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咄咄怪事
【拼音】
duō duō guài shì
【释义】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处】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解释: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虚写字形。扬州的官吏和百姓沿着它的笔顺跟着他写,暗中查看,也只是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近义词】
匪夷所思 莫名其妙 不可思议
【反义词】
顺理成章 合情合理 天经地义
【用法】
作宾语;常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有一个叫殷浩的人。在晋成帝时,殷浩曾任过征西将军庾亮的参军。晋康帝时,接受建武将军之封,任扬州刺史,后又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徐州等五个州的军事,官职不可谓低。
可是由于当时晋朝统治集团上层闹分裂,将领之间相互猜忌,加上北征后秦失利,最终还是被撤了职,并流放到信安,从此再未做过官。
虽说对于被贬黜一事,殷浩从未向人抱怨过,可人们总能看到,他老是伸出一个指头,对空画字。这引起了人们好奇,有好事者悄悄跟在他后边,细细琢磨他画的字,时间长了,后来终于弄清楚,那是“咄咄怪事”四字。
这时,人们方始明白,他对自已被撤职和流放,是深怀不满的。只不过,作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他不能公开道出自己的冤屈,也无处倾诉这种冤屈,所以只能整天对空画字,以泄怨愤罢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咄咄怪事”,用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造句举例】
事实摆在眼前,他居然还能睁眼说瞎话,真是咄咄怪事!
这年头稀奇事还真多呢,居然有耗子比猫还要大,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