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水平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论文

2024-10-15 21:45:37 阅读:

信息化水平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论文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软环境的建设

(一)转变政府职能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背景是政府统筹,这样就会导致基层行政与组织的管理功能的弱化,但是信息的公共品属性比较强,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机制只有在消费具有排斥性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正常作用,在非排他性的条件下,人们就会从对自己最优的角度出发来寻租,这样一来,市场机制在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提供上就失灵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就会增大,一般投资者的投入信心会受到很大影响。因而政府必须在这时起主导作用,不能单纯的以一个投资者的角色出现,而是要以信息产品供给者和信息产品的市场调节者的双重身份进入市场,既要保证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还要积极参与到整个农业生产信息化的中间环节来,在信息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同时在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权威性,特别是在信息的传播和发布方面,因此对于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常运行来讲,政府所发布的宏观政策和市场信息十分重要。

(二)引入社会力量和进入农业市场体系

在我国,涉农的社会力量主要有农业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或合作组织、农村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和为农户服务的龙头企业等组织或力量。社会力量一直以来都被划归为第三方力量,它的特征是利益一致、合作、自愿,这种制度安排出来的组织或机构不同于以利益性为特征的市场组织,也不同于以强制性为特征的政府机构。它的自身优势是具有公益属性,不仅可以弥补市场赢利性的不足,同时由于它们本身就是农户或者利益的既得者,所以又能弥补政府理性与农户理性的对立,社会力量可以联合市场、政府与农户,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有莫大的作用。同时,农业信息化必须进入市场才能形成经济增长。这是因为信息产品虽然具有公共品属性,但是其发展如果完全由政府或社会力量供给,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政府简单而具有垄断性质的供给方式,无法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及时性和针对性需求,为此需要在供给上适当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来提供那些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服务。市场供给机制的引入,可以使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进入到农业信息化领域,从而解决信息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及时性问题,也使部分资金问题得到缓解。我国从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到现在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市场加政府加社会的三维组合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而且,国外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也是因为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信息化的进程才能顺利推进。

二、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业,是农业产业链中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农业经济信息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业社会信息服务。我国是一个拥有七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服务业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应高度重视农业信息服务的建设及利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为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建立农业信息市场多层次服务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这就对我国农业信息市场提出了分梯度、多层次的要求。形成以农村信息市场为根本,以区域性信息市场为主干,以国家信息市场为龙头的多级信息市场体系。信息服务业作为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要根据信息的多级市场建立所对应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应具备主动服务、动态服务,主动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涉农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其对人才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求之若渴,同时农民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信息技术不发展,农业生产就会随之停滞不前。农业信息服务业应把市场重点放在广阔的农村,这样既能促进农业信息产业本身的健康成长,又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二)大力开发农业信息产品并推向市场

虽然我国现在已有关于农业实用技术的大量多媒体信息产品进入了市场,但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市场,投放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多媒体技术与声像技术都是以计算机或其他电子手段为载体,以的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为表现形式的组合。它可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农业技术,转变成易懂、易学、易用的媒体形式,用这样新鲜大众的方式对农业科技、农业咨询和农业教育来推广。它具有易传播、易理解、易操作等特点,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传播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先进手段,也是农民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另外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拥有互联网、远程教育的地区,要加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网络开展实时教学、科学研究协作活动,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农民可以方便地在家中通过电视、电脑或其他视频设备上了解到简单易懂的各种农业信息化实用技术。促使多媒体技术在农业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各种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融合于多媒体技术之中,提高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未来,随着更多的农业信息产品投放农村市场,将切实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三)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业

大力的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业,有助于各级政府、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农户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农业市场经济活动竞争持续加剧,农业咨询服务业将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另外,咨询服务业相对其他农业产业来看,它投入少、见效快,回报高,是目前所有信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部门。所以,发展农业信息化我们可以信息咨询业为着力点,以市场机制为引导,以信息化和产业化为目标,逐步建立起具有生机的农业信息咨询产业自身发展机制,提升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三、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

(一)农村领导干部的培养

农村的领导干部作为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骨干,首先要培养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可以通过国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工程,向这批人员率先传播培训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知识。由于农村的领导干部大部分年龄偏高,一些观念无法与时俱进,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有限,因此应完善城镇的村官培养机制,吸引优秀的年青人才走向农村,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有效的实施农村信息化推广工作,将更加依赖信息化意识较强的官员。

(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各涉农教育部门和农业机构应适当开展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教学,使各层次的涉农人员得到信息化方面的相关培训。如加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课程,定期举办免费的农业信息技术教学班,以培训各级水平的农业信息化人才为目的。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村中学、高职高专和农业技术学校也适当开设计算机应用培训课,或者与其相关的农业信息检索与服务课程。这些院校也可以利用短期培训等方式对农业推广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民进行信息方面的再教育。在加强人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人才竞争与流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关注农业领域。

(三)农民文化水平和信息化意识的培养

农民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其文化水平和信息化意识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农村基层干部和信息技术人员可以引导农民学习一些有利于其收入和生活的信息化知识,提高其对信息的渴求度和自身的学习能力,确保农民具备阅读、网上学习、信息查询、简单的数据分析的基本素质。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开展信息化知识培训,并提供资金扶持他们,提升他们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技术返乡致富的能力,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信息化水平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论文】

标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