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的成语故事、意思

2024-06-23 11:06:30 文题网 阅读:

曾参杀人的成语故事、意思

曾子,名参〔shēn〕,春秋时鲁国人,相传他是一个品行髙尚的人物。《战国策•秦策》载有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曾子住在费城(今山东费县)的时候,那里有一个和他 同姓同名的人,也叫曾参。有一天,那个曾参杀了人,犯了案。人们误传,以为是曾子杀了人了。有人赶紧去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子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这个消息,毫不在意,她说,“没有的事,我的儿子不会杀人。”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慌忙来说,曾子闯下大祸了。曾子的母亲还是不信,依旧织她的布。又过一会,第三个人跑来,给她带来了同样的消息。这时,她不由得惊恐起来,扔下梭子,爬墙而逃。

明明是一句通言,由于再三传播,有时不免使人信以为真,即使是对于曾子那样的“贤人”,即便是曾子自己的母亲,也会引起怀疑。“曾参杀人”的这个故事,与“三人市虎”相仿,后来人们用来比喻流言蜚语之可畏。古乐府《折杨柳行》:“三人成市虎,慈母投机抒。”这句成语,也说作“三至之谗”。例如《资治通鉴》载:东汉时,班超通西域,在国外三十多年,历尽艰险,极有功绩,可 是当时竟有人毁谤他,说他“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班超听到了这些话,叹道:“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唐韩愈《释言》:“市有虎,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