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除根的成语故事、意思

2024-06-26 10:04:13 文题网 阅读:

斩草除根的成语故事、意思

“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免留后患。

《左传·隐公六年》有一段记载,其中引用了周朝大夫周任的几句话: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荜焉,芟[shān]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见恶人恶事,要像农民除草一样,锄掉它,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让它生长,这样除去了恶的,善的就能发展了。

这几句话,就是成语“斩草除根”的来源。

《陈书•周迪传》载,天嘉三年春,世祖下诏讨伐周迪,于是尚书发出了一道命令,上面有这样的话:

虽复朽株将拔,非待寻斧;落叶就殒,无劳烈风。但去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大意是:虽然枯树快要倒下,不必找斧子了,落叶已经凋尽,不必等刮风了。但是去草绝根,最好趁它还未蔓延繁殖的时候;扑灭火灾,防止燎原,重要的是要赶快。这里的“去草绝根”,同成语“斩草除根”进一步相似了。

《五代史平话•梁(上)》就出现了“斩草除根”。它说:“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警世通言》卷三十七:“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必发。”

“斩草除根”亦作“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元明杂剧•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某若但得军权在手,将那杨氏父子杀的剪草除根,才称俺平生之愿。”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