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死兔悲的典故

2025-07-19 12:31:08 文题网 阅读:

南宋时,北方大片领土在金人控制之下。今山东一带有杨安儿、李全等分别带领的起义军与金兵对抗。杨安儿牺牲后,其妹杨妙真同李全联合,把两支部队并而为一。他俩也就成了夫妻。后来李全归附南宋,在楚州地区(今江苏淮安及其附近各县〉继续抗金,因战败而降。不久,南宋太尉夏全率军来攻楚州。这个夏全原来也是归附南宋的山东起义军首领。杨妙真便派人去对夏全说,“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意思是:狐狸被打死了,兔子会感到惊慌而哭泣起来,因为它们毕竟是同类。咱们情况都一样,我们姓李的被消灭了,难道唯独你姓复的能长保安全吗?

《宋史•李全传》有以上记载。但“狐死兔泣” 一语, 并非始于宋代,况且《宋史》还是元朝人编写的。《敦煌变文集•燕子陚》有“狐死兔悲,物伤其类”这样的话,可见起码唐代就有此说法。

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引起悲伤,就叫“狐死兔悲”或 “兔死狐悲”。现多用于是贬义。

元无名氏《賺蒯通【蒯kuǎi】 》第四折今日油煎蒯彻, 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又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 “鄙髙位羊质虎皮,见非事兔死狐悲。”

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