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酒炙鸡的意思和造句、故事、近义词和反义词

2024-09-24 07:07:09 文题网 阅读:

【成语】

絮酒炙鸡

【拼音】

xù jiǔ zhì jī

【释义】

用棉絮将烤熟的鸡包好去吊祭朋友。指吊唁亡友,祭品菲薄。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徐稚传》:“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解释: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

【近义词】

炙鸡絮酒 斗酒只鸡 只鸡絮酒

【反义词】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悼念故人。表示祭品虽薄而情意深重。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徐稚的学者,东汉隐士。少学今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家贫务农,自食其力。公府征辟,皆不就。时称"南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待宾客,特为他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悬榻"比喻礼待贤士。王勃《滕王阁序》所云:"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即用此典故。

家境贫穷。自幼勤耕,兼事磨镜, 求知好学。熟读《严氏春秋》、《京氏易经》、《欧阳尚书》等经典著作,学问渊博,见识深远,时称为“南州(江南)高士”,向他求学者数以千计。

徐稚不但学问很高,而且为人也很正直,是个品德高尚的学者,他淡泊高远,不喜欢接近达官贵人们,接连好几次都谢绝为他引荐的人,虽然如此但是徐稚对朋友的友情看得非常重。

有一次他的朋友生病去逝了,徐稚心里想起跟朋友过去的点点滴滴感到很悲痛。他把棉絮泡在酒里面,然后到市场去买了一只鸡,回到家把鸡烤熟,再把棉絮从酒里面取出来,用泡过酒的棉絮把鸡包起来,然后他带着鸡来朋友的墓地上。

徐稚想到朋友孤零零地躺在这荒凉的墓地下,心里十分酸痛,他把棉絮泡在水里,然后把鸡放在朋友的坟墓前面,以些来祭奠死去的朋友。徐稚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祭奠死去的朋友,以此来表达他哀思的心情。

后人根据徐稚祭奠朋友得故事总结出成语“絮酒炙鸡”,指吊唁亡友,祭品菲薄。

【造句举例】

如果你的心里始终惦记着一位故人,你带着絮酒炙鸡去看望他就表达了你的那份情意。

情感不是用物质来衡量,即便是已故的好友,絮酒炙鸡都能体现出你对他的思念之情。

  • 更多>>