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通用40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
最近我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这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它描述了那个年代人类发生的十二个伟大的事件,让人们十分的敬畏。
在这本书的十二个事件中,最让我入迷的是第十一章争夺南极的斗争。故事发生在1911年,英国得宜皇家海军上校斯科特带着多个同伴向人类未知的南极出发,但是当他们到达了目标地时才发现,娜威人阿蒙森已比他们早到了。在精神的打击下,他们一行人往回出发,谁知死神也在之后降临,人员一个个的离开了,最后只剩下斯科特与两个战友,在白雪苍茫的南极,三个英雄最终在一个帐篷中逝去。当救援人发现他们时,他们像兄弟一样靠着,在斯科特的手中发现了他的日记。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人类的力量之强大和人们对祖国的爱以及为了祖国的荣耀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十分的感动,也十分的敬佩他们,在那个年代,人类用生命去探索,去寻找,去冒险,他们不畏艰难地去为国争光,他们用生命去诠释了伟大的人类品质和一个民族所有的勇气,这让我的内心十分的震惊。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不可以像斯科特一样用生命去证明国家的伟大,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出一些力或努力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人世间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却能再次结出丰硕的果实,被一度延误的事情,最终会化成对人类的疾呼,要求人类集中力量去完成那些未完之事。在壮烈的牺牲中,虽死犹荣,无穷的斗志会从中得到激发。轻易的成功只会助长人的虚荣心,只有在与不可抗争的命运搏斗时,才最能体现人类高尚的灵魂。
这是一本十分壮烈而从中透露出伟大的书,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重要的道理,我会永远收藏这本书。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
这是一场精彩的斗争;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弱肉强食,成王败寇。阿盟僧和斯科特,共同面对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却一胜一败。他们的实力相当,却是斯科特的计划有误。他们的“竞争”中,出现困难,面临困难,并解决困难。“人员过多”“天气寒冷”“环境恶劣”。斯科特的团队都闯过了,而他们却输给了另一只队伍。这场胜败不是一般的胜败,而是关系到两个国家。关系到英国与挪威!这张国旗代表了很多:荣誉,喜悦,胜利……
尽管斯科特的团队失败了,我仍然敬佩他们。斯科特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正直。团结、坚持、勇敢。在谎言与事实面前,他选择了向别国国王证明他国胜利。这种决心不是常人所具备的,这种忍耐不是大众所具有的!
奥茨,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他没有拖累大家,执着地向死神走去……天哪!有多少人能像他如此坚强啊!像他如此勇敢呢啊!这五个人果然是那30个人中最出类拔萃的5个人,这种人格无人能及。他们已经战胜了自己,突破了极限——脚趾被冻掉,光着脚板坚持行走。我不忍联想到那个画面,一根根脚趾活生生地被凛冽的寒风吹落。也许,那时他已失去了知觉,对于肉体上的疼痛,已经不及心灵所噪声的疼痛来得突然。那个在艰苦环境下,仍然背着“是外人眼里不起眼的十六公斤重的岩石继续行走的博士”……
他们承受了太多,终获得了死亡的终结。但他们的世纪,却永驻于人们的心中,英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尽管这是一个伟大的悲剧。英国人的骑士精神,探险精神,从斯科特一行人中,我看到了,我领略到了。什么叫做勇士,什么叫做英雄,那就是他们——斯科特的队伍!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
亨德尔是西方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师,被誉为圣乐之祖。贝多芬说:“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极愿跪在他的墓前。”李斯特曾为“亨德尔伟大得像宇宙似的天才”而入迷。亨德尔是德国人,却在英国成名,他身居异国,由于英德之间的政治漩涡而受排挤,早年做歌剧,在英国上演频频受挫,他本人债台高筑,一生坎坷,精神十分痛苦。此时詹宁斯给他寄来了《弥赛亚》的新剧词,原先亨德尔十分痛苦,不想理睬这个歌剧,后来受到神灵的指引,振作精神,开始作曲,歌剧的歌词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他内心振奋了,茨威格那极具感染力的写法,振奋了每个人,读到亨德尔21日不眠不休,写《弥赛亚》的过程,我热血沸腾,我加入了那个演奏,那是一个怎样的演奏啊,那是一种把你从泥塘里面解救出来,让你重新来过,发光放彩,让你为了自己的使命,奋勇之前,所有的颓败、忧郁将烟消云散,让你得到心灵永恒的平静。因为你的信仰,你将超脱。我内心在那时刻久久不能平静,最近几年,由于没有任何目标,且所做的决定都没经过认真考虑,往往事倍功半,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久居坟墓的几近腐烂的人,过着痛苦,自我折磨的日子,我昏昏沉沉,每天不做任何行动,只愿昏昏睡去,忘记现实的苦恼,我逃避自己的责任,我逃避自己的失败,我逃避一切,但又不甘心这样的逃避,或许神灵觉得我应该有自己的使命,万能的神来召唤我,也许,他想通过亨德尔,告诉我,鼓起你勇气,他将使我的内心纯净,使我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伟大的主,你是我们的引路人,是你创造奇迹,主说,愿你快乐,是的,我被亨德尔震撼了。
茨威格的人物传记真是一流,你不由自主就深陷其中,你在其中扮演起属于你的角色,你参与其中却浑然不觉。里面的经典语句在此就不摘抄了,因为我要背下来,放在我的心里,而不是在文字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4
茨威格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所以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人类群星闪耀时》向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
南极争夺战是这些片段中最让我感动的。二十世纪,地球还有一个最后的谜――南极。斯科特,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地道道的英国人,1910年6月,他带这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极地进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南极的风雪和严寒带来的危险,也不是队员们的勇气和意志。而是有一天,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德宿营地距离比他们的近一百一十公里。他们还是比阿蒙德森晚了一个月。他们是第二批到达的人。第一个意味着成功,意味着一切,第二个却什么也不是。返程的途中,他们遭遇了暴风雪,不幸遇难了。
这以后,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发现后,如奇迹般的复活了。他们向南极的挑战失败了,但他们绝对不是失败者。他的失败不是失败,是一切悲剧中最壮美的悲剧。
这让我联想到了《老人与海》讲述的故事。老人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人性是强大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它们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像他们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5
倘若艺术界出现一位天才,此人必千载不朽;倘若出现这样一个决定命运的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必将影响十年乃至数百年。
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精挑细选的真实的历史故事,茨威格在书中前言中说道:“历史是真正的诗人、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它”。书中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心理的真实性,作者并无根据自己的遐想加以冲淡或加强,因为历史在他从事完美塑造的那些玄妙的瞬间,是无须他人辅助的。
作为历史特写,茨威格在忠于真实和历史性的基础上,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描绘了迴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南极争夺战》当然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剧烈斗争,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更是人们与成功、失败之间的伟大斗争。
出发前,他们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因为他们坚信一定能够成功;出发时,五个人依然欢快地行进在渺无人迹的白色荒原中;雪原上的一个很小的黑点让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颤抖着可怕的念头:很可能有人经过了这里;不久,雪地上的一面黑色的旗帜让他们彻底地察觉到:我们失败了。一切努力都成了灰烬,几年的希望简直就像发疯。
返程的途中,大自然拿出它历经千年的力量。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发疯死去;奥茨像一个英雄那样去迎接死亡;剩下的三个人以相拥的姿势在睡袋里离开了这个世界。
“悲剧”,是的,他们得了第二,而不是第一,心中的希望已经全然粉碎;在回返的途中,他们也像一位位无畏的英雄一样死去。这就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成功?失败?他们失败了,但是也成功了。成功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谁又能说他们的精神没有成功呢?就如群星与太阳,太阳给了我们无尽的光芒,但是到了夜晚,没有了群星,这个世界也会变得黑暗。群星也一样是成功者。
他们的肉体已成了灰烬,但是他们的精神则凝聚成了一颗颗最耀眼的星星,不断地向后人们放射那与众不同的光芒,而且永恒不变,照亮空幻的暗夜。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6
拿到这本书时,感觉应该是很容易读的故事书,但真正阅读时,或许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存在一定记忆难度的,主要是外国人的名字挺难记。
静下心来好好读完大咖们都在推荐的这本:号称人类智慧结晶的书,从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的悲歌、滑铁卢的最后一刻等历史伟人的巅峰时刻,我最想分享以下两个故事的阅读心得。
一、拜占庭的陷落
描述的是新生代土耳其帝国攻陷罗马帝国的事件,其中应用了很多方法论(特别是成功的把战船从陆地上拖运到另一边的海面),攻城掠地。就在快要成功之时,却因罗马城池的疏忽……留了几个小门,让对手轻松进了城,所以细节决定成败。
整个对战,都是攻方想尽一切的办法,且守方却重重出错,最后造成拜占庭的陷落,欧洲到最后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而现在无论他们如何悔恨,历史都无法改变了。历史的偶然性,很多小人物改变了历史,很多蝴蝶效应般的随机事件改变了人类的走向。
二、亨德尔的复活
讲述西方圣乐之祖—亨德尔的传奇人生,突然中风造成他右半身瘫痪,他用自己的意志冒死在温泉泡9个小时,最后让自己获得重生,恢复健康后的他又毫不迟疑地全力投身到工作中,但时运不佳的他,又遇到生意惨谈,负债累累让这位斗士感觉自己被击败。最后是《弥塞亚》让亨德尔真正站了起来,他抵住了一切逆风恶浪。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挑战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在挑战过程中把自己推向人生高峰。
群星闪耀,也许只是一瞬间的璀璨,但却为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无形间改变了历史的发展。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7
斯蒂芬·茨威格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独特的历史片段,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史实,清丽的语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予人极大的美学享受。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扣人心弦,有传记的真实性,能予人以报告文学的现场感。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历史大门。
“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与法兰西的命运会掌握在循规蹈矩的元帅格鲁希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可格鲁希不懂变通,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他仍然带着军队在战场外追击早已离开的普军。在听到从战场那里传来的炮声后,格鲁希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手下请求奔赴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秒,拒绝了。原本能改变历史的一秒钟毁掉了拿破仑和法兰西。这戏剧化的一瞬间令人叹惋。
这本书总共讲述了十四个历史事迹,其中《战败听的陷落》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不朽的逃亡者》告诉我们要不畏艰辛,《南极争夺战》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之所以会被称为文学著作,是因为茨威格不断总结,反思,执着追求创作艺术的精美。茨威格一生渴望和平,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黑暗的现实,他看不到人类战胜黑暗的希望,最终与妻子在巴西自杀。
茨威格虽然离开了,但留给世人的是丰富、深刻、动人的文学作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8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文字精致而清冽,描写凝练而生动,极富韵律之美,有种浑然天成的贵族气息,独立成章的12篇短文,各有主题却融为一体,读罢酣畅淋漓,让人不忍释卷。
茨威格独特的历史观,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切入视角,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历史是怎样在关键一瞬间被改写。印象最深的是《滑铁卢的一分钟》,与其他篇章主角相比,格鲁希的形象谈不上伟岸和高大,似乎他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的凸显其他人物果敢抉择和无畏追逐。格鲁希听到了滑铁卢开战的炮声,然而小心、顺从、勤勉、谨慎的他最终在一番思量权衡后选择了不去支援,在历史转折的关口,格鲁希的执拗和愚钝彻底葬送了拿破仑刹那的胜机,就是这一瞬间的决定让整个世界历史发生了逆转。对此,茨威格的评价犀利而精妙,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间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像一阵风暴似的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骇怕,他们几乎都是把跑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
这样的诠释算不上完美无瑕,也许还有片面武断之嫌,不过细细品读还是给人带来些许思考与领悟。很多碌碌无为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是命运的弃儿,找不到施展身手的机会和舞台,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勇气去应对前进路途中的坎坷和荆棘,如果没有厚重的积淀和坚韧的品格,当重任无意之中降临,也只能不知所措、望洋兴叹。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之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但这些时刻一旦出现,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用他炽热而深情的笔触让我们重温了这些历史瞬间,久违的激情又再一次在灵魂深处喷薄涌动。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9
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些选择通常只会带来一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影响。这些感觉常会让我们觉得,我们只是历史的尘埃,宇宙中的蚂蚁。
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是的。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蝴蝶,足以引起一场灾难。
但这龙卷风并不是蝴蝶引起的,它是千万道气流经过无数个像蝴蝶这样的传递者,最终在一个地方交汇形成的。在这过程中,少了任何一道气流或传递者,都会改变龙卷风的形式、级别、位置和移向。
历史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举措,都会经由他人之手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式发展。在这过程中,少了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历史的发展。就像君士坦丁堡的保卫战,所有城门都要关闭,才能守住这罗马帝国的余晖。而就因那渺小的凯尔卡门敞开着,苏丹禁卫军得以进入,千年拜占庭也就陷落了。鲁日上尉在谱写《马赛曲》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首曲子日后会成为共和国的国歌,帮助他们抵御外敌,击溃反法联盟。斯科特队长在他的“南极温暖之家”里享受生活的时候,亦不会想到挪威的阿蒙德森已经出发,自己的英国国旗只能斜着插在挪威国旗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历史的能力,而想把它发挥出来并不难,只需认真作出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如果我们能保证,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问心无愧的,那么历史也一定会像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0
在我们试图试图复原历史或回望历史的过程中,知识转变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字。我们不妨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人类世界的知识,另一类则是关于动物世界的知识。然而,只有人类明确的意识到了自己与生存世界的关系,只有他们用思想点燃了生活,创造着新的大千世界。
人类有思想,所以他们当中会产生思想的精英,使人类思想经历一波一波的高潮。号称“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选取了十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的精神复活、滑铁卢的一秒钟、黄金国的发现······铁血杀伐与一世枭雄、永恒悲音与帝国陨落等让人心灵震撼的历史场景中,一个个历史上的思想精英们登上了舞台。
这本书里写的伟人,体现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形象,而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体现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质和性格,或干脆只有一件惊世之举。()在我看来,作者正是将拍电影时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这些人们所做之事,无论大小,作者都将其淋漓尽致的描写,称作“历史特写”。
读过这本书后,我发现了它与名人传记或正统史书的关系:它是他们的结合体。既然是历史特写,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充当这段历史的缔造者或者推动者的人物(伟人)。而从他们缔造或推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既能窥见当时社会现状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丑陋的人性在影响着这个历史事件。有人有事,人和事相互衬托,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我觉得这种写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两全其美,又与史实紧密照应,又写出了鲜活的人物。
其实,这本书给我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我那先前朦朦胧胧的历史框架在读完这本书后了然清晰了起来,在感叹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时,我赫然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要学好历史!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1
我重重地合上了这本书。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波澜壮阔的场面依然回荡在我心中,一瞬间,错过了这一瞬间,懦弱、胆怯,就与成功擦肩而过……
《人类群星闪耀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决定世界的一分钟》。它讲述的是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手下元帅格鲁希因不灵活变通、性格懦弱、不敢出兵救援拿破仑,从而导致拿破仑失败。在那个渺小而又关键的一瞬间,格鲁西选择了懦弱,迎来了失败……
仅仅只是一瞬间,一瞬间决定了成功与否,命运给了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却很少有人能抓住成功的机会。世界上有无数碌碌无为的平凡人想要成功,或许成功的瞬间总三番五次来到他们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只是空谈的成功。他们羡慕成功的人,却不知道,其实成功的人与他们一样,只是多了一颗能把握机会的心。
成功往往就在一瞬间。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勇敢地抓住机会,在成功路上不断拼搏,风雨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失败不能动摇他们坚定的信念。成功人士在普通人之中大放异彩,普通人只能看见成功人身旁耀眼的光环,对此羡慕嫉妒恨,却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经历了多少磨难,在多少次失败中站立,起来成长起来……
成功在瞬间,辗转又即逝。只有做好准备,迎接这一瞬间的到来,死死地把握住它,勇敢地在成功道路上前进,披荆斩棘,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成功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就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他的名字可谓是人尽皆知,人们羡慕他的财产,却不知道他成功是多么辛苦,其实,成功的机会曾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成功在瞬间,人们往往对其视而不见。唯有马云,他注意到了互联网的价值,在成功路上不停奔波,发明了“淘宝”。
成功在瞬间,我们要把握命运留给我们的机会。成功并不遥远,但是——成功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2
咦,人类群星闪耀时?这肯定是写那些风流人物的英雄故事,好期待啊!
可是,当我进入到书中时,我才发现——我错了。里面并不仅有拿破仑、列宁这样的著名人物,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主角,因为种种原因变得不平凡。而写著名人物时,也并不只写了他们的光辉事迹,当拿破仑在书中出现时,是以一个刚从囚笼中出来的身份展此刻读者眼前,并且最终他仗还打输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那场荡气回肠的滑铁卢战役吧!
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发于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上午十一点伊始,战争便热火朝天地打响了。法军进攻了无数次英军,英军也防守了无数次。拿破仑以三分之二的兵力与英军打了个势均力敌,实属不易。打到后面,双方都劳累至极,这时,哪方的援兵先到,哪方就能获得最终胜利。那么,拿破仑三分之一的兵力去哪了呢?原先,为了防止普军去支援英军,拿破仑将三分之一的兵力才发给了格鲁希,让他带领部队去追击普军。在战役开始时,炮声也传到了格鲁希部队的耳朵里。部下强烈要求回去支援拿破仑,可呆板的格鲁希不顾部下的意见,毅然决然地继续追击。此时,狡猾的普军已换了路线,不再退往布鲁塞尔,而去支援英军。最终,没有得到援助的法军惨败给得到普军援助的英军——士兵全部被俘,拿破仑也狼狈地逃跑。
格鲁希那一秒的决定,不只决定了他的无名与载入史册,还决定了拿破仑与法国的命运,更决定了整个欧州的命运走向。一个不起眼的小主角啥都没干,呆板地遵守军令,却改变了历史,是不是很神奇?
拿破仑若是没有将这个任务交给格鲁希,那历史又将是另一番模样了,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
其实这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主角,因为再小的主角都有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一个决定亦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步步为营,认真地对待任何事物,仅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3
人类很少如此统一,只有被真正伟大而奇迹的那一历史性一刻打动时,全世界的人都会对此致敬。
因为这些瞬间是属于全人类的。真正完成这件事的人似乎总没有事件本身来的震撼人心。人类从来都是狂热于这一刻。
那些伟大的事件,只有到日后才能了解他的伟大。出于责任,出于偶然,这些时刻被历史严格封锁,当事人完全不明白这项事业的伟大,而这些事件却推动了全人类的发展。
这些事件,与他们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但他们并没有对错。历史总是这样。你可以假设,你想假设,但你发现不能真正假设。如果每一个历史环节出现不同答案,世界将不是现在的世界。那些肩负重任,注定推动人类历史的人,他们的选择,当时仅关系到了自我,但日后,必定影响全人类。这注定不朽。
在历史面前做出决定,似乎是上帝的嘲讽,而在众多选项面前,历史与命运把神之宠儿一步步推向预定选项,其他选项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排除,最终只剩下一个选项,这时,历史在群星闪耀时,公正地做出决定,不管它多么不靠谱,只要它是历史与人类选择的唯一的答案,那它就是真理。
这些推动事件,决定了人类不同时期很长一段时间的进展,步步为营,最终,所有决定与可能因素写成了历史,人类终将为自己而负责,人类的历史由人类决定,而最终影响了人类。
而这种事件本应与所有平凡的事一样,但因为排除其他可能的所有因素都推事件于顶峰,有时,决定人类命运的时刻本身就注定影响全人类。
英雄的瞬间,扭转乾坤,改变人类历史格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4
好久好久没读到一本这么好的书了,这是传记文学之王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描述了14个小故事,每一个瞬间的抉择,确实人类命运的转变,耻辱与光荣只在一念之间。
在这里也希望,大家看到好看的书,多多推荐给我啊!现在资源太丰富,能找到一本好的,甚是不易!先选其中三个小故事来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感受。
到不朽之中寻求庇护——太平洋的发现,1513年9月25日:
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组建了一直庞大的舰队进行第二次远航。整个西班牙为之疯狂,无论是贵族还是冒险家展示,甚至是盗贼、强盗,亡命之徒、走投无路和穷困潦倒的人,都以各种方法加入了这只舰队。在登录伊斯帕诺拉岛(海地)后,对当地进行了扫荡,从不建设,指挥欺凌,民不聊生。
岛上法学家恩西索再次组建了航船,准备援助其他的殖民地。为了防止之前的情况发生,他们采取了防范措施,进行了严密的监视,不允许未经允许的人员登上远航之路。而努涅斯.德.巴尔沃亚将自己装进了装载食品的空箱子,成功地登上了航船。
路途中,当大家得知目的地已无法前行后,巴尔沃亚带领大家前往达连,并对土著进行了屠杀,因为发现了黄金。他极其残暴的对面热情招待自己的卡雷塔酋长下手,而正是这一行为,他得知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信息。那就是在对面的高山后面,有一篇大海,充满着黄金。从此他走上了寻找之路。
命运总是不是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来走,他上报国王,在等待的过程中,逃命的恩西索已经告了他的状,宫廷正在派人来围剿他。他不得已踏上了寻觅之路。在他看到了太平洋回来的时候,国王派出的援军才来到他身边。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在他壮志酬筹准备着再次远航的时候,他还是被杀了。
短短20多页的小故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为什么人们到了一个地方,第一反应不是合作,而是屠杀。有人说,因为土地所有权,有人说因为黑暗森林法则,有人说因为原住民会反抗?那么为什么原住民会反抗,其实还是因为外来者发现了原住民身上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资源。在以前欧洲许多国家多次的侵略过程中,他们想要的就是黄金。在欧洲犹太民族来到中东对阿拉伯人进行驱赶,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土地。无论是黄金还是土地,都是自愿,都是他们想要的。黄金可能是人的欲望,那么土地可能不能算欲望,是一种求生的本能。不能说谁对谁错。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愿意冒险的人,愿意去闯荡的人,其实在性格特质中肯定有一样是共同的,不可否认,他们比一般人都愿意走出自己的生活舒适区,他们都有某种意义上的勇敢,他们不惧怕未来不知道的东西,那么同样这样的人,为了保存自己,可能一般也都不那么善良吧。每一个性格都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所以到这里,我卡壳了。那就带着疑问继续读下去吧。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5
从回想之前读过的《一个陌生女人来的来信》和《国际象棋的故事》等一些短篇小说中就可以领略到鲜明的茨威格个人风格,细腻心理描写,浪漫情怀,而这本书中的12个故事时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历史发生时刻和艺术灵感时刻(主要是音乐和作家),关于历史,茨威格毕竟是文学作家,更热衷于或者说不自觉的执着于寻找故事的“偶然性”,而不是揭秘历史的必然。而那些伟大的音乐家和作家的灵感时刻则被描述的近乎于上帝的恩赐,而第二类中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两篇则几乎就是纯粹的文学创作了,不过,也的确写的超级精彩。
关于历史,茨威格虽然在前序中自言:“对书中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心理的真实性,绝无一处企图借笔者的臆想予以冲淡或加强,因为历史在她从事完美塑造的那些玄妙的瞬间,是无需乎他人辅助的。历史作为诗人、作为戏剧家在行事,任何诗人都不应企图超越她。”可是啊,读了这段话根本不用看正文大概就可以断定最好还是忽视它,茨威格这股对历史无法抑制的赞美早已出卖他,他怎么可能控制得住自己不臆想不添加呢?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息的创造者啊。
《不朽的逃亡者》中巴尔沃亚等西班牙占领者“照例”对土著人的血腥屠杀和肆意抢掠,和对上帝的虔诚敬畏,出现过多次对比,这种矛盾和复杂性我不确定是应该归为“人性”的一部分,还是更广泛的归为“生物性”,欧洲人自认高高在上的种族优越感,使他们看不到除了全知全能者上帝以外的其他人类种族,贫穷落后的土著人在他们眼里大概和猴子差不多吧,更或者不如说是空气中水中肉眼可忽视的微生物,所以如同喝水吃饭一样进行惯性屠杀,自然毫无愧疚。土著人的“人性”在历史中如同水中的微生物一样被忽视被剥夺,谁能确保有一天地球人不会被更高级的外星文明同等对待呢?毕竟从更高层面的宇宙道德观来看,这是差距悬殊中弱者既定的命运。好像过于悲观了。
可是最近读到的文学作品和曾经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展现的土著人总是给人这种“隐形”的缺失感,从来都是被屠杀被奴役被驱赶,就好像他们从来不会痛苦、烦恼、不安、爱恋、思念,种族的优越感吞噬了土著人的“人性光辉”,泯然牛羊矣。
至于拜占庭的沦陷,被遗忘的凯卡波尔塔小门,看似荒谬,看似偶然,可是拜占庭的沦陷却是必然,即使不是凯卡波尔塔小门被遗忘,也会有另一扇“门”。
而黄金国的发现,更像一个极具命运讽刺性的传说,人类对金钱的`欲望轻易就吞噬掉了所有人性,正如第一个故事《不朽的逃亡者》中那个酋长“毕恭毕敬地接待的这些天之骄子,这些强大的、如同上帝一般的外来者,一见到金子,就把尊严抛到一边去了。他们像一群解开铁链的狗,向着对方扑过去,拔出刀剑,攥紧拳头,声嘶力竭地狂吼,人人都想得到比别人更多的黄金。酋长看着这场闹剧,既惊奇又鄙夷:这是天涯海角不谙世事的人们对文明人的永远的惊讶,在这些文明人眼里,一小撮黄色金属比他们的文明在精神上和技术上的成就还要宝贵。
”
而苏特尔的命运,初读的时候陷在故事中跟着他跌宕起伏的命运而哀叹,可是如今回顾,却为他感到不值,如果不去执着于讨回过去的损失,着眼当下依靠他的勤劳和才华也许依然可以富甲一方,可是谁能确保自己面对那样的财富和不公可以做到释然呢?太多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拥有自己无法守护的“财富”只会招致祸端,人性的贪婪早晚有一天会毁灭自身。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两篇《壮丽的瞬间》和《逃向上帝》,因为更具文学性的原因,也是全书最爱的两部分,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使得他千百次的复活于后世读者面前,那种感同身受的挣扎、怯懦和痛苦,拉近了托尔斯泰和我们的距离。至于歌德的那篇,好像大家的兴趣更多的都在八卦上面,至于爱情,爱而不得的人不愿提起。“他年轻时善于隐藏,成年时善于节制;他通常几乎总是在镜像中、在暗码中、在象征中去透露他的深沉的秘密;这时他已是位白发老人了,他第一次毫无拘束地袒露了他的感情。”我愿意相信每一份真挚。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6
《人类群星闪耀时》,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个比喻是如此的美妙,光听名字就让人对其中的内容神往。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正如一望无际的夜空,而在这漫漫长夜中,有许多人成为了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光,作为动力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亦或是在人们迷茫无助的时候为他们指引方向,鼓励他们继续向前,成为支持他们奋勇前进的动力。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的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应该说,他的传记比小说写的更为出色,但是相比他的传记,中国的读者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等等。这次我选择读了他比较有名的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
一般的,历史是由许多平淡无奇的人物和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那些崇高而又难忘的时刻和人物都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本书里,茨威格仿佛拥有一双摘星之手,将人类历史中最璀耀的星辰摘下,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和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展现和回顾了历史上的那些“星光灿烂”的伟大历史时刻。
在这本书中,茨威格描写了:拜占庭的陨落、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为探索南极献出生命的斯科特、十月革命中的列宁、虽然是无名小卒却一夜之间创作出《马赛曲》的鲁热······当他们的个人经历与历史相碰撞,擦出的火花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
这本书里写的人,体现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伟人形象,而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或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体现出崇高的人性,或是做出了改变历史的惊人之举。茨威格的这种描写手法类似于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选取历史上的重要片段和瞬间,呈现出历史上最精彩的部分,让我们通过文字,通过人和事的相互衬托,看到当时社会现实的一角。这种写作方式既与史实相照应,又塑造出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鲜活人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7
《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14个历史事件,让人感受到每一个杰出的人物,在背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极争夺战是这些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斯科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人,1910年,他带着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准备好了一切,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南极进发时,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队员们的半途而废,也不是严寒的气候,而是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也正冲往南极,他们可能会成功。
之后,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慈摩尔冰川时,最终一匹马死了,他们不得不使用力气,将沉重的雪橇拉着前行。随后,寒冷的冬风又提前来临,让原本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在他们以为自我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提前到达了南极点!
虽然不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团队,可是他们要带上所有证据,证明挪威人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
就这样,他们带着一身疲惫踏上了回到的路。这时,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已经没有力气和精神了,他们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到了。在回到的路上,他们的身体几乎都冻得麻木了,在冰天雪地中发现储存的煤油已经不多了,不够他们的需要了,他们坚持着剩下的路程。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暴风雪,不幸遇难了。
斯科特——一个失败的英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8
“仅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取得成功极为偶然的事。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我,但他的心灵却所以变得无比高尚。”
——斯蒂芬茨威格
南极,这块位于地球最南端的板块,一向是以银装素裹、神秘莫测的面孔出此刻我们眼前。然而,最先到达南极点,即南纬90度的两个人却殊途而归。
《人类群星闪耀时南极探险的斗争》向我们描述了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人——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的杯具。斯科特作为一个队长,率领队伍向南极点出发。他们一程经过了与自然界艰苦卓绝的鏖战,最终到达南极点。可是,当他们抵达南纬90度的时候,一个挪威人——阿蒙森,已经来过了那里。最终,梦想破裂、加上体力不支的他们,永远倒在了南极白茫茫的大地上。
斯蒂芬·茨威格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去南极点途中的困难,“雪都结成了坚硬的冰碴儿”“沙粒般硬的雪地上”……侧面凸出了斯科特那惊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
令人反省的是,作者并没有描述真正的胜利者——阿蒙森,而是选择了不幸的斯科特。因为,有时候,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过程。斯科特为什么要花这么多财力、人力、物力去南极点?仅仅是旅行,或者是去感受南极的严寒?不对,他到南极点的目的是为了他的祖国——日不落帝国,为了让英国国旗成为飘扬在南极点上的第一面旗帜。尽管他研究不周全,送了自我的性命;尽管他输给了阿蒙森,梦想破裂,可是,正如斯蒂芬·茨威格所写那样,他是一个满腔热血,雄心壮志的人,是一个敢于和大自然顽强拼搏的人,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更是一个心灵高尚的人。是他,用意志的热烈火焰冲破了那段比尔兹摩尔冰川的险恶路程,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见闻。
是呀,仅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火热的心,才会创造出一切不可能。“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古老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其实,最可怕的不是达不到目标,而是没有目标、没有志向。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建立起自我的梦想,并为之奋斗,而不是无意义的向前盲目行动。
“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这是对斯科特那不朽的事业的缩影吧!我相信,斯科特的故事会像星辰一样永远在人类历史中闪耀,永远激励着人们!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19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出自奥地利的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它为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历史的瞬间、12位时代英雄,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传世杰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滑铁卢的一分钟》。
拿破仑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掌握在一个平庸的格鲁希手上。拿破仑和格鲁希说的是:当他向英军发起进攻时,格鲁希必须率领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紧紧咬住普鲁士军。然而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这一切都变了。优柔寡断的格鲁希在普鲁士军即将杀到任前的那一刻,还未做出决定——到底是遵守皇帝的命令必须到那个时刻才开始行动,还是在紧急情况下立刻行动,他仅仅只是考虑了一秒钟,但就是这短短的一秒钟,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世界的命运甚至是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如果格鲁希不考虑这一秒而是直接追普鲁士军,或许这场战役的胜利者就是拿破仑了。我认为,格鲁希最大的缺点在于太循规蹈矩、毫无主见,始终只懂得固守一纸成命,不懂得变通。法国战败了,消息传遍了各地。而格鲁希元帅对此却一无所知,仍然不折不扣地,忠实地执行着那道让他追普鲁士军的命令。
本来,严格遵守命令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认为,在有特殊情况下,有时也不能一味的循规蹈矩,有的时候,要懂得变通。一分钟可以决定命运,一个念头可以决定一生····太多这样的过往。无论怎样,逝去的成了历史,只能抬头仰望未来。过去的历史,并不是叫我们重蹈覆辙,而是谨记血腥的教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0
时间已是上午九点钟。但部队尚未全部到齐。下了三天的雨,地上又湿又软,行路困难,妨碍了炮兵的转移。到这时候,太阳才渐渐地从阴云中露出来,照耀着大地。空中刮着大风。今天的太阳可不像当年奥斯特里茨的太阳那样金光灿烂,预兆着吉祥。今天的太阳只散射出淡黄色的微光,显阴郁无力。这是北方的阳光。部队终于准备就绪,处于待命状态。
战役打响以前,拿破仑又一次骑着自己的白色牝马,沿着前线,从头至尾检阅一番。在呼啸的寒风里,旗手们举起战旗,骑兵们英武地挥动战刀,步兵们用刺刀尖挑起自己的熊皮军帽,向皇帝致意。所有的战鼓狂热地敲响,所有的军号都对着自己的统帅快乐地吹出清亮的号音。但是,盖过这一切响彻四方声音的.却是雷鸣般的欢呼声,它从各个师团滚滚而来。这是从7万士兵的喉咙里进发出来的,低沉而又洪亮的欢呼声:“皇帝万岁!” 二十年来,拿破仑进行过无数次检阅,从未有像他这最后一次检阅这样壮观,热烈。欢呼声刚一消失,十一点钟——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小时,而这恰恰是致命的两小时!——炮手们接到命令:用榴弹炮轰击山头上的身穿红衣的英国士兵。
接着,内伊——这位“雄中之杰”,率领步兵发起冲锋。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时刻开始了。关于这次战役,曾经有过无数的描述。但人们似乎从不厌倦去阅读关于它的各种各样激动人心的记载,一会儿去读司各特写的鸿篇巨制,一会儿去读司汤达写的片断插曲。这次战役,无论是从远看,还是从近看,无论是从统帅的山头上看,还是从盔甲骑兵的马鞍上看,它都是伟大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杰作:一会儿陷入畏惧,一会儿又充满希望,两者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最后.这种变换突然成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战役是真正悲剧的典型,因为欧洲的命运全系在拿破仑这一个人的命运上,拿破仑的存在,犹如节日迷人的焰火,它像爆竹一样,在倏然坠地、永远熄灭之前,又再次冲上云霄。
从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法军师团向高地进攻,一度占领了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下来,继而又发起进攻。在空旷、泥泞的山坡上已覆盖着1万具尸体。可是除了大量消耗以外,什么也没有达到。双方的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的统帅都焦虑不安。双方都知道,谁先得到增援,谁就是胜利者。威灵顿等待着布吕歇尔;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地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一旦他的这位元帅及时赶到,那么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将会重新在法兰西上空照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给我不少震撼。在这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故事里,我悟出了不少哲理:有些我曾经想到,有些我从未想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也是永远颠簸不破的是:紧握时机。这一点在《滑铁卢的一分钟》这个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滑铁卢的一分钟》内讲到:“在滑铁卢战役打响时,格鲁希的部队就听到一声声沉闷的炮声不断传来,感到大地在脚下微微震动。他们立刻意识到重大战役已经开始,由于找不到普军,所以他的几名下属急切地要求格鲁希命令部队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增援拿破仑。对此,格鲁希只考虑了一秒钟,就强硬地宣布自己的决定,在拿破仑的部队撤回成命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前去增援。”对这决定历史的一秒钟,茨威格感到道:“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
这一秒钟,就是挽救整个19世纪的重大时机。却被格鲁希元帅错过,他不仅错过了一秒钟的辉煌,还错失了一个世纪的兴隆,使法国一直无法获救。
“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但也许一个人一生遇到的时机是很多的。而这每一个时机将给你带来不同的后果,它可以小到一杯水,也许喝不到这一杯水你就会失去健康;甚至小到一颗糖,也许吃了这颗糖你的牙齿将惹上蛀虫。而这很多个“也许”不断会聚,不断叠加在一起,就会成为“一定”。人生如同一局棋,你错失一个机会,也许你会觉得还过得去,但当第二个、第三、第四个时机也离你而去时,你会突然发现:已经满盘皆输了!所以,在某些决定命运的时机里,你必须谨慎,它可能不是“也许”,而是“一定”!再回顾滑铁卢战役中的那一秒钟,它的错失并不意味着:“也许”拿破仑会失败,法国无法获救。而是:拿破仑“必将”失败,法国“必将”深陷危机!
所以,你不必庆幸你身后的时机是无关紧要的。小心!或许你现在正面临决定命运的时刻!在这众多的后果发生前,你只要做到:紧握时机,这一切不堪的后果必将灰飞烟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2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我读了文中的作者介绍中是这样写道:文学大师讲述最不可思议的历史转折。“传记文学之王”斯蒂芬·茨威格。
这本书讲述了不一样时期不一样人物对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第一篇是讲述了中世纪欧洲著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故事,其中的许多令人憎恨而又可笑的荒唐的事情。
一开始“发现太平洋”就写了哥伦布发现一个岛屿上很多的黄金,他用丰富的想象力极力地吹捧着,其实他发现的小岛屿上并没有多少金子。只是他自我的想象,吹牛罢了。
因为哥伦布的“现身说法”,许多西班牙人和全国四面八方奔来的人都参加了第二次远航,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探险家和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穷人、盗贼和强盗。就这样组成了一支队伍。
可是,当他们到达那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金子。于是他们就开始抢夺印度安人身上的金锭子等等。之后他们成为了一群“赌民”,将剩余的时间耗在了赌场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赌债。
情景越来愈混乱,之后又有一些人说其他的地方有宝藏——黄金。又开始了寻找。而那些“赌民”因债务缠身而被留了下来。
当我读到“对这些债务缠身的人来说,死并不是最可怕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偿还高山似的重债。”时,我对他们的命运。
所以他们只能是穷人,赌民。他们的命运不会有改变,因为他们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命。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3
有时一个失败者可能会受到讽刺与嘲笑,但某种情景下会赢得更大的尊重与崇敬。——题记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作家茨威格所书写的14个故事,展现了人类社会的闪耀时刻,转折关头。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争夺南极这一篇目。
100年前,挪威国王、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舰长斯科特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南极争夺战,看谁先到达南极,当斯科特与队友到了未知的南极后,他们才发现阿蒙森已经到了。在精神的打击下,失望的斯科特和队友踏上了返程之路,谁知此时死神开始降临,队员一个个离开了,最终斯科特与队友也死在苍茫南极之中。
斯科特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赢家,可是他为了国家的荣誉而奉献出了一生,虽然丧身于南极之中,但他的胆识与品质依然在南极上空盘旋闪耀!
斯科特的经历与起伏,铸就了他坎坷而又与众不一样的一生。每个人的呱呱落地,都代表了这一新的独立的个体的产生,有些人虽然不断创新,可是却以成败造就不一样的人生;还有一些人,只谋求便利,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盗版的人生。
捷径有时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原创更是对自我的信任与肯定!
壮烈的牺牲,虽死犹荣,无穷的斗志会从中得到激发,轻易的成功只会增长人的虚荣心,在与命运、与现实作斗争时,更能体现人类高尚的灵魂!
当人们将国家利益和荣誉放在第一位,为国家利益而奋斗时,即使被苦难消耗了所有气力,依旧能够闪耀着期望的光芒。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4
你在山顶上看过夏日的日落吗?那种壮美、静谧、庄严的谢幕之后,只留一缕绯红色的云霞,远山更加肃穆深沉,天空更加暗灰神秘。清晨的光芒万丈、午时的白日炎炎,在这一刻都归为沉寂。大地和苍穹在一丝落寞中,漫溢出阔大的苍凉之气。
读完《人类群星闪耀时》,我的心里涌出的也是这样一种苍凉。茨威格用14个故事,带我们走近14位巨星(其中也有大事迹小人物)的生命某个决定性的时刻,大多数却都在生命终止之前。与其是人类群星闪耀,不如说是人类巨星陨落时。
茨威格不愧是伟大的传记作家,且不说他的笔法多端,14个人物的描写形式各异,有诗歌、有戏剧、有故事,短短的篇幅,有的涵盖了人物的一生,有的选择放大某个切面,有的凸显了人物最重要的思想……然而,最伟大的是,他深深地走进了每个人物的内心深处。即使他们有的是探险家,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作家,无论是哪个领域,原来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人之间,是心意相通的。也许,茨威格比他笔下的某些人物还要了解他们自己。
说说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人物吧。
临终前出走的年事已高的托尔斯泰,最后一次鼓起勇气,与自己的生活和阶层彻底决裂,以践行他的毕生思想,他的灵魂在升入天国的那一刻终于不再矛盾,他得到了解脱。
伟大的作曲家乔治。腓特烈。韩德尔在中风后,以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偏瘫,冲破生命的阻力,犹如在枯树上开出无比绚烂的花簇,写出了自我救赎、救赎无数世人的歌剧《弥赛亚》。
难以想象,70多岁的歌德爱上了19岁的少女,如同陷入初恋的漩涡,最终在失恋的打击下,化痛苦为力量,写出了举世瞩目的《浮士德》;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走向地狱的刑柱上,经历了从死到生那最为可怖,而又最具希望的生命瞬间,重新走回人间。
他们的故事,在作者精炼又深刻的浓缩下,我似乎看到,是痛苦,是劫难,让本已熠熠发光的耀眼的星,升华为真正的巨星,他们的余辉在人类的天空永不泯灭。
也有人,如同划过天际的流星,我们虽不记得它的全貌,而那闪烁的瞬间却永久定格。比如写出法国国歌《马赛曲》的作者,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军中上尉,他的一生默默无闻,他的曲子也曾声名寂寂,但是上帝将灵感砸中了他的一霎那,他照亮了人类。
开启了美国西部淘金大门的苏特,以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创造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最终却因发现金矿,断送了自己的所有,沦落为众人皆欺的乞丐。他也曾经如日中天,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
决定了滑铁卢战役成败的格鲁希,是一个小人物,然而透过他,我们看到了拿破仑的陨落。即使没有格鲁希,也或许有另外一个小人物,在关键的事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历史会改写吗?
还有其他几位,不一一赘述,作者由点入面,用浑厚有力的笔力,让我们洞见了伟大的人物的内心。每一个故事,读起来都让人心潮澎湃,心弦动颤,似乎看到太阳冉冉升起,又壮伟坠落。品读之后,大地一片苍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5
“一般地,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平淡无奇,微不足道的小事和人物组成的,那些崇高而难忘的时刻都属于凤毛麟角。”这是在书中内容简介和序言中都出现过的一段话,也正如这段话所说的一样。在这本书中所述说的历史,都是真实的而又在那个年代看来平凡的事。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到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十六岁便在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座。茨威格的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危险的怜悯》等。皆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我喜欢茨威格用如同诗一般地形式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表现出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罪与罚》。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走过了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在这篇文章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刑,准备行刑前的这一瞬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世界忽然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在这一瞬间的变化,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谅了所有的人,也乞求所有人的宽恕”的心理变迁过程。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形象瞬间跃然纸上,鲜活生动起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地感受当时他的心理。
这就是我读过的一本书,他所诉说的故事真实却又让人感觉印象深刻,深切的了解了在那我们并不存在的年代所发生的一切。就像歌德称历史为“上帝的神奇作坊”一样,这些只是在这座庞大的作坊里平凡的事,但他们却又属于自己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华。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6
人类本就是在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延续下去的,上至浩瀚的宇宙,下至神秘的地心,又至这一片无边无际的大地,只要有人类存在,一切都会成为现实。
回顾历史,谁能想到早期粗鲁蛮横的猿人会演变为现在行止有度的人类。其实当时的猿人算不上人类,只是他们配不上人类这个词。一个没有思想,不会探索的生物只能是低等生物。
我们拥有幸福的生活,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无数先人为我们创造的优越环境,我们学习课本里的知识,也许几分钟就可以理解的真理,殊不知科学家们发现他们要多久,就像达尔文研究进化论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伽里略因为其学说违背宗教信仰被判终身监禁,而布鲁诺更是因为发现了所谓的异端学说被活活烧死。
人类的探索之路是艰苦而漫长的,文明的发展虽说是和平的,但又有多少人因此丧命?只因为他们发现了真理。
人类是智慧的,否则社会为何会发展成这样?人类也是愚蠢的,可以为了一个真理的发现,甚至人类文明的发展葬送一个人的一生。
把科学比作宇宙,把科学家比作星星,我相信这些星星的光芒一定闪耀世界。不过这还不够,因为这毕竟是宇宙啊!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光又何以照亮整个宇宙?可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的,总有一天人类的星星会占满整个科学的宇宙,发出任何事物都无法相比的光芒,这光芒是伟大的,是代表着人类的辉煌。
合上书本,我不仅再次感慨人类为了追求发展的苦难与艰辛,可转念一想,哪有不付出的进步,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谛。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7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作的。在黑暗的星空中,总有一个个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它们“决定一切,也将改变一切”。
作者的语言风格与跌宕的情节就足以能让人深陷其中。许多历史瞬间之中的十四个被本书所记录。书中,我们为一扇忘关的城门而叹惋。然而历史犹如人生,业已失去的瞬间不会因为抱憾的心情而重返,仅仅一小时所贻误的东西,用千年的时光也难以赎回。我们为格鲁希仅一秒钟的考虑而导致的滑铁卢惨败而惊讶。为美国商人菲尔德始终不动摇的精神而深感敬佩。
在十四个群星闪耀时刻中,英国探险队斯科特等人的英雄壮举与爱国精神感令我敬佩。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他们深感绝望。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最终换来的却是南极点上所插的挪威的旗帜。归途中不幸全部遇难。然而恰好是这次壮烈的牺牲与失败,“变成对人类的大声疾呼,最终却结出了果实”。”在卓越的对抗中,壮烈的死亡可以生出新的生命,一次毁灭也可以生出攀登高峰的奋起意志”在1912年上演的这场悲剧并没有被历史所埋没,而是将它照明夜空,成为星辰。在书中,还可以看见许多历史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有的令人扼腕,有的令人惊喜。
每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对历史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仅仅是一瞬间的一个举动,就可能使历史格局改变。这看起来是难以置信的。请翻升《人类群星闪耀时》,在书中,会找到这个疑问的答案。
在黑夜中,有群星刺破黑暗,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这就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8
读完《人类群星闪耀时》,我觉得很有感触,很有启发,很有收获。茨威格先生是个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他刻画历史以刻画人性,在他所写的那些人物身上,都带点他自己的影子。他是个强人,可惜最后在二战没熬过去,还是自杀了。
这本书里写的伟人,体现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体现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质和性格,或干脆只有一件惊世之举。这些人们所做之事,无论大小,作者都将其淋漓尽致的描写,称作“历史特写”。从写作手法上讲,作者选用的这种体裁,一下子就让我看到了此书与那些名人传记或正统史书的不同:它是它们的结合体。因为写文即写人,既然是“历史特写”,那么作者挑选人物的标准,首先是从历史角度着手的,那些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段历史的缔造者或推动者。而从他们缔造或推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既能窥见当时社会现状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丑陋的人性在影响着这个历史事件。人事合一,以事衬人,这原是写小说的技法,但被运用到了真实的历史中,这是这本书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我觉得这种写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两全其美,又与史实紧密照应,又写出了鲜活的人物。
历史,不是由一人推动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推动历史不仅需要一个将军,也要众多士兵。可为什么这本书写的偏偏是那个将军呢?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历史是一辆大车,许许多多的人推着它缓慢前行,所谓将军,他们其实也就是比我们多几分力气,推的力更大而已。作者选他写,不奇怪,他劲最大呀!可我这个士兵就奇怪了:凭什么这个鸟将军就比我们劲大?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都带有两个圈,一个大的套着一个小的,先说小的这个。这个圈是没有实体的,但它确实存在着,而且悲惨的是,每个人自出生时圈的大小就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习成长,知识和经验丰富起来,这个圈也就越变越大。等一个人的圈达到一个极限,足以超过同一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群时,历史就被推动了。这个圈,广义地说,可以叫它“权力”。我认为历史多是有权力的人推动的,像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奥古斯都,秦始皇,元太祖,等等。可也有例外。有些人,他自身的圈子不大,可他这个圈子在当时的特定环境、时间下是关键,比如那个倒霉的中尉(还是中将什么的,我忘了),是拿破仑的部下,他的圈子和拿破仑的没法相比,可就是他的圈子使拿破仑没有及时得到援兵,造成了滑铁卢的惨败。
历史不但曾经被推动过,更庆幸的是,在伟大的人类手下,它还曾被缔造过,被改变过。如果说那些有权力的人,也就是推动者的作用是推车子,那么这些人,这些改变者的作用,就是站在车顶上,为推动的人指引方向。这些人的伟大和不朽远胜过那些推动者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伟人。这些人,当然也同时有那个小圈和大圈,而他们的小圈常常很小。但小圈只是大圈的一部分,他们的大圈,可以达到很大很大。
这个大圈叫做“影响力”。它的特性和小圈相似,只不过是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人格修养造成了这个圈的扩大,而不仅限于粗浅的知识经验等等。一个人的影响力在于时间和空间,超越了这两者而影响人类的,就是历史的改变者。他们的名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就不再列举了。对于他们来说,那个小圈可以是很次要的(当然也有小圈大圈都大的人,比如马可奥勒留,林肯等等),他们不需要权力同样能使全人类听到福音。权力可以控制人类的肉体,但影响力改变的是人类的灵魂。这些人就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或工程师,他们足以站在历史之车上,面带微笑,遥望远方,轻抬手指。
请让我们一起感激他们,一起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29
20世纪初的世界,几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之前地球上未曾被人类染指的地方,陆地或海洋,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当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地球的两极。千万年来,地球一直以两极为轴心转动着,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可想而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只有些许可能,也会有一些勇士,踏上探索地球“处女地”的征程。北极被征服了,接下来,轮到了南极。
1911年,英国海军上尉斯科特开始了征程,他的目的地直指南极。在当时看来,他们几乎准备好了一切,从衣服到食物,再到拉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一切貌似都在掌控之中。在经过近半年的等待之后,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
而就在这时,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并非妄图征服南极的唯一团队,在距他们1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挪威人,也在计划着向南极挺进,他就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阿蒙森。国家的荣誉,个人的使命,强大的竞争对手,让斯科特本人以及团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但是此时的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但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顺利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困难,随着斯科特的开拔,马上扑面而来。先是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兹摩尔冰川时随着最后一匹马的死亡,他们不得不使用人力,拉着沉重的雪橇继续前行;
接着是天气突然转变,冬季风的提前来临,让本来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可最大的困难总是被留在最后,当他们以为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要迎来最后的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绝望的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这里。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往往只能记得第一,第二终会被无情抛弃。梦想的破灭,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任务还得完成,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虽然这份使命已被别人“践踏”。收集岩石资料,观测气候数据,最为心痛的是,他们要带上阿蒙森在南极点上留下的证据,以证明他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给挪威国王的信。
带着疲惫,他们踏上了返回的道路,这时的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虽然天气并没有比来时更加恶劣,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他们现在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的。
但是上天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失败者就多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怜悯,困难依旧接踵而至。寒冷的天气,持续的零下40度低温,使他们肢体麻木,用冻掉脚趾的脚挪动着;在冰天雪地里迷失方向,找不到补给储备点;在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储备点之后,才发现储备的煤油过少,不足以提供他们迫切需求的热量。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苦难。大自然终于用它无情的手段打散了这支勇敢队伍最后的希望。
先是有人在备受折磨之后疯了,然后是在一个早上,一位受伤的队友为了其他人的生存,在脱下衣服之后,走进了冰天雪地之中。悲壮,催人泪下的悲壮。最后的三个人并非幸运儿,在历经苦难之后仍看不到未来时,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在睡袋中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他们真的放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一连串的灾难之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拿着笔写下了这次冒险失败的原因,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他的每一个伙伴的家人留下证明他们是勇士的证言;为自己的妻子还有儿子留下自己的安慰和希望。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惟独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甚至是一份遗嘱。伟大莫过于此!
以勇气挑战梦想,用生命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找不出理由不去尊敬和纪念。
历史是公平的,这次,它不仅记下了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足够书写其伟大的丰碑,让我们记住了斯科特。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在历史中读到了这位英雄,伟大的斯科特。向英雄致敬,为梦想致敬,更为责任致敬!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0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5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5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在这15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人星闪烁,那一刻,便是永恒。
群星闪耀时,我以为一定是记录那些功各显赫的人物,然而,不完全正确,那些闪耀过的群星,虽然在那一刻,使得天空澄澈,玉宇清澄,然而也可能只是一个,可能是微小的,并不起眼的星辰在那一刻闪过光,改变了许多东西,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如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陨落,是因为那个无名星辰忘记关闭那扇凯尔卡门,在它敞开的那一秒,就将拜占庭推进灭亡的深渊;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歌德的老年热恋悲歌;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的一分钟以及鲁热神佑般的《马赛曲》创作……
记传的不全是那些被神化般的人,还有一些近于小人物心态而又因为种种原因留下了一些辉煌或不平凡的人。比如巴尔沃亚对未来和财富有着近乎本能的渴求,这种毫不崇高的初衷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有更大的发现、促使他不得不前进。
巴尔沃亚虽然渴望被人敬仰发现太平洋的伟大功绩。可同时他的缺点过于明显,他的优点和缺点都鲜明无比,但真实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纸或一黑如墨的;又比如《马赛曲》的创作者鲁热在歌曲诞生后便不再发光。他生活堕落,四处躲债,甚至蹲过牢房。
鲁热的歌被人传唱,但他却被人遗忘,甚至他去世时,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才想起他的名字。鲁热,仅仅在创作《马赛曲》的那一夜是天才。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令我震撼的话语,就比如亨德尔的内心独白:睡觉!睡觉吧!睡着了就能忘记一切,睡着了就能忘记任何痛苦;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现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时刻。
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也未必是那些日后声名显赫的人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1
若要读史,在图书馆泛黄的史料中跋涉是一种方式,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枯燥的任务。人人噤声屏息,生怕那扬起的灰尘会将自己活活掩埋,如此,读书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另一种方式则是读一些近现代大家所写的史书,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胜过前者千百倍的乐事。手捧着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体味着手中人类的历史长河般流淌,犹如面对宝山,心中的激动唯有同好之人方解。
这些作家,往往文笔不算得华丽,却有着智者的头脑。原本艰深晦涩的时间、地点、人物,在他们的笔下拥有了鲜活的灵魂,有着自己的故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文章亦修亦谐,故事体的叙述方式可以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忽而重临温泉关炼狱般的战场,忽而迎着腥咸海风向着新大陆扬帆。
这样的作家不多,但均可算声名赫赫,西有房龙,东有黄仁宇等。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作者茨威格,自然也是其中翘楚。
《人》一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作,书中截取了十数个足以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瞬间,如拿破仑由于麾下将领一念之差兵败滑铁卢,韩德尔一气呵成谱就神曲《弥赛亚》,东君士坦丁堡在炮火中的陷落等,进行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了那些令世界轨迹为之改变的事件。
在他笔下,那一个个抉择,一个个有如神助的灵感火花被无限的放大了。某个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拥有了撬动世界的力量。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个生命的光辉在苍穹之上温和、恒久地照耀着,一切仿佛从亘古起就不曾改变。诞生,成长,衰老,消亡,每颗星星都这样平淡地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有一些不甘寂寞的生命暴射出耀眼的光芒。命运之神恶作剧般的把全世界的方向盘置于一个渺小的凡人手中,一些人牢牢地抓住了时间的脉搏;而另一些人,在这股伟力面前战战发抖,被它的重量压垮。
而命运之神,不会垂青一个人两次。
是做被世界抛弃的失意者,还是站在海格力斯肩上撼动地球的伟力者?
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力量——智慧,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我可以微笑。因为,只有自信的微笑才能如星般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2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闪耀着许多耀眼的明星,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照耀着人类自身。浑身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为了名垂青史去美洲掠夺黄金而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既虔诚又残忍,既热情又阴暗的苏丹默x德,带领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了拜占庭帝国,灭亡了一个存在几乎一千年的帝国;仅仅一个错误的决定,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失败。
直到今天,历史都是以一个接一个的战争为标志的,这些战争有的规模小,有的规模大,有的时间短,有的时间长;差不多每个时期都会有战争发生,从古至今一直是战争战争战争,打打打。而正是战争使世界上出现了耀眼的群星,如列奥尼达,圣女贞德,艾森豪威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甚至希特勒,都是战争中出现的。
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去。在这些关键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按顺序发生的事,都会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个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名族的存亡甚至全人类的命运。
阻止战争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联合国像消防队一样,能在战火燃烧之前就把它扑灭,新的发明就可能用于维护和平而不是用于战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3
十几年前,那似乎是一个普通的炎热的夏日,一个放满了褐色课桌的高中课堂。头发略有些花白的高中语文老师,夏风轻轻吹起裹在他瘦削身躯外的的确良白色衬衫。也就是在这样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上,他给他的学生们推荐了茨威格,这位他几乎最为推崇的作家以及他的两部作品。而我当时就坐在那一堆莘莘学子中。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他略带崇拜和谦卑的表情,朴素又坚毅的眼光缓缓扫过我的脑门,似乎在期许着什么。中学生的我用很工整的字迹,在某页语文课本的右上角空白处,很认真的一步一化的写下了‘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人类群星闪耀时》‘。感觉这是个拥有优雅名字的作家,连作品的名字都如此优雅不俗。只是当时面对高考压力,似乎除了死记硬背那些必考内容,谁有闲暇,或者哪个望子成龙的父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将如此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课外书籍上呢?大约记得,高中时代唯一看完的一本小说,竟然是有段时间,每日做完功课后,入夜后偷偷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完的司汤达的《红与黑》。其中有一次还被老爸逮了个正着。现在想来,何等悲哀!
时过境迁,那堂普通不过的语文课似乎变得清晰耀眼起来。十几年了,都未曾忘记当时的细节,这算是缘分吗?只是,我和大师茨威格的交集,和他的传世名作《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相遇,竟然是从豆蔻年华直接过渡到十几年后的而立之年。我真想唏嘘,真是相见恨晚。但希望此次相见不是恨晚!
究竟是何等深厚的人文情怀,何等悲天悯人的情感,何等的热诚浓烈的旁观,揣着何等的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何等的对旷世伟人杰出者的谦卑之意,何等的发自内心的无比浓烈的热情和能量,撷取那些或悲壮,或奇妙,或苍凉,或温暖的历史时刻,短小精悍的十篇历史小品中,铸就了这部几乎是茨威格代名词的不朽之作。
堪称精美绝伦如同高山流水般优雅流畅的文字,恰如其分深入人物骨髓的心理刻画,有点有面精巧细致的行文结构,撷取人类历史上,确切的是西方文明史上,那些耀眼珍贵的珍珠,十篇文字,如果是将这些珍珠镶嵌在精美优雅的蛋糕之上,让原本枯燥干涩遥不可及的历史变得生动奇妙栩栩如生起来,让读者无不产生敬畏感慨唏嘘之意。
在茨威格的笔下,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和瞬间,既是必然的,又充满了让人惊叹惊愕的偶然,让人不禁惊喜,无奈又感苍凉悲怆。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如星辰般遥远迷幻的存在,而是充满血肉和凡尘俗子一样的悲欢离合。只是唯一超越吾等凡人的,除去上天馈赠给他们的天赐良机亦或是是天降恒祸,都拥有了超越平常人的毅力,勇气和信念,让他们得以继续当时人们看来多是‘不可能的事业‘,无论这结局是喜是悲。虽然此书名被翻译成‘人类群星闪耀时’,却多是些伟大却悲壮苍凉的历史瞬间,书中所写拥有强大的悲剧力量和人格魅力。也许该加个副标题——那些伟大却苍凉的时刻。
无论是亨德尔‘复活’后一个月废寝忘食写就《弥赛亚》时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对我的吸引,还是约翰苏特尔这个和美国西进运动加州淘金热无法撇开的名字宿命般的大起大落甚至家破人亡的让我唏嘘,还是菲尔德十年矢志不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信念不灭的成功铺设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大西洋电缆的激荡,等等等等,这一切都让读者如同置身于每一个历史瞬间,似乎与这些巨人或者小人物只有咫尺之遥,对他们当时的际遇感同身受,在茨威格的笔下,凡夫俗子的我们足以洞悉他们的每一寸笑意,和每一丝失望。这一切,直至当我读到矢志不渝的誓要完成征服南极大业的英国悲情探险家斯考特,奄奄一息的躺在极地小木屋的睡袋里,在可以预知死亡的瞬间,用几乎冻僵的手指写下一封封悲天悯人的信件,直至笔从自己手间滑落,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悲壮和伟大,看到了无奈和悲凉,也感觉到了自己眼眶中不能自己的湿润和泪滴。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有一些最伟大的发明,我相信印刷术一定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们,我得以在一个本来昏暗无奇的周日,几乎一气呵成的阅读完了一位肤色语言年代甚至信仰和我们迥异的大师,在半个多世纪前写就的著作。通过一本薄薄的书籍,更得以和历史上的巨人们谦卑的对话,似乎亲身参与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如果一个读者可以一气呵成读完一部著作,那几乎可以断定,这位作者在当时当刻一定也是怀着无限的热忱和信念一气呵成写就此书的。感谢书籍,完成了一次跨越肤色,种族和时代的穿越,一次宏伟的能量交换。得以让我们仰望历史,仰望伟人的同时,也更加看到自身的渺小,自身的无知。你我,不过是茫茫长河中的一颗尘埃而已。只是又很庆幸,这些伟大的文字所记载描绘的伟大瞬间,又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平凡和可能性。谁都可能遇见历史,参与历史,改变历史。只要记得,找到目标,坚定信念,撇去浮躁,努力并修为,也许假以时日,你我之中,也会有那颗最闪耀的星辰。
此书,已经超越推荐的范畴了。因为他值得被珍藏,一生一世。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4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力,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自己第一次意识到死亡这件事:
那时我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我有一天趴在床上,想到有一天我死了,这世界上便没有我了,我的思想什么的都没了,没有意识了,太可怕了,差点吓哭。
这之后我便想既然每个人都有一死,那我总得留下点什么给世界,让它在我死后依然生机勃勃,于是我成了理想主义者。
到现在看这本书,12个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创造了不会陨落的星星,在他们死后的宇宙里依然闪耀着。
我今年21岁,距离我意识到死亡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这个理想主义者慢慢地悲观起来,因为二十一岁的我一无所有,创造一颗永恒闪耀的星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意味着一切,第二个则什么都不是。”南极探险队看见挪威的国旗比他们先插在南极大地上时,他们留下了眼泪。同样经历了南极天气的极端考验,但是最终却成了什么多不是的第二个。
对,历史太漫长,漫长到最后只会记住“第一个”的东西,而无数个“第二个”却淹没在历史浪潮中。
第二个并不失败,依旧会像斯科特写下恳请我们照顾好他的遗孀死去一样具有史诗般的光荣,失败的是你没有成为“第二个”的资格,你没有去追求“第一个”。这样的你,不会像巴尔博亚欠下债后出逃勇敢探索发现新大陆;也不会坚持不懈地攻下拜占庭,更不会像七十多岁的托尔斯泰依旧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而出逃...
因为他们没有停止追求,即使在灵感枯竭了,心中依然响起《弥撒曲》,是他们心中那团永不磨灭的热火点亮了一颗星星,让它永远在黑暗的宇宙中闪烁。
我今年21岁了,距离我意识到死亡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这个理想主义慢慢悲观起来,因为二十一岁的我一无所有,创造一颗永恒闪烁的星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我不会让心中那撮奄奄一息的火苗熄灭,我会努力让它燃烧,变成热火,变成永恒不灭的生命之光,把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照亮,让它闪烁在人类无穷无尽地宇宙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5
这一章茨威格采用打破传统的剧本式写作手法,把列夫·托尔斯泰生命在最后一点时光那一点挣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的勇敢、他的懦弱,其实都是体制内的人的通病。
改变会不会从旧有体制内诞生?托尔斯泰没有给我们答案,他对现实的反抗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突然出走,据说是为了和他的贵族身份决裂,乃至与他生活几十年的妻子决裂。
无从评判托尔斯泰的这种行为,倒是想起了天朝在革命时代的那些怀有理想的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家人决裂,这时候我只能说呵呵。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决裂是最伤了家人的心,那些理想的人有时候会把自己的屠刀杀向最爱自己的人。托尔斯泰也是,他不了解妻子内心的苦闷,因为他的妻子也有日记传世,直到20xx年才出版。
他的妻子索菲亚在嫁给托尔斯泰以前也是一个文学少女,她期待结婚之后可以和丈夫过着文学生活,但是他的伯爵丈夫根本没有太多钱,何况又要维持着贵族身份,一切都是索菲亚自己在操持一切。生活的琐碎磨灭了曾经的文学少女心。
其他人看到的是伟人如何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屈辱的对待,我只是看见了一颗被世俗磨灭的、曾经的索菲亚。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6
对于我来说,看外文著作最头疼的就是人物的名字国家以及翻译后可能会存在读不通顺的情况,看第一章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投入进来,故事对我来说慢慢才开始变得流畅。
1、遁入不朽:巴尔沃亚是第一个横穿美洲到达太平洋东岸的人。他为了躲债前往美洲,是一个胆大的人,可以率领190人前往探险也是一个很有领导能力的人。可以侵略不值得被赞颂,即使是在那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就像原文那句:在即将名垂青史的前夜,这场大屠杀令巴尔沃亚一生蒙羞。
所以这也是“英雄”的结局:“他高兴地迎上去拥抱他的长官、多年的战友、发现南海的陪同,他信任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然而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紧紧地按住了他的肩膀,宣布了他的拘捕令。因为皮萨罗也渴望不朽,渴望征战黄金国,所以他或许窃喜能除掉这位放肆的先驱。
2、拜占庭的沦陷
茨维格的文笔真的太好了,尤其是描写破灭的前一夜,那种绝望和死寂让我看着的时候也揪了一把心。完完全全没想到沦陷仅仅是那一闪忘记关闭的门,前方战士的热血和皇帝的坚守最终没有抵过那个小小的失误。战后被掠夺的一切不由让人觉得万分讽刺。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7
本书是一本传记类的小说,书名中闪耀二字颇值得回味,人类历史上,无数凡人倾尽一生的风光,只为获得一瞬的闪耀,那一瞬,在历史的星空中,便是永恒。但为了这一瞬的闪耀,付出毕生心血,是否值得呢?再看完十三个故事后,我想我的得到了答案—值得。
人生在作者眼中并不在乎一世的风光,五陵荒芜,湮没多少王侯将相,历史的海洋中,封侯拜相者多如牛毛,但留名万世者却屈指可数,在我看来,人的价值所在是在离世的那一刻回望这片土地,你可以面对着自己留下的一切问心无愧。
书中的“一夜天才”鲁热,受市长之邀为军队作曲,一间普通的居所里,举世闻名的《马赛曲》诞生了,歌曲传遍了大街小巷,军队高唱着这首歌踏上战场。而鲁热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最后在一间小屋里结束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在他死后,法国人民高唱着这首歌,征服了欧洲,击溃了入侵,打垮了纳粹,歌曲一次次回荡在鲁热热爱的法兰西上空,至今仍伴着国旗冉冉升起,纷至沓来的赞誉终于埋没了鲁热的平凡,似乎他天生就是圣人,可自我看来,鲁热的一生只在那一刻是英雄,也只有那一刻值得铭记,在浩瀚星空中,这一瞬自是伟大。
在我眼中,历史是由无数偶然构成的必然,就如奥斯曼攻拜占庭,久攻不下之时,一座不起眼的小门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毁于一旦,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有些人对此大加评判“如果门及时关闭也许就不会了;”“如果援兵及时赶到也许就安全了”。但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的机会,历史只有冷冰冰的结果。她就像一个神奇的机器,能将平凡的化为伟大,更能将伟大蚀毁于无形。很多人试图操纵中这台伟大的机器,却被绞进其中,最终灰飞烟灭,当你开动这台机器时,你发现自己已无法停止她了,你努力、努力想停下他却无能为力,直到被她无情的车轮碾过,泯没在沙土中。就像燃起淘金热的苏特尔,他不小心按下了历史的按钮,最终自黄金的幻想中逝去,这是历史的惯性,或是历史的规律。她像一位仁慈的君主,慷慨的给予荣誉和财富,但一旦有人触犯了她,想变得比她更伟大,就会受到她的惩罚,消逝在漫天尘土中。就像莎翁在其名作《路佛瑞斯受辱记》所说“帝王息争,乃时光之风采;将谎言揭穿,让真相大白,将岁月印记,给往事封印,将黑夜守望,唤黎明醒来;将恶人惩治,直至其悔改,将傲然大厦以光阴蚀毁,尘封它们那金色的光彩。”
有人说,是英雄创造了这个世界,但在我看来,是这个世界创造了英雄。在个人条件相同时,天下大势也许会造就你不同的人生。就如在一列封闭火车中改变历史的列宁一样,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但却走上了一条与马克思截然不同的道路——革命。马克思并非没有想到革命,只是没有时代的条件。马生活在资本全盛的19、20世纪,这也是德意志帝国的全盛期,自然无缘革命;而列宁则不同,他生活在风起云涌的一战时期,沙皇俄国摇摇欲坠,民众苦不聊生,时局动荡,万事俱备,只差星星烛火便可成燎原大势。正是这种时代特征的不同造就了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
而现在,又一个崭新的时代摆在我们眼前,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当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时,为什么不一起来,会一会命运?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8
从此书中可以看出来,茨威格是一个世界公民,他作为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自己的民族和国籍并未在他的书中烙下太多的印记,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显然反对沙文主义。书中倒是能看出他对于整个欧洲的自豪和热爱,恐怕这也是他最后自杀的原因——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毁灭的痛心。
茨威格相信历史是多数人在多数时刻写下的是编年史,平淡无奇,但是少数人在少数时刻“群星闪耀”,却是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他认为“虽然历史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它也不可能持续不但地进行新的创造。”而且,“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位天才,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
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意见,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但是,这些时刻一旦出现,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39
最近读完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此书又译为《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三十多年前,曾经读过他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斯汤达、托尔斯泰等人写的传记,可惜几乎都没读过。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从外孙女的书架上看到的。说来惭愧,我小学六年,除了教科书,几乎没接触过课外书;到初中,也只读过很少几本书,如《薛仁贵征东》《七侠五义》《珍珠塔》《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之类。可外孙女刚进初中,读过的书比我进大学之前读书的总和还要多。她书架上放着的许多书,我至今也没读过,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了不起的盖茨比》《苏菲日记》《明朝那些事儿》、《中国通史》、《可怕的哲学》、《目送》等等。
多年来,读书养成一些习惯,比如从序言或前言读起,一篇一篇往后读,很少“跳”着读;还有一旦拿起一本书,无论喜欢与否,都会从头读到尾,即使不喜欢的或读得很困难的书,也会硬着头皮往下读。这样的习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可既成习惯,想改也难了。
这次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也是这样。全书两篇序(一篇是作者序,一篇是译者序),12篇正文。读过两篇序,兴趣甚浓,再读正文,前两篇是《不朽的逃亡者》《拜占庭的陷落》。读完这两篇,心里有点嘀咕:似乎不怎么样嘛。第一篇写的是逃亡者,第二篇写的是入侵者,赞扬歌颂这样的人,作者是怎样的历史观呢?可我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从第三篇《亨德尔的复活》起,渐渐地被吸引住了,渐渐地激动起来了,渐渐地有点儿懂作者了,渐渐地欲罢不能、难以释手了。
这几年读书,纯为“消遣”,再无功利。过去或为长些知识,或为传道授业,读书的目的性很强;如今退休了,读书就是为兴趣,为消闲,或者说就是一种习惯。可既然读过了,就会有些感受,有些想法,也算是“消遣”之外的别样收获。这次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它能这样吸引我,以至兴奋激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是选材。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值得书写的何其多,可作者选中这“12幅历史袖珍画”,主旨很明确。作者认为:“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样一些戏剧性的时刻,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生活上,在历史的演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戏剧性的时刻”正是作者选中这些事件的原因,如巴尔博亚发现太平洋,祖特尔发现黄金国,都是这样。正如译者所言:“仅仅想到能有幸一窥世界史上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伟人名家传奇一生中极具戏剧性的插曲,便足以令人怦然心跳”。这本书,就是容易让人“心跳”。
其次是别具一格的写法。它不是传记,却如传记一样真实;它不是小说,却比一般小说更加扣人心弦;它特别擅长运用渲染、铺垫、对比、反衬等手法,加速读者的心跳。《亨德尔的复活》写的是世界名曲《弥赛亚》创作诞生的过程,写的是一个音乐家肉体与心灵复活的经历。濒临死亡的亨德尔又从地狱归来了,心如槁木、灰心绝望的亨德尔又完成了不可言说的壮举。“被点燃的灵魂又一次成就了意志的奇迹,一如先前瘫痪的躯体成就了复活的奇迹。”从绝望的深谷,又回到高山之巅,反差之大,几乎令读者窒息,谁能抗拒它的魅力呢?《封闭的列车》写革命家列宁十月革命前夕潜回俄国的惊心动魄的经历。开头一节标题是“修鞋匠家中的房客”,瑞士这座和平小岛复杂、喧闹、紧张、危机四伏的场景,与修鞋匠家中平静、冷落、没人注意的气氛形成极大的反差,充分表现出列宁革命家的睿智、气度、沉着和勇敢。
最后是极富表现力语言。据说,当年这本书出版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德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语言具有极大的魅力。《一夜天才》写的是鲁日上尉创作法国国歌《马赛曲》的经过。“鲁日奋笔疾书歌词、乐谱,越写越快,犹如笔录别人的口授——一场他那狭隘的市民心灵从未经历过的风暴已经向他袭来。一种极度兴奋,一种本非他所有的激情,而是凝聚于唯一的一秒钟的魔幻伟力,把这可怜的业余作者千百倍地拔高,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射出去,直抵星辰,刹那间闪耀着灿烂的光华和火焰。鲁日上尉一夜之间跻身于不朽人物行列:街头和报刊最初的呼声被吸收、被借用,形成创造性的歌词,并升华为一诗节,其词永世长存,一如曲调不朽。”这类激动人心的描写在书中比比皆是,只要你翻开它,你就一定会被他形象、热烈、华丽、煽情的语言所打动、所吸引、所感动,欲罢不能。
也许我读得太马虎了,读后的感觉不是很清晰的,甚至有点儿模糊,很难确切地说出《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动人之处,本文的立论与举例可能不尽恰当,也许会贻笑大方。可我相信,我的总体感觉是不会错的,这本书尽管是“旧书”新版,可对没有读过它的人来说,绝对值得一读,你读过它以后,也一定不会后悔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篇40
整本书所述的事件分以分为三大板块:战争、艺术和文学。其中,我最喜欢文学部分中收录的两位俄国非凡的文学巨星的故事,他们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巅峰”和“作家的老师”。他们便是写出俄罗斯文学广度和深度的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从他们两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完全不同的俄罗斯:富人的俄罗斯——无穷无尽的财富;以及穷人的俄罗斯——贫穷、饥饿、无知和绝望。
是怎样的一种经历,才能让作者写出如此反差巨大的作品?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做了一件帮助弱小的善事,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最后甚至要被押上断头台!怎么样?是不是非常荒唐、不可思议?两位俄罗斯的大师就是亲身经历过如此魔幻而又悲惨的遭遇。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做善事却差点被执行死刑,使得他的写作风格突变。而托尔斯泰更是运用他描写的广度对比出了穷人和富人两个极端矛盾的俄罗斯。
比起他们,我猛然间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用忍受痛苦,不用忍受饥饿,丰衣足食,不是应该更加好好学习么?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通用40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