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意思

2024-09-11 00:55:45 文题网 阅读:

古代传说,夏禹曾铸九只大鼎,象征九州(那时我国中原划分为九个州)。夏、商、周三代,都把九鼎奉为极其贵重的传国之宝。后来人们就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

《史记•平原君列传》载,战国末期,有一次,秦军攻赵,赵都邯郸被围,形势危急。赵公子平原君赵胜,往访楚国求援。楚王不肯派兵救助,平原君怎么说都没用。亏得平原君的一位随行人员毛遂,仗剑上前,向楚王分析时局,指出利害关系,一下子说服了楚王,订立了两国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圆满完成任务,回到赵国时,称赞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 大吕。……”意思是说:“这回毛先生到楚国一趟,使我们赵国的地位大大提髙,像九鼎大吕似的重要了。”(大吕,周庙大钟,也是国家宝器。)

明白了什么叫做“九鼎”,对于成语“一言九鼎”,就不难理解了。它比喻一句话极有分量,好比九鼎之重。

抗日时期,一九四〇年十月,新四军“某女同志渡江遇敌负伤,临殁,同辈皆哭,乃张目视曰‘革命流血不流泪’。言讫而绝。”军长陈毅深感她这一遗言,重于九鼎,当即写了首《记遗言》诗(见《陈毅诗词选集》):

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

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史记•商君列传》载,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政治改革,史称“商鞅变法”。当新的法令即将公布之时,商鞅为使老百姓相信政策必能彻底兑现,保证说到做到,便在国都南门立一根木头,下一道命令:“谁能把木头移到北门去,立赏十金(金,秦时货币单位)。”一时围观的人很多,但都露出惊疑的神色,不敢动它。商鞅便提高赏金,再下一道命令:“谁能把木头移到北门去,立赏五十金。”这时,人丛中走出一个人来,壮着胆子,扛起木头,径往北门而去。一到北门,果然马上如数领得赏金,分毫不少。这件事顿时传遍全国,都说商鞅说话算数,他的命令是不折不扣,绝对可信的。商鞅这才正式公布新法,实行改革,使秦国生产发展,军力大增,很快富强起来。

到了北宋,宋神宗时丞相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也搞过变法,以求革新。他很敬佩一千四百年前的商鞅,曾写了一首《商鞅》诗(见《临川集》):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一言为重”,因此也成为一句成语,形容说话句句当真,绝不是轻率地随便说说的。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