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疑虚喝的成语典故

2025-07-06 16:49:26 文题网 阅读:

【成语】

恫疑虚喝

【拼音】

dòng yí xū hè

【释义】

意思为虚张声势,恐吓威胁。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後也。是故恫疑虚猲,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

解释:即使秦国军队想要深入,就像狼一样疑虑重重,时常回顾,生怕韩、魏在后面暗算它。所以它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它虽然骄横矜夸却不敢冒险进攻,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的形势也就相当明了啦。

【近义词】

恫疑虚猲 虚张声势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虚张声势。

【成语故事】

苏秦,战国著名纵横家,师从鬼谷子,学习合纵连横之术。他出身农家,胸怀大志。

当时,苏秦与赵国秦阳君策划合纵,欲联合韩、赵、燕、魏、齐共同抗秦,迫使秦国屈服。在成功说服韩、燕、魏三国后,苏秦前往齐国游说齐宣王。

苏秦是怎么说服齐宣王的呢?他先把齐国猛夸了一番,说:“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也。”

在苏秦看来,齐国不仅有地利,还有人和。“齐国都城临淄有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

齐国还相当富强,临淄的路上,车毂相击,人肩相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苏秦说:“以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现在还要屈居秦国之下,我都为大王你感到不好意思。”

另外,齐国还有什么有利条件呢?齐国离秦国很远,受到秦国直接的威胁比较小。你看韩和魏,那么害怕秦国,是因为它们与秦接壤。一旦打仗,那就是你死我活。而韩魏即便与秦国交战取胜了,自己的兵力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虽胜犹亡;至于交战失利,那就是亡国了。所以碰到强秦,韩、魏肯定会殊死抵抗。

而齐国则不一样,如果秦国要攻打齐国,就要路过韩、魏,行军千里,一路上指不定有多大风险呢。所以秦国现在“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秦国不能威胁到齐国这一情况多明显啊!

现在,秦国对齐国无可奈何,齐国还要赶着去侍奉它,这都是你的臣子们没有给你谋划好。

苏秦这番透彻分析令齐宣王心服口服,当即表态:“今天幸亏听到了你的教导,我会带着国家跟从你!”

最终,苏秦成功促成六国合纵抗秦。

【造句举例】

我们不需要虚张声势的恫疑虚喝,我们需要的是实际的行动和坚定的信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是诚信和透明度,而不是虚张声势的恫疑虚喝。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