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典故

2025-07-16 17:09:03 文题网 阅读:

老虎专找各种小野兽充饥。一天,抓到了一只狐狸,正要张口大嚼,狐狸说:“别碰我!我奉天帝的命令,当上‘百兽之王’ 了,你可知道!你如果伤害我,那就是违反天帝的命令!”老虎听了,不大相信。狐狸说:“你不信吗?好,你跟着我,看看百兽见了我怎样吧。”狐狸说着,就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着,老虎将信将疑地跟在它的后面。果然,所有 的野兽一看见它们,便纷纷逃避。老虎以为狐狸真的是“百 兽之王” 了,它不知道野兽们所惧怕的其实是它自己。

这个故事,原载《战国策•楚策》。楚国是战国时代南方的大国,北方各国对楚将昭奚恤【xù】相当害怕。一天, 楚宣王询问他的大臣们,昭奚恤是否真有那么大的威名。有个大臣名叫江乙,他同昭奚恤不和睦,便向楚宣主讲了上述的寓言,最后说:“今王地方千里,甲兵百万。…… 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江乙的用意是一方面贬低昭奚恤,说他仗着楚宣王给的指挥百万强兵的大权来抬高自己的声望;一方面剌激楚宣王,要他别糊里糊涂被昭奚恤利用了还不知道呢。

后来,有人把上述故事,概括为“虎威狐假”四字(假, 就是借)。但是,更多的人却说作“狐假虎威”,并且流传 而为成语,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势去吓唬人。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隼【sǔn】翼鷃披,虎威狐假。”(隼,一种猛禽,鷃 一种小雀。)《宋书•恩幸传序》: “鼠凭社贵,狐藉虎威。”(鼠凭社贵,参看“城狐社鼠”;藉,也是借的意思。)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 需索不休。”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