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于好的成语故事、意思

2024-09-11 00:48:51 文题网 阅读: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为相,在经济、政冶、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齐国于是很快富强起来。同时,管仲还辅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领导各国诸侯,共同抵抗外族的侵扰,曾出兵救助邢国、卫国、燕国,制止了戎、狄部族对中原的进袭,安定了东周王室的内乱,并曾多次会合诸侯,订立盟约,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

《左传•僖公九年》所载“葵丘之盟”,也就是齐桓公主持的一次诸侯盟会。那是鲁僖公九年(即公元前651年)的夏天,会于葵丘(在今河南兰考县、民权县境内)。到会的,除齐桓公小白、鲁僖公申而外,有曹共公襄、卫文公 燬、郑文公捷、宋襄公兹父、许僖公业,还有周公宰孔。订立盟约是在那年的秋天。周公宰孔是“夫子”周襄王派来的代表,他不参加诸侯订盟,所以先回去了。盟约上有这样的话:“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归于好”一语,即始见于此。

“言”,句首语助,没有实际实义的虚词。“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

另有一则也是春秋初期的故事,说郑庄公寤生与其弟共叔段闹矛盾,亲兄弟闹得像仇敌一样。共叔段后来因发动变乱,失败自杀。他儿子公孙滑,逃往卫国,向卫宣公晋借兵进攻郑庄公。庄公因此兴师伐卫。庄公的母亲武姜,害怕小孙子滑将被杀戮,便哀求大儿子庄公,看在已故父亲的份上,保存同胞弟弟的一根独苗。庄公不敢违抗母教,只得写信给卫宣公,宣告“奉教撤兵”。明朝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叙述这一事件时,这样写道:“庄公乃回书卫侯,书中但言:‘奉教撤兵,言归于好。滑虽有罪,但逆弟止此一子,乞留上国,以延段祀。’”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