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主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5 04:11:41
《主编竞聘演讲稿》
主编竞聘演讲稿范文
主编竞聘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xx日报》,搭建了这一个平台,感谢报社领导,提供了这一次机会,使我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更感谢在场的各位给了我参与这次竞聘的勇气和力量,在此我要向各位真诚的道一声:谢谢!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xxxx》主编,《xxxx》是xx日报创立最早的一份周末专刊,在这份专刊上溶入了很多前辈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我感觉压力很大。但我有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把这份专刊做好。
如果竞聘成功,那么,我将通过两方面来为专刊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另一方面,我将全力以赴提升专刊的经济创收能力,力争使《xxxx》20XX年经营收入达到30万元。为实现这一经济目标,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内部培养或外部资源嫁接的形式,努力组建一支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专刊记者队伍。
(2)、在其它专刊所没有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努力培养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目前还有餐饮美食、美容、健身等很多行业,是其它专刊所没有涉及的,这为《xx》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3)加大专刊的活动策划,好的策划和好的创意,就是财富,我将努力带领《xx》专刊团队,以特刊、增刊、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为专刊营造更加宽阔的经济增长空间。
(4)加强与兄弟专刊、兄弟媒体间的互动合作,采用借力发力、借鸡下蛋、借船赶路的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创收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如果竞聘成功,我一定会严格遵守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服从报社领导,听从报社领导统一指挥,带领专刊团队,把《xx》打造成xx日报一份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专刊!
最后提前预祝大家春节愉快,合家欢乐!
【主编竞聘演讲稿范文】
《以《灯笼》为例谈文本解读方法》
荣维东教授主编的《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第四章介绍了四种宏观的文本解读方法,分别是整体感知、基于体式、把握结构和分层解读。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以《灯笼》为例来谈谈我所理解的文本解读方法。
一、基于体式,明确学习内容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就要明确文章的体式特点。《灯笼》是一篇借物抒情散文,“散文有三个显著的特征:有“我”之情,截取片段,结构自由自然。”对《灯笼》解读,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作者的情感。细读全文,可以读出浓浓的亲情、淳朴的乡情、伤感的家族情、悲壮激越的家国情。
2.撷取的片段。有“祖父夜行”“接灯上学”“乡俗还愿”“元宵张灯”“族姊远嫁”“朱红描字”“献帝伴灯”“愿做马前卒”等。
3.自由自然的结构。文章开头写喜欢火喜欢灯笼的孩童心性,接着写往昔经历,思亲怀旧;记乡俗民情,折射醇厚民俗,引诗词典故,抒发誓愿并以“数一把燎原的烈火”结尾,首尾呼应。从个人的情感圈子跳脱出来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从最初的喜转到结尾的悲壮激越,结构严谨,内容丰富。
把握文本体式特点为初步解读文本指明了方向——知内容,晓结构,明情感。
二、整体把握,勾画关键词句
在本章中,荣教授提出文本整体感知的方法和要领有:文势规模、篇章结构、看词句及表达,看关键句及主旨。《灯笼》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看关键词句。我设计了有关“缘”的系列任务:1.默读课文找中心句;2.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勾画出每段中提示人物事件和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3.说说本文围绕灯笼叙述了哪些事件,以及蕴含的情感,完成思维导图。
默读课文后,学生很快找到了中心句:“真的,灯笼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事件梳理的思维导图,接着进行展示,师生共同修正,这极大地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和文本概括能力。
三、把握结构,寻线索知文脉
通过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结构特点,我接着提问:“这些看似很散的事情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能不能调换其中某两段的位置?”
这样的设问,就将学生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学习向更深层面深入。学生有的说是按时间顺序来排序,有的说按事件的大小程度来组织,有的说按实与虚来映衬,最后还有位学生说按照情感的深浅层度来排列,由个人情到家国情,情感的抒发逐渐深沉强烈。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生清楚了“灯笼”只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是一条明线,暗线则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至此,本文文脉和线索清晰呈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昆明的雨》为例谈文本解读方法》
荣维东教授主编的《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第五章开发和总结一些实用的文本解读策略。我想以《昆明的雨》为例来谈谈我所理解的“情景还原”和“文本细读”。
《昆明的雨》编入八年级四单元,是一篇情韵别致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汪曾祺。汪曾祺的散文朴实中透着诗意。文章视角新颖,开篇就不落俗套,寥寥数笔,清新地勾画出了昆明雨季的形象: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定好了写作基调,不是直接写雨,而是写雨中的景物,与雨有关的食物。
文章翔实叙写从牛肝菌到青头菌到鸡枞到干巴菌再到鸡油菌的味觉体验,以牛肝菌“滑,嫩,鲜,香”为起势,以青头菌“格调颇高”和鸡枞“味道鲜浓”为发展,以干巴菌好吃得让人“张目结舌”为高潮,最后以鸡油菌“没甚味道”收尾,形成一种戏剧化的层次推进。从直接可感的味觉体验走向需要读者参与想象的味觉同构,推动读者沿着舌尖上的生理感觉满足走向心理上的情感满足,层层推进,情趣横生。借由这种虚实共生的艺术化表达,将他对“第二故乡”昆明生活的那种蚀骨喜欢与自豪(炫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细读文本的解读方法谈到了“语言玩味”,如标点符号。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为何每字之后都是一个逗号,而不是顿号?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体会出昆明菌子的滋味鲜美,学生乐于感受且体会深刻。比较“(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通过在两句中括号内填词,并让不同学生尝试阅读,耐心引导学生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让学生领会到有声的语言的魔力。学生发现前面的感叹号是觉得干巴菌长得难看,问号是反问,觉得这东西不能吃,后面的惊叹号是感叹东西太好吃,问号也是强调东西好吃得让人不敢相信。这样细读,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其他如“本意追索”,“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处指青头菌被炒熟后的诱人色泽,大词小用,很有表现力。
再如“表达张力”。表达张力的典型手法就是修辞的运用。本文写菌子的句子就用到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如介绍干巴菌和鸡油菌时,干巴菌颜色泛绿,用牛粪或马蜂窝作比,夹杂草茎、松毛,而鸡油菌像一块银元,滴溜儿圆,颜色是好看的黄色,多么形象鲜明的对比呀。作者还拿不同类美食来比较,例如择干巴菌要撕成蟹腿肉粗细,让人垂涎三尺的同时感叹汪老真是一个美食家。
贾平凹说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在汪曾祺这里,“平白如话”通常是一个假象,看似很平淡,其实最简单也最深刻。《昆明的雨》也不例外,要想解开其情感密码,须抓住文中的关键意象,再结合他写的与昆明有关的其他作品,从意象“所指”走向“能指”,或许才能更好地抵近其内心深处。
《写给主编王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王老师:
您好!
我叫彭心怡,心想事成的心,心旷神怡的怡。现在读小学四年级,很高兴在中外作家网上认识了王老师,虽然我没真的见过您的真容,但是我能想象到王老师肯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
王老师,当我和妹妹收到您快递过来的中外作家网颁发的“文学之星”水晶奖杯和“写作明星”奖杯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兴奋!我们有好多的心里话早想对您说:“王老师,您天天日复一日的编辑稿子,您辛苦了!感谢您对我们的鼓励以及认可,您的鼓励让我们对写作有了更大的向往,您的认可让我们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带给大家。”
王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六一马上要来到了,我妹妹参加了非洲鼓表演,我参加了大合唱,是不是很期待我们精彩表演啊!等您有空时间,我和妹妹为您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您在工作中消除疲劳,让您在音乐中得以休息啊!时间不早了,我们下次再聊!
最后衷心的祝福王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您的学生:彭心怡
2021年5月26日
《过了一回“主编”瘾》
从喜欢上书籍的那一天起,我就对“主编”由衷地钦慕,没想到,去年我竟也当了一次“主编”,过了一回“主编”瘾,品尝了当主编的酸甜苦辣。
那是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天,老师交给我们一个任务——编一份小报,甭提我心里有多么高兴啦!
常言道:“看花容易,绣花难。”一开始我便被刊头难住了,取个什么样的名呢?“百科”“萌芽”“新苗”?唉,太老化了。对了,学校不是号召我们个个像小雏鹰,勇敢面对蓝天,展翅翱翔吗?我看,就叫《雏鹰知识报》吧!
一份小报应当图文并茂,可我素来缺乏美术细胞。尽管如此,我还是硬着头皮,绞尽脑汁,经过“日夜兼程”,我的台桌上堆满了废纸,可是竟没有一幅是满意的,我懊恼极了。突然,我“计上心来”,画不如描来得轻便、形象。于是,我便伏在桌上,聚精会神,一笔一画地描摹。一会儿工夫,一只展翅翱翔的雏鹰似像非像地出现在我眼前。我高兴地大喊:“成功啦,成功啦!”爸爸循声而来,一眼就认出我“投机取巧”,便严肃地批评我:“凡事要实事求是,不可有半点虚假。”我顿时脸红如关公。爸爸告诉我,鹰的雄姿关键是翅膀,但更关键的是眼神。我顿时茅塞顿开,我就从雄鹰的眼神落笔,经过一番刻意描绘,终于,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跃然纸上。虽然这张画不比原先的形似,但它是我的亲手劳作,一股坦然之流,顿时面上心头。它融汇着我从描摹到亲手劳作这一认识过程。我推窗放眼,只见雨珠落在婆娑墨绿的树丛中,把腐叶尘埃扫去,正是万物逢春之际,一切充满希望。
经过一番折腾,编小报的第一关终于闯过去了。接着,为了收集资料,我从书橱里搬出一大堆书,边翻边看边念叨:“这短小精悍,鲜为人知的就作为知识林;这两个小笑话,趣味里又有教育意义,好,就看上你了;啊,好极了,这里有几条名人名言……”正在为自己的资料选择得意之时,一想,所有资料都拾人牙慧,如何是好?对了,插入一篇自己的得意之作一《我的妈妈》。一切安排妥当,余下的工作就是抄,我便拿出许许多多的工具,如同摆龙门阵,忙碌了大半天饭也顾不上吃,手也酸痛了,脑子也嗡嗡直响,可谓”煞费苦心”。最后,我郑重写下我的姓名——许芸菲。
望着这份小报,我心里甜滋滋的,爸爸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边,不禁称赞道:“嗯,小报编得不错,内容丰富,版面清楚,真是个小主编。”
《主编的心情》
“什么?你真的准备退出?”
主编看着我点点头,表示了默许。在她的眼中我隐约发现了一丝淡淡的优伤。
我无言以对,只是默默地从主编手中接过今后办好班刊的那份责任……
数月之前,班主任突发奇想,推出了发行本班班刊的构想并亲点她成为班刊的主编。于是乎,我—也就被她任命当了副主编,为她打起下手来。对此我自从一开始便愤愤不平,论文笔,平日里自号“文学天才”的我怎会输于她?论经验,我早在初中时代已经是当时班刊的主编,一做就是三年。而现在每当新一期的班刊打印出来,封面上她的名字总是大大方方压在我的之上,遇上些分发稿酬的好事也总是将我晾在一旁,俨然把我看成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傀儡。干什么吗?真是虎落平阳遭犬欺!这个比喻用得可不怎么恰当,若是被她听见,少不得会将我从副主编的位子上一脚踢向小编们的人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以后每次她来向我催稿时,我不是未写好便是忘了带,一拖就是一个星期多。而我又专爱与她作对,写的栏目都是连载一类,就是那种在精彩地方一刀切的文幸,弄得读者们心里痒痒的。对此她总是耐心,班刊也因为有我这样的傲虫而由原先的月刊变成了现在的不定期刊物。对此我反倒有着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
话说现在,原主编她终于良心发现,意识到了埋没一个像我这样的天才的才华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犯罪,继而主动交出“帅印”。于是我也不敢怠慢,忙着召集小编们开了一个会,一人请吃一根冷饮,堂堂正正登上了新一届班刊主编的宝座。
可是渐渐做久了,我才发现原来主编这个差使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轻松与自在。用王朔的话来说便是“看上去很美”。
记得每次催稿时,那群小编们总是头一歪,“啊!天哪!我忘带了。”更有甚者,连目光也不正视我一下,干脆“才思枯竭了。”什么话?什么话!小小年纪就才思枯竭,老了还不成老年痴呆?一到平时大考小测验,还不是他们几个动笔最勤。以前她当主编的时候,这群人怎么不曾才思枯竭过?还不是她的威信比我大,碍于情面时不时交上一两篇,而现在……他们又何曾把我放在眼里,竟用“才思枯竭”这个那么没有性格的借口来椰愉我。最后实在没辙,只得自己动笔涂鸦了几篇,杜撰几个笔名给按上去,好歹也渡过了暂时的稿件危机。
随后一件大享便是经费问题。由于自从我上任以来决定将我班班刊对年级12个班发行,再加上办公室老师们的“瓜分”,免不了比以往多印上十几份,浪费几个钱.打响一下知名度。可那么一大笔钱只能去向管斑会费的斑长申请。虽然我好话说了一萝筐,并也信誓旦旦地保举其为本刊的财政部长,但其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最多只肯出五十。开玩笑!五十元怎么够?于是我日日讨,天天磨,时时围着班长转。知情的人知道我是在为班刊争取经费,不知情的人还道我是在追求班长呢!
唉,这一期的斑刊总算出来了,在本年级同学与老师中的反响倒也颇为热烈。而身为主编的我却给累倒了。这时我才终于明白身为前任主编的她曾有过的心情。
各位同学们,下面谁愿意来继续担任我班斑刊主编一职,请于下课后到我这儿来报名!
《红旗的指引》
1980年《羊城晚报》复刊后,我被调人晚报主编理论版《求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股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这股倾向通过抽象地讲人的价值、人道主义,鼓吹社会主义异化,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思想战线出现了混乱现象。摆在我面前有三种选择,或迎合潮流,也跟着发一些自由化倾向的文章;或不介人,只登一些脱离现实斗争的学术文章;而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将《求是》作为向自由化倾向作斗争的前哨阵地。
我除了撰写谈理论界清除精神污染的文章《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外,还邀请了北京理论界的名家黄机森、邢贵思等为《求是》撰稿,连续发表了《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提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错在哪里》等文章。我针对理论界有人宣称马克思主义仅仅是当前各种社会科学派别中的一个学派,企图贬低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理论学术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发表了《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说明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提出必须区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个别论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绝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针对刘宾雁几年来散布的资产阶级闻观,发表了《正确处理新闻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学习毛泽东新闻理论兼评刘宾雁的错误观点》。1989年我同主管理论版的副总编鲁阳同志去成都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人宣扬随着杜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必然逐渐趋向“融合同一”,这种观点在那次会上很有市场,这实际上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宣扬的“趋同论”。鲁阳同志当即在会上进行了驳斥,我回来后撰写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焉可“趋同”》,提出资本主义无论怎样调整都无法
改变它固有的基本矛盾;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共产主义。我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积极投身斗争,也招来了有些人的责难。社内社外,我都感到有一种强大的压力。在一次座谈会上某个广东理论界颇有影响的教授当着我说:“我就不看你们《求是》,你们只宣传中央的一种声音!”他说对了,但我并不为此羞愧,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宣传党的声音也跟着自由化思潮去鼓噪,那还算个什么共产党员?我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自始至终,没有放一篇有自由化倾向的文章在《求是》出现;
坚持了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积极斗争的编辑方针。我又发表了《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理论宣传必须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自觉遵守党的宜传纪律、紧密结合两条路线斗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等。1990年我去北京参加由中宣部举办的党报理论宣传的研讨学习班,我在会上对《求是》进行理论宣传及反自由化倾向斗争的作法和体会的发言,被整理成简报,也是当时研讨班唯一的一份反映地方党报理论宣传的简报。我以我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去做了上述工作而感到欣慰。
在红旗下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党员,现在的誓言还是时刻牢记!
《写给少年朋友》
看了张蓄同志主编的《作文教室全书》,很受启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认为对于正在学校学习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来说,这是一套很全面、很有特色、很实用的书。它的出版必将对我国的作文教学和提高少年朋友的作文水平产生推动作用。
这套丛书有哪些特点呢?
一、实用性强,切合广大师生实际。
当前,一些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毛病是:立意不高,内容空泛,详略不的,语病较多,概念化,等等。这套丛书不仅可供小学高年级学生及初中生学习,为他们提供可资学习、可供模仿的词、句、语段和文情并茂的佳作,还为他们在如何选材、组材、剪裁、表达、修改等方面提供帮助,指点迷津。当前,少年朋友们在作文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被动,呆板,形式单调,内容老化,缺乏科学指导,为应试而作文等。这套丛书可以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作文训练参考材料,读了不仅可以从中学到有用的作文训练方法,还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实实在在的写作知识。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二、系统性强,符合少年朋友的认知规律和作文写作规律。
少年朋友学习写作,老师进行作文教学,大凡是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篇的规律进行的,而这套丛书正是遵循上述规律编辑的。首先,呈现在少年朋友面前的是词语、句子和片断,进而是优秀佳作,在此基础上指导少年朋友在作文训练中如何确定中心,同时给予方法的指导。当少年朋友们具有一定写作能力时,其中的《作文成功之路》又会引导你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少年朋友们读了这本书,会大开眼界,不仅可以品味成功之作的高妙,还可以从作家的写作经验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三、着重能力培养和训练,为提高作文训练水平指出了一条成功的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那就是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少年朋友在校期间如果经过数年的学习,到头来还不具备墓本的写作能力,那就意味着作文训练没有取得成功。目前教材中的作文内容和过去比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少年朋友的需要,尤其是在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方面显得更加不足。这套丛书中的《作文能力训练导引》、《作文方法指导》、《作文命题解析》等几本书,从不同侧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培养你的作文能力,从哪些方面进行作文训练以及如何训练等问题,这无疑给少年朋友们的作文训练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四、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第一,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他们深谙提高少年朋友作文水平之道,所以各册内容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而且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校的少年朋友们学起来有亲切感,没有什么困难。第二,这套丛书的内容涉及少年朋友作文训练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有关作文训练的内容都包容进去了。一套丛书在手,可以基本解决作文训练中遇到的问题。第三,便于操作。这套丛书按类编写,每一类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体系,少年朋友们学起来眉目清楚。井然有序,可以有效地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
上面对这套丛书的特点作了分析,但似乎言犹未尽,那就再和少年朋友们谈谈在作文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吧。
一、要使自己具有一般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那么,写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具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具有观察、积累、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具有相当的语言能力,包括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和写出通顺流畅的语句的能力;具有立意、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材、组材、剪裁的能力;具有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各种文体的能力;具有修改作文的能力,等等。少年朋友们怎样才能具有上述写作能力呢?主要应当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读课内的书,更重要的是要多读课外的书。这样就可以从丰富的读物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吸收写作的营养。另一方面就是要勤写,多练,多动脑,多动手,而且是自觉地写,自觉地练,严肃认真,不苟且,不偷嫩。经过几年艰苦的磨练,就能逐渐形成较为熟练的写作技能,就会写出文情并茂的佳作。
二、要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我认为,练习写作尤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质,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知道,许许多多的著作家大都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写作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养成善于思索的习惯,养成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养成勒写、常练的习惯,养成严肃认真、不苟且、不偷懒的习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养成摘抄名言、誉句和精彩片断的习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等等。上述写作习惯的养成,我认为关键在于实践,除此,别无它途。
三、提高作文效率,使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当前,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学生写完了,然后老师写个简单批语发还给学生……这种被动、死板的作文训练局面,在相当多的学校中仍然存在。这是造成作文训练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使少年朋友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命题要切近少年朋友的生活,使之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勤于练笔,随时写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最终写出文情并茂的佳作;再者更为重要的是,少年朋友们要到火热的现实社会中去,接触社会生活,在参观、访问等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问题,积累写作素材,在老师指导下,写成多种文体的作文;批改作文形式要多样化,除老师批改外,还可以自改.可以师生在一起研讨,还可以同学间结成对子,相互批改;把说话训练和书面作文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口头作文训练次数,定期举办讲演比赛,然后再写成作文;把作文训练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越是高年级的少年朋友越可以这样做。为实用而写作会使你具有临阵感或贵任感,这样就会驱使自己自觉地去揣摩推敲,不敢也不愿草率从事。我想少年朋友们的作文训练如果能朝若上述几方面努力,你们的作文水平一定是可以提高的。
四、要处理写作能力和应考能力的关系。
少年朋友们作为在校的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应具备,但关键还是要按照观察、立意、审题、选材、组材、修改等作文训练的规律进行写作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后,如果升学,可以在考场上写出好文章,考出高水平;如果就业,可以很快适应社会需要,写出各类应用性文章。
以上就这套丛书的持色和作文训练中的几个问题,向少年朋友们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是为序。
《《跨世纪的飞跃》序》
当《跨世纪的飞跃》这本书的校样由主编送到我手中时,我想起了前两天也就是9月25日晚的《新闻联播》。那天,人民大会堂里一片欢声笑语,热情洋溢,萃萃学子们正庆贺自己母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
研究生院诞生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1978年,是邓小平、叶剑英等党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关怀下建立的我国第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20年的不懈努力使研究生院成为我国目前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学科专业最多、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术教育机构。研究生院的这次大庆盛典,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词:“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确,在研究生院这个中国超级人才培养基地里,20年的岁月凝结着一代代恩师的言传身教,哺育着一批批萃萃学子的学识情操。893名博士、2235名硕士和众多在职研究生走向社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佼佼者。他们中间,就包括这本论文集的作者们—研究生院95级广西籍在职研究生。
当今世界是一个市场经济的世界,然而市场经济对于生活在一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的人们来说仍较为陌生,我说的陌生并非现实的陌生(市场经济正以令人目眩的迅速闯入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而是一种观念上、思维势态上的陌生,更何况,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个尚待发展、尚待成熟的事物。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需要所有的炎黄子孙共同努力的,尤其是直接置身于这场巨大变革的人们。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石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事物与问题。遇到好的“石头”,我们就脚踏实地地趟过去,遇着坏“石头”,我们就搬走它或避开它。而最能切身体会这些“石头”好坏的,就是像本书的作者们这样的置身于市场经济前沿的各行各业的实际操作者,他们是政策的执行者,是经济理论的实际运用者,他们最能了解“石头”的实际情况,最能发现问题,进而,他们解决问题;再进而,他们阐述问题。
中国的经济理论界在诸多领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了探讨,但至今尚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而经济理论体系不同于别的体系,它最大的特性是可操作性,因此,经济理论在确立其体系的过程中,操作者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操作者根据自己在经济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加上自身的感悟,而经济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则对这些发现、途径、感悟进行科学归纳和综合,从而不断地完善到体系中去。本论文集的作者们,一方而脚踏实地地完成着实际工作,一方面以自己的学识与热情,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尽其所能地添砖加瓦。
《跨世纪的飞跃》作为一本论文集,是九五级广西籍在职研究生在聆听研究生院教授、专家的讲课后,通过两年来的系统学习本专业的经济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撰写的优秀作品。纵观全书,论文集的几个特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内容丰富,论文集分为人才、管理、经营、其他四个部分,从选题上看,当属命题式,但由于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岗位,使得这些选题得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并与当前先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碰撞,产生了许多亮点,不乏上乘之作。
当然,百数篇的论文之质量有高有低,有一些观点还有待检验和完善,但将这些论述当今中国市场经济之热门论题、同时又切合广西实际的百数篇论文集结出版,却是难能可贵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看这本集子,特别是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广西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人员和那些在经济大潮中奋勇搏击的朋友们,相信从这本集子里,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启发,一些借鉴。
《《梧州市志》序》
《梧州市志》即将出版,主编问序于我,乃欣然命笔。
梧州可说是我的家乡,岑溪属梧州市管,说是家乡是可以的。我的少年时期,有两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梧州度过。第一段是抗战时期,这是一段既美好又是血与火的年代,从我来说既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躲日本飞机、亲见日本飞机轰炸梧州的灾难岁月。第二段则是己经解放了,初中毕业后就读于一间中等专业学校—梧州财经学校,这是一段阳光普照无比温暖的日子。所以对于梧州,我总有着一种亲切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梧州,在我的脑海里是一个小小的、美丽的、可爱的城市,我总是把她当作我的家乡。
1993年,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把我从高等学校调到广西通志馆工作,馆党组分工我负责城市志。由于这样,我就和梧州市志的编纂结下不解之缘。我们在梧州召开了广西城市志工作会议、参加梧州市志编委会 议、参加梧州市志篇目的审定、参加梧州市志各篇章的评稿、审稿到终审。为《梧州市志》的各项工作,我约略算了一下,可能是六下梧州了吧!我们同梧州市修志同仁一起,为((梧州市志》的编纂,略尽了绵薄。这样,我对梧州的感情就更深了。
梧州有悠久的、光荣的历史,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解放前,梧州为广西乃至岭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梧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正以新的步伐赶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梧州,虽然还是小小的,但变得更美丽、更可爱了。《梧州市志》通过各篇章节目的内容,对此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记述。《梧州市志》确如文子忠同志《序一》所作的评价,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城市志。
从《梧州市志》我们可以了解到梧州的过去,她确实是有过辉煌。例如说,梧州是广西最早建成的城市之一,至今已经2180多年。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镇之一,她是沟通岭南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内河大港口。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发岭南修筑灵渠开始,一直到清中叶,梧州这个区位优势和重要位置都一直保持着。到了近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清皇朝辟梧州为通商口岸,这是梧州走向世界的标志。梧州进出口贸易额和关税收入都曾达到占广西的90%以上。梧州的地位是她的地理区位优势形成的。她地处西江的上游,郁江与桂江(漓江)交汇处,离梧州上游不远,北流河在藤县与郁江交汇;稍下,贺江又在封开与西江交汇。由郁江西行可达南宁、百色、柳州,上到贵州、云南(古代样柯道就是经红水河下柳江汇西江的);往北流江可上溯到北流转南流江入海;沿漓江可至桂林经灵渠入湘江,北上洞庭湖。下游经封川沿贺江北上可通贺州至萌诸岭越岭。沿西江东下就更宽阔了,与珠江三角洲连成一片,直达港澳。近代以前,水运是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这就造就了梧州的优越区位优势。在广西现代工业的进程中,梧州也是最先开始工业化迈步的,工业资本总额曾经占广西的70%以上。我一直以为,广西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决策,是包括梧州在内的,这是东连粤港澳的一条东通道。
说这些并不是沉洒于过去的辉煌,而在于了解历史,面向未来。从市志的记述中,我们是否可以说近几十年来,梧州前进的步伐显得弱化了。古代哲人说“悟既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现在梧州正需要这种精神。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不说太远太多,就说香港、澳门胜利回归,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将出现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浪潮。这对梧州来说,带来的机遇是无限的,当然也有挑战,就是机遇本身也是挑战。所以现在是进入了非常重要的、关键的时刻。作为家乡人,希望家乡在这新一轮发展浪潮中,迎着潮头获得新的生机。我想,在规划梧州的新发展的时候,《梧州市志》的出版,恰逢其时!我想,《梧州市志》在梧州的新发展、新进军中,必将发挥它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