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里相遇的读后感
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次写读后感都不知从何谈起。就说说这几天我特别纠结的事情——幼儿园和小学。众所周知幼儿园在北京是最难上的,没有关系根本进不去公立幼儿园,便宜的私立幼儿园没有资质,条件好点的又太贵,每个月八九千的托费,即便贵也是满员了,只能排队等着。小学的学区房是帮我同学找的,两百多万的预算基本买不到好学校的学区房,打开房产中介的网站,450可以买到15平米的学区房,在满屏七八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价中,竟有个55万的总价,定睛一看原来是个车位。
作为母亲的我每每看到这些总是觉得很无奈,在北京如果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必须有关系或者非常有钱。对于我们这种工薪阶层的老百姓真是没有办法。那种无能为力又愧对孩子的感觉挥之不去。在读到蔡颖卿“想给”和“能给”那部分时,我很受启发。他说:“似乎每对父母‘想给’与‘能给’孩子的东西都不尽能吻合。有的父母能给万贯家财却不能给相处,有的能给时间却又自叹物质不如人,也有些则从未检视过自己有什么或想给什么。”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想给”与“能给”之间纠结矛盾。我给不了孩子昂贵的幼儿园和天价学区房对应的小学,我能给的是尽我所能的多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母亲,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争取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像蔡颖卿那样做个“好大人”给孩子无边宠爱。
关于做个“好大人”,例举几个书中的`观点分享给大家。“管教不是教孩子做,而是默默的做给孩子学。”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用嘴来教,我想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对说教很反感,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一种爱管人的习惯,这习惯就是从大人的所做所为中学会的。身教大于言传。
书中那篇《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也很精彩,“我很愿意孩子学一件工具或新的事情时,有足够的自由以自己的方法来探索,而不是要她凡事遵循固有的规则。我的经验是用来备询,而不是强迫带领。”现实中我们总是心急的教孩子,没有给孩子留出自己探索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正如文章中提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知道每一个步骤然后跟随,是使教育变得僵化、无趣的一个主要愿意。”
书中也有很多有意思事,比如《字条妈妈》,作者是个很有趣的妈妈,她说“除了苦口婆心之外,还兼写电子信或留字条给孩子。”“有些话在讲完之后,我仍然写字条,希望她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存档的文章则是要给她们长大时再看一次——如果照片留下了她们身体成长的记录,那这些文章则为她们的心灵成长留下写照。”我想起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妈妈还没下班,也会给我留个字条,有时还会留个煮鸡蛋,鸡蛋上还画上可爱的表情,字条里大多是叮嘱,别饿着、写作业、别给陌生人开门之类的话。我现在还记得,看到字条很开心,冲淡了一个人在家时的寂寞和恐惧。
《在爱里相遇》是本很好看的书,推荐给大家。感受一下蔡颖卿独特的生活和育儿理念,同时她的文笔也相当好,可读性特别强。
【在爱里相遇的读后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