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700字

2024-10-16 19:01:09 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700字

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满嘴脏话,抽烟、酗酒、打架,调情,充满颓废没落的气息,这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一个“问题青少年”。

初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有些厌烦于霍尔顿的满嘴脏话和愤世嫉俗,但带着韧性读下去,我发觉霍尔顿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着震撼人心的美德。

他温和善良。他内心里一直敬佩并深深怀念死去的弟弟艾里;他母亲有神经衰弱,为了减少母亲伤心,他选择在纽约闲逛;他对妹妹菲苾百般爱护,在自己失意时还不忘给她买喜欢的唱片;他下定决心鼓足勇气要到美国西部,去过一种宁静无人打扰的生活,由于妹妹执意要一同去,为了妹妹的前途、人生幸福,他决然放弃了出走计划,答应妹妹回到家里;他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

他真实单纯。他厌恶校长的虚伪势利,厌恶周围人的“假模假式”,他定出规则,“凡是来看我的人,都不准在我家里做任何假模假式的事。”他不当律师,因为当上律师会演变为过享受性的生活和摆臭架子,或者追逐名利。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有着朴素真诚的理想——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多别致,理想千千万,他不是趋之若鹜去做个科学家或者律师,而是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多虔诚而执着的理想,这是他真实的心声!他本身就是那在悬崖边狂奔,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往哪儿跑的孩子,可惜没有一个人伸出一只手捉住他,让他停止狂奔的脚步。他立志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去帮助那些孩子迷茫的心灵找到出路,保护那些孩子纯洁的心灵不受伤害!

霍尔顿,一个“问题青少年”,却也有着这些可爱与珍贵之处。其实每个学生无论他有多么糟糕,都有值得人尊敬或令人感动的闪光之处,只是作为教育者,往往放大了他们身上的缺点,排斥去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找他们的闪光之处,从而轻则漠视,重则排斥,更甚者开除。霍尔顿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了,《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也被学校开除过,但她比霍尔顿要幸运得多,她还处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还有懂她理解她的母亲,尤其是遇到了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教育者——小林宗作,他给小豆豆创造了一个尊重个性、有爱有自由的环境,从而改变了小豆豆的命运。可是霍尔顿已经16岁,当学校把他抛弃,当父母不能理解他,他的命运只能是放逐于社会,在社会的染缸里游荡。像霍尔顿一样遭受学校开除的现象,在我们今天中国的校园里依然存在。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允许学校开除学生,但还是有不少的学校动辄变相开除差生,或者侮辱学生尊严,让学生自动离开学校。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生进了校园,学校就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而不应该动辄变相开除学生。我想到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学生不是用来开除的》,文章说:学生心灵就像白纸,所谓坏孩子,差生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一步步形成的。形成过程中教师是搭把手帮扶他,还是落井下石推起下水呢?教师是个良心活,对学生的责任心多点少点真不好量化,只能凭自己的良心办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应该多一份宽广的“接纳”胸怀,虽然有的差生或“问题孩子”很令我们头疼,但既然选择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该一心一意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霍尔顿沦为“问题青少年”与他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的。他的四周“全都是伪君子”。他的学校,校长作为最高领导和教育者是一副假模假式的嘴脸,见到有权有势的家长,就一味地巴结,见到身份平庸的,就只跟他们握一下手,假惺惺地朝着他们微微一笑”。他最尊敬的老师安多里尼家,却可能是同性恋者。

校园是最纯净的地方,教育者是学生最好的楷模,当这些都以一种肮脏的嘴脸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损害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便是在所难免。教育是种力量,我们每个教育者要纯净品性,真实真诚,要以《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宗作为榜样,专注教育、专注培养学生,善待欣赏学生,给学生创造纯净和谐的校园环境,让他们生活在充满阳光的地带,用美塑造美,用善良熏陶善良,用真实感染真实。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长了翅膀的天使,让我们以守望的姿态,用责任用爱用信任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田野,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活泼地展翅高飞!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700字】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