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基本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18:30:12
《人生就像斗地主牌局里的基本规则哲理故事》
人生就像斗地主牌局里的基本规则哲理故事
人生就像斗地主牌局里的基本规则:
◇小王都会被大王拍死。说明副职没有实权!
◇没有一张大牌开路,再顺的小牌都出不去。说明领导很重要!
◇无论你多会记牌、打牌,都抵不过人家手中的一把好牌。说明实力比能力重要!
◇如果一堆小牌连不起来,即使拿双王也未必会赢。说明再牛逼的领导也需一个好团队!
◇为了斗败地主,一会儿我们结成同盟,一会儿我们“反目成仇”。说明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必要的时候,即使拆散自己的牌也要送走搭档。说明在一个团队里关键时刻要懂得自我牺牲,才能取得大家最终的胜利!
◇可以随意变化的`那张花牌,如果缺了其他牌的配合就什么也不是。说明个人能力再高,也离不开团队别人的支持。
◇你缺的牌往往会成“炸弹”。说明吸引力法则,你越不想它出现它越出现。
◇往往为了多赢“炸”而输掉全盘。说明做人不能太贪,适可而止最好。
【人生就像斗地主牌局里的基本规则哲理故事】
《分文不取的反义词及基本解释》
分文不取的反义词及基本解释
反义词:
分文不取 - 贪得无厌
基本解释:
词语解释 fēn wén bù qǔ ㄈㄣ ㄨㄣˊ ㄅㄨˋ ㄑㄩˇ
分文不取
◎ 分文不取 fēnwén-bùqǔ
(1) [not take a single cent;be given gratis]∶对于所给报酬或价钱一点也不要
(2) [free of charge]∶免费
词语解释 fēn wén bù qǔ ㄈㄣ ㄨㄣˊ ㄅㄨˋ ㄑㄩˇ
分文不取
【分文不取的反义词及基本解释】
《最基本的中华美德初三作文》
最基本的中华美德初三作文
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掌握最基本的中华美德,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什么是美德?简单来说,美德就是美好的品德,像“上课认真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等都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美德,而就是这些美德能告知我们的一生。好的品德有好的人生,相反,坏的品德能影响人的一生。
现在,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肯德基” “麦当劳”等快餐店,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中国文化正在被西方文化逐步侵蚀,很快我们的中华美德也会随之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保护中华美德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会听到越来越多骂人的脏话,这是因为青少年的大脑中根本就没有“美德”二字,他们已经迈向了黑暗的那一步.所以,这种没有“美德”二字的人在我们眼中就是祸害。 更不只这些,以前,天是那么的'蓝,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着,晚上的星星更是数不胜数。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天已经失去了它本有的蔚蓝,小鸟也很少在空中飞翔了,晚上的星星屈指可数,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现在,在我们的城市里,随处可见一堆臭哄哄的垃圾,而且这堆垃圾已经胜过了垃圾箱里的垃圾,更令人可气的是我们建造的工厂,每天都不断地往河里传送污水,是整条河都被污染了,以前在水里游玩的小鱼,如今已是无家可归,甚至有些鱼连性命都丢了,所以,保护环境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也许你会发现,当你走在马路上时,就会闻见一股难闻的味道,这就是汽车排出来的尾气,现在时代越来越进步了,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在马路上奔驰,喷出的尾气那是可想而知。也许,我们都会因为吸入太多的尾气而生病。所以,节能减“排”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救助配方了。
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想成为社会的骨干,就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让我们一起奔向现代化吧!
【最基本的中华美德初三作文】
《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关于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一、格式和写法。
(一)格式。
1、缩写内容提纲。
2、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
3、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写法。
题目可以用《xxx读后感》,也可以用《读xxx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关于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关于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1、精读代章,找到“感点”
精读代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代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代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代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代章中的“感点”。
例如:我们五年级上期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代。“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灭了。”这段描写我们谁都不会忘记,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样紧张,当“蜡烛熄灭”的时候,我们和这家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也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姑娘。看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自然,也就找到了“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代来谈,也可以结合代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1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关于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写读后感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关于写读后感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1、精读代章,找到感点
精读代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代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代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代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代章中的感点。
例如:我们五年级上期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代。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灭了。这段描写我们谁都不会忘记,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样紧张,当蜡烛熄灭的时候,我们和这家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也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姑娘。看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自然,也就找到了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代来谈,也可以结合代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1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关于写读后感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成功的基本准则高中议论文》
成功的基本准则高中800字议论文
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有许许多多成功的企业,公司,甚至是餐厅。都能在我们的周围看到,对于这些公司,餐厅,他们的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确实诚信。一个有诚信的公司人们会信赖它,一个有诚信的餐厅人们会光顾它所以诚信是成功的基本准则。
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因为没有了诚信,那么将迎来的是你公司的倒闭,餐厅的关门。甚至更严重的是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在我国也有许多的事例,因为没了诚信,而遭到了严重的后果。
曾经最受欢迎的三露奶粉,是当时在全国排名靠前的企业,很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在销售当中,那些食过奶粉的婴儿却是得了肾结石。经过对三露奶粉场的深部调查发现在三露奶粉里有大量的三聚氰胺。正是这个东西才造成了婴儿患病。对于这种行为人们是不容原谅的。对于失信于民众的行为应该是进行追究的。因为三露奶粉事件造成了许许多多的婴儿患重病。所以人们就开始不买他们的东西了,害怕再一次被他们伤害。经过这件事三露奶粉公司内部作出了补偿和改善但是依然没有多大起色。所以在当时人们宁可买进口贵的奶粉,也不愿意买它们便宜又实惠的。最终,这个企业倒闭了。因为他们失信于民众导致了他们最终的破产,所以说诚信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失信二导致了失败这也是必然的,虽然许多的因失信而失败的企业,然而也有因为诚信而成功的。 海尔电器,对于这个名字大家都是众所周知的, 海尔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最后走向了成功。在当时他们的厂里面有许多的质量不好的,而且有许多有毛病的`。对于这些,张瑞敏却是作出了一个很让人惊讶的举动,他让人们把这些质量不好的又毛病的电冰箱全砸了,这个举动不仅内部人员惊讶,事实上人们也很惊讶,从此质量在每个海尔公司人们的心中,也正因为这样,最终使的他们的公司一步步的强大起来,正是这种诚信的行为使的海尔成在全球排在了前五。
正如上面说的因为失信而倒闭的三鹿,也因为诚信而崛起的海尔。这就告诉可我们诚信使多么的重要,它能让一个企业倒闭,也能使一个企业强大。所以说诚信是成功的基本准则。只有牢牢记住这一点那么,那么成功就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成功的基本准则高中800字议论文】
《纳税人基本权与税文化议论文》
关于纳税人基本权与税文化议论文
较大规模的人类社会中都有税,不管其名目如何。但是“纳税人”及“纳税人权利”观念却是西方特产。理解这一问题首先得从“税”的词源说起。
现代汉语中的“税”是国人从西文Tax迻译而来,但是其实“税”与Tax可谓“形同而实异”。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人民向国家的一种货币或实物交付,此是一种基于权力的交付,而不是基于交换的交付,带有强制性。但是,两者所承载的文化却是完全不同的。
据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的《说文》,“税,租也”。“租”的本质是财产供他人使用所得之滋息,最典型的租是田租。税、租文意相通表明中国的“税”是以财产所有人“财产收益”的面貌出现的。或者说,在中国的税文化里,“税”被看作财产所有人从供他人使用的财物上所获得的一种“滋息”,它类似于“租金”或者“利息”。这可以从两方面证明。第一,在中国古代,交给国家的土地税又称“公租”,交给田主的租金叫“私租”,它们都叫“租”,本质相同,只是交给不同的主而已。第二,中国古代放贷所收取的利息也叫税:“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这里的“收税”指放贷之利息。税租相通的典型是唐代的租庸调税制。在唐代的均田制下,丁男由政府授田百亩,其中八十亩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相应的是,每丁每年向政府交纳栗二石或稻三斛,叫“租”,由口分田支付;交纳贡品(绫、绢、絁、麻、布等),谓之“调”,由永业田支付。在均田制下,政府规定口分田种粟、稻,永业田种桑、麻,正好是“租”和“调”所要求之物。在此制下,国家作为土地所有人收取实物地租的形象清清楚楚。我姑且称这种税文化为“收益型税文化”。这是一种从国家角度来观察税的税文化。
“收益型税文化”建立的基础有两个:经济上的国家所有制和政治上的“家产制国家(韦伯用语)”。在东方家国一体的“家产制国家”中,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二而一的。什么是国家?近中国古代通行的理解,国家有三要素:土地、人民、社稷,而这三者都是国王的私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之谓也。不要以为这是皇帝的“意淫”,它在中国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中国周代实行的分封,它的`重要功能其实是分配“土地使用权”,土地的最终所有人是周天子。孟子笔下的“井田制”虽然有点过于理想化,但是决非空穴来风。唐代还实行“均田制”,国家定期对土地进行分配,人死了土地(口分田)要上缴国家,不准买卖。随着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附着于”土地上的人民的统治权也随之转让。在进入民国之前,中国人的财产权只有对抗平权主体的意义,不具备对抗国家的意义——起码在终极意义上如此。因为国家享有财产(主要是土地),因此,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当然要向国王交“土地使用租金”——税。如果说得更直白一点,人本身是国家的财产,人民生产的成果本身就是人民主人的收益。这就如同母牛生产的小牛也是母牛主人的财产是一个道理。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中国古代为什么长期收“人头税”,因为“添丁”也被看作是臣民作为财产的“自然滋息”。这就是家天下的逻辑。这一点还可以从税的用途来证明。《汉书·刑法志》云:“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这里的“足食”是谁“足食”?当然是收税的人,而不是纳税的人。这告诉我们,税和赋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税”用来供土地所有者吃用,而赋则用来养兵,它不是用于公益。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税”、“赋”、“徭役”只是税的不同名称而已。
在这个税文化里,税是国家作为财产主体处分财产的方式,课税的正当性依托于国家的统治权,而这个统治权是“天”给的,与人民无干。臣民的纳税义务基于臣民身分,而不是臣民的同意。你生活在这个国家,就有义务向国家缴纳税收,这是一种绝对的义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可以“正当地”禁止老百姓出境,因为人本身是皇帝的财产,出境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财产流失”。在这个税文化里,人民只是“为国家生产税”的工具。这样,“纳税人”的概念,更不用说“纳税人权利”这样的概念,在中国税文化里闻所未闻。它的结果之一便是,在纳税问题上,无法形成国王与臣民法律意义上的关系,只有绝对的统治与服从。
它个税文化当然有它的长处:简便易行。收什么税、收多少税是皇家的事,不需要繁琐的讨论与决定程序。但是,它是有政治代价的。由于只有国家单方面的课征,不存在纳税者的讨价还价,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税收与生产消费的失衡,重税难免。通常的结果是随着王朝的老化,食税者人口日增,税赋日重,民生日艰,周期性王朝更迭将不可避免。所以,中国古代明君贤相的一个重要“信条”常常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不过,实行轻徭薄赋并不是法律,也不是人民的权利,是帝王对人民的“仁政”,是一种恩惠,是否实行全仗帝王自律。如果人民要求低税,那简直就是造反了。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孔老夫子变着法儿告诫统治者“苛政猛于虎也”!其实苛政何至吃人,它最终也吃统治者:老虎吃得人绝了种,它自己迟早也会完儿完。
西方的Tax则不同。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辞典》对税的释义是“公民缴给政府用于公共目的的资金”。布莱克法律词典的“税”条说:“政府对个人、公司或信托所得以及房地产或赠予物价值征收的费用。征税的目的是获得财政收入以满足公共需求。”从中可以看出tax的核心含义有二条:第一,税是施加于财产上的一种“负担”;第二,税当用于“公共目的”。这个税文化与中国税文化差异的根本之处在于,它不认为税是财产的收益,而认为税是财产的“负担”。姑且称此种税文化为“负担型税文化”。
负担型税文化也有两个重要的经济、政治基础:经济上的财产私有制和政治上的公民国家。财产私有制大家都清楚,它是一种财产归公民(个人及个人的联合)所有的制度。虽然私有制不绝对排斥国家拥有财产,但是它主张区分政治与经济两个领域: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前者管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后者管公共事务。正是这种社会分工为“负担型税文化”提供了可能。因为从逻辑上说,只有财产所有人才可能承担附加于财产上的义务,如果公民没有财产,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税——没有财产何来财产负担?而公民国家则为负担型税文化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因为只有公民联合的国家,它为公民服务,公民才有义务为国家的活动支付费用,人民也才可能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的主要标志是人民拥有税收决定权,并以此作为控制国家机关的重要手段。可见此种税文化中,税的“话语权”在公民,而不在国家。
财产私有与公民国家是现代税制的两大基础这一理论,可以从中西税制的历史发展中得到解释。在西方,现代税制的完善,是与私有制的发展同步的。在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完全的公有制,与此相应的是,税收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因为生产的财富都是国家的,国家需要多少就留多少。国家用多少,老百姓留多少,只是国家计划问题,不需要税收。我儿时家乡就曾经实行过生产队生产的粮食全部要上交、再返还这样的怪事。改革开放以后,公民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得到承认,国家所需除了国有资产的利润(包括卖地)外,就得靠税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税收在国家公共开支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有报道说,2010年,我国税收首超8万亿,占财政收入的88%。
“收益型税文化”与“负担型税文化”折射出来的政治差别是,在“收益型税文化”中,收税人是主人,在“负担型税文化”中,纳税人是主人。正是这一根本性的差别决定了在“收益型税文化”中税收的擅断,而在“负担型税文化”中必须实行税的法定主义。在税收擅断主义下,收不收税,怎么收税,民众只是通过官文“透露”才知晓,无法通过程序参与,更谈不上决定税收。在税收法定主义下,收不收税,怎么收税,由人民通过法律决定,收税问题上出了纠纷,由法律解决。这构成人民对政府的有效牵制:如果统治者不按民主原则组建政府,人民可以不纳税,所谓“不出代议士不纳税”,此之谓也。而它的潜台词就是,如果政府乱征税,它根本就玩不转。
正是在“负担型税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西方逐渐形成了课税原则。例如,亚当·斯密的 “平等”、“确定”、“便利”、“经济”四大赋税原则。这些税收原则中承载的就是纳税人权利。这些权利是为政的边界,也是人民控制政府的辔策。
近年来,纳税人权利研究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201*年至今,期刊网上文题中含有“纳税人权利”字样的文章共140篇,而含有“纳税人基本权”字样的文章仅见一篇。()可见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放在我们前面的这本书《纳税人基本权研究》就是这个研究的一个可贵的尝试。
作者在对纳税人基本权进行立法史和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将纳税人基本权界定为是一种与纳税人非基本性权利相对应的基础性权利。纳税人非基本性权利主要表现为税收征管法或行政程序法中具体规定的税收征收过程中纳税人所享有的权利。而纳税人基本权则是体现在宪法或税收基本法中的纳税人权利,在纳税人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界定纳税人基本权后,作者进一步对纳税人基本权了分类,并将纳税人基本权的研究范围限定在严格意义上的、实体性的纳税人基本权上。作者特别强调此种意义上的纳税人基本权是宪法性的权利,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内容上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就自由权层面而言,强调国家对公民财产的这种剥夺必须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原则,由此衍生出公民的依法纳税权、不受过分征收权、不受过度执行权、公平纳税权等权利。从社会权的层面来看,一方面,强调税法整体秩序所彰显的价值体系必须与宪法的价值体系相一致,在税法上不得有侵犯人性尊严,危害纳税人生存权的情形;另一方面,强调税款必须真正地“用之于民”以实现征税的目的,纳税人享有社会保障权。
由于纳税人基本权兼具自由权与社会权双重属性,难免存在内在的紧张,即私有财产权与社会保障权的紧张,法治国与社会国的紧张。作者在对历史上两种不同的解决紧张关系的模式进行了评价以后,提出“租税国”体制的理念,即国家不自行从事营利活动,国家机关所需的经费,主要依赖人民依据量能原则平等牺牲的税收来充实。租税国使国民与国家之间产生距离,为法治国家创造条件。
纳税人基本权观念的确立,为实现对政府征税、用税行为的“法的统治”提供了逻辑支点,相信对它的研究将促进税收体制和我国财政预算收支体制的法治化,同时也将更好推进政府行为的理性化与法治化,从根本上保障民权并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于纳税人基本权与税文化议论文】
《礼貌待人是人生的基本准则议论文》
礼貌待人是人生的基本准则议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进步,但许多人的思想道德却在“退步”,不是原来的谦和宽容,而是粗鲁自私的解决事情,也忘记了“礼貌待人”这个词的原本模样。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礼貌待人早在以前似乎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然,我国古代也有许多待人待事方面的要求。大多数的文人墨客都是非常谦逊懂礼的,十分儒雅,无论见到谁都是毕恭毕敬的,无半点马虎,因此也产生许多的感人事迹。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是的,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性格迥异的人,而面对他们的唯一准则就是谦逊、礼貌待人。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
一次,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权奉鲁国国君之命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一个向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与宫敬权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去拜访老子。老子听闻,赶忙放下手中的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急趋向前,向老子行了弟子礼。入座后,老子问孔子为何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他这样诚恳,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获取学问,与他带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十分密切。而且不管是谁,他道德的的'体现与本身地位与权势丝毫没有联系。礼貌待人并不是可以装出来的一种行为,而应是非常普通地贯彻于人类生活中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足够注重礼节,哪怕是在非常要紧的关头,也会注重言行举止。比如我们上册教材中的《晏子使楚》一文中的晏子,就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在唇枪舌剑中也能不乱分寸,始终保持淡定的典范。文中的晏子用谦和礼貌的态度巧妙地还击了出自楚王口中的使人颜面扫地的话语,这可谓是“礼貌待人”的一种最佳境界。
时间总是马不停蹄地向前走,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在我看来,“礼”被赋予了含义:是对父母的孝顺,对老师的尊敬,还有对祖国的热爱。留心观察,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清晨,向老师问好的声音聊聊无几。升国旗时,乐声比歌声“宏亮”,这就属于对祖国的“不礼貌”。生活中大多数还是好的一面,无论是地铁、火车、公交车上都能看到好心人彬彬有礼地让座,这是一种礼貌待人的诠释。
虽然社会仍在持续发展、改变,但不要忘记礼貌待人是人生的基本准则。
【礼貌待人是人生的基本准则议论文】
《浅析物理化学课程基本内容教学改革的建议论文》
浅析关于物理化学课程基本内容教学改革的建议论文
随着科学的发展,物理化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不仅在于不断地将物理化学领域中经实践检验正确的重要规律和理论纳入教学内容、将已经过时的内容剔除出去,也在于不断将已有的基础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以及将不同知识模块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疏通,以达到在有限的物理化学教学时间内,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已有一些典型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了努力,并为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成为今后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适度扩展物理化学基础内容,使教学适应科学发展
物理化学教学应扩展的主要内容,首先在于能源、环境和材料科学三大领域。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这三大研究领域的发展最为突出,且适用于本科生物理化学教学的内容,应为物理化学的基础内容。这意味着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扩展,应首先考虑这些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理论和科学规律。只要它们已被科学研究者广泛接受,或多次被实践检验为正确,就应优先成为物理化学科学发展的基础(即物理化学的基础内核),应被及时纳入本科生的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实际上,已有很多这样的内容早应列入本科生的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但迄今为止很少出现在物理化学的教科书中。就化学反应热力学而言,即可列举下列内容。
1.1光化学反应热力学
光化学反应,即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近年来光化学反应已成为处理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方法。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的光化学反应莫过于以6CO2(g)+6H2O(1)hvC6H12O6(aq)+6O2(g)表述的光合反应。与热化学反应(或称为暗化学反应)不同,光化学反应并不遵守前者的平衡规律。仍以该反应为例,作为热化学反应,C6H12O6(aq)+6O2(g)→6CO2(g)+6H2O(1)自发发生,但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发生的方向则刚好相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反应在叶片中进行的方向与叶绿素并无关系。这是因为,后者不过是起了催化作用而已,同样有叶绿素存在,有光照与无光照则决定了反应发生的方向不同(且不说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平衡位置)。众所周知,该光化学反应和热化学反应,分分秒秒都在人类的身边或人体内发生,而我们迄今为止还很少把光化学反应的平衡规律引入本科教材。当然,利用光化学反应平衡的日常生活用品几十年前也已问世。例如,自动适应环境光强的墨镜。当有强光直射时,镜片内的AgBr分解,反应2AgBrhv2Ag+Br2的平衡强烈地向生成Ag的方向移动,使墨镜自动变黑。而当光线较弱时,反应平衡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墨镜的黑度随之变弱。显然,该墨镜的创新设计来自于巧妙地利用了光化学反应的平衡规律。无疑,根据前面的讨论,光化学反应的平衡规律已经成为了物理化学的基础内核内容。
1.2有大表面固体材料参与的化学反应热力学
对于大表面的固体材料,包括纳米材料(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管和纳米膜)和多孔材料。由于其存在较大的界面能,这些材料在热力学性质上便与常规低表面同种物质的固体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在定温(T)、定压(p)下,大表面固体材料与常规低表面同种物质相比,其摩尔吉布斯函数多出了σAs,m(其中σ为该固体物质在温度T、压力p下的界面能,As,m为每摩尔该大表面固体材料的表面积):
Gm,大表面-Gm,常规=σAs,m(1)
现以可查到界面能数据的MgO(s)、W(s)为例进行说明。在298K,MgO(s)与空气界面的'界面能为1.2J?m-2,W(s)与空气界面的界面能为2.9J?m-2。如果它们的比表面积达到200m2?g-1,则对于MgO(s)和W(s)而言,该大表面的固体材料与相应常规低表面同种物质相比,其摩尔吉布斯函数的高出值ΔGm分别为:
ΔGm(MgO,s)=σAs,m=1.2×40.3×200J?mol-1=9.7kJ?mol-1
ΔGm(W,s)=σAs,m=2.9×183.85×200J?mol-1=106.6kJ?mol-1
众所周知,一般的化学反应,其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绝对值在几到几百kJ?mol-1之间。这就是说,有大表面固体材料参与的化学反应,依据其界面能数据及其比表面积的大小,不仅其平衡常数会与常规低表面同种物质固体参与的相应反应有一定差别,甚至其自发方向都有可能与常规低表面同种物质固体参与的相应反应刚好相反。
2教学内容的构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
下面就以化学热力学的教学为例进行讨论。为此,列出了一些简单的水利问题,以便与物理化学问题相比较。
2.1简单的水利问题
A1.让水从一个指定位置“流”到另一个指定位置,是否需要电功?
如果从高处流到低处,不需要电功,可自发进行;反之,则需要电功(如开泵)。
A2.在哪里建水电站,流动1m3的水,才可获得更大的电能?最多可获得多少电能?
水的自发流动,是水位差驱动的,在水位差更大的地方建水电站,才可获得更大的电能;可获得的最多电能等于流过水的势能。
A3.让水从一个低处的指定位置“流”到某高处的指定位置,实现该过程至少需要多少电能?
至少需要的电能为流过水的势能。
2.2物理化学问题
B1.怎样判断一个过程(例如化学过程)是否自发发生?
B2.利用什么样的过程才可获得更多的电能(或光能)?最多从中可获得多少电能(或光能)?
B3.让一个非自发过程实际发生,最少需要多少电能(或光能)?
显然,对于一个学过化学热力学的本科生而言,准确回答B1-B3的问题,是其最基本的能力。此外,准确计算过程的热效应和自发过程的限度,也是学过化学热力学的本科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样,通过化学热力学教学,起码应使学生具备以下6个能力:
①准确计算过程的热效应;
②确定在指定的条件下过程是否自发;
③判断在确定的条件下,自发过程的限度;
④形成必要的理论推导能力;
⑤能够利用一个确定的自发过程,判断最多能够获得多大非体积功;
⑥判断要实现一个非自发过程,最少需要输入多大非体积功。
当然,要通过化学热力学教学使学生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将相应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构架。其中还包括了电化学中的热力学(虚线箭头部分)。
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不仅要确保能力①-④的达到,也要注重能力⑤和⑥的形成。
3沟通知识模块间的科学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作为本科生学习的物理化学基础内容,即物理化学基础内核部分,各知识模块之间均存在着科学本质的联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应达到系统化,“融会贯通”。否则,学生凭借独立的和非常局限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实现创新思维。
要促进学生物理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在教学中就必须深入挖掘各基础知识模块间的通道。现以化学动力学为例进行说明。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在于其使反应速率常数变大。在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常数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
k=k0exp(-EaRT)
对于通常的固相催化剂,其组分根据在催化剂中的作用可分为主催化剂、助催化剂(电子型助剂和结构型助剂)及载体。因此,其上述3种组分必然应与表述速率常数k的阿伦尼乌斯方程有关。
对于气/固相或液/固相催化反应,至少应有一种反应物的分子被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活性中心)吸附活化,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容易进行。通过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结构、数目,可以将催化剂的不同组成、活化络合物理论(催化剂活性是活化络合物结构的一部分)以及阿伦尼乌斯方程紧密联系起来,催化剂活性的差异主要由于其活性位活性的不同以及催化剂活性位不同的数目。电子型助催化剂主要通过改变活性位的结构而提高催化剂活性位的活性,即降低形成活化络合物的能垒。结构型助催化剂主要增加活性位的密度,催化剂的载体则主要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后二者的主要作用都是用来增加或保持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数目。活性位的数目的增加,会使阿伦尼乌斯方程的指前因子增大。
4明确指出各知识模块的科学应用
在本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较好地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做到学生对每个独立知识模块、知识模块递进群的科学应用形成清晰的认识。
例如,克拉佩龙方程和克-克方程构成了独立的知识模块。其基础知识是克-克方程的3种形式(微分式、不定积分式和定积分式)。可以认为,克拉佩龙将热力学基本方程应用于纯物质以两相共存的封闭系统而导出相应方程,以及克劳修斯进而将其升华为克-克方程的导出过程,均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可多得的载体。相应基础知识的科学应用则是:
(1)利用克-克方程的定积分式,借助液体的常压沸点和相变焓,获取液体在所需温度的饱和蒸气压;
(2)利用克-克方程的不定积分式,即通过多点作图法,获取液体(或升华性固体)的相变焓。既然在此讨论知识模块的科学应用,那么就不妨给出用克-克方程的定积分式获取相变焓这个不太科学的例子。虽然通过两点数据也可由克-克方程的定积分式获取相变焓,但由相应方法求得焓变其误差可能很大。
在化学热力学中,一个最大的知识模块递进群是,由热力学基础数据(ΔfH?m(298.15K),ΔcH?m(298.15K),S?m(298.15K),C?p,m(298.15K))计算获取反应在所需温度(T)下的ΔrG?m(T)。由它再进一步得到标准平衡常数K?(T)、计算ΔrGm(T)以判断定温定压下反应的自发方向,预测反应可能输出的非体积功(电能、光能)或必须注入的非体积功。如果学生对该知识模块递进群的科学应用不够清晰,则难以想象其除了应付考试外,还具有利用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动力学中也有同样的例子。在化学动力学中有一个较大的知识模块递进群是,由一个假定机理出发,利用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和合理的近似方法(平衡近似法和稳态近似法),推导出相应总包反应的反应级数。其科学应用是,将该导出的总包反应级数与实测总包反应级数比较,借以对相应假定机理的正确性进行初步检验。在此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学生对该知识模块递进群的上述科学应用不清楚,那么即便他把推导过程和近似方法学得再熟,恐怕也只会应付考试,而很难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难于用之形成创新思维。
【浅析关于物理化学课程基本内容教学改革的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