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意思

2024-06-04 11:16:17 文题网 阅读:

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意思

“愚公移山”,是原载《列子•汤问》的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名叫愚公的老翁坚决要把太形、王屋两座大山搬走的故事(太形山,即太行山〔行háng〕)。这两座大山,据说原在古冀州即今华北地区的南部、河南孟县略北的一带。当初愚公就住在这两座大山的北山脚下,所以叫他北山愚公。《列子》的原文说: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妾有遗男,始龇〔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臾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及,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惑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故事大意是说:北山愚公,近九十岁了,他的家面对太形、王屋二山。因苦于交通阻塞、出入绕道,便召集全家的人来商议,他说:“我同你们尽一切力量来削平髙山,开一条通往豫南的路,直达汉水以南,好吗?”大家都很赞成。他老婆却表示怀疑,说:“按你这点力气,要想平掉魁父山那样小小的土丘,都不容易,怎能对付这两座大山?况且把这许多泥土石块搬到哪儿去呢?”大家说:“把土石倒到渤海里去吧。”他们于是动手移山,愚公带领他的儿孙能挑担的三人,一同凿石、挖土、装筐,挑运到渤海那边去。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来帮忙。他们这样挑运,从冬到夏只能往返一趟。

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西南,黄河自北向南而曲折向东的地方)有个名叫智叟的,讥笑着劝阻愚公,说:“你怎么这样傻!你年老力衰,恐怕连山上的一根草也拔不了,竟想移去这许多土石!”愚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真顽固,顽固得一窍不通,简直不如寡妇和不懂事的孩子!就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上的土石却不会增加,怎怕平不了呢?”河曲智叟被说得哑口无言。

手里经常拿着条蛇的山神,听了这话,十分惧怕愚公的那种坚持不息的精神,慌得立即报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那种顽强的毅力所感动,便命令夸娥氏(大力的天神)的两个儿子,下凡一趟,各背起一座大山,一座搬到朔州的东部,一座搬到雍州的西部。从此,冀州南部,直到汉水两岸,便畅通无阻了。

“愚公移山”,作为一句成语,形容长期顽强坚持、不怕任何困难的干劲和精神。

另一句成语“移山倒海”,也导源于这个故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