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与性情的读后感

2024-10-16 19:02:52 阅读:

岁月与性情的读后感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周国平的自传体回忆录《岁月与性情》,有点感触,不禁想要对镜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鉴于深刻的思想有时要依托审慎的文字,所以就有了这篇读后感。

周国平是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擅散文。所以他的自传《岁月与性情》,没有一般哲学家那种抽象神秘的惯用腔调,却也不乏深邃,至于能从简单的语言,平凡的经历中透露出永恒的一面,更是令人赞叹。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儿时记忆、北大岁月、农村十年和走在路上。这四部分分别代表作者成长的四个阶段。从记忆中的童年期到高中毕业的13年,从走进北大到离开北京的3年,从进入广西农村锻炼到重返北京的10年,一直到现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的25年。不论哪一部分,作者都以一种客观的心态,真实的状态解读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尽可能的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尽可能的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这两点应该都不容易做到,如果说能够做到诚实,超脱就很困难,事实是这两点周国平同时做到了。他甚至愿意说出一般名人羞于启齿的个人隐私。拿他的个人情感为例。他经历了三段婚姻,前两段在别人眼中无疑是失败的,但他却愿意将它们公之于众,甚至说出了自己当时的`体会以及对人性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包容。

《岁月与性情》带给人最大的启迪是“要活出你自己”这是一本真正净化心灵的书。它不同于普通说教式的成功之道,却是真正的心灵鸡汤。我认为好的自传不仅能使读者了解作者,喜欢作者,更能激发读者试图了解自己的强烈欲望,最终净化与之接触的心灵,使人们能更好的生活,后一点是最重要的,而这本书就做到了。

《岁月与性情》讲的是“真性情”三个字。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千差万别,却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当我们陷入生活事业的泥淖时应该怎样渡过,我想每个人的攻克之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真实的事。这一点可以通过读这本书深切的体会到。

说到真性情,很自然的让我联系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是一名教师,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在我看来,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而应更注重人文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优秀的品行,真实的人格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下一代,这点点滴滴综合起来就是真性情。做人就应该做有真性情的人,做老师就应该做有真性情的老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会是一群有真性情的学生。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岁月与性情的读后感】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