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规箴》载有管辂〔lù〕的一段故事。
这管辂是三国时魏人,容貌粗丑,不修边幅,成天喝酒戏谑,不务正业。他因从小爱好观察天象,后又读过《周易》,便利用这点资本,从事占卜活动,骗取了一些髙官贵人的盲目赏识,于是在家乡徐州一带倒也出了名。
有人告诉他:“吏部尚书何晏,喜读《周易》,并迷信占卜,你如有机会上洛阳,他一定会找你。”后来管辂到了洛阳,何晏果真把他请去,那天另一位尚书邓飏也在座。何晏先同管辂谈论《周易》,管辂大谈阴阳五行,说得神乎其神。邓飏在旁插嘴道:“这位先生谈了半天,怎么根本没提到《易》中词义?”但何晏却称赞他“要言不烦”,“此世无双也”。
接着,何晏又请管辂卜卦:“看我这辈子有无可能官升极品、位列三公?”还说,“我曾梦见青蝇数十飞集鼻端,驱之不去,不知是凶是吉?”管辂遵命卜了一卦,便借题发挥,趁此奉承,什么“仁义、敬慎”,什么“周公、孔子”滔滔不绝地胡吹起来。何晏听得颇有兴趣,邓飏则不耐烦,说道:“此老生之常谈!”
“老生常谈”,谓老书生口头常讲的话,没有什么新意,比喻人所共知、早已听惯了的老一套。含贬义,也可用于自谦。
上述故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也载,作“老生之常谭”。“谭”和“谈”相通,现在一般都写作“老生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