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比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2:23:17
《我崇拜的人》
崇拜,比喜爱多一层敬意,比尊敬多一些浓烈。提到这个词,总让人想起远古民族的篝火图腾和古老仪式,或者十年浩劫中铺天盖地而如今成为旅游纪念品的白底红字宣传漫画,抑或现代年轻人所普遍流行的追星。
可见,崇拜的对象是分时代的;而分时代的这个现象,究其本质还是一个价值取向的差异。战争年代崇尚牺牲,和平时期追求发展,所以曾大力提倡的“见义勇为”变成了“见义智为”,跳下粪池救老人的高材生不再会成为人们崇拜歌颂的小英雄,却有更多人表示遗憾和不满。
同时代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极大影响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之别。儒家崇拜能够修齐治平的君王或贤臣,道家则背道而驰,说“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不过是“小知”,是蜩鸠;让道家崇拜的,是被尧让位却直言相拒的许由。因为儒家是要做好政治,而道家似乎没那么关心政治,道家仰望的永远是脱于人间凡俗的境界,比如姑射神人,神人无名。
人类有一个很难改的秉性便是跟风。原本价值取向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评判标准,从而崇拜的对象也理应各自不一,但总有乌合之众一哄而上,盲目追捧。更有甚者,趋炎附势,企图从中牟利,丝毫不顾崇拜行为的本质是借鉴优势、提升自己。当今崇尚依法治国,而中国人习惯性的、跟风式的个人崇拜使“人治”色彩依旧浓重,本在社会环境和理性思考下自然成立的思想路线,到了很多人眼中还是变成了领导人语录。追溯起这种民族习惯的根源,无非是千年以来把皇帝当成神一样崇拜。这种非理性且动机不纯粹的崇拜行为蒙蔽了崇拜者的双眼,以致导向单一、眼界狭窄,既不能看到以其他标准评判出的偶像的可取之处,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崇拜的对象。
所以,其实并不存在“真正”值得崇拜的人。标准不一,对象不一,若找出了那个“真正值得”的对象,怕是要出更多棘手的问题。当然伟人是存在的,只是没必要加之以“崇拜”这种太过激动的字眼。毕竟伟人有很多,完人却找不到一个,术业有专攻,价值有不同,兼收并蓄,辩证思考,斯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