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意思

2024-07-12 11:45:24 文题网 阅读:

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意思

“志在四方”,是说:真正有作为的人,并不留恋温暖的家庭或企图在安乐的地方享受一辈子,而是胸怀壮志,目光远大,东西南北,处处去得!

这句成语,早在《左传》里就出现了,它写作“四方之志”。这需要讲一讲晋公子重耳的一段故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逃亡国外。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对他很优待,给他吃好的、住好的,还给他娶了妻子,即姜氏。这时的重耳,只说驾车的马就有八十匹之多,生活过得很舒服,不想再作什么远大的打算了,可是重耳的随从人员却不满意重耳这样的没有志气,有一天,他们就偷偷地在桑园里商议,准备想个什么方法叫重耳离开齐国。不料姜氏的一个管养蚕的女仆,正在桑园里采桑叶,他们说的话,全被她听去了。她赶紧把这件秘密报告姜氏。姜氏听了,当即把这女仆杀死,然后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大志,这是很好的。你放心去吧,听到你们秘密商议的那个女仆,我已经把她杀掉灭口 了。”——这几句话的原文是: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我杀之矣。”

这就是成语“四方之志”的出处。——当时公子重耳很是惊讶,他说:“我并没有打算离开你,也没有打算离开齐国啊!”姜氏说:“你的确应当到各处去走走,须知贪图安逸,生活圈子狭小,会妨害你的前途。”但是重耳还是不听她的劝告。她就和狐偃(重耳的舅舅,当时重耳的随从之一)想出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趁他昏迷熟睡的时候。把他抬上车,立刻离开齐国而去。等他醒来,早已赶过好多路程了。后来重耳到过曹国,又到宋国、郑国、楚国和秦国,最后回到晋国继任为国君,就是春秋时有名的晋文公。

关于“四方之志”这句成语,《孔丛子·儒服》也曾出现过。它有这样一段故事:

孔子第五代孙孔穿,字子髙,出游赵国。在赵国,他和赵胜(即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季节两人交了朋友。后来,孔穿要回鲁国了,部、季两人上路相送,一直送了三天,陪着走了不少路,总是恋恋不舍。到了不得不分手的时候,两人还都满脸眼泪,表示非常难过。但是孔穿却只轻轻一揖,就转身而去。和孔穿同行的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不近人情。孔穿说:“起初我以为他们都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原来不过是意志薄弱,没有决断的庸俗之辈!人生在世,应有四方之志,岂可象山鹿野猪那样,天天成群地聚居在一起就心满意足了呢? ”

“四方之志”,现在一般都说作“志在四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