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殷,就是商代,因为商代曾在殷(今河南偃师县西)建都,所以又称殷代,或称殷商。鉴,就是镜子,因为镜子可以供人照见自己的容貌,让人检查自己的脸上有无肮脏之处,所以这个“鉴”字,还被引伸为鉴戒或警戒的意思。
《诗经》的《大雅》部分,有一首题为《荡》的诗,最末有两句道:
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
原来殷商之前,就是夏(或称夏后氏)。以治水闻名的夏禹,是夏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夏禹,是我国传说中上古时代有名的圣王之一。可是夏代末了的一个君王,叫做夏桀的,却荒淫暴虐。于是商汤起义,把夏代灭掉,改立为商代。商汤就做了商代的第一任君王。这商汤,也是一位有名的圣王。可是商代传到末期,也逐渐腐败,越来越不像样子了。当时作为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过诚恳的劝告,上述诗中的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两句的大意是说:
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
就在夏桀那一代!
也就是说:夏代的灭亡,应当作为殷商的鉴戒。可是殷商的末代君王商纣〔zhòu〕,不听忠言,不接受前代的教训,终被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灭亡,也可以说是他自取灭亡。
凡是可以作为教训、引为鉴戒的先例,后来就叫做“殷鉴”。五代时吴人刘威的《三闾大夫》诗有一联道:“青史已书殷鉴在,词人劳咏楚江深。”晋人庾亮〔庾yǔ〕的《让中书令表》有一句说:“仰览殷鉴,量己知弊。”
可作“殷鉴”的前例,过去得并不远(尚在眼前),就叫做“殷鉴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