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阮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5:10:05
《你好,阮籍800字》
潇潇雨歇。“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每次读起《藏王阁序》,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你——阮籍。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又为何而哭?这些疑问驱使着我走进历史去寻找你。你好,阮籍。
您好,阮籍。母亲去世,阮籍正在和朋友下棋,听到母亲去世后的他脸色铁青着继续下棋,他不听朋友的劝告,坚持把棋下完。等到分出胜负后,他喝了几杯酒,然后放声大哭,甚至吐了数升血。阮籍在哭什么?是因为母亲去世这个突然的噩耗?我猜不是。阮籍母亲已经生病许久,他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以致于得知去世消息后还继续下棋。我猜,阮籍是在哭母恩、哭亲情、哭生死离别,哭“子欲孝而亲不在”,更是哭群丑当道,普天之下,他却没有一个可以效忠的明主。作为儒家家世的阮籍,尚可把母亲作为一切行动指南,作为头顶上的天。母亲的逝去,对阮籍而言,打击之大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也只有这样,阮籍才会哭到差点失去性命。阮籍的孝心,令我惊讶!
你好,阮籍。第二次哭泣的你,竟是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兵家的女儿既有才华,又有美貌,但还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认识她的父兄,却莫名其妙前往哭丧,把心中的哀伤哭尽之后,才自个返回家。我真的很好奇,你是为了什么而哭的?你喜欢那女子?为那女子感到惋惜?或是单纯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亦或是联想到你自己?我想你许是因为看到,兵家女子才貌双全,却还没等得慧眼识珠的情郎就香消玉殒。而你,满腹才华而无人赏识,找不到可以报效的君主。阮籍,我替你惋惜。
您好,阮籍。“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三哭中最有名的,就是“穷途之哭”了。阮籍一个人骑在马上,不论路如何崎岖,都一直往前走,只是走到路的尽头,马上的那位峨冠博带,容貌环杰的儒生双肩耸动,全身颤抖,放声痛哭起来,直哭到天变地色,草本含悲,山谷振恐,河流呜咽……阮籍,你许是由“穷途之路”想到自己的处境吧。“路到穷途,岂能不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对自己的状况感到穷途末路般的绝望和痛苦,因此你才会大哭吧。可是,哭完的你,依旧没有放弃,依旧没有向命运屈服。
阮籍的一生,颇为风流,也坎坷无比。
我仿佛看见了阮籍,他在向我走来,解答了我的疑问,向我描述他的一生。
你好,阮籍。我为你惊讶,为你惋惜,也为你震撼。
你好,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原文和翻译》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译文】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赏析】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作者简介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