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寓意

2024-09-11 00:49:11 文题网 阅读: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寓意

有人看中了人家的一口大钟,要想偷走它。可是这口钟太重了,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椎,准备把钟砸碎以后,一块一块地拿走。因为那钟是铜铸成的,碎铜的价值也很不小。然而他也知道,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那样,一定会被人家发现。他想了一想,想出了一个很妙的办法:先把自己的耳朵紧紧蒙住,然后举起铁椎,用力去砸那口钟。他以为这样,人家一定听不见钟晌了。

这个故事,载《吕氏春秋•自知》。《淮南子•说山训》也有引述。这个蒙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钟的故事,按理应当叫做“掩耳盗钟”,唐刘知幾《史通•书志》就是作“掩耳盗钟”的。《晋书•宣帝纪》作“窃钟掩耳”,与原故事也相符合。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人们却叫它“掩耳盗铃”,并且成了一句成语,用它来讥讽自欺欺人的可笑行为。根据《资治通鉴•隋纪》的记载,李渊就已把这句成语说作“掩耳盗铃”了。

李渊,就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在隋炀帝时,任“太原留守”。隋炀帝南巡时,他乘机起兵,.夺取政权。不过那时因为条件还不够成熟,所以攻取长安之后,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暂先拥立代王杨侑〔yòu〕做个幌子。李渊明知这是自欺欺人,可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当时他就说;“此可谓‘掩耳盗铃’,然逼于时亊,不得不尔。”到第二年,李渊才正式即位,改隋为唐。

后来,宋僧道原的《传灯录》有“塞耳偷铃,徒自欺诳”和“虽得便宜,争奈掩耳偷铃”等语。宋代理学家朱熹《答江德功》也说:“成书不出姓名,以避近名之讥,此与掩耳偷铃之见何异?”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