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样羹是潮汕地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由来已久。
每年的正月初七,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吃“七样羹”。这历史可以追溯至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节。古时候在“人日”这天,人们会吃一种用七样蔬菜做成的饼食,后来简化为直接吃煮在一起的七样菜,即“七样羹”。
关于七样羹还有个民间传说:宋朝时有一个官员因屡次遭奸人陷害,被贬江南。正月初七这天,他流落到榕江边一个偏僻荒野,饿得头晕眼花,便采摘了七种野菜煮汤充饥,而后竟然精神焕发,浑身有了力气。后来,他凭借着优秀的才能官复原职,让家人在每年正月初七煮这七种菜来纪念那段艰苦的日子。时人争相仿效。
“七样羹”所用的传统的七种菜分别是——
芥菜:又名大菜,意寓发大财;
韭菜:代表长久长寿;
春菜:代表万物逢春,事业有成;
芹菜:代表勤劳节俭;
菠菜:又称飞龙菜,意寓如龙腾飞;
葱:象征聪明能干;
蒜:象征精打细算。
除了这七种菜,后又兴起只要是寓意吉祥的蔬菜都可以,比如"厚合菜"寓意做事合人,希望得到贵人的提携栽培;"油菜花菜"寓意有钱花……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七样羹"煮法十分随便,各种蔬菜取适量,生菜落锅,热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汤的"七样羹"。喜欢炒着吃的人们也炒着吃,但炒着吃似乎不合”羹“的叫法。即便如此,我还是比较喜欢炒着吃。
今年正月初七,一家人决定让我亲自做七样羹。初七这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厨房,我早就忙碌了起来。案板上摆满了洗好的蔬菜,我拿起菜刀,有条不紊地把长的、大块的蔬菜切短、切小,随后开火倒油,下点五花肉炒出油香,再将菜倒入锅中。七种蔬菜在锅中慢慢融合,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很快,七样羹做好了,我盛盘放于饭桌上,请大家一起大快朵颐。品尝着自己做的七样羹,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让人倍感温暖。
(小作者是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五年级学生)
后 记
作为潮汕的孩子,长辈们都认为有义务教我传承传统文化,而每每有这样的机会,我也非常乐意学习。
家长感言
孩子愿意尝试自己动手做七样羹,既了解又传承,作为家长,很是欣慰。
教师赏析
羽轩同学有一颗热爱生活、探索生活的心,不仅尝试做”七样羹“,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七样羹“的前世今生,并写下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欢喜。(朱晓燕)
标签:年的食俗颇具由来已久潮汕地区民间特色一种七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