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2024-10-15 22:18:39 阅读: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精选14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人好事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1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有很多遇上困难的人是需要我们伸手去帮助他们。“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这是我看过的格言,我很喜欢,当别人对我一点点好时我会很感动,可能许多帮助你的人都不会留下名字,但在你心里会永远记得帮助过你的人。

我老家有一位残疾的爷爷,他下身瘫痪,大概60多岁,住在一个小破屋。家里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小柜子;一把小椅子,每天我们放学时,都有以为老奶奶给他送饭......

我们都经常和老爷爷聊天,聊着聊着我们终于把我们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那位老奶奶是您的家人吗?她怎么把您安置在这呢?

他说;"不是,她可是个好心人啊!我原来不认识她,她听了我遭遇就每天做饭给我吃,我才能活到现在,真是个好心人啊!”

我们找到了老奶奶的家,她家并不富裕,老伴去世,儿女长期在外不回来。家里的家具不多,很整洁。

“您为什么要帮助那个残疾爷爷呀?奶奶。”

“别这么说啊,每个人都一样,我和他交朋友,以名义帮朋友,这样即伤不到他的自尊还可以帮他!”“我帮他主要是因为残疾人是很需要帮助的,他人表面装作没事,是因为她们的自尊心强,要知道残疾人是和普通人一样的!”

这位奶奶多么热以助人啊!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还有,小区的曾阿姨,每天早晨我们上学时,都能看到他帮老奶奶提着菜篮子,送老奶奶回家;记得有一次,我在家玩电脑,楼下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我走到阳台一看,原来是二楼清阿姨的女儿摔倒了,只见曾阿姨把她抱了起来,拍拍她身上的尘土,一边安慰她,一边逗她玩;曾阿姨也帮助过我们。有一天,我们去戚家串门,突然下起了雨,妈妈洗的衣服还晾在外面,心想,这下可糟了。当我们焦急的回到家时,邻居把衣服交给我们,她说,下雨时,曾阿姨估计我们不在家,是曾阿姨把热心把我们的衣服收起来。

是啊!虽说这世界有坏人,但是好人还是有的,像这样热心帮助人的老奶奶、曾阿姨......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2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有很多遇上困难的人是需要我们伸出手去帮助的。但有些人会坐视不理,则有些会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这是我看过的格言,我很喜欢,当别人对我一点点的好,我会感动,可能许多帮助过你的人都不会留下名字,但在你的心里你会永远记得起帮助过你的人。

今天因为是寒假,又不用上奥数课,所以我便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个觉了。一直到8:30我才极不情愿被外公从床上喊起来,然后乒乒乓乓完成刷牙、洗脸的准备工作,吃好每天的美味早饭,感觉有点胀胀的,就叫上外公,打算到楼下走走。

一到楼下,我便看见几个左臂上别有一个橘黄色标志,一个手拎着垃圾袋一个手握着长长铁夹子的人,觉得很奇怪,心想:这是谁啊?怎么都佩戴同样标志,拿着同一套东西啊?他们在干嘛?一个手都没闲着,累不累呐?带着大问号,我悄悄的走到那群人后面,这才完全弄明白原来,他们在为了小区居民能在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中,度过开心的新年而在捡地上大大小小的垃圾呢!

这时我心中便有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在新春佳节,为小区的环境卫生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外公时,外公也欣然同意,并走上前去,希望社区的这些志愿者能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同意让我加入了,还跟我说: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半途而废,每天早上都必须坚持来!我想:能锻炼我,还能为社区做一些贡献,只是要早起,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我爽快的说:好!既然说了,我就必须做。马上到居委会领取了一个垃圾袋,一个夹子,便开始打扫了,跟着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一边走,一边捡垃圾,路中间的、路边的、草丛里的一向怕脏的我,这回算豁出去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不一会儿,垃圾道里已经有一半满,我也已经是汗津津的了。

原来这些平时大家毫不在意的小垃圾会给环境造成这么大的破坏,会给志愿者带来那么大的麻烦,我在劳动的同时,也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小心,再小的垃圾也要进入垃圾桶。

就这样整整干了近两个小时,总算是差不多结束了,看着干净的花园,整洁的道路,我心里非常开心,真是值啊!在之后的几天,虽然每天早上都要很早起来,但是一向喜欢赖床的我都没有放弃这个公益活动,一直坚持到了小年夜,并得到了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的认可,都说我是一个勤劳的好孩子。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如果人人都奉献一点自己的爱,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3

在一个实验当中,当有多种选择时,有较多的人驻足,却只有极少数的人购买。在选择少时,反而没有那么多人驻足,但却有更加多的人购买了。这次实验道理是,可提供的选择机会多了,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方认为,可选择的机会多了,是一件好事。

因为可选择的机会多了,才更加的明确自己的目的。现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只有一种机会可以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有更多的机会,才能更加全面的培养我们自身的素养。

对方辩友刚刚提到,那若是选择的机会变多了,人们不就可以偷懒了吗?然后还会犹豫自己是否要做出决定,这并不利于培养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性格。

但是对方辩友你是否想过?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在世事纷杂,坚持自己的内心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机会更多了,那我们不就更加容易能够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嘛?就比如说实验中的人们,当有二十四种果酱供我选择的时候,我一一品尝之后,最后发现自己并不爱吃果酱,那么我没有买果酱的钱,可以用来买我其他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我喜欢吃橘子果酱,那么不论陈列出二十四种还是六种果酱,我都只会买橘子果酱,这跟卖多少种果酱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那如果是这个二十四种果酱没有一个我喜欢吃的,只要我足够坚持自己内心想要的,那么我一定会转身离去。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早年是学医的,那么难道在他的面前只有学医是一条道路吗?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后来鲁迅先生为了救国弃医从文,这不正是从文这个机会让鲁迅先生更明确的要救国这个目的的吗?

那么对方辩友可能又会说,如果选择的机会变多了,就像是从单行道变成了无数个十字路口,大部分人可能会犹豫不决,更难去下定决心选择。

没错。但是我方不否认。可供选择的机会多了,人们会偷懒这种情况发生。但是,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只能靠打猎而生存时,不是也还有懒人不干活坐享其成的这一类的人吗?由此看来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机会的多少构成不了多大的联系。

在这个时代的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没有彷徨过?有什么时候没有迷茫呢?只有在明确目标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彷徨,才不会迷茫。我可以去尝试着走不同的路,因为只有走过不合适自己的路,我们才能知道这条路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可供选择机会多了是一件好事。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4

教室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某同学被一道题目给难住了,就跑去问另外一名同学。那位同学二话没说,马上从书包里找出本子扔给她,说:“拿去吧!,都在这上面”某同学便欢天喜地接过本子,依葫芦画瓢,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把本子往桌上一扔就跑了出去。她们这样做是在互相帮助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实这样对被帮助的同学一点好处都没有。她们这样抄来抄去,没有理解,没有消化,下一次碰到类似的题目同样不会做。我想:帮助别人就是能够让对方学到更多的知识,下一次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就能举一反三,迎刃而解。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小露就走过来问我一道数学题怎么做。我看了看,心想:是直接告诉她答案还是分析给她听呢?如果直接告诉她答案的话,她一下子就写好了,我也可以出去玩了,岂不是一举两得?如果分析给她听的话要花很多时间的,她还不一定会乐意听呢。还是直接说答案吧!当我的话快要从嘴里吐出来的时候,老师上课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妈妈平常教导我的话回荡在我的耳边。于是,我就决定分析给她听,跟她说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小露皱起眉头,撅起嘴,拉长脸,说:“我要上厕所。”我却说:“等我讲完了,再去吧-----。”没等我把话说完,她一转身就走了。过了一会儿 ,她才回来,拿起笔和本子就想走,而我却不由自主的按住了她的本子,说:“咱们还没说完呢。”她无可奈何,只好听我讲完。我一说完,她什么都没说,嘟着个嘴巴就“蹬蹬蹬”地走了,好像在说:“说那么多废话干嘛,简直浪费我的时间,直接给我答案不就得了,早知道我就不问你了,我就问小文了。”

后来,《特训》里又出现了这样的题目,小露一下子就做好了,十分感激地跑到我身边,对我说:“小妙,谢谢你上次教会了我做那道题,今天在《特训》里我碰到了差不多类型的题目,想起你那次教我的方法,不一会儿,我就做出来了,不好意思,当初我还嫌你啰嗦,差点生你的气了呢!”我笑了笑说:“没关系的啦!”就和她一起出去玩去了。这才是真正的做好事。其实,做好事还需要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会做好事吗?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5

对于我们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来说,这次军训也许会是一场风雨的洗礼。军训,听起来严肃,有所畏惧,终究还是有点期待。

但我依然憧憬着,因为我即将尝试新的生活步伐,挑战军训,也挑战自我。

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统一的着装,这就是军训的节奏。

站军姿,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两手紧贴裤缝。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随着时间缓慢的走过,等待教官那一句“稍息”口令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炎炎烈日,汗流浃背,双腿麻痹,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依然坚持。

休息的时候,我们大家在一起畅谈军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起唱军歌,一起表演节目,用歌声洗去身上的疲倦,用微笑和问候去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我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互相了解。

十四天的军训很短,却很丰富,有苦,有累,有欢乐,也有感动,而我收获的四个词"信念""坚韧""有爱",和“努力”

首先,信念。军训的那段时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信念。信念什么,信念是骄阳下,你累了,你苦了,你痛了,却还在运动场的训练的那份坚持;信念是检阅时,那嘹亮的口号,那整齐统一的步调,那超强的凝聚力;信念是我们13排为集体荣誉,齐心协力,曾做第一的那份坚定

第二个词是坚韧,坚韧"这两个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紧密的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了信念,使坚韧变得顺理成章;有了坚韧,又让信念变得根深蒂固。如果把信念比作是凶猛地闯将,那一名真正的战士还俱备另一样品质---坚韧。军训,又正好训练了我们坚韧的品质。

下一个词是有爱,十四天的军训,我们给我们排的教官取了一个很有爱的名字,小蔡蔡,其实是因为教官姓蔡啦。当我们13排可爱的教官要我们去喝水时,有爱的同学们还会记得教官也口渴了,于是有的同学端着一杯杯装满并不多水的一次性杯,亲切而小心翼翼的递给了教官。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瞬间,但在我看来我们的同学都好有爱。我想,相信我们的小蔡蔡教官应该会很感动吧。这点点滴滴的感动,是那么的有爱。愿我们都是有爱的孩子,那么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一个词是努力,特别是踏步,永远踏不到节奏。于是我只好完全投入到真真实实的军训,一个动作一遍又一遍训练,一次又一次的标准化。

军训结束了,我知道那不是解脱,而是不舍……军训结束了,而过程的点滴却成为永恒的记忆。我会将这些珍藏,因为它们是我人生中的财富!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6

从小到大,几乎每次在大人们谈论如何教育小孩时都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黄金棍下出好人。我不禁要问难道所谓的好人就出自于黄金棍吗?难道教育小孩只能靠武力来解决问题吗?

是的,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在犯了错误后,尝到了一顿"竹笋炒肉丝"的滋味后就变乖了。但是,现在这个年代,由于什么早期教育等等,使得这些所谓的小孩子一个个都非常聪明,懂事。也就是说他(她)们完全可以听懂大人对他们的教导,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家长和老师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知错就改。这样,还用得着黄金棍吗?

小孩子几乎都很贪玩,调皮,这也是他们的天性。虽然有时候难免会犯错误,或是闯祸了,但他们毕竟是小孩子呀!成人为什么就不能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呢?如果说要给他(她)们一个教训的话,为什么不采用说服教育呢?这样既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牧童市又让孩子感到大人对他们的细心呵护,还拉近了大人对孩子间的距离岂不是三全其美。又何必劳驾黄金棍呢?

S金棍下出好人这句话好象只是中国流传已久,国外似乎并不流行这句话。记得曾有朋友告诉我,国外某国家法律规定不准打孩子,若有人发现父母在打孩子,则必须报警,老师每天都会询问学生有没有挨打,并检查其身上有无伤痕。这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尽管有人对次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国外的孩子相对来说思想更为活跃,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人才更是多如牛毛。但这却不是黄金棍的功劳。

不知父母有没有想过,当孩子因犯错误或是考差了而挨打后,心里肯定很不平衡,甚至于是极度难过。他(她)会想:本来我就很难过,很伤心了,家长不理解、不安慰我就算了,居然还打我,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想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的原因之一。这很有可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意,甚至恨意。尽管父母是为了孩子好。

我想奉劝天下所谓的大人——不要太过于相信甚至是奉崇黄金棍下出好人这句话。对待孩子不要用武力,要用说服教育,这更为有效,要试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现在的年代,需要的是以理服人,而不是黄金棍!不是吗?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7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家庭是教育的最好教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先从做一个好父母开始,做好父母,先从培养孩子好习惯开始。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那么,好习惯就是这座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她的果实对生命的成长往往影响深远,就像鸟儿偶尔衔落到一个荒岛上的一粒树种,这不起眼的种子往往就是覆盖荒岛的森林的孕育者,是改变荒岛的“荒之命运”的制造者!

如果说生命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原野,那么,好习惯就是这片原野上悄然踏出的一条心灵之路,有了这条路,就不会再因误入荆棘之丛而被伤害,就不会在漫漫的岁月里迷失自我;有了这条路,就能去漫游我们的理想之国,就能一天比一天的更走近我们渴望中的新生活。

如果说生命是一部激越高亢的乐章,那么,好习惯就是这部乐章中用不断的拾取愿望的音符独自创作的一首迷人的歌,唱着这首歌,就能享受到生活的节奏之美;唱着这首歌,内心深处就会涌动着一种催促着自己奋发向上的力量。

有一个旅行者,他每到一地,都有寻找奇异的小石子作留念的习惯。有一次,他却在一座山下的一条融雪汇聚成的冰一样的溪流里,发现了一颗硕大的钻石。是的,好习惯就是让我们不断发现成功钻石的寻宝图,是一本在生命的银行里不断扩展我们人生价值的存折。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习惯,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反之,一旦养成坏习惯,改变起来就比较困难,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性格、行为等,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将来,甚至会耽搁孩子一生的前程。

坏习惯就像是行驶在岁月之海上的理想之轮里的老鼠,早晚有一天会把船底啃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沉没,而好习惯则是高挂在这理想之轮上的风帆,有了这风帆,不管是哪个方向的来风都能让它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从而把我们送到自己渴望到达的港湾。

一个人的反复的行为便形成了习惯,而习惯又反过来塑造了你独特的自我。因此,好读书和思索的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处处总是习惯为他人打算的人,收获的是快乐和幸福;遇事总是抱着积极的心态、习惯往好处想的人,收获的一定是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有位教育家说:“习惯就仿佛是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其实,习惯既可以养成,也可以打破,只是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养成。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8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里万里无云,有一片风光秀丽的大森林,一棵棵大树下有一栋美丽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叫做“西西”的一只大黄兔,长长的耳朵,一双水汪汪的眼睛,还有两颗锋利的大门牙。突然,房子里的闹钟响了,西西变像是《复仇者联盟》的“闪电侠”一样,快如闪电地跑到厕所拿起准备好的水和牙膏,马上洗漱,起了一个个的泡泡,像一个大水球一样。

突然,门铃响了,西西把嘴上的牙膏用水冲洗掉,然后走到门前把门打开,原来是邻居家的兔阿姨,还带着她的儿子小宝,小宝的毛茸茸的真可爱。兔阿姨说:“把我家的小兔放在你家吧,因为我要出去下,大概明天下午才能回来!对了,小宝它连老虎和猫都分不清,你得帮我教一下它!”

西西说:“好的。”到了中午西西把家里的动物图片,都找了出来,教小宝说:“这只是猫,是我们的朋友,这是老虎是我们的敌人,这是小狗是我们的朋友,这是狐狸,它十分狡猾,见到它的时候快躲开。对了,大灰狼的图片找不到,就先不教你了。”

到了第二天,西西出去拔萝卜,把小宝放在家里,西西说:“小心有陌生人,如果你不认识就不要开门。”过了一会儿,一只大灰狼跑到西西家,看到了小宝故意假装说:“我是一只狗,是西西的朋友,快开门。”小宝说:“不行,西西姐姐还是没来,我不能开门。”这时,大灰狼掏出了一根萝卜来引诱小宝。小宝说:“好吧,西西姐姐还没做饭呢,我饿了。”小宝说:“可我不会开门,那我从窗户出去吧。”大灰狼高兴极了,高兴自己遇到了一只傻兔,正打算饱餐一顿呢。这时西西回来了,她把萝卜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砸晕了。小宝得救了,被西西批评了一番。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学会保护自己,明辨是非!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9

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如何系扣子:扣子要从上到下对齐系好,不然衣服会不对称,歪至斜斜,不仅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系扣子这项再平常不过的技能,却升华出了青年人要注重价值观养成的另一层深意。正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系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系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系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系好。”

我国是世界的礼仪之邦。道德礼仪是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道德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每个人都要扣好这一粒。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一阵清风吹过,满池的翠荷摇曳生姿,楚楚动人,香气扑鼻。

大家都听说过《孔融让梨》、《列宁让路》的故事吧。孔融是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在他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为什么其他人得到的都是大的,你的却最小?”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有一次,列宁下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孔融七岁时就懂得了尊老敬长的道德礼仪。列宁不因自己地位高贵而无礼,他们两人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可是当这些翠荷被注灌“争奇斗艳”的思想而长满整片池塘时,枝枝相交映,叶叶相覆盖,清风拂过,还可以摇曳生姿,楚楚动人,香气扑鼻吗?如今的社会,到处是竞争,求职大路崎岖难行。很多人为了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可以说是锋芒毕露,不择手段,失去了他们原有的道德,即使清风拂过,他们心中那茎茎残荷也无法展现生机。

更可悲的是,很多部门机构在选拔人才时,也淡漠这荷底的风声。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公司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许多应聘者在现场争抢着面试,其中一位应聘者却几次让别人先面试。最后,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然较为满意,但认为他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公司加此选才,几近荒谬!我想问:不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如何能做好本职工作?不懂得如何融入一个团队,又如何做到尊重他人,顾全大局?能公平竞争,能认真完成一个项目吗?即使能,他能让竞争对手心服口服吗?不具有良好道德的人,不知道包容谅解,不知道各让一步,一味地“争,抢,夺”,只会让他遍体鳞伤。还是腾讯总裁马化腾说得好:“德才兼备者重用之,有才无德者禁用之,有德无才者培养使用之。”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即使拥有更多的财富,再高的权位,也不能填补那无底的欲望黑洞,而只是一具游走人世的空壳罢了。

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也许不如鼻尖下那一点点的繁华景致那么诱人,但有了这风声,你会忽然发现此刻的你像是夏天的空气一般,氤氲着阵阵荷香。

一个人的道德是荷底的风声,与这风声相伴的,都是这世界上最美的生命,他们共同演绎着满塘的生机。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10

太史公写《伯夷列传》时,想必是心乱如麻,悲愤交集,他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但只是徒劳。一个对天道产生怀疑的人,能平静到哪里去呢?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怨恨化为动力,写成了《太史公书》。

当向苍天问出这惊世骇俗之问世时,刹那间,我听到了首阳山上伯夷叔齐兄弟苍缓的《采薇》,陋巷中颜回清越的琴声,疾风中岳家军沉重的马蹄声与叹息声,刑场上窦娥凄厉的控诉声……,千百种声音交杂相织,催人泪下。

“难道好人就该是这幅凄苦结局?”

不,只怪他们生不逢时,又不求自保,他们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好人,从来只为他人,为国家,为道义而献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为了留名青史,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好人,也许对那时的人而言是很值得的。

以现代的眼光看,这种行为的确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我相信,促使他们去做到这一切的信念就是他们心中坚定的信仰。虽然我并不很支持这样的行为,但是我相信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的信仰。他们是可敬的!

若让我选择做好人还是坏人,那未必太极端了,把我一个十三岁的中学生推向善恶是非的漩涡中未免太早了。我还没想好如何应对便淹没了……,最好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少地卷入这漩涡中,其实在我心中一直有一片净土,一片处女地,一片世外桃源,远离尘世,远离喧嚣。

这是一种逃避,的确,但在你真正陷入这漩涡难以抉择时,这何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天生是坏人,每个人本质都不坏。只是他们选择的路不同罢了。我只渴望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净土,在那里,我是自由的。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11

人生就像穿衣扣衣服扣,如果第一粒扣对了,第一步走对了,后面将是一马平川,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如果第一粒就扣错了,那么接下来就会步步出错,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老师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将由我们来创造。没错,如果要更好为祖国做贡献,那我们就要从小认真学习,打好基础。反观现在有些同学,学习懒惰,不求上进,他们在第一个阶段就选择懈怠,那么接下来,他的学习之路会更加困难,当然也就很难谈什么报效祖国了。因为长大了总要独自打拼,没有真才实学是寸步难行的,是不会被别人看得上的。付出才有回报,勤奋好学的同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那不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的必然结果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你年纪大了,有朝一日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时,那已经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了。

学习是本固之举,知识是源头活水,知识的增长是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的。正如陶渊明所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是我们人生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细想想,从古至今,有哪位业有所成伟人不爱学习呢?手不释卷的吕蒙、凿壁借光的匡衡、忍辱苦读的陈平,韦编三绝的孔子……哪一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再说说鲁迅先生的故事吧!鲁迅从小就喜欢学习,年少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就因为成绩优秀,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可他并没有特别珍惜这份荣耀,而是立即跑到南京鼓楼的街头把它给卖掉,然后用这些钱买了几本书,又去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夜读时寒冷难耐,他便摘下一个红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到满头大汗,睡意全无。他就是用这种办法驱寒,强迫自己坚持读书,也就是因为他热爱学习,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最终使他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我们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就像孔子所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能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要以学习为乐,这样就能实现高效、快乐的学习。当然,我们也要迈好第一步,每一步,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梦想迈进!

从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起,努力做一个有道德、勤学习、敢担当的学生,将来为祖国的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12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些先贤们的话无疑是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要抱有一颗想要不劳而获之心。

“人的成长就像穿衣服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穿衣服时如果把扣子扣错,尚且还有重新再扣一次的机会,可人生呢?!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这告诫我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就像建房子,如果地基打得不牢固,即使房子建得再华丽,迟早也会毁于一旦。因为这样的房子是经受不起风雨的摧残的。

人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其实这里的“起跑线”,我认为是指一个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现在却被过分理解为了一个孩子的成绩、家世。作家柳青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尤有教益,同时也说明了青少年从小形成正确的三观的重要性。就如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也就等于铺好了前进的基石。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怎样才能扣好人生的扣子呢?首先要心怀梦想。梦想,宛若天际的星辰,尽管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但我仍愿为它倾尽所有。我相信人生需要拼搏,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再则要有良好的品德,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把“修身”放在首位,足以看出品德对于人的重要性,更别说我们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努力也是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踏实做人,为祖国建功立业,成为新时代的骄傲!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13

生命是一段遥远艰难的旅途。树使其根一点点渗入土壤,最终才可在风雨侵袭中依旧不倒:蚕从腹中吐出一丝一缕的丝线,最终才可聚成软滑的帛锻:应经受无数次的磨砺与振翅,最终才可成为遨游天地的霸者。人亦如此,踏好人生中的每一步,真正的成功才会属于你。

踏好人生每一步,是处事中的智慧。袁隆平,尽管这个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屡见不鲜了,尽管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早已达到十分高的水平,尽管国家与任命给予了他无上的荣耀,而如今这位早该安享生活的老人却如从前一样埋头于他的田间,亲手栽种,亲自施灌。他始终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绿油油的田地间工作,不被外界干扰,不受名利诱惑。他踏好了人生的步子,踩实了他的那片土地,多少年他只将自己当做一个农民,只愿付出更多以此完成他解决更多饥饿人口问题的影响。问世间此番行为者还能有何人?他是名副其实的专家。

踏好人生每一步,是困境中的坚持。鲁迅,在那样黑暗腐朽的社会之中,将时间看做生命,争分夺秒的完成自己的文章,工作。政府腐败,民众麻木,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阻碍他前进的脚步。他却不肯停下,他在深思,他在坚持,他用他笔尖下的文字呼唤,呐喊,即便累了病了也不肯休息。他锋利的文笔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影响了无数后世之人。他一步一步踏着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他成为时代的智者。

踏好人生每一步,是浮夸中的务实。莫学曹操,征战数百场,指点千军。却急于一统天下。在赤壁之战中带领不习水性的士兵作战,最终全军覆没,功亏一篑,狼狈逃走。

纵观当今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竞争的压力下,在名利钱财的诱使下多少人急于求成,不顾实际。有的人误入歧途,有的人违背道德,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看似实现人生成功,却与人生轨迹背道而驰。人生需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抛却虚假,抛却浮夸,人生便闪耀着光彩。

真正的成功在你脚下,只需你踏好人生每一步。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 篇14

童年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由于年龄小,总喜欢问长辈们电影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甚至看小人书也喜欢以相貌来辩别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童年的脑海里,对人的认识只存在好人和坏人之分,没有过多的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坏人。到了少年期,关于好人和坏人还是不大明白,竟然问大哥《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和孙权之中,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长我六岁的大哥一时语塞,竟然半天回答不上来,最后敷衍的说了一句:他们都不是坏人。听着这样的解释,我满心狐疑。

其实,世上存在的事物,本无所谓好与坏。好与坏,不过是精神上的主观反映,只是难以定量分析并找到一个十全的衡量尺度而已。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好与坏本身是主观精神作用的结果,用主观精神的能动去判定在好与坏后面加上人的对象,如同猪毛评猪身,其涉及的广度、深度是较为复杂的。但复杂不是拒绝思考和探索的理由,带着疑问试着“脑问心”和“心问脑”的追问,结合实践的观察和体验,还是能窥之一二的。

“人”字好写,一撇一捺,绝大部分人会,但在人前面加上一个“好”和“坏”字,很多人会乱了方寸,要么说不出,要么盲人摸象式的解释一番,甚至于有些人走进坟墓也不知道好人和坏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不过,奇怪的是,不较真好人和坏人的习性,有时候并不妨碍人稀里糊涂愉快的生活着,这或许是现实中很多人发出“难得糊涂”的感慨原因之一。但是,好人和坏人的话题不因为某些人的不屑而不存在,大到国家交往,小到个人沟通,好人和坏人心理判别,总会牵动着人敏感的神经。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多个方面探究好人和坏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是非话题。

从宏观方面看,好人和坏人心理判别和定位往往是跟利益和信仰密切相关的。国与国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其代表的组织或个人持有的价值天平,在物化交往和精神沟通中,自始至终的在称量与己相关的一方或多方,好与坏,直接的关乎孰重孰轻和孰友孰敌。在价值天平失去平衡,甚至价值天平完全的不对等或不同时,这种交往和沟通势必会产生停滞或冲突,好人和坏人的自我衡量基准分别相向聚化,产生不悦、磨擦、冲突,严重的导致战争。历史上和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频频发生,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各自站在好人一方指责坏人一方而导致磨擦和冲突的事件,稍有区别的是好人和坏人这一平民化的语言被泛化的词令替代了。

从微观方面讲,好人和坏人的心理判别和定位往往是与道德和价值取向联姻的。人群之中,个体之间,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统领人群和个体之间精神领地的是道德和价值取向。道德,在人们日常交流和沟通时,是经常出现在嘴边的两个字,而且人们习惯性的喜欢拿道德标竿丈量别人和发生的一些现象。以个人主观妄论,从人类文明秩序——法律的基点上,道德可理解为存于法律之内超然于法律之外的行为规范,换言之,法律其实是道德的理性产物,是公共道德最具体的法定表现。基于这一点的解释,显然并未道出道德的全部真正涵义,道德看似的虚无和所谓的强大亦或脆弱,在很多层面均表现出不尽相同却又同归于追求真理和至善的终级目的,基于讨论好人和坏人的话题,在此不作赘述展开。另外,道德并非与生俱来的,自我们降临到世界上,道德并未像遗传密码那样复制在我们体内,而是后天悄无声息的入侵者,它初步给了我们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一种价值观念。这种后天生成的价值观念,自然而然非常具体的在人身上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一个人的价值模式或具体的价值取向行为,在诸多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下,很难举大一统的道德标准来判别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价值模式和价值取向是好还是坏,只能借由大众多数接受的公共道德来暂时判别某一思想、观念、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由此说明,好人和坏人的论调是要有参照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会因参照物不同而不同,甚至有时候是处于对立和相互转化的状态。

很显然,无论是站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亦或是站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静态分析讨论好人和坏人这个话题,似乎不足以完全剖析清楚,得出值得可以借鉴和应用的具体共识,只是肤浅的局限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的价值标准就话论话,忽视了好人和坏人话题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和演进变化的趋势。

不难理解,好人和坏人的标竿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原始社会里,人类认知水平停留在近乎动物的初始阶段,好人和坏人概念化的大是大非远未形成,有的只是同自然和不同族群间你死我活的肚皮之争。奴隶社会里,剩余和私有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人类欲望的神经,间接的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使人类的认知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在这个阶段,好人和坏人的基本概念事实上已经植入人类的大脑,而且开始逐步有意识的归纳、总结、推理、判断,好人和坏人的是非标准核心内容极大的被物质能量左右,有代表性的巫术号召和典章制度只是幌子而已,没有买主和被卖者认为贩卖奴隶是不道德的,相反,买主和被卖者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违背了这一规则的人,却是十恶不敕的坏蛋。封建社会里,在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的基础上,人类文明在充斥血腥中继续前行,长期残酷的冲突、激荡、洗刷,人类思想的火花不断在刺激中迸发,约束人类野蛮的精神力量不断壮大,随着迁徙和交流的增多,这种精神力量不断的交流、汇集、传播,使人类在很长时期内被物质左右的野蛮属性转而向物质和精神逐步平衡的文明属性过渡。这个阶段的好人和坏人观念,基本上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上升到一套比较完整的逻辑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典章框架之中,人们在议论好人和坏人的时候,基本上有理解上和认知上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源头,这或许是封建社会较之于奴隶社会进步的原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历史中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好人和坏人标竿的时代特征,深深嵌入了阶级的主流利益和精神主宰的自然诉求,超越亦或叛逆往往会被吞没或孤立成为熄灯后的牢骚。然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不断演进的趋势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脚步是在不断突破中向前发展的,传统落后的观念和道德,在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里,很多层面正在被遗弃和被颠覆,好人和坏人单极化的论调,在具有思辩精神和宇宙观的现代人脑中,不再是简单的好和坏的问题,而是不断的探索、突破发展过程中人性和精神上的层层迷雾,以期再生、重建、再生不断变化探寻最符合时代和人类发展需要的精神能量和价值体系。

总而言之,好人和坏人的话题,是涵盖面广、内容深刻的是和非的问题。就目前所处时代来说,其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源头是“刚性之法”和“道德之鞭”,当然也有“宗教之慰”的润滑作用。作为普通大众口头上经常出现的好人和坏人的议论,大多局限于道德范畴之内,准确一点的说是局限于“德”的范畴之内。在精细化分工的社会里,一般情况下大众所议论的好人和坏人,只是心理上的情感诉求,也基本上精确到一行之是非、一为之对错的基本心理判别,虽有感性认知上笼而统之称某某是好人,如果不是发生了大的冲突或是麻烦,却少有笼而统之称某某是坏人的。这一点,足以说明现代人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理性精神的攀升,同时也说明现代人不再以儿时的口吻和思维去单极的理解好人和坏人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更多的是对社会上人和事加以道德层面上的批判和反思,而远非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对象,这是大众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我们不应围堵牢骚中的进步。

【好人好事的议论文(精选14篇)】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