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高中议论文
导语: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书的高中议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读书的高中议论文1
[摘要] 快乐读书,是补充教师生命质量的元素,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需要进行公共阅读,尤其要读教育名著、专著,广泛地接触学问。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如潮,教学理论更新的时代,教师要跳出教育以过去常规的教学思维圈子,要不断地去读书、研究;另一方面要提升众多教师在理论层面上的水准,并能联系自身教学实际进行重组、运用,逐渐彰显出有个性、有品味的课堂教学特色。
[关键词] 快乐读书;教师教育;理论建构
教师,人生的事业以崇教为“天职”;教师,专业发展以读书为依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先导者。由此可见,这就要求教学的特殊性势必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并掌握与专业知识相链接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水准,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自由与自主。
然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知识结构的更新,其终极目标的实现,靠什么?笔者认为,靠 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不学习的危机意识,增强读书的紧迫感、使命感。回顾我国的教
育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教育总是伴随社会的每一次变迁而面临着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当人类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教育所发生的变化如同高速列车疾驰而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从理念到内容的逐渐转型的新课程目标体系,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纳,这无疑对教师知识的优化,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并向传统教师地位,传统的简单化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对于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广大一线教育者来讲,显而易见对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考验。新的课程改革,“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然而,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有专家所言,就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当下从教者的普遍困惑,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相对比较突出。故此,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教学压力下,教师在寻求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更应把读书看成职业要求下专业成长的需要,在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是教师思想启蒙和专业自修的过程。孟子曰:“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不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君子依循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深造,目的是希望自己自觉地获得学问。孟子的教导,对当今教师的专业深造有积极影响。教师作为职业者,只有在读书中获得学问,在实践中躬身践行,才会体会到:要想改变外物,首先要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学生,才能改善教育。喜欢读书的教师,不单单是指对知识的渴求,更渴望通过努力成为下一代精神成长的路标。
很显然,教师所肩负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提倡对“人”的教育。我们怎样进行“人”的教育呢?这种“人”的教育显然不是千方百计的技术所能解决的。对于一个人的问题,技术问题永远是表面的东西。人的教育本质上还是靠人——有思想的好老师,有相对完整人格和深刻心灵层次的`好老师。显而易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育人又育己,在学养(挖掘个人潜能,展示人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秉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用“心”施教)的双重建构中,更能执着地坚守在理论中去求索教育的内涵;在教育大家撰写的经典专著中去“游走”;在阅读与研究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教学实践论文中去吸取营养。通过长久而不间断地阅读,才会日益精进,逐渐将他人经验吸收、提炼、移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恰当地灵活运用。在实践的岁月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至少领悟到个人实践的目标与课改之间的距离是渐行渐近。当教师从乐此不疲的读书中对教育的认识有更高的境界时,就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似乎熟悉的教育世界。再次,在读书中注重学用结合,在实践中活用理论知识。学用结合,是指以提升实践能力的需要为尺度,来提取、吸收有适用性的理论知识和众多教师所登载的成功的课堂教案经验文章,在长时间的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用结合,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教育者施教的一贯作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就立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思并用”,指出读书应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习得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能充分地应用于实践,“躬行践履”。因此,孔子是一个将学思并用、知行统一的观念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古圣贤尚能如此,何况今天的我们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要实现根本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有责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与改进,起码要认定教学行为是一个双边互动、合作探询的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巴西?保罗?费莱德)显然,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观念,学生掌握知识不完全归功于教师的精讲多练和全心灌输,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的优化教学手段和其
他学习者的帮助而逐渐形成的。现代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参与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教育者如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寻,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是为乐知而知,为乐学而学,为乐做而做;教师是为会教而能,为善教而强,为从教而荣。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无非是指理论水平专业和践行技能专业的结合。既然如此,快乐读书,已成为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如潮,教学理论更新的时代,教师要跳出教育以过去常规的教学思维圈子,要不断地去读书、研究;另一方面要提升众多教师在理论层面上的水准,并能联系自身教学实际进行重组、运用,逐渐彰显出有个性、有品味的课堂教学特色。
探寻永无止境,成就始于足下。如果每一位从教者能为职业的人生而读书探寻,为敬业的崇高而完美人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快乐的教师。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赵祥麟 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关于读书的高中议论文2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着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
【关于读书的高中议论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