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的典故

2025-11-14 21:50:22 文题网 阅读:

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伐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县)。野王位于韩国的上党同韩国内地之间的重要通道。野王被占,上党就孤立了。上党的地方官冯亭,准备归附赵国,希图得到赵孝成王的保护。

赵孝成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平阳君”赵豹不同意,他说:“无故受利,会招致祸殃,不如不要。” “平原君” 赵胜说:“不要白不要,如此一大块好地方,不费任何代价,送上门来还不要吗!”赵王赞成赵胜的意见,就派他去接收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可是这一来,把秦国激怒了。秦国又派白起去打赵国。在长平一战中,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都邯郸也几乎被攻破。

这一历史事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平原君列传》中评论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利令智昏”本是一句鄙语(俗语)。因为贪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理智不清,这就叫做“利令智昏”。

近代民主革命家章炳麟《敬告对待间谍者》:之“独苦国人无识者,利令智昏,则不免受其饵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