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农业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35:00
《农业时代,今非昔比》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是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国际部四(6)班的王子月、刘书瑶。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农业时代,今非昔比”。大家知道每年的10月16日是什么节日吗?10月16日,是一个人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世界粮食节"。“民以食为天”,缺少粮食,我们很难生存;缺少粮食,我们国家难以发展;缺少粮食,我们人类更有可能走灭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小我们就从古人诗中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然而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却在逐年减少,但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份好奇心,我们才选择探究农业文明。
在探究中,我们发现这些“文明”得以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努力。农业产业从古至今,已经经历了约一万年的历史,如同一个人的人生。纵观农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农业模式都是人类不断的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方式,都是围绕着如何生产更多的粮食而运转。古代人类用锛、铲、耒和耒耜等农具来耕田,到了现在人类不用再自己动手灌溉了,可以让机器来帮助农民。例如:1.耕地整理机械有:拖拉机、旋耕机、起垄机;2.种子类有:拌种机、播种机;3.釆收类有:各种粮食作物收割机(小麦收割机、水稻收割机、玉米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4.植保类有:喷雾器、农用航空喷雾器。古代农民劳动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现在人类可以让机械来帮助大家了!大家觉得未来的农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传统农业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标志的现代能源农业。我觉得未来的农业可以远程操作,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让机器来干农活,或者未来的农业可以自动化让农民伯伯好好休息。
农业的发展除了农具的变化,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农业文明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了不起的伟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要做杂交水稻吗?下面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吧。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一天中午,袁隆平走出校门,远远的就看见马路边围着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瘦骨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们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目睹了残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这两个字的刺痛。他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民以食为天"的意思,所以袁隆平马上动手研究杂交水稻!最后杂交水稻养活了当时那个时期13亿中国人!正是因为这些伟人忧国忧民的行为,才有中国农业文明的今天!
回顾历史,在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能为中国农业发展做点什么呢?展望未来,未来的农业必将更加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区域化。让我们为更好的农业发展一起加油努力吧!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秋游一记》
今天,我们去旅游了,地点是东江农业公园,那里风景秀丽,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美丽极了。
我们走到蝴蝶小径,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传来的花香,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多留一会。那儿还有五彩缤纷的蝴蝶,一只只蝴蝶在花儿上飞舞,而且,不仅仅是跳舞,还带着点儿节奏,令每位欣赏它跳舞的人都啧啧称奇。
穿过惊悚刺激的玻璃桥,我们走到诗情画意的孔雀岛,一只只孔雀手忙脚乱地进行“孔雀开屏”,仿佛在说:“好不容易有这么多小朋友来,要是不能让大家‘有目共睹’我的风采就太可惜了。”
到中午了,该吃饭了,只见精气十足的同学们一边拿起饭盒,一边与朋友们谈笑风生、狼吞虎咽地吃饭,显得更加不亦乐乎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快过去,我和同学们要回学校了,我和我做综合车的兄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今天,我玩得很开心,最后,我还要送给大家一首诗:
东江之歌
殷铭泽
蝴蝶径中舞,开屏如虚实
美丽挥不尽,饭中无数泪
《难忘的农业示范园之行》
一天上午,第四节课下课后,罗老师对大家说:“请参加小记者活动的同学们下午一点五十到校,两点一十我们将要出发去衡阳县西渡的农业示范园,同学们一定不能迟到哦!”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非常兴奋。
中午,我在家吃完中饭,就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期待着两点一十快点到来。两点一十终于到了,罗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坐大巴车。在车上,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唱歌、说话,一边看窗外的风景,一路上欢声笑语,可开心了!不知不觉,农业示范园已经到了。下车前,罗老师告诉大家,我们将要去参观红提园,亲手采摘红提,老师还告诉我们,在采摘红提的时候可以品尝,但不能浪费。大家纷纷说:“好的。”
下车后,同学们在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达了红提园,红提园硕果累累,一串串红提似乎在向我们招手:“小朋友,快把我摘下来吧!”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红提园,小心地摘下一串又一串红提,红提圆圆鼓鼓的,散发着芳香,我忍不住尝了几个,哇,真甜!在红提园中,大家还发现了一片湿地,很多同学说那是沼泽地,我和曾子峻等几个同学说不是沼泽地,大家争辩起来。最后一位同学请老师来看,老师也说:“这不是沼泽!”哈哈,我们说对了!在红提园里,我们还拍下了很多开心的照片。离开农业示范园时,我们每人都分到了一小袋红提,这可是我们亲手摘的红提,我要把它们带给家里人分享!
最后,同学们依依不舍坐上大巴车回学校。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秋天的美景,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真是难忘的一个下午!
《关于农业的谚语》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枣树当年能换钱。
一年大事不宜迟。
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变。
惊蛰不耕地,好比蒸馍跑了气。
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五黄六月不出工,十冬腊月喝北风。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种多收,不种不收。
春雨贵如油,一滴不让流。
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
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禾苗不认爹和娘,耕作到家多打粮。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黄瓜嫁接》
1973年以来,北京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组的科技人员和工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探索利用嫁接方法来解决黄瓜枯萎病问题。用什么做砧木呢?经过反复研究,曾经选用丝瓜、西葫芦、窝瓜、南瓜进行嫁接试验。实践证明,用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效果较好。因为,黄瓜比南瓜根部机能差,吸收营养的能力缓慢,这也正是黄瓜根系抗病性能差的原因;而南瓜却具有抗病力强、耐低温、生长势强、根系强大的特点。如果把黄瓜嫁接在南瓜上面,正好弥补黄瓜的缺点。经过嫁接,黄瓜就可以增强抵抗枯萎病的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充分地满足人民的需要了。
黄瓜嫁接是在温室里进行。 在嫁接工作中,掌握接穗(黄瓜)和砧木(南瓜)的播种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南瓜要提前播种5天后,再播种黄瓜。待黄瓜幼苗子叶刚展开时,便开始嫁接。 嫁接前,要把南瓜和黄瓜都浇透水,保证茎杆水分充实。 嫁接时,首先把南瓜的真叶剪掉,破坏它的生长点,在它的子叶下约半寸的地方的幼茎一侧,用刀向斜下方切一口,口子不能超过幼茎直径的二分之一,以免南瓜苗折断。切口的深度在1一2公分左右。然后,在黄瓜幼苗子叶下把幼茎削一个斜面,把它插入南瓜幼茎口内,接好后,立即用小塑料薄膜条裹住接口,用小夹子把塑料条夹住,使接穗和砧木紧紧地接好,再用小塑料棚罩起来。 嫁接后的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着成活率高低。在这段时间里,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最为重要。接后室内 温度一般要在160C-30"C。
因为嫁接前灌水,塑料棚内湿度 已经相当高,嫁接后要尽量保持住,防止湿度下降。只有保 持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才能加快接口愈合。与此同时,还要 注意嫁接芽苗的防晒。在接后的两天内,午间太阳暴晒时,要 用苇帘在塑料棚外遮光,避免棚内温度过高使接穗打蔫。从 第三天起,如棚内温度过高,根据当时天气情况和昼夜温差 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放风,棚内最高温度以不超过35'℃为准。 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加大放风量。这样,接后10一12天便 可拆除包扎。 为了说明得更清楚、准确,文章还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例如,“南瓜要提前播种,5天后,再播种黄瓜。”“接后 10-12天便可拆除包扎。”“用这样的方法嫁接,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等等。这就增加了科学性,使读者可以按说明的方法,进行操作。
《建房热与农业生态》
自从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蒙阴县大部分乡村的农民都富起来了,这当然是大好事。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农民有了钱,不是用来发展生产,而多半是用来建新房。
我在暑假回村的路上,正在路旁建新居的随处可见,农村建房热有日趋上升之势。
要解决住房问题,房子当然要建。但应该量力而行,而且要合理规划。不然也会带来许多农业生态上的问题。
首先是耕地减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中人多地少的同题已经日趋严重。所以节约宝贵的耕地已成了当务之急。而当前农民建房占用的大部分是良田耕地,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
其次是水土流失,污染环境。随着建房材料需求量的增加,乡镇企业中一些小型的砖瓦厂、水泥厂、石灰窑也匆匆上马。这些小厂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很严重。例如,我在去洪山乡的路上,看到一个砖瓦厂,他们已经在地上掘开了一个上万立方米的大坑,使良田变成涝洼,进而引起了坑周围耕地的水土流失。再如,公路两边随处可见的石灰窑,烧制时不仅浓烟滚滚,污染空气,而且在烧过石灰窑的地方,变成光秃秃的不毛之地,种什么也不长了。
因此,对农村的建房,有关部门必须搞好规划,尽量少占耕地。建筑设计部门应该为农村设计一种经济实用、结构紧凑的庭院,既少占耕地,又受农民欢迎。另一方面,在发展乡镇企业时应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较大型的、工艺较先进建材企业,这样既能满足农民建房的需要,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只有保护良好的农业自然生态,才能使我们的农业生产稳步持续地增长。
《危机,存在于中国农村》
尊敬的农业部长:
您接到这封信,也许您会平静地拆开信封,然后平静地把目光投向信纸,但是您可知道我写信时的心情是多么不平静!
早在学校里就听人谈到改革后的农村面貌大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是的,这次暑假回乡耳闻目睹的一些事情,却不由我不承认这个严峻的现实。我觉得,最为严重的是耕地面积的锐减!
我家住在江苏省靖江县斜桥乡东闸村二队。靖江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可就在这样一个富饶的地方,也存在着十分可怕的土地危机!
耕地在逐年减少。
我走访了斜桥乡的好几个村,得知:大多村的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多,有两个村的人均耕地还不足七分。人口稠密的江苏、浙江等省的人均耕地之少也就可见一斑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才知道除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存在着各种“土老虎”:“毁田建窑”、“占地筑屋”、“圈地建厂”,如此等等。
大量筑屋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农村兴起了“建房热”。我在暑假里调查后得知:靖江县从1982年到1986年,梅个行政村平均每年建房二三十栋,而我在某村九队(共13个队)看到的现象更为惊人:在1987年上半年,这个队在原来的良田里相继耸立起了15栋新房!而且其中竟有好几栋空着!
建窑、建厂也是使耕地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我测量了一下我们队里的一座土窑,它占地约3260平方米。据做坯的人说,做砖坯一年要用一亩多地,挖深1.5米左右的土层,破坏了表层土中的有机质,下边泥土人们称为“死泥”,连杂草也长不出来。乡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这样的窑算是小的,在乡里比它大的多着哩!”据(经济日报》记者调查,江苏南通如皋县黄港乡陆游河河道两岸,1.5公里内就通立着80多座砖窑!它们一个挨一个,对周围的土地虎视耽耽,周围的土地则像得了“鬼剃头”。而在淮阴市,则有7300多座砖瓦窑,占耕地近6万亩。此外,村办工厂也大量占用了土地。虽然这样建窑、办厂可在目前获得利润,但确实是饮鸡止渴、杀鸡取卵之举!
还有一个使耕地减少的原因是坟丘数目的增多。我们村后那一片坟地的“惨象”实在令人目不忍睹:密密麻麻的坟莹堆里长满了杂草,竟盖过了人们见缝插针种下的作物!全国较富的温州地区,就曾以“椅子坟”的数目之多、排场之大而轰动全国。这看似滑稽的死人占活人用地的闹剧,应当及早收场了!
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是科盲,不能合理用肥,对土地的投资日趋减少,造成了土地肥力的下降。我为此询问了队里的几个农民,他们大都认为:“只要今年有好收成就行了,以后的事管不了许多。”同时,一些地区集体组织的统筹职能削弱了,引起管水、机耕等方面的一系列弊端,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所有这些,都必将导致作物亩产量的降低,这也就相当于耕地在日益减少!
部长同志,我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土地是我们农民立身的根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就不能丢掉土地这个根本。问题虽然严重,但是除了教育农民外,制定强有力的奖惩措施还是有办法的。在调查中,我遇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农,他说到激动之处,老泪纵横,发自肺腑地呼喊:“土老虎,吃掉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耕地,叫我们怎么向后辈交待啊!”这是千百万本色农民的呼喊,这是土地的呼喊。部长同志,请听听这令人震撼的呼喊声吧!
此致
敬礼
项飞
1988年X月X日
《农业大国》
如果深究到问题的更深层面,笔者认为上述矛唇并非绝对不可解决,向题的实质在于,作为现代农业组织形式的合作制,是商品生产者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为共同利益而在产、供、销等领域或信贷。科技、机械服务等方面形成的联营组织,它的前提便是要有商品生产者自由个性的发达、经济理性的成熟,要有发达的社会交换关系。现代化农民可以是个体经营,但绝不可能是孤立的,可以是联合的,但绝不会是依附的。因此,破除依附关系(实质是反对宗法社会的束缚一保护纽带)就在整个问题中凸现出来。
接下来就是解决如何破的问题如前所述,既然长期以来城乡分制的政策是抓头,那就应该解决扩齐头并进的当然是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单纯依靠教育来达到目的,怕短期难以宾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耽放弃农村教育,对农村学生学费及考分上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势在必行,否则,教育都变成城市人及富翁教育,要破除宗法小农思想,”那就更难。稍为现实的态度应该是尽快结束城乡分制的政策扩让农民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走出城乡分制的困境的途径实际上在《建议》中也有涉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娜战略杀美例沙城镇建设起步早于我国近一个世纪,它在城市带以及城市郊区化和反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自身特色,《半月谈》上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美国人:一半爱住小城镇》。当然,现在反城市化的呼声很高,主张回到田园诗时代的人很多,但女嚼不顾中国农村落后的现实而盲目高唱“草盛禾苗稀”恐怕不现实,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现代化狂想的阶段,反城市化等后现代派韵观点恐怕不符合中用国精。
从田园诗到狂想曲、这一种份变过程的剧痛住定要在新的世纪黎明之际发作。走出困境。这是一个农业大国对人类负育而做出的积极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