公室设在群众中。
老扁担,新锄头,
春夏不离到秋冬。
老棉袄,新补丁,
自备针线象裁缝,
老挎包,新书报,
政治学习不放松,
老传统,好思想,
人称书记是不老松。
《货“郎”担》
山里路,
云中绕,
颤悠颇悠货郎担,
山藤拉住扁担梢。
进村不摇拨浪鼓,
硬皮本子往外掏,
王小兰的花布,
李大栓的牙膏’,
张大娘的锥子把,
老支书的皮烟包,
本上记着一片心,
汗水撒满乡间道。
供销社的老经理,
社员都叫货郎焦,
家家门朝那,
户户心记牢,
街上不摆摊,
登门记货交。
大娘捧出红糖茶:
“老焦呀,快喝茶,
没山没岭把解跑。”
“老嫂子,莫夸奖,
有啥意见当面讲,
俺的服务不周到。”
山里路,
云里绕,
一脚低,
一脚高,
扁担扯着彩云走,
货筐装回一串笑。
《菜担儿》
扁担。条筐。
嫩葱。鲜韭。
扯着一缕晨雾,
嘎吱嘎吱飞出山口。
呵,惊飞了山雀,
钻上云头,唱个不休,
山尖托出红太阳,
给白云镶上锦绣。
带刺的黄瓜顶朵花,
鲜嫩韭黄正可口,
小葱小白菜,
还捕着几枝子嫩藕。
卖菜咧,卖菜!
大街上串小巷里走,
叫卖声唤醒山乡农家梦,
菜担儿牵来娃子口水流。
一条街撒下一串笑,
一根菜担颤悠悠,
老菜农,满脸纹沟里流春光,
撒在山乡农家心里头。
《扁担的故事(修改版)》
我家二楼的过道里,横放着一根扁担。由于岁月的侵蚀,它已变得黑黄、斑驳;长久的重负,它已成弧形。每当我看到它,眼前就浮现出爷爷那颤颤悠悠的身影。
爷爷心爱他的扁担。旧时家门前好栽桑树、梓树,说是“桑树养蚕有续罗,梓树结子不愁吃。”听爷爷讲,为了支援解放,各村组成民工志愿队开往前线,当时家里没有独轮车,爷爷就忍痛锯掉了门前那棵还未成年的桑树,做成了扁担。他用这根扁担挑起箩筐,把家乡的尧河水直挑到“孟良岗”,又挑到“济南府”、“双堆集”。虽然饱经战火,扁担却更加坚韧苍翠,爷爷也更加珍爱它。新中国成立了,爷爷用这扁担,在自己渴望已久的土地上,挑水挑肥,挑出了温饱。爷爷还曾挑着这扁担,一夜步行100里,到昌乐人民的命脉之水——高崖水库挑运土石,并从此得了一个“扁担状元”的雅号。后来爷爷由“扁担状元”变成了“扁担队长”、“扁担支书”。他带领他的扁担队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把多涝的“蚂蛛滩”变成富足的“金盆底”。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爷爷作为“极右”分子被关进了牛棚,可爷爷就是不愿亲手毁掉那代表“罪恶”的扁担,致使那些造反派们逼迫爷爷挑着土石游街示众。爷爷最终倒下来,父亲和大伯抬回了爷爷,可爷爷从此一病不起。那是心病啊!
十多年过去了,沉睡已久的大地终于苏醒过来,爷爷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重新挑起了这根扁担。爷爷在自家的后院开辟了一块菜地,养花种菜。
逢上大集,爷爷将新鲜的蔬菜用自来水冲净,用细草绳扎好,整整齐齐地放到筐里,挑起扁担,颤悠悠地甩着膀子去赶早集。爷爷终究年纪大了,爸爸怕爷爷累,特意为爷爷买了脚蹬三轮车,可爷爷就是丢不开他的扁担。爷爷说:“好日子刚开头,扁担咋能丢呢?”
《扁担的故事》
我家二楼窗下的过道里,横放着一根扁担。由于岁月的侵蚀,它已变得黑黄、斑驳;长久的重负,它已成弧形。每当我看到它,眼前就浮现出爷爷那颤颤悠悠的身影。望着扁担,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爷爷心爱他的扁担。旧时家门前好栽桑树、梓树,说是“桑树养蚕有续罗,梓树结子不愁吃”。听爷爷讲,为了支援解放,各村组成民工志愿队前往前线,当时家里没有独轮车,爷爷就忍痛锯倒了门前那棵还未成年的桑树,做成了扁担,挑起箩筐,把家乡的尧河水直挑到“孟良尚”,又挑到“济南府”、“双堆集”。虽然饱经战火,扁担却更加坚韧苍翠,爷爷也更加珍爱它。新中国成立了,爷爷用这扁担,在自己渴望已久的土地上,挑水挑肥,挑出了温饱,也挑出了希望。新中国为爷爷的生活注人了无限生机。爷爷就是挑着这扁担,一夜步行100里,到昌乐人民的命脉之水——高崖水库挑运土石,爷爷并从此也就有了“扁担状元”的雅号,后来又称“扁担队长”、“扁担支书”。他带领他的扁担队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把多涝的“蚂炸滩”变成了富足的“金盆底”。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爷爷作为“极右”分子被关进了牛棚,可爷爷就是不愿亲手毁掉那代表“罪恶”的扁担.致使那些造反派们逼迫爷爷挑着土石游街示众。爷爷最终倒下来,父亲和大伯抬回了爷爷,爷爷从此却一病不起。那是心病啊!
十多年过去了,沉睡已久的大地终于苏醒过来,爷爷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重新挑起了这根扁担。爷爷在自家的后院开辟了一块菜地,养花种菜。这时我已能坐在箩筐中望着爷爷颤悠悠的身影,听那扁担的故事了。
渐渐地,我长大了。自来水流进了爷爷的菜园,自行车代替了徒步。我已不再坐在爷爷的箩筐里听故事,而是跟随爷爷一齐管理这菜园子。逢上大集,爷爷将新鲜的蔬菜用自来水洗净,用细草绳扎好,整整齐齐地放到筐里,挑起这扁担,又旅悠悠地甩着膀子去赶早集。爷爷终究年纪大了,爸爸怕爷爷累,特意为爷爷买了脚蹬三轮车,可爷爷就是丢不开他的扁担。一天晌午,爷爷赶集刚回来,我慎怪说:“爷爷,好好的三轮车你不用,啥时候才肯丢下你那扁担呢?”爷爷摇摇头说:“好日子刚开头,扁担咋能丢呢?”弄得我莫名其妙。爷爷脾气辈,我甭想劝住他;逢七星期天,我只好做爷爷的义务运输员了。
随着农村富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尧沟的温室瓜菜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并获得巨大成功。如今,尧沟镇瓜菜批发市场已是全国闻名的瓜菜集散地。远望去,车来人往,高楼林立,处处显示着富裕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经镇委、村委多次研究,决定建一座以瓜菜市场为中心的农村经贸城。爷爷的菜园恰好落在了街心公园,爷爷一百个不乐意。我知道,爷爷一看到他的扁担就闲不住,而这实际上就等于“剥夺”了他劳动的权利,他怎能答应呢?最后,村主任郭二叔答应了爷爷的请求,由爷爷出任街心环保主任,我又当起了爷爷的“副手”,并由我负责设计市场街心区花园。
花坛主体是一个西瓜形图案,由500盆一串红鲜花组成图案中心,四周是碧绿的草坪,象征着新中国建国50年来瓜菜之乡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走上了富裕之路,八方生财,繁荣昌盛。花坛中央为直径10.8米的圆形水池,水池中央是一座灯塔,高出水面8米的塔杆上擎着一个直径两米的首楷叶式喷泉,泉孔上下各安装了21盏彩灯,形成一个巨大的空中花篮。这种设计,象征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间尧沟人民取得的巨大成绩;象征着尧沟人民如日初升,昂首奔向21世纪的风采。它正以浪的胸怀,水的情谊欢迎各地客商,带动各地区人民奔向小康之路。
夕阳西下,新落成的街心花园染上了一层金晖;喧闹一天的市场,此刻仍有穿梭的车辆和人群。爷爷轻轻按动电钮,花坛中心顿时光芒万丈,一条条水龙映着五颜六色的光辉在塔顶交汇,如天女散花,如初日红云,蔚为壮观。爷爷轻拼下巴,情不自禁地感慨着:“到底是新社会,到底是新时代……”这时我总不失时机地插上句:“哪比得上你的宝贝扁担啊!”爷爷意味深长地说:“打旧社会过来的人,谁能忘记那扁担啊!”
爷爷,您啥时也丢不开你心爱的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