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巧语的典故

2025-07-29 18:22:37 文题网 阅读:

“花言”和“巧语”,意思相同,都是形容漂亮动听而其虚伪的骗人话。在《诗经》和《论语》等古书中谓之“巧。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簧,乐器里用以发声的薄片。诗的意思是说:假话像吹奏, 脸皮可真厚!形容花言巧语说得非常悦耳,就叫“巧言如簧”。郭沫若话剧《屈原》第四幕:“你这无耻的谰言,你 这巧言如簧的挑拨离间,亏你还戴着一个人的面孔!”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令色,好看的脸色,鲜【xiǎn】,少。这句话是说,嘴上讲得多好听,脸上装得多可亲,就是很少有良心。形容花言巧语,假献殷勤,就叫“巧言令色。”元无名氏《谇〔suì〕范叔》第三折:“休则管巧言令色闲评论。”

《朱子语类》记录南宋学者朱熹对于“巧言” 一词的解释道:“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这是成语“花言巧语”见之于文字的较早出处。

“花言巧语”或作“巧语花言”。

元王实甫《西厢记》有这样一折戏:张生爱慕莺莺,写了一封情书,托莺莺的丫环红娘,悄悄带给莺莺。莺莺心中也爱慕张生,但是老夫人(莺莺的母亲)不许他们相爱,只准他们以兄妹之礼相待。因此莺莺看了书信,不敢表露喜色,却故意装作发怒,说道:“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还骂了红娘几句,当即写了回信,叫红娘立刻送去,并且说;“着他下次休是这般!”其实,回信中写的却是密约张生夜间在月下相会。莺莺的这番做作,早被聪明伶俐的红娘识破,心里暗觉好笑。当她替莺莺送回信给张生去的时候,便调皮地唱道:你用心儿拨雨撩云,我好意儿传书寄简;不肯搜自己狂为,则待要觅别人破绽,受艾焙权时忍这番,畅好 是奸!

-----“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

对人前巧言花语,

——没人处便想张生,

背地里愁眉流眼。

又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谁听你花言巧语,我这里寻根拔树。”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秦明道: ‘你兀自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划地花言巧语,煽惑军心!'”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