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成语故事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1
【注音】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工匠轮扁冒失上前打扰,齐桓公对轮扁的读书无用论深为不满。轮扁解释道:我做木公的技艺得心应手,是不可能用语言传授给别人的,古代圣人学问的精妙之处也是如此。
【出处】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庄子·天道》
【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各种技艺
【相近词】心手相应、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反义词】不文不武
【其它使用】
◎ 另外两盘,津队的刘欣、赖晓青得心应手,分别战胜晋队的韩红和杨炜,以两胜一和告捷。
◎ 当然这种数形互推的问题,除了必须掌握互推规律之外还必须掌握各种函数的性质,才能使解题得心应手。
◎ 问题的报道,我们的动作显得慢了,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客观报道形式运用得还不够得心应手。
◎ 业务上更是常随左右,成了林巧稚得心应手的助手。
◎ 同时它的可塑性强,表现力丰富,在创作者表达情感、塑造人物时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2
出处:《庄子·天道》。
意思:指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做。形容技艺娴熟,运用自如。
故事:
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琅琅的读书声在堂上不断的传到堂下。在堂下一直忙于制作车轮的工匠轮扁不禁听得有些心烦,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椎子和凿子,走到堂上问道:“大王,请问您正在读什么书?”
齐桓公见轮扁如此的冒失,心中非常不痛快,但仍然很有风度的回答道:
“我所读之书都是圣人的书。”
轮扁问道:“那圣人现在还在吗?”
齐桓公说道:“早已死去了。”
轮扁又说道:“原来如此,人都死了,您还读他们的书干嘛,那些都是前人为我们遗留的糟粕!”
齐桓公听他这样说话,不由得怒道:“寡人身为一国之君,在这里读书,你怎么能够随意的议论?我问你,你凭什么说圣人们所遗留下来的书是糟粕?你如果说不出一个道理来,我将马上命人把你处死!”
轮扁用手轻轻的摸摸胡子,不慌不忙地对齐桓公说道:“大王您请息怒。我也是依据自己制作车轮的实际情况而谈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罢了。例如小臣用斧子把木头削成榫头时,如果削得稍稍小了一点,把它放进卯眼里就会松而不牢;如果削得稍稍大了一点,就会装不进去。所以小臣所削的榫头必须不大不小,才能与卯眼相吻合,并且牢而不动。这种技术,我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却无法用语言说出来,但是我的手艺的奥妙就在其间。我不能用语言把它传授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把我的手艺继承下来,因此我到了70岁的高龄依然在靠制作车轮维持生活。所以,我认为古代圣人学问中的精妙之处,也不可能用话语传授给我们这些后人,这些精妙之处肯定会随着圣人的死,而在世界中消失,如此推论,您现在所读的书,不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糟粕吗?”
齐桓公听了这番话后,认为轮扁说得也不无道理,因此就没有治他的罪。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3
【出处】
《庄子》。
有一次,齐桓公问管仲,你办事从容不迫,并且很有见地,是如何学到的。管仲回答说;“大王,其实我任何窍门都没有,只有一点,那就是读书。”齐桓公听罢,从此也抓紧一切时间读书。
有一天,齐桓公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堂下。这读书声扰得在堂下制造车轮的老工匠轮扁,心烦意乱。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堂上来,问齐桓公:“请问大王,你这是读的什么书,使你如此入神?”
齐桓公见状,有点生气,但还是回答说:“我读的都是圣人的书。”
轮扁问:“圣人还在世上活着吗?”
齐桓公说;“当然,他们有的早就死了!”
轮扁说;“人已经死了,那书上说的不全都是一些废话吗?”
齐桓公听后勃然大怒,说道:“本大王在这读书,你这个工匠胆子也太大了,竟敢说我读的书都是废话,今天你给我讲出道理,否则我就要你的人头!”
轮扁见齐桓公发怒,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息怒。我轮扁是制作车轮的`。就拿加工车轮的事来说说吧。车轮的轴孔做大了,容易松动,如果做小了就会发涩,难以装配。只有宽紧合适,恰到好处,这才行。我做活时,得心应手,这里有技术奥妙,但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所以也无法把它传授给我的儿子,儿子也无法继承我。大王你看我现在已七十多岁了,我还得亲自动手做车轮。否则,我不做了,别人也就无法制作车轮了。古代圣人的那些精妙东西是无法用语言传给后世的,所以那些东西随着他们的死亡而失传,因此留下的全都是废话。”
齐桓公被这些话搞得哭笑不得,但他认为轮扁受环境及知识的限制,说出这话也不足为奇,便原谅了他。
释义
得心应手原意是心里想的与手中做得能保持一致。现指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出来。也形容使用非常顺手。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4
成语名称:得心应手
成语拼音: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各种技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得心:指摸索到规律;应:适应。心里怎么想,手上就能相应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做起事情来非常顺利。
成语来源: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成语造句:秦牧《艺海拾贝·在词汇的海洋中》:“即使这些都做到了,还不能说在写作时就一定十分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的成语故事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得字开头的成语
得意忘形 得陇望蜀 得心应手
包含有得字的成语
马上得天 拼得工夫 愚者千虑 自以为得 鹬蚌相持 鹬蚌相持 鹬蚌相争 如鱼得水 不探虎穴 矢在弦上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5
相传在春秋时代的齐国,一天,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琅琅的书声不断地传下堂来。蹲在那里忙于制作车轮的工匠轮扁听得有点烦心,就撂下手中的椎子和凿子,走上来问道:“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
桓公见他冒冒失失的样子,心里感到不大痛快,但还是回答他说: “我读的都是圣人的书。”
“那圣人还在吗?”
“当然早已死了。”
“哦,人已经死了,那么您所读的,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糟粕罗!”
桓公听他这样唐突自己,不由勃然变了脸色,说:“寡人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工匠怎么可以随便议论?我问你:为什么古人遗留下来的话都是糟粕?今天你讲得出道理便罢,要是讲不出道理,我就立即把你处死!”
轮扁举起手来摸了一下胡子,不慌不忙地说道:“大王息怒。臣不过是根据自己制作车轮的手艺谈一点粗浅的想法罢了。譬如用斧子削木做榫头,削得小了一点,放进卯眼就会松滑而不牢固;削得大了一点,就会滞涩而装不进去。必须不大不小,不宽不紧,才能互相吻合,牢不可动。这种技术,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自有奥妙存在其间。我不能用话语传授给儿子,儿子也无法继承我,所以臣到了七十岁还在靠制作车轮混口饭吃。古代圣人的学问中那些精妙独到的东西是无法用话语来传授给别人的,必然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消失,那么您现在所读的,不是古人无用的糟粕又是什么呢?”
桓公听了,感到轮扁讲得也有一定道理,就没治他的唐突之罪。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6
【释义】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做,形容技艺纯熟,运用自如。
【出处】春秋·庄周《庄子·天遣》。
一天,春秋时齐国的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书声传到了堂下正在制作车轮的工匠轮扁耳里,他听得不耐烦,就停下来问桓公:“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见他冒冒失失的样子,心里感到不大痛快,但还是回答他说:“我读的都是圣贤书。
”“那圣人还在吗?”“当然早已死了。
”“哦,人已经死了,那么您所读的,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糟粕罗!”桓公听他这样唐突自己,不由勃然变了脸色,说:“寡人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工匠有什么资格随便议论?我问你:为什么主人遗留下来的话都是糟粕?今天你讲得出道理便罢了,要是讲不出道理,我就立即把你处死!”轮扁则不慌不忙地说道:“大王息怒。
臣想根据自己制作车轮的手艺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譬如用斧子削木做榫头,削得小了一点,放进卯眼就会松滑而不牢固;削得大了一点,就会滞涩而装不进去。
必须不大不小,不宽不紧,才能互相吻合,牢不可动。
这种技术,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自有奥妙存在其间。
我不能用话语传授给儿子,儿子也无法继承我,所以臣到了七十岁还在靠制作车轮混口饭吃。
古代圣人的学问中那些精妙独到的东西是无法用话语来传授给别人的,必然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消失,那么您现在所读的,不是古人无用的糟粕又是什么呢?”桓公听后,无言以对,遂原谅了他的唐突。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7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师文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弹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没有音乐。由于内心找不到音乐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找一找音乐的感受。”
过了不久,师文回来见师襄。师襄说:“你的琴炼得如何?”师文告诉他:“我已找到音乐的感受,请听我弹一曲。”
当春天时叩击商弦弹南吕调,凉风突起,草木都结出了果实。秋天时叩击角弦弹夹钟调,和风徐徐地吹起,花草树木都开花发芽了。夏天时叩击羽弦弹黄钟调,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结冰了。冬天时叩击徵弦弹蕤宾调,阳光变得炽热,厚厚的冰块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将终时,则以宫弦为主与其它四弦一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师襄抚心高蹈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即使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由上可见,音乐既可以使春天变成秋天,也可以使秋天变成春天,既可以使夏天变成冬天,也可以使冬天变成夏天。上述种种变化,皆是骤变,而非渐变。音乐的力量不言而喻。
注: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列子。汤问》,与音乐有关。它常被用来比喻作事非常顺利。
【得心应手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