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狲入袋的典故

2025-07-21 20:58:54 文题网 阅读:

梅尧臣,字圣俞,是宋朝的一位诗人,和欧阳修等交往亲密。据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载,梅圣俞有诗名三十年, 却并不热衷于做官,而情愿过他的“自由生活”。宋仁宗时,朝廷决定由欧阳修主持重修《唐书》,命梅圣俞参加这个工作。梅不敢不从,无可奈何地对他夫人说:“我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夫人刁氏笑着答道:“君于仕宦,何异鲇鱼〔鲇nián〕上竹竿耶?” (仕宦,即当官。

“猢狲”,是猴子的别名。“猢狲入布袋”是比喻不服制约、不守纪律的人受到管束(猴子好动,进了布袋,便不能自由活动了)。“鲇鱼”,是一种全身很粘滑的鱼,而竹竿也是很滑溜的,“鲇鱼上竹竿”比喻爬不上去。梅圣俞的夫人笑 他当官老爬不上去,所以说是“鲇鱼上竹竿”。这一句,对于梅说的“猢狲入布袋”,不但回答得很好,而且对仗很工整,颇有妙趣。《归田录》原文如下: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官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敕 【chì】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猢狲入布袋”,亦作“猢狲入袋,比喻行动受制,失去自由。

又,宋人笔记《闲燕尝谈》载:“大观(宋徽宗年号)中,薛肇明《和上皇御制诗》有曰:‘欢声似风来衔诏,屏气如鸡去揭竿。,韩子仓戏为改之曰:‘窘如老鼠钻牛角, 难以鲇鱼上竹竿。,时谓‘的对’。”(的〔dí〕,的当;的对,非常恰当的对偶句。)因而又从“老鼠钻牛角”产生了 “钻牛角尖”这个成语。

“钻牛角尖”,越钻越窄,比喻研究问题或办理亊情,走入歧途,陷于窘境。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