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门圭窦的成语典故

2025-10-22 20:15:53 文题网 阅读:

【成语】

荜门圭窦

【拼音】

bì mén guī dòu

【释义】

荜门:原指用荆条、竹子等编织的柴门,指为贫户的象征性门庭。圭窦:原指依照礼制规定的圭形门洞,后演变为贫困人家凿墙所作的小窗。形容简陋的贫苦居所。

【出处】

《魏书·逸士传·李谧》: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匄听之。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厎乎?且王何赖焉?

解释:

王叔的家宰与伯舆的大夫瑕禽在周王的朝廷上争讼,士匄听取他们的申诉。王叔的家宰说:“蓬门小户的卑贱人家却都要凌驾于他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就很难安定了。”瑕禽说:“往昔平王东迁,我们七姓大夫跟随平王,牺牲全都具备,平王依赖他们,赐给他们以骍牛为牲品的重盟,说:‘世世代代不要失去职守。’如果是蓬门小户人家,他们能来到东方安居下来吗?而且天子依赖他们什么

【近义词】

蓬门荜户 蓬户瓮牖 蓬户桑枢 瓮牖绳枢 破瓦寒窑 筚门闺窦

【反义词】

钟鸣鼎食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穷人的住宿。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小诸侯国叫王叔国。王叔国的第三任国君叫陈生,出身姬姓王叔。王叔国虽然只是小国,但因为与周王室血缘关系较近,因此从陈生的祖父王叔文公开始,三代国君都是周王室的卿士,王叔陈生在周灵公时,更是出任卿士,辅佐国政。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周灵王的另一个卿大夫毛伯舆与王叔陈生争夺权力,周灵公支持毛伯舆,王叔陈生因此生怒,逃到了黄河边居住。

当初,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召、毕、毛等七姓大夫随行,洛邑周边原本便分封着七家甸内侯,这些甸内侯为了安置周天子,也是出钱出地出力。由于远离了根基之地,此后周、召、毕、毛等大夫势力日渐萎缩,而各家甸内侯权势地位则日渐上升。

自此以后,周王室、旧大夫集团和甸内侯三股势力之间明争暗斗不止,“王子颓之乱”和“王子带之乱”的背后,便有着这几股势力博弈的影子,而王叔陈生和毛伯舆的权力之争,也与此息息相关。

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周灵王派遣卿士王叔陈生向晋国控告戎人,晋国人把他抓了起来,派人告诉天子:王叔陈生暗中勾结戎人。

公元前563年,王叔陈生和伯舆争权,周天子倾向于伯舆。王叔陈生一怒之下就出走了。在黄河岸边,周天子派人追上了他,让他回去,并告诉他已经杀了他讨厌的史狡。王叔陈生还是不肯回京城,就住在黄河边上,以此来要挟周天子。

晋悼公得到消息,派大夫士匄前去调解王室的争端。王叔陈生和伯舆相互指控。士匄让王叔的管家和伯舆的大夫瑕禽作为代理人在周天子的廷院申述。王叔的管家说:“伯舆目中无上,他是下贱的人,却胆敢欺负比他高贵的人。”瑕禽说:“从前平王东迁,伯舆的祖先跟随周天子,忙前忙后,天子信赖他,并宰杀红牛盟誓: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承袭卿职。如果是下贱之人,天子怎么能信赖他呢?自从王叔把持周政权,政事用贿赂来完成,而把执法大权交给他的宠臣。军队的官员全都牟利暴富。这样,本分的大臣能不低下吗?如果地位地下的人就不能有理,那么还有公正可言吗?”

士匄让王叔和伯舆对证讼辞,并说晋国国君十分听命于周天子。王叔陈生拿不出任何理由和证据,便携带财物逃亡去了晋国。

【造句举例】

尽管身处荜门圭窦之中,他却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清高与风骨。

这位隐士远离尘嚣,甘居荜门圭窦,每日与清风明月为伴。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