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魏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10:59
《读《地球的红飘带》有感》
读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地球的红飘带》这部长征史书,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一幕幕血战的场面不断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仿佛还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血腥和硝烟味,还有那大渡桥横的铁索,覆盖着皑皑白雪巍峨的雪山,一望无际满目苍凉的茫茫草地……它们有如一幅幅沉重的水墨画卷在我眼前晃动。
《地球的红飘带》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1933年9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结果使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1934年夏季,中央苏区由原来的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敌人重兵压境,形势日趋危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至此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明领导和指挥下,英勇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经历了湘江血战、四渡赤水、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沿途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他们还征服了空气稀薄寒冷刺骨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辗转了10余个省,行程25000里,最后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可以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就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类的史诗。这部史诗是由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用脚步,用生命和鲜血镌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它就象一条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世人,给人类留下了永远的纪念。
读了《地球的红飘带》,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中国当代史上的这段英勇的历史,同时对长征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正是这种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使英雄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的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不再亲自经历那样的长征了,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努力!
《从“二十多个”到“三个”》
作家魏巍在回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过程时曾说过:“这篇东西的经验,又告诉我: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魏巍同志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总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期间,他到朝鲜去采访志愿军,使这种感情更加深了一层.他看到广大志愿军战士虽然面临艰巨的任务、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的英勇顽强、赤胆忠心却是无可比拟的。比如,他在某步兵团曾了解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这个团,至第三次战役结束止,伤员随队作战的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还要大。这恐怕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些事实使他更加觉得战士们的可爱,也更加督促着他,使他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愿望来表现“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那么,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当时,作家希图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他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呵!那种高度的英雄主义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到答案,他和战士们谈了好多次话,开了好多座谈会。跟他谈过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的战士、千部、新参军的学生以及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他了解到,战士们由于锻炼与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个基础上的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于是,他了解了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他想,这不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吗?
问题的本质找到了。于是,在朝鲜时,他就写了一篇题为《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共有二十多个。写好后,带回祖国给同志们看。可是,大都感到写得不理想。原来例子选得过多,成了材料堆砌,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本质的东西反面给冲淡了,打动不了读者。他没有拿出去发表,决心重写。不久就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可是写好后还不够满意,修改时又删掉了两个例子,才剩下现在课文中的三个例子。作品发表后,果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从“二十多个”到“三个”,这不单单是数字上的多少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写作上的一条基本规律:只有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才会是清楚明白的,主题也才会是突出的。当然,要选出这“三个”例子,又必须要有“二十多个”作为基础:没有“二十多个”,则“三个”也无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