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蜕变记

2024-04-14 14:29:16 文题网 阅读:

我的家乡在一个名为凤凰的偏远小县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据奶奶回忆:“县里的人民由于终日劳动大多肤色偏黄、偏黑,身材矮小。”当时土地干旱,物资匮乏,人民群众几乎没饭吃,很多人以黄土、树皮、树根、草根为食,每户人家的衣物都有限,许多小孩没有衣服穿。因此很多人在饥寒交加的夜晚里死去。在九十年代,全县民众没有稳定收入,个别村庄年收入不足2000元。菖蒲塘村与竹山村地处偏僻,居住人口少,村中没有收入,只靠种地为生,每到播种时间村民才会去采购种子、生活用品,需走十几里山路。农村道路大多为黄土沙子路,每有车子驶过都会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以进步。到九十年代,我的家乡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一世纪,凤凰县开始发展旅游业,之后开通的“张吉怀”高铁给游客、百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县内的店铺、场所设施都逐步扩大。县城外的农村都修好了新水泥路,农村住房摇身一变成为了美丽的楼房、新农村。村庄里有了不少设施、设立了广播台。曾经落后、偏僻的菖蒲塘村也成为县内的劳动模范村,全村生产的大量农产品畅销全国名地,如“习”柚、猕猴桃等,全村人均收入破万元。贫穷、没落的竹山村也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与露天游泳池成了一批新的网红旅游景点。

家乡的蜕变离不开时代的进步。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沿。”什么样的时代孕育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时代展现出什么样的社会面貌。在这个以创新奋进、艰苦奋斗为宗旨的新时代中,时代推动着家乡向前发展,社会风气也感染着家乡的发展。时代是一个滚筒,滚进了新的赛道;时代是一阵春风,越过了新的山岗;时代是一座冰川,跃上了新的高度。新时代的精神引领家乡向着小康生活的目标走去,新时代的风气与思想倡导着家乡的蜕变。

国家政策铺出了富强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国家提出了许多优良的政策,正是这些政策使农村、偏远县城得以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国家根据实情对乡村进行资金捐助、就业分析以及各方面帮扶。乡村振兴战略使我的家乡均衡发展,乡村与城市的差距缩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是我国的百年目标,国家颁布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新政策,使贫困户得到补助,在不同网络平台都开展了助农链接,让丰收的农民更好地卖农产品,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在建党一百周年,我国已全面实现了小康生活,继续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政策是发展的根本脊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为家乡、农村的发展铺出了富强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上了富强路。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二十大上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江山,守江山。”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带领人民走过了历史的检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要求,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根本目标。家乡在共产党的不懈带领下走上了富强路,扬起了富强帆。在全国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已完成了全面小康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且将持续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家乡的“改头换面”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富强的丰硕果实。

指导老师:张勇

标签:家乡蜕变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