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
在写议论文的时候,
很多同学只是抽象地说理、概念化地论述,
使得文章单调乏味,
得分不高。
怎样才能以生动形象的说理、具体可感的阐述说服阅卷老师,
怎么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呢?
方法如下:
一、形象阐释法
在解释某个概念时,不是用抽象地说明,而是通过形象生动、具体地描绘,具体化地列举,形象、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例1、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了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狂,才有了浩淼无垠;苍茫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了郁郁葱葱。泰山不辞一掊土,方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例2、成熟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别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海。(余秋雨)
“宽容”、“成熟”本来是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笔下,却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是因为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它们的特征,揭示概念的内涵。
二、比喻阐释法
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运用比喻阐发事理,使抽象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例3、如果忘记是春天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天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铭记就是接天落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例4、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是。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他那地动仪的问世而让是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的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精彩篇章。
文章在论述“忘记”与“铭记”时,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忘记”和“铭记”分别比作“冰层”、“桃花”,“桃瓣”、“荷花”,“荷花”、“金菊”,“残菊”、“雪梅”,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忘记与铭记”的关系。在论述“忙”时,把“忙”比作“惊叹号”,平中见奇通俗易懂生动贴切,耐人寻味。
三、排比说理法
排比句用于说理,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让你感受到那大气磅礴,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
例5、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真理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
作者用唐太宗、伽利略、贝多芬三个事例阐释了控制情感对民族命运、科学发展以及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叙事语言简洁且情感强烈,叙事后的一段议论简练精要,显得气势充沛,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四、引言阐释法
引的“言”是那些名人名言、名诗、名歌、名词、名曲,用来论证或者总结观点。它们往往有警策人心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往往使文章富含哲理。在引用名言时别忘了加上自己对名言的阐释语句,可以用在引言前,也可以写在引言后,目的是加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例如: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
四处名言的选择,激活读者的联想空间,给文章以厚实的人文背景,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句句铿锵的话语,而且是一幕幕激昂慷慨的故事,显得言简而意丰。
除了引用确有出处的名句之外,还可以创造不同类型角色的特色语言。
例如:
童真无邪的孩子说:“心灵的选择是把售货员阿姨找错的`零钱送回去一样简单。”初涉人世的青年说:“心灵的选择是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用铁一般的意志。”垂暮之年的老者说:“心灵的选择是昔日的竞争对手落魄不堪时尽力拉他一把的宽容。”
这里的引言是不同类型的人的富有个性(群体)特征的语言,显得有代表性,有特色。
五、抑扬反跌法
在论述过程中,为了表达某种见解,先来个“抑”,前一句把话说“死”了,后一句又从新的层面来个“扬”,使话语活起来,前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既出人意外,又入情入理。
例如:
于是我们向着蓝天,对着大海一吐心中衷言: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成熟,但我们自信,因为那是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选择。
先说我们“不能”怎么样,似乎把话说“死”了,而后一句却从新的层面上说“可以”怎么样,使人眼睛一亮,话又活过来了。
还可以利用前后段落和层次间的对举来达到发人深省的效果: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魄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这一部分文字,第一段中用“纵然……也……”的句式构成段落内的让步假设对举,凸显出人物的高尚情操,令人起敬;第二段和第一段构成正反事例对举和虚实事例对举,文采斐然。
六、人物演绎法
借用典型人物,使议论形象化。现实生活或文化长廊里,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典型人物。他们是时代、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借用这些典型人物,既能充分地证明观点,又使文章议论形象。
例如:勇于进取,不安于现状,才能不断创造事业的辉煌,攀登人生新的顶峰。愚公正是不安于现状,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提高了自己的生命质量,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愚公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哥伦布正是有不安于现状的精神,才有了新大陆的发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正是有不安于现状的精神,才使中国有了两弹一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在国际舞台上,重要角色得到确立;路遥正是不安于现状,才有了《平凡的世界》这部杰出著作的问世,奏响了自己生命的最强音;彭总正是不安于现状,才敢为民请命,揭露时弊……
又如:奥运冠军刘翔也在心中铭记着所有黄种人的耻辱与希望;战胜邪恶的哈姆雷特也总在心中铭记着正义与力量,感动中国的任长霞也在心中铭记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与权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用一生铭记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粮食负担。他们铭记着祖国的富强、尊严,铭记者正义、责任与奉献。
上面两段文字,并没有抽象地论述,而是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具体地阐述灵活地运用大量的事实论据,使文章在形象化的说理中,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让人信服。
七、特征比较法
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抓住它们的特征,分清优劣、对比鲜明,同时,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显出文笔的灵活。
例如: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再如:一面明镜中的世界,可以是一张并不美丽的脸庞,可以是一朵凋谢的花朵,也可以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灵。
一面昏镜中的世界可以是一张轮廓秀美的脸庞,可以是一朵似乎绽放的花,也可以是一颗看似完整的心灵……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君王,想知道自己是否能统治长久,便与众大臣共同商议此事。大多数臣子全都奉承地谏曰君王,可以长久也。然而一位大臣则眉头紧锁,告诫君王,王之蔽甚矣。遂于之详谈。君王听后感言道“子如朕之明镜一面,能让朕看彻内外忧患,而余下臣子皆昏镜,蒙朕之眼也。”
明镜犹如一个修理器,当人们说自己哪里有瑕疵时,可以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等待镜子里的将是一个全新的面孔。
昏镜犹如一个自蔽器,让你看不到缺点,看不到丑陋,只看到轮廓的完美无缺,那么,你的缺点伤口会继续溃烂,丑陋的影子会继续蔓延。
第一个片段选取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用充分的事实说明对待“进谏”的不同态度,必将有两种结果,从而证明“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二个片段从“明”“昏”两镜的对比中提出论题,又用“忠臣”“佞臣”作对比,表明观点。又将“明镜”、“昏镜”分别比作“修理器”、“自蔽器”,以“明镜”的优势、“昏镜”的劣势两相对比,表明作者的观点,一正一反,泾渭分明,这样的议论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